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改性硫酸钙晶须/聚丙烯酸钠复合材料对Cu2+的吸附性能研究 下载:260 浏览:2702

陈永忠1 谢云涛2 刘勇3 黄新4 《材料科学研究》 2021年7期

摘要:
本文以三聚磷酸钠(STPP)改性后的硫酸钙晶须和丙烯酸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经本体聚合后得到晶须/聚丙烯酸钠复合材料。考察了该复合材料对Cu2+的吸附能力,吸附量最大可达到790 mg/g。

复合材料多下陷非等厚结构零件成型研究 下载:280 浏览:3012

吕永慧1 王韬2 周开锋3 刘磊4 《材料科学研究》 2021年7期

摘要:
本文针对使用手工铺叠、经由真空袋-热压罐法固化成型的复合材料多下陷非等厚结构零件在厚度变化过渡区由于压力传递不均匀易发生分层、空隙密集内部质量缺陷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通过对有几十处下陷结构的典型零件的结构分析、制造过程的梳理、技术难点的解析,选择了合适的适用于该类零件成型的固化盖板结构形式,并通过固化盖板结构形式的完善,优化了零件的成型工艺方法,经济有效的改善了多下陷非等厚结构零件的产品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复合材料多R角异型零件成型研究 下载:260 浏览:3011

吕永慧1 张敏敏2 王玉3 《材料科学研究》 2021年7期

摘要:
本文针对使用手工铺叠、真空袋-热压罐法固化成型的复合材料多R角异型零件在R角位置容易出现表面质量和内部质量缺陷的问题,做了大量研究。通过对有十余处R角的典型零件进行结构分析、制造过程梳理、技术难点解析,分别针对多R角异型零件R角位置出现的表面质量问题和内部质量缺陷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从零件的铺叠方式、固化过程、盖板结构形式多方面优化了整个零件的工艺制造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很好的提高了零件产品质量。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 下载:285 浏览:3006

沈斌1 王绍祥2 《材料科学研究》 2021年7期

摘要:
阶段,汽车已经几乎进入到每个百姓的生活中,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生活用品,尤其是给人们的生活、出行等方面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条件,但是,其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面临着资源和环保等新问题。因此,针对汽车这种新问题,汽车制造商及有关专家普遍认为,发展电动汽车也就是新能源汽车是大趋势,势在必行。换句话说,在汽车未来发展趋势中新能源汽车将是重中之中,传统汽车制造企业应该把重心转移到新能源汽车方面,并重点研发制造新能源汽车的材料。

硫化亚锡/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下载:280 浏览:2880

陈沛全 程伟东 《材料科学研究》 2021年5期

摘要:
锡基材料由于具有安全性高、质量及体积比容量高、毒性较低等优点被认为是很有前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石墨替代材料。但锡基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较大的体积变化造成容量迅速衰减,限制了其应用。具有二维纳米结构的石墨烯片层可以给SnS纳米颗粒提供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附着点,可以抑制Sn基化合物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采用低温水热合成法制备硫化亚锡-石墨烯复合材料,并研究SnS-GNS复合材料晶形结构是否受温度的影响。锡基材料纳米化及与碳基材料复合能有效改善其电化学性能并将成为极具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的新型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浅谈航空航天复合材料制造工装发展 下载:489 浏览:3503

臧长鹰 《新材料》 2021年3期

摘要: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期,经过大量实验研究和技术改造,复合材料有着长足的发展,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本文主要分析了航空航天复合材料制造工装的发展情况,以期为业界同仁提供一定的参考。

复合材料自动成型工艺进展及在航空中的运用 下载:486 浏览:3535

康健 《新材料》 2021年3期

摘要:
近年来,航空工业领域诞生了多种新型飞机,且在飞机结构制造中复合材料的应用率大幅增长。虽然复合材料成本高昂,但在航空领域应用中仍展现出了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基于此,文章从复合材料自动成型工艺的阐述入手,针对带材铺叠及纤维铺放两种自动成型工艺的发展及于航空领域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为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大型飞机复合材料结构相关成型工艺方法探究 下载:489 浏览:3508

康健 《新材料》 2021年3期

摘要:
航空领域发展中,大型飞机制造是主要发展目标,因复合材料具有刚度及强度高、可降低飞机自重,利于飞机性能的提升的特点而成为大型飞机制造中的重要材料。在大型飞机复合材料结构研发过程中,需着重进行成型工艺的探讨,并且成型工艺方式的选用是否合理将会对复合材料的应用效益产生直接影响。基于此,文章将对预浸料工艺、树脂转移工艺两种常用的大型飞机复合材料结构成型工艺展开探讨。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钻削加工研究 下载:507 浏览:3448

吴伟萍 常成 魏迎春 王威力 罗世文 田忠恩 《新材料》 2021年2期

摘要: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有优异的比强度和比模量,轻质高强,已逐步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军事领域。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高强度和高刚度,以及各向异性的特性使得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产品采用传统的机械加工方法加工时,制孔及切削过程中常会出现缺陷问题,从而对加工质量和材料性能发挥程度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从刀具优化、钻削工艺提升和钻削工艺参数合理控制等方面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钻削加工进行了研究。

