请选择 目标期刊

共同性的重建与共产主义观念 下载:78 浏览:475

袁立国 《哲学研究进展》 2018年10期

摘要:
在现代性视域内,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建构意在克服资本主义所导致的社会共同性缺失和私人社会的兴起。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的理论本义是"共同性",它是实现人之经济生活与政治生活、个性存在与类存在相统一的共同生活。在思想渊源上,"共同性"奠基于启蒙所建构的内在性。马克思以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在双重维度上深化了启蒙。第一个维度是批判性的,即坚持内在论立场,彻底终结现代性的内在与外在、政治与自然的辩证法,把启蒙的核心价值推进到解放的层面;第二个维度是建构性的,即从内在性生成主体性,以主体性(无产阶级)作为共产主义的存在论前提,把资本主义现代性扬弃为全球自由联合体。

论参与式灾后重建的作用和影响 下载:25 浏览:428

王卓1,2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8年10期

摘要:
参与式方法所强调的,一是对弱势群体赋权,二是社会成员在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平等磋商,三是提高发展进程中各种投入的效率。本质是激发各利益相关方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行为。本文通过政府与社会组织在5·12汶川地震重灾区民乐村开展参与式灾后重建规划的实践,分析政府科学回应社会和群众需求的方法与条件,提高政府和社会援助效率、改善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可能性,研究刺激公共品需求、培育社区自治能力的途径,探索社区管理模式转型为社区自治模式的基本框架。文章认为参与式灾后乡村重建可以为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和城乡发展提供借鉴。

单子论的逻辑中断与朱熹理气论的现象学重建——兼论一门气的现象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下载:86 浏览:419

方向红 《哲学研究进展》 2018年5期

摘要:
莱布尼茨不允许主动的力参与到物质的创建中并成为其构成性的要素,这造成了其单子论体系的第一个逻辑中断;而从有机的自然直接跳跃到力学与几何学的自然,则构成了其体系的第二个逻辑中断。胡塞尔通过意向性理论和类型学概念,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莱布尼茨式的两次中断;但在讨论"原自我"和"原非我"间类似于呼吸的关系时,却依然陷入了逻辑中断。本文认为,通过现象学重建,朱熹的理气论可以很好地弥合以莱布尼兹和胡塞尔为代表的西方单子论体系中的逻辑中断;并由此提出,建立一门气的现象学,不仅在学理上是必要的,而且完全有可能成立。

附着龈重建对口腔种植修复效果的影响 下载:87 浏览:496

李艳娥 索万奎 毛俊木 《诊断医学》 2020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附着龈重建对口腔种植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4月在口腔科行口腔种植修复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传统治疗,观察组行附着龈重建术。比较两组角化黏膜宽度、牙周指标以及重建效果。结果术后4w,观察组角化黏膜宽度高于对照组,BI、mPI、P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协调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效果确切,可改善牙周指数,促进龈宽度恢复。

席慕蓉文学创作场域意识的追寻与重建 下载:86 浏览:500

李莉 《文学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席慕蓉在绘画、诗歌、散文三大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是少数民族文学中少见的具有经典地位的作家。走向经典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是席慕蓉具有强烈而鲜明的场域意识。其创作中突出表现为三个层面:第一,乡愁情思与异地想象促使其文化场域不断重建,其创作具有多元文化内涵。第二,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的距离促使其审美场域不断重建,其创作具有独特的生态美学意识。第三,民族情怀的坚守和性别意识的突围促使其心理场域不断重建,激励其创作成就节节攀升。

根际促生微生物对作物农残影响的研究进展 下载:76 浏览:499

接伟光1,2 姚延轩1 张颖智1 胡崴1 阎秀峰2 崔卫东3 《生物技术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大多数农药具有较高的土壤持久性和对非目标物种的毒性,农药残留污染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作物中农药残留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有效降低农药残留对保证食品安全至关重要。该文从植物根际促生微生物(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microorganisms,PGPR)的概述、PGPR对土壤及农药残留等方面的作用和实际应用等方面,系统阐述了PGPR提高作物抗性的作用机理、降低作物中农药残留、防治农药污染、提高地力及土壤修复的研究进展。并对目前PGPR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及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基于字典学习的稠密光场重建算法 下载:45 浏览:365

