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英国对南海九小岛事件的关注及外交应对 下载:66 浏览:279

郭渊 《历史教学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20世纪30年代初法国非法侵占南沙几个岛礁,引起了与中、日之间的交涉与争执,英国通过驻外机构搜集资料、外交询问等方式了解该事件的缘由,研究相关国的立场。由于在东南亚地区力量的式微,以及对南沙群岛战略价值评估颇低等原因,英国对该争议持不介入立场。然而香港报刊、英国航海文献对中国渔民生息于南沙群岛的译介和记载,在一定意义上肯定了南沙群岛归属于中国的历史事实。通过剖析英国外交档案、航海等文献,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他国文献记载的不足,这既有助于理解南海局势变迁中各国的关系及立场,也有利于明晰南海问题的缘起和发展。

浅谈中学生篮球赛中突发事件的处理办法 下载:47 浏览:252

李为群 《体育学报》 2018年8期

摘要:
面对篮球赛中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作为场上的首席指挥官能够遇事不惊、有效指挥,这是每个教练员都应该具备的素质。篮球作为一项争夺激烈的综合性集体项目,比赛时攻守双方为得分而搏杀,肾上腺激素的骤增,常导致运动员表现失常,出现紧张、焦急、烦躁、犹豫等不安情绪,直接影响实际水平的发挥。语言失控,肢体碰撞而犯规受罚的情况难免发生。面对比赛中出现的突发性事件,教练员怎样安抚运动员的情绪,怎样化解突发的矛盾,激发运动员的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走出低谷,发挥水准,赢得竞赛?本文提出浅见,谨供同仁参考指正。

事件与爱:当代西方激进左翼思潮的本体论重构 下载:49 浏览:398

莫雷 《哲学研究进展》 2020年10期

摘要:
当代西方激进左翼思潮将事件与爱承诺为本体。为了建构新的存在,他们引入"事件"概念打破结构化的旧秩序,彰显主体的能动性,并通过情感的转向凸显"爱"在创造新的共同性和对共同性的新感受中的纽带作用。事件和爱作为不能被理性化的形而上学体系所容纳的裂隙具有本体的意味,可以在裂隙之中打破封闭的本体,通向看似不可能的新存在,建立起尊重异质性的共同性。因此,他们所理解的本体既拒斥绝对同一的实体论,又未走向相对主义。这种能动的本体论有助于从否定性和超越性的角度重新把握存在,为人们打破资本主义秩序提供新的可能性空间。但是,事件和爱的偶然性和神秘性又使得他们对本体和主体的建构明显不足,本体只能成为缩减的本体,而主体也只能变为有限的浮现。

由一起泄漏事件谈压力容器排污阀的重要性 下载:22 浏览:272

郭云宝 《装备技术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某压缩天然气(CNG)加气站一台卧式天然气储气罐排污阀失效引起大量天然气泄漏,紧急处理后对其他同类阀门进行了排查,并对检验机构和使用单位在压力容器检验及使用提出相关建议。

气郁体质对女性抑郁作用的纵向研究: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下载:13 浏览:176

刘明矾1,2 徐娅婷2 彭丹丹2 武厚3 《心理学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为了明确气郁体质对女性抑郁的作用机制,研究通过纵向设计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了气郁体质和抑郁之间冗思的中介作用和生活应激事件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问卷法对468名女大学生进行追踪,通过间隔一年两个时间点的纵向设计,对女性的气郁体质、抑郁、冗思及生活应激事件进行调查。结果:交叉滞后模型结果显示,气郁体质可以显著预测女性一年后的抑郁水平;冗思在气郁体质对一年后抑郁的影响中起纵向中介作用;生活应激事件调节了气郁体质对一年后抑郁作用的直接路径和后半路径。结论:气郁体质与抑郁之间的纵向中介调节模型成立,这提示气郁体质的女性可以通过减少冗思,优化应对生活应激事件的方式来改善抑郁。

童年期创伤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早期适应不良图式和负性生活事件的作用 下载:41 浏览:320