航空复合材料制造技术及发展趋势研究 下载:368 浏览:3713

李依伦 《材料科学研究》 2021年2期

摘要:
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推进了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步伐,多种新型复合材料逐渐应用于飞机构件制作当中,并且制造技术日益优化,夯实了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根基。以复合材料为材质制成的飞机构件,所应用的制造技术是否先进与科学,关系着材料性能能否有效发挥。为此,笔者从零件成形技术、预形件制造技术、层板结构制造技术以及蜂窝结构制造技术几个层面展开分析,而后展望了这些制造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固井材料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分析 下载:356 浏览:3598

董宁宁 《材料科学研究》 2021年2期

摘要:
分析了固井材料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着重介绍了符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创新研究 下载:107 浏览:1399

​马波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2年4期

摘要:
在当前的新经济背景下,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工作凸显更加关键的作用。由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此要求企业应该创新管理的途径,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的作用,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文章基于新经济时代背景,对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创新的必要性以及意义进行了探讨,讨论出新经济时代对人力资源经济管理提出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新的对策,以期为有关人士提供参考。

医疗器械用PF/GF复合材料的结构研究 下载:102 浏览:1070

李想 《中国医学研究》 2024年1期

摘要:
为进一步了解PG/GF复合材料在医疗器械中的应用特点,文章对PG/GF复合材料的应用结构展开一系列分析。介绍了PG/GF复合材料的定义、分类及优势,接着就PG/GF复合材料在不同类型医疗器械中的应用探讨,然后阐述有关PG/GF复合材料在医疗器械中应用的具体建议。最后,概括PG/GF复合材料在医疗器械行业中未来的发展趋势。期望文章建议可以为相关人士提供帮助。

新医改背景下“体医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探讨 下载:147 浏览:1609

张洁丹 《医学研究前沿》 2022年9期

摘要:
在医学院校教育过程中,突出了“体医结合”这一改革路径的必要性,基于明确的教学改革方向,对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转变,以构建复合型人才为主,坚持“体医结合”教育目标,不仅需要增强学生的体质,还应维持学生的健康水平,加大对疾病的预防力度。医学与体育等两个学科在相互渗透时,能够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带来动力,实现医学院校持续发展目标。

烧伤整形中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的应用观察 下载:262 浏览:2401

蒲文兰 齐旭辉 徐洋洋 《中国医学研究》 2022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脱细胞异体真皮和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在烧伤整形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7~2021年7月的120名烧伤整形手术病人进行临床观察。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成单一组和联合组,各60名。单一组采用自体薄皮片移植,联合组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和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然后比较两组整形的各项结果。结果:治疗1个月后,联合组的SCAR评分、TNF-α、IL-6水平、创面细菌数等指标与单一组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应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和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治疗烧伤组织,可减轻感染,减少细菌数量,确保皮肤存活率。该方法能有效地减少疤痕增生,达到较好的移植效果,并可使皮肤得到较好的愈合。

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 下载:172 浏览:1907

张蓉 《中国医学研究》 2022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集的剖宫产手术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方式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低浓度罗哌卡因麻醉。观察组给予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患者临床麻醉效果、心率过慢、低血压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麻醉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率过慢、低血压等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麻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知母乌梅复合颗粒对小鼠血糖水平的影响 下载:259 浏览:2280

朱霞 贾琼 《医学研究前沿》 2021年2期

摘要:
本文探讨知母乌梅复合颗粒对正常小鼠及四氧嘧啶所致高血糖小鼠的降血糖作用。方法:采用四氧嘧啶致高血糖小鼠模型,连续灌胃给予知母乌梅复合颗粒30d,检测实验前后小鼠血糖变化,然后灌胃给予葡萄糖溶液,测定葡萄糖负荷后不同时间点小鼠的血糖值;同法考察知母乌梅复合颗粒对高血糖模型小鼠体重、血糖值和糖耐量的影响。结果:知母乌梅复合颗粒对正常小鼠体重、空腹血糖,以及模型小鼠体重均无显著影响;知母乌梅复合颗粒各剂量组对模型小鼠空腹血糖值有明显降低作用(P<0.01);低剂量组0h、0.5h的血糖值及血糖曲线下面积于0g/kg·bw/d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组0h、0.5h、2h的血糖值及血糖曲线下面积低于0g/kg·bw/d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知母乌梅复合颗粒可降低四氧嘧啶所致高血糖小鼠的空腹血糖,且对其糖耐量有调节作用。

手术室复合保温措施在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56 浏览:615

董潞宁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8期

摘要:
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护理过程中落实手术室复合保温措施,评价手术室复合保温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妇产科于2021年4月至2024年4月所接诊的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治疗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作为此次回顾性研究对象,基于护理方法的差异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应用“手术室常规护理+手术室复合保温”这一护理模式,对两组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通过落实护理干预措施,两组的各项指标经过比较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是观察组复苏指标中的完全清醒时间、BIS(脑电双频指数)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二是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低于对照组30%;三是观察组在术中不同时间点的体温变化幅度小,较对照组更为稳定。结论: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护理有重要意义,手术室常规护理措施可起到重要作用,联合应用手术室常规护理措施与手术室复合保温措施可以有效稳定患者术中体温,并可以缩短患者的BIS恢复时间、完全清醒时间、拔管时间,使并发症发生风险得到降低,值得推广应用。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