夏正德1 宋娜1 刘宾2 潘晋孝2 闫文敏3 邵子惠4 《现代物理学报》 2020年11期

摘要:
相机阵列是获取空间中目标光场信息的重要手段,采用大规模密集相机阵列获取高角度分辨率光场的方法增加了采样难度和设备成本,同时产生的大量数据的同步和传输需求也限制了光场采样规模.为了实现稀疏光场采样的稠密重建,本文基于稀疏光场数据,分析同一场景多视角图像的空间、角度信息的关联性和冗余性,建立有效的光场字典学习和稀疏编码数学模型,并根据稀疏编码元素间的约束关系,建立虚拟角度图像稀疏编码恢复模型,提出变换域稀疏编码恢复方法,并结合多场景稠密重建实验,验证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对场景中的遮挡、阴影以及复杂的光影变化信息进行高质量恢复,可以用于复杂场景的稀疏光场稠密重建.本研究实现了线性采集稀疏光场的稠密重建,未来将针对非线性采集稀疏光场的稠密重建进行研究,以推进光场成像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基于星地链路的垂直降雨场反演方法 下载:59 浏览:461

咸明皓 刘西川 印敏 宋堃 高太长 《现代物理学报》 2020年5期

摘要:
在分析星地链路几何结构及传播模型的基础上,研究基于联合代数重建技术的星地链路反演二维垂直降雨场的方法.利用实测降雨资料构建3类降雨场,并搭建3条17 GHz垂直极化星地链路进行数值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单星地链路无法实现二维垂直降雨场的重构,反演场与真实场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56,0.504和0.364;基于双星地链路的反演结果和真实场的相关系数均高于0.98,平均偏差分别为0.122, 0.159和0.537 mm/h,欧式距离均低于0.9 mm/h,熵的相对误差均小于1.6%,基本实现了二维垂直降雨场的反演;三星地链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反演精度,相关系数接近于1,能够精准重构降雨场.实验结果验证了基于星地链路的垂直降雨场反演方法的可行性、准确性和有效性.星地链路的架设和维护简单,探测降雨范围广,易于在高原、山区、海岛等传统地面观测资料缺失的地区使用,可以作为已有降水测量手段的补充.

基于L0最小化稀疏重建与梯度求导模型对斑马鱼图像的去模糊处理 下载:63 浏览:257

杨玮婕 徐建瑜 《数据与科学》 2019年1期

摘要:
斑马鱼是现今常用的模式生物之一,有着很重要的研究价值。因为定量研究需要,对经过药物处理的斑马鱼图像清晰度要求较高,但是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常造成图像模糊,并且模糊核无法提前得知。关于图像盲去模糊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L0最小化稀疏重建与梯度求导模型对斑马鱼图像去模糊处理,利用引入中间变量进行梯度求导求得逼近L0最小化的解。同时,分别使用Tenengrad梯度法、Laplacian梯度法和Variance法对本文以及其他算法对斑马鱼图像去模糊实验结果进行图像清晰度评价,经过比对,本文算法在三种评价指标下均取得最优结果,说明了算法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珠江三角洲平原不同母质土壤磷形态分布及其有效性 下载:52 浏览:507

