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改革创新探索 下载:180 浏览:1777

侯辰龙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22年8期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发展,使高校思政课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守好意识形态阵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要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必须深刻把握思政课本质,善用大思政课,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深入发展。

以传统优良家训助推新时代鞍山市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创新 下载:218 浏览:2180

杨舒眉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21年11期

摘要:
中国传统优良家训与当代公民道德建设无论是价值导向和内容传承、社会功能等方面都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基于对鞍山市部分社区关于公民道德建设工作的现状调查,从基层政府对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正确引导,丰富传统优良家训的媒体传播路径,鼓励以传承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群众文艺创作等方面助推新时代鞍山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创新。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改革实践中的创新性发展探究 下载:231 浏览:2270

郑锐玲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21年5期

摘要:
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推动社会思想解放和观念变革的同时,不断推进自身的思想解放和哲学观念变革,以丰硕的哲学理论创新成果,实际地参与和推动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国建国前期到改革开放时期,马克思主义一直是中国发展的指导思想。在我国社会观念的改变和思想的解放中,它一直发挥者重要作用。

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管理实践 下载:126 浏览:1483

梁校通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24年11期

摘要: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社会理论,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理解,强调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社会结构的变动。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现代福利国家的重要构成部分,其设计与实施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将探讨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社会保障制度如何与经济管理实践结合,以期为促进社会公平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党的创新理论融入高职院校文化自信培育的探索 下载:187 浏览:660

汪艳芳 《中国教育学报》 2024年7期

摘要:
文化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支撑,同时文化也是党的理论根基,当代中国思想文化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当代中国思想文化的精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沃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深厚滋养。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具有时代性特征,主要表现为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以必须注重两者的结合,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力量坚定文化自信。

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特征及其价值 下载:494 浏览:2948

张栋良 《法学学报》 2022年11期

摘要: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产生于20世纪初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思潮,它在法与经济、法的阶级性及法与意识等方面有自己既不同于马克思主义又不同于传统西方法理学的观点。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法理学历史和马克思主义法学发展中占有特殊的地位。科学概括并评价其总体特征和价值,既有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也有助于繁荣社会主义法学理论。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科研管理建设的创新探讨 下载:169 浏览:1322

燕唯佳 《中国教育学报》 2023年8期

摘要:
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大数据技术拥有更加广泛的应用范围,而在其的有效加持下,通过与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和深度融合,既能使科研项目申报拥有较高的准确性,又能确保选题的精准性,从而在提高管理水平效率的基础上,能够更好的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机制,进而在此基础上使相关的科研行为更加规范,与此同时还能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最终通过数据的深层挖掘以及共享,来实现高校科研管理的创新与发展。基于此,本文以大数据相关概述为切入点,来进一步分析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科研管理创新的重要性,从而更深层次地探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科研管理创新的有效对策,希望能为该领域提供一些帮助性的建议。

新农村经济建设中的公共管理路径探究 下载:135 浏览:1685

孙天傲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3年1期

摘要:
在我国近年来,城镇化水平正在逐渐提升,新农村建设开始受到相关单位的高度重视。而在相关单位具体落实新农村建设时,强化公共管理工作具有重要价值,政府部门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科学应用公共管理手段,使公共管理充分发挥指导作用,进而保证能够顺利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对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进行科学改善,使现代新农村建设得到更大发展。本文综合探究在现代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开展公共管理工作的具体策略。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理论中国化历程研究 下载:109 浏览:1662

​李霜微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2年11期

摘要:
回顾一百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取得重大成就,焕发光彩,是因为我们党自成立起,就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理论的指导地位,结合中国现实境况,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最终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理论中国化。从马克思政治经济理论中国化的提出,发展阶段和意义三个层面探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理论中国化历程,有助于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理论,推动当代中国政治经济理论和实践进步。

“三一模式”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应用 下载:763 浏览:3818

孙秀伟 郑书凝 《法学学报》 2021年7期

摘要:
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称基础课)课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为提高基础课教学效果的实效性,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进行研究,对基础课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尤其以分析和总结该课程中存在问题为基础,本文提出了在教学实践中应用“三一模式”的主张。

试析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历程及重要贡献 下载:187 浏览:2113

余晓瑞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1年12期

摘要:
日本作为马克思主义大国,其研究成果对于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也对于丰富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性。本文梳理了从明治维新到如今的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同时对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特点进行了总结,以明晰研究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贡献。

价值观嬗变与改革创新: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的价值导向探析 下载:149 浏览:1432

崔晨骁 《中国教育学报》 2021年12期

摘要: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改革方法论解决了党和国家一系列发展问题,七十多年来,我国改革方法论中的价值导向也随着现实需求而不断变化,从消除差别,追求平等;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再到包容共享,共筑和谐,这些价值导向如同精神内核一般,驱动着改革实践的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的全面深化改革思想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价值导向: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人民为中心、以稳定为前提、以发展为目的、以公平为原则、以共享为内核,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支撑,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进而把握住未来改革的前进方向。

“大思政课”视域下中医药院校《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探析 下载:155 浏览:1631

陈甜甜 《当代中医药》 2024年4期

摘要:
“大思政课”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本文从中医药院校《人体解剖学》教学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入手,根据“大思政课”的基本教育理念,分析找出中医药院校《人体解剖学》实施课程思政的条件与依据。积极调动中医药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大思政课立德树人在中医药院校教育的影响力,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实现专业教育和价值引领的协同育人效应,为培养综合素质过硬的医学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有效性研究 下载:134 浏览:1599

田晓萌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22年8期

摘要:
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要素之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一种手段,承载着传播的内容和任务。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发挥作用的有机场所,高校作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传播信息的主要阵地,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直接使用的主要场所。但是部分高校在使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过程中,由于各种不利因素的存在,使其出现载体环境单一、各载体之间的联系不密切甚是教育者对载体的理论运用不足等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措施来提高高校对教育载体利用的重视度,使高校实现"高效"育人,同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有效性。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育人工作的路径研究 下载:46 浏览:1360

​刘伯承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3年2期

摘要:
进入新时代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剧烈而深刻的变化,如何增强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增强当代大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前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就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时代课题。为此,本文分析了高校思政课教师这个特殊的群体,认识和了解这些特殊性,有助于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提出高校思政课教师按照习近平对高校思政课教师强调的“六要”要求,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最后,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带入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研讨式教学法,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