秦红霞1,2 许燕2 史慧玥2 蒋奖2 《心理学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目的:考察早期适应不良图式、负性生活事件在童年期创伤与大学生抑郁间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童年期创伤问卷、Young图式问卷短版中文修订版、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及90项症状自评量表对142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童年期创伤既可以直接正向预测大学生抑郁,也可以通过早期适应不良图式中的分离和拒绝、自主性及能力受损两大图式类别间接地正向预测大学生抑郁;(2)负性生活事件调节了早期适应不良图式在童年期创伤与抑郁间的中介作用。

公共卫生事件“前预警期”的地方政府应对权配置 下载:51 浏览:391

方世荣1,2 孙思雨1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8期

摘要: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对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决定并宣布预警、公布疫情信息等,属于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省级政府及其卫生行政部门的职权。在疫情风险已经显现、而上级有权机关预警决定、疫情信息公布尚待作出的"前预警期",疫情风险发生地的省级以下地方政府不可消极等待,必须主动采取必要措施提前应对,这就需要立法赋予地方政府在预警前端的风险应对权。这些权力可包括疑似病例披露权、防护知识指导权、临时强制处置权等。现行相关立法对这类职权存在配置上的欠缺,需通过修改《突发事件应对法》《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作出明确规定,以便省级以下地方政府依法定职权积极开展防控工作,及时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

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污染传导类型研究 下载:44 浏览:359

戴胜利 段新 《中国环境保护》 2019年4期

摘要:
通过梳理分析当前国内外学术界关于水污染的已有研究成果。从动态传导视角出发,首先筛选近些年来国内外发生的典型水污染事件,梳理发现它们污染传导背后的共同规律,然后提出在水污染传导全程中主要包括:污染传导发生、污染传导过程、污染传导后果3大基本要素。最后,重点研究水污染事件中污染传导的过程,并将这些传导过程分为传导中断型、传导释放型、传导转移型3种不同类型,研究梳理这3种不同类型的污染传导过程的生成机理。以期能够提升人们对水污染事件中污染传导的本质及规律的认识。

不同性质的汉语高熟悉度隐喻意义加工过程——来自ERP研究的证据 下载:43 浏览:441

李莹1 刘俊2 张灿1 王悦1 《心理学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采用ERP技术考察不同性质隐喻加工的时间进程与神经机制。以词对方式呈现词源性隐喻、引发性隐喻、一般字面义,被试进行语义相关判断任务。结果发现:从引发性隐喻、一般字面义到词源性隐喻,N400平均波幅呈阶梯状递减,引发性隐喻和词源性隐喻的P600平均波幅大于一般字面义。对于不同类型词对诱发的N400,大脑左半球没有显著差异,但右半球上引发性隐喻显著大于词源性隐喻和字面义词对。并且右半球P600平均波幅更大,但三种词对间没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1)日常熟悉隐喻的理解更符合平行假说但需要更多的认知资源;(2)右半球是否参与以及参与程度与隐喻性质和加工阶段有关。

输气站场先导式安全阀异常起跳事件分析 下载:23 浏览:350

李勋 晏贤臣 赖志屹 《中国石油工业》 2019年4期

摘要:
先导式安全阀属于输气站场的关键设备,主要起超压放散作用,防止管线或设备超压运行。介绍了3起生产现场安全阀异常起跳事件,分析了事件发生过程和原因。针对管理现状提出培训、制度、风险管控、参数设置、保养规程、参数分析、沟通机制7个方面的改进建议和措施,供工作人员在维修、维护、管理中参考借鉴。

基于混合表示的中文事件检测方法研究 下载:59 浏览:340

秦彦霞1 王中卿2 郑德权1 张民2 《当代中文学刊》 2019年11期

摘要:
传统中文事件检测方法采用人工定义的特征表示候选触发词,耗时耗力。基于神经网络的特征学习方法在中英文事件检测任务中得到了验证。现有的基于神经网络的中文事件检测方法初步探索了字信息对解决分词错误的作用。字是中文的最小结构单元和语义表示单元。词语的字符级信息能够提供词语的结构性信息和辅助词语级语义。该文研究了字/词混合神经网络特征对于解决中文事件数据集未登录词问题的作用。采用神经网络模型分别学习词语的词语级表示和字符级表示,进而拼接得到词语的混合表示。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字/词混合表示的中文神经网络事件检测模型的F1值比当前最好的模型高2.5%。