唐贤 黄伟濠 卢瑛 刘红宜 贾重建 王超 《土壤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选取珠江三角洲平原滨海沉积物、三角洲沉积物和河流冲积物发育的不同种植年限的农田,挖掘土壤剖面,采集不同深度土壤样品,采用Tiessen et al连续提取方法测定土壤不同形态磷含量,探讨成土母质对土壤磷形态分布及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母质土壤磷形态均以无机磷为主,其中河流冲积物土壤无机磷最高(91.8%);无机磷以浓HCl提取态最高(21.9%~34.9%),有机磷以Na OH提取态最高(3.5%~7.9%)。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3种母质土壤中稀HCl提取态无机磷、浓HCl提取态有机磷占全磷比例和磷活化系数均呈下降趋势,残留态P占全磷比例呈上升趋势;3种母质土壤中Na HCO3、Na OH提取态磷占全磷比例和土壤磷活化系数在土壤表层较高,而稀HCl提取态无机磷和残留态P占全磷比例在土壤剖面底层较高。通径分析表明,Na HCO3提取态无机磷对土壤磷活化系数影响最大。不同母质土壤剖面磷形态具有分异规律,长期种植降低了土壤磷的有效性。

置换法在风桥重建中的技术应用 下载:55 浏览:372

乔鑫 《煤炭技术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潞安集团余吾煤业公司在S5202胶带顺槽安装胶带输送机时,因风桥所在位置巷道高度不够,通过三种方案对比,分析研究风桥重建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对S5202胶带顺槽与南五2回风下山风桥进行重建。该方案降低了施工难度,保证了通风系统的稳定,为煤矿生产中过风桥提供了合理可行方案,具有参考价值。

基于深度学习的芯片图像超分辨率重建 下载:67 浏览:397

范明明1 池源2 张铭津1 李云松1 《人工智能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考虑到卷积神经网络可以通过训练过程引入图像的先验知识,文中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芯片图像超分辨率重建.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改善迭代反投影法的初始估计图像,通过迭代过程引入图像序列间的互补信息,建立芯片图像的样本集.实验表明,在不同放大倍数下,改进算法的客观评价指标平均值均较高,在芯片图像中的电路密集处,改进算法的主观视觉感受也较好.同时,文中算法适用于自然图像.

基于运动恢复结构的非量测相机三维地质重建 下载:50 浏览:426

陈钰1 张荣春2 衣雪峰3 陆凤4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8年12期

摘要:
大型工程项目从可行性研究到详勘阶段都需要大量的野外地质资料。而山区等特殊区域往往由于山高路陡等原因较难获得细节三维地质信息。本文根据计算机视觉和摄影测量领域的运动恢复结构(Structure from motion,SfM)原理,用简单便携的非量测相机对南京市石头城出露的紫红色砾岩露头进行三维重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快速、准确地对地质体进行三维重建,且重建结果良好。该方法将为野外地质工作提供一种新思路,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构建带空洞卷积的深度神经网络重建高分辨率图像 下载:67 浏览:419

张焯林 赵建伟 曹飞龙 《人工智能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为了在滤波器参数保持不变的情形下扩大感受野,在非常深的卷积网络超分辨率模型网络中引入空洞卷积方法.首先,分析不同膨胀系数组合的空洞卷积块的感受野,并选择更好的结构作为空洞卷积块.然后,堆叠卷积块并加入残差连接构成深度卷积网络.最后,使用多种训练技巧对网络进行重新训练.实验表明,对于数据集Set5上较大的扩大因子,文中构建网络可提升重建效果,并在视觉上也有明显优势.

构建带空洞卷积的深度神经网络重建高分辨率图像 下载:82 浏览:394

张焯林 赵建伟 曹飞龙 《人工智能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为了在滤波器参数保持不变的情形下扩大感受野,在非常深的卷积网络超分辨率模型网络中引入空洞卷积方法.首先,分析不同膨胀系数组合的空洞卷积块的感受野,并选择更好的结构作为空洞卷积块.然后,堆叠卷积块并加入残差连接构成深度卷积网络.最后,使用多种训练技巧对网络进行重新训练.实验表明,对于数据集Set5上较大的扩大因子,文中构建网络可提升重建效果,并在视觉上也有明显优势.

