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新生儿感染的诊断价值 下载:92 浏览:516

蔡焱冬 汪嘉 张敏 张蕾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新生儿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40例新生儿出生后首次采集的末梢血标本,检测血常规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按临床诊断分为感染组、黄疸组及健康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hs-CRP、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数(NEUT%)在新生儿感染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感染组NLR、WBC计数、hs-CRP、NEUT#、NEUT%明显高于黄疸组及健康组(P<0.001),而黄疸组与健康组之间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LR、WBC计数、hs-CRP、NEUT%诊断新生儿感染的AUC分别为0.903、0.681、0.653和0.876。结论 NLR在鉴别诊断新生儿感染中较高的价值。

膀胱外翻合并尿道上裂新生儿围手术期护理 下载:7 浏览:328

江雪玲 刘佩珍 《中国护理学报》 2019年8期

摘要:
探讨膀胱外翻合并尿道上裂新生儿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3例膀胱外翻合并尿道上裂新生儿进行手术治疗,对其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1例患儿的膀胱容量小,且泌尿系统出现反复感染现象,并多次返院实施膀胱镜探查; 2例患儿可以自行排尿,效果良好。结论对膀胱外翻合并尿道上裂新生儿进行手术治疗,围手术期进行精心护理,对患儿的手术治疗效果以及手术后病情恢复具有重要影响,可以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小儿外周静脉导管敷贴固定和更换的最佳证据应用 下载:14 浏览:370

虞露艳1 应燕2 王秋月3 陈朔晖4 徐红贞4 诸纪华4 胡雁5 2019年8期

摘要:
将基于循证的小儿外周静脉导管敷贴固定和更换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规范儿科护士外周静脉导管敷贴固定和更换操作,提升静脉治疗专科护理质量。方法检索静脉输液相关领域的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临床实践指南、系统评价、原始研究等循证资源。通过文献质量评价,纳入2篇指南和1篇系统评价作为证据资源的参考文献。总结12条证据,通过可行性、适宜性和临床意义进行评价,产生7条最佳证据,并转化为4条临床审查指标。遵循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护理中心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的标准程序进行证据的临床应用,采用问卷调查法、现场观察法、访谈、查阅护理记录收集数据。以护士每条审查指标执行率、静脉炎和意外拔管的发生率及外周静脉导管留置时间评价证据应用的效果。结果基线审查中外周静脉敷料出现潮湿、松脱和(或)明显污染时护士应更换敷料等3条依从性差的执行项目,在证据应用后执行率显著提高(P<0.001)。证据应用后禁食和非禁食患儿外周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证据应用前后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意外拔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临床护理中应用基于循证的小儿外周静脉导管敷贴固定和更换的最佳证据,可规范护士外周静脉导管敷贴固定和更换操作的护理行为,延长外周静脉导管留置时间,降低意外拔管发生率,提高儿科静脉治疗专科护理质量。

综合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喂养表现及临床结局的影响 下载:22 浏览:361

王燕1 崔慧敏1 李胜玲1 孙彩霞2 李宁涛2 2019年8期

摘要:
探讨综合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喂养表现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8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产科出生并入住NICU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早产儿随机分为综合口腔运动干预组、口腔运动干预组、对照组。综合口腔运动干预组接受3 min口腔刺激、2 min非营养性吸吮和2 min口腔支持;口腔运动干预组接受12 min口腔刺激和3 min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接受常规发育支持护理。观察记录并比较3组早产儿喂养表现、喂养不耐受、高胆红素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情况。结果综合口腔运动干预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后第1、2、3、4天的喂养效率和喂养成效均高于对照组(P<0.05);3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高胆红素血症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口腔运动干预可以改善早产儿的喂养表现,且不增加早产儿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塑料薄膜包裹预防新生儿低体温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下载:10 浏览:454

邢丽云 黄丽华 2019年7期

摘要:
系统评价塑料薄膜包裹对新生儿保暖效果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新生儿保暖措施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Scopu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维普、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国内外数据库中有关塑料薄膜包裹应用于新生儿保暖的随机对照研究。对所得文献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筛查,提取资料,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6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2 836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塑料薄膜包裹组早产儿进入NICU时低体温发生率[RR=0.71,95%CI (0.64,0.79),P<0.01]、进入NICU时体温[MD=0.60,95%CI (0.47,0.72),P<0.01]、进入NICU时发热发生率[RR=4.09,95%CI(2.12,7.88),P<0.01]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Ⅲ度或Ⅳ度脑室内出血发生率[RR=0.92,95%CI(0.65,1.32),P=0.660]、出院前病死率[RR=0.75,95%CI(0.53,1.08),P=0.120]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塑料薄膜包裹能减少早产儿进入NICU时低体温的发生率,提高早产儿进入NICU时的体温,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早产儿保暖方法,但有引起发热的风险;塑料薄膜包裹不能降低早产儿Ⅲ度或Ⅳ度脑室内出血发生率及出院前病死率。