陈映真入狱事件考论 下载:64 浏览:452

李勇 《文学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陈映真对其1968年入狱事件的隐讳态度,始终让人好奇。本文由与此案距离最近的"目击者"季季的《行走的树——追怀我与"民主台湾联盟"案的时代》一书为切入点,走近半个世纪前台湾戒严时期这桩著名案件,并结合其他相关材料(包括笔者对相关人员的采访),以图解开此案的一些重要关节:谁是"告密者";案发原因、经过;等等。同时,结合陈映真对待另外一桩"告密事件"的态度认为,陈映真的隐讳与他对待"历史"与"私我"关系的态度有根本关联。

道德脸面共享及脸面共享行为:社会关系和伦理事件的影响 下载:40 浏览:224

梁凤华1 段锦云2 《心理学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用两个基于情境故事的纸笔实验,探讨了五类重要关系他人卷入三类负向和两类正向道德事件时,个体的脸面共享感受和脸面共享行为。研究1采用3(违背家庭伦理、违背消极义务、违背职业伦理)×5(父-子/女、兄弟、师生、朋友、同乡关系)被试间设计,研究2采用2(维护家庭伦理、维护消极义务)×5(父-子/女、兄弟、师生、朋友、同乡关系)被试间设计。结果发现:(1)当关系人违背道德时,脸面共享强度随关系的亲疏远近逐步减弱;当关系人遵从道德时,脸面共享主要表现在家内和地缘关系上。(2)以孝道观念为核心的家庭伦理,对脸面共享感受影响最大。(3)在关系人违背道德时,个体更可能采用‘避而不谈’和‘辩护’行为,较少采用‘划界避殃’行为;个体更可能因家庭成员违背道德而避而不谈,更愿意为关系亲密者而不是为同乡辩护;关系人遵从伦理时,个体更可能采用宣扬行为,而不是表示关系亲密和主动谈及行为;维护家庭伦理比见义勇为更可能被宣扬,后者则更可能被主动谈及。

冷战逆行者:1957年台北刘自然事件始末 下载:23 浏览:429

吕迅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8年9期

摘要:
1957年3月20日深夜,刘自然被驻台美军雷诺兹两枪毙命。被害人就职于阳明山革命实践研究院,被凶手指为偷窥狂。六十年过去了,整个事件依旧事实不清。刘自然是以雷诺兹"家附近潜行者"的形象出现在美军法庭上的。雷诺兹被宣判无罪,翌日就被安排回国。但故事并没有结束,愤怒的台北市民在其回国的那一天冲入美国驻台"使馆",捣毁物品,焚烧了"使馆"。对于华盛顿而言,台湾与其说是一个志同道合的盟友,不如说是一个麻烦制造者。台湾民众对未来不知所从,犹如弃儿一般。蒋介石则一直强烈要求反攻大陆,他的伞兵计划刚刚被美国政府所婉拒。蒋经国与北京方面的联络被中情局侦知,更增加了华盛顿的猜疑。尽管蒋氏并未蓄意策动反美运动,但长期积聚的民族主义情绪终于在冷战的高潮中爆发了出来。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治理路径分析与政策网络机制建构 下载:58 浏览:389

虞铭明 陈灿 顾雅君 《中国环境保护》 2018年6期

摘要:
随着环境污染加剧及民众对之的关注上升,环境群体性事件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并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之一,对此类事件的预防及治理则成为地方政府部门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论文从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博弈机制出发,分析了事件的治理路径,另外在此基础上引入了政策网络治理工具进行政策网络利益分析,并建构了政策网络治理机制,为治理该事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事件与文学的边界 下载:23 浏览:372