基于半直接法SLAM的大场景稠密三维重建系统 下载:78 浏览:498

徐浩楠1 余雷1 费树岷2 《人工智能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当前三维重建系统大多基于特征点法和直接法的同时定位与地图重建(SLAM)系统,特征点法SLAM难以在特征点缺失的地方具有较好的重建结果,直接法SLAM在相机运动过快时难以进行位姿估计,从而造成重建效果不理想.针对上述问题,文中提出基于半直接法SLAM的大场景稠密三维重建系统.通过深度相机(RGB-D相机)扫描,在特征点丰富的区域使用特征点法进行相机位姿估计,在特征点缺失区域使用直接法进行位姿估计,减小光度误差,优化相机位姿.然后使用优化后较准确的相机位姿进行地图构建,采用面元模型,应用构建变形图的方法进行点云的位姿估计和融合,最终获得较理想的三维重建模型.实验表明,文中系统可适用于各个场合的三维重建,得到较理想的三维重建模型.

基于倾斜摄影技术的输电线路三维重建 下载:21 浏览:200

冯潇1 李冰然2 白晨旭2 《电气学报》 2020年7期

摘要:
针对传统手工测量的三维重建技术工作量大、建模周期长的缺点,对倾斜摄影技术在输电线路三维重建中的应用进行分析。设计了一种点云数据提取流程,同时考虑到相机的光学畸变问题,通过三维重建软件对输电线路进行建模。通过实验表明,倾斜摄影技术能够快速获取目标地形,建模准确度高,效率快,在输电线路三维可视化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基于运动结构图的无人机序列影像三维重建 下载:59 浏览:547

吴宇豪 曹雪峰 彭锦超 徐连瑞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20年12期

摘要:
无人机序列影像具有重叠度高、拓扑联系强的特点。针对现有增量式三维重建算法在处理大规模无人机影像时效率低、输出不稳定的问题,提出基于运动结构图的无人机序列影像三维重建方法。顾及地理位置信息与IMU(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数据建立图像索引集,提高图像匹配效率,并使用随机抽样一致性算法计算相对运动;使用运动结构图表示影像之间的"关联",采用闭环检测剔除错误边;借助李代数与李群的映射关系,融合L1范式与M估计一次性求解影像全局运动,期间只进行一次光束法平差,降低了计算复杂度。实验验证本文方法在效率和效果上得到了提高。

融合视惯传感数据的非接触式物体尺寸获取方法 下载:59 浏览:514

康来 魏迎梅 蒋杰 谢毓湘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20年10期

摘要:
从视觉数据和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IMU)数据各自的特点出发,利用计算机视觉三维重建技术从视觉数据中恢复视觉传感器的六维位姿信息,分析计算惯性测量数据和视觉位姿数据的时空关系,实现融合视惯传感数据的场景重建及尺度估计,进而获取待测对象的绝对物理尺寸数据。上述方法在实验数据上取得了相对误差约为3%的非接触式物体尺寸估计结果,由于该方法无需在待测场景中嵌入额外标定物或辅助定位装置,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适用范围。

一种基于室外光照估计的数字图片伪造检测算法 下载:66 浏览:486

杨雪薇1,2 邢冠宇1,2 《计算机研究与应用》 2020年8期

摘要:
数字图片伪造已经逐渐成为信息可信度的威胁之一,如何衡量图片信息的可信度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各种各样的伪造图片中,人脸照片的拼接伪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针对此类伪造图片,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室外光照分析的图片伪造检测算法来进行鉴别。通过人脸三维建模、光线追踪加速算法等对人脸图片进行预处理,采用改进后的普利兹天空模型结合漫反射模型设计能量方程并对光照模型参数进行优化,进而计算人脸所处环境光照条件。通过判断每张人脸还原出的光照是否一致,得出图像的真伪结论。对于室外光照下的人脸图片,该方法更具有优势,能够准确地还原出拍摄人脸照片当时的光照环境。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