王晓路1 刘岩2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8年8期

摘要:
本文以对话方式讨论文学与事件之间的互动关系:一方面,社会、政治、历史和文化事件往往影响到文学的书写与接受方式,致使文学的边界产生蔓延;另一方面,人们在"事件"的语境中对于"何谓文学"的理解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以事件为切入点审视文学书写、传播和阅读,有利于从不同侧面看待文学现象,把握技术、观念、文化和文学生产之间的联系,从而对于文学的生成机制和流变线索有所洞察。

事件:本身与印象,言说与书写 下载:32 浏览:405

程朝翔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8年8期

摘要:
在21世纪,"事件"这一理论概念前所未有地流行,这或许是因为911这一重大事件的发生,同时也是因为德里达、巴迪欧、齐泽克、伊格尔顿等一批理论家以较为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和推广这一概念。本文对这一理论线索进行了梳理。作者认为,理论意义上的事件概念能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包括法国大革命、纳粹大屠杀、911等,以及这些重大事件与理论话语之间的关系。

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事后评估——基于我国商务部无条件通过的案例 下载:387 浏览:413

王燕1 臧旭恒2,3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8年8期

摘要:
我国《反垄断法》实施已十年,然国内关于事后评估研究鲜见,迫切需要对过去的执法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尤其是占比例最大的无条件通过案例因为缺乏对外公布的详细审查信息引发社会和学界诸多争论。采用事件研究法获得的事后评估结果显示,国情和经济发展的特殊阶段性使然,我国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具有以下特点: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主要采用社会总福利标准,同时也非常注重消费者福利的保护,赋予消费者福利一个很大的权重;会受到产业政策的影响;无条件通过的经营者集中案例总体上不存在显著选择性执法问题。但由于《反垄断法》的实施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随着经验的逐渐积累,执法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并越来越注重对消费者福利和竞争的保护。及时就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进行事后评估,分析执法情况和执法标准,有利于引导企业的经营者集中行为,对完善反垄断执法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构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财税管理机制 下载:60 浏览:412

夏杰长 蒋励佳 李秋正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0年10期

摘要:
近年来,我国突发公共事件频繁发生,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的消极影响,各级财政及时出台一系列财税政策,积极做好疫情防控资金保障工作。但在应急财税管理机制中存在着立法缺乏体系化、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政救灾关系混淆不清、预备费计提总量不足、应急财政管理绩效评估考核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制度设计的对策,即建立多层次的财税政策灾害响应与救援机制,明确中央与地方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责任和成本分摊,建构与突发公共事件分级体系相适应的"一揽子"突发公共事件财税政策,优化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资金筹集和管理方式,以及建立健全应急财税预算制度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内隐多效性选择的ERP证据 下载:42 浏览:230

蔡荣华1 钟毅平1 范伟1,2 张文洁1 《心理学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内隐多效性选择及其神经机制。被试的任务是认真观看配对的纯色图片刺激,并进行分类按键反应。实验结果发现,在P2上,积极启动刺激比对照刺激激发了更大的P2波幅;对比对照刺激,积极启动刺激在左脑、大脑中部和后脑诱发了更大的P2波幅,其中右脑的效应最大。在N2上,积极启动刺激比对照刺激激发了更小的N2波幅;对比对照刺激,积极启动刺激在左脑、大脑中部和后脑诱发了更小的N2波幅,其中右脑的效应最大。在P3上,积极启动刺激比对照刺激激发了更大的P3波幅;对比对照刺激,积极启动刺激在左脑、大脑中部和后脑诱发了更大的P3波幅,其中右脑的效应最大。研究结果表明当外显目标与内隐目标同时被呈现时,被试趋向于做多效性选择,这可能表明无意识信息加工具有相当大的权重。且右后部脑区可能是加工多效性刺激的核心和关键区域,P3成分可能反应了内隐多效性选择的精细加工过程,能够作为内隐多效性选择的有效的ERPs指标。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