新生儿医用粘胶剂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评估量表的编制与信效度检验 下载:12 浏览:439

黄小夏1 张丽萍1 陈艳1 尹志勤2 2019年7期

摘要:
研制新生儿医用粘胶剂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评估量表,并评估其在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综合文献和12名新生儿科临床护士的访谈结果,结合现有的新生儿皮肤风险评估量表和新生儿皮肤状况评分表,通过2轮专家咨询,形成量表初稿,对102例新生儿进行粘胶剂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的评估,检测量表的信效度。结果新生儿医用粘胶剂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评估量表包括2个维度,7个条目,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08,重测信度为0.875,各条目内容效度指数为0.833~1.000,全体一致性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75,平均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80,探索因子分析共提取2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9.984%。结论新生儿医用粘胶剂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评估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适用于新生儿医用粘胶剂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的评估。

两种破膜方式结合导乐陪伴分娩对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下载:75 浏览:407

曾碧兰 刘丽群 曾新梅 邹秀香 《中国护理学报》 2019年1期

摘要:
探讨两种破膜方式结合导乐陪伴分娩对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接收的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人工破膜结合导乐陪伴分娩,观察组采取自然破膜结合导乐陪伴分娩。比较两组产妇各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情况及新生儿产瘤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第一、二与三产程及产后2 h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 <0. 05);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羊水污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新生儿产瘤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 <0. 05)。结论在导乐陪伴分娩基础上于产程进入活跃期实施人工破膜未对产程产生影响,却提高剖宫产率,增加新生儿产瘤发生风险。故不建议在正常产程活跃期实施人工破膜。

膀胱外翻合并尿道上裂新生儿围手术期护理 下载:37 浏览:175

江雪玲 刘佩珍 《临床医学杂志》 2019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膀胱外翻合并尿道上裂新生儿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3例膀胱外翻合并尿道上裂新生儿进行手术治疗,对其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1例患儿的膀胱容量小,且泌尿系统出现反复感染现象,并多次返院实施膀胱镜探查; 2例患儿可以自行排尿,效果良好。结论对膀胱外翻合并尿道上裂新生儿进行手术治疗,围手术期进行精心护理,对患儿的手术治疗效果以及手术后病情恢复具有重要影响,可以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止血方案的制订及应用 下载:21 浏览:470

滕燕萍 倪琴琴 巫永娟 徐凌燕 2019年1期

摘要:
通过制订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止血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规范护士桡动脉采血止血方法 ,提高按压止血效率,减少采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运用文献检索、问卷调查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就按压材料、姿势、力度和时间制订方案,采用纯棉非织造布片进行"三明治式点赞法"按压,基于收缩压的力度持续按压5 min。对护士进行培训后实施方案,采用一次止血成功率、掌部SpO2下降率、皮肤穿刺点失血率、皮下出血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应用方案后,新生儿桡动脉采血一次止血成功率由69.89%上升至97.80%、掌部SpO2下降率由18.28%下降至5.49%、皮肤穿刺点失血率由35.48%下降至6.59%、皮下出血率由33.33%下降至9.89%。结论新生儿桡动脉穿刺后应用本研究方案可有效止血。

提高新生儿住院期间的母乳喂养成功率 下载:223 浏览:3287

黄振俊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析提高新生儿住院期间的母乳喂养成功率。方法:在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我院接收的产妇中筛选研究样本,样本总数为106例。遵从随机抽样分组原则分为基础、研究2组,前一组执行基础方式护理,后一组执行精细化护理。比较2组护理后的首次母乳喂养时间、住院时长、生长发育情况(出院时)、新生儿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护理满意率、健康知识掌握水平、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从首次母乳喂养时间、住院时长分析,研究组护理后短于基础组(P<0.05);从生长发育情况分析,研究组护理后好于基础组(P<0.05);从新生儿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分析,研究组护理后高于基础组(P<0.05);从护理满意率分析,研究组护理后高于基础组(P<0.05);从健康知识掌握水平分析,研究组护理后高于基础组(P<0.05);从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分析,研究组护理后低于基础组(P<0.05)。结论:将精细化护理执行在母婴服务中,可拓展产妇健康知识,缩短首次母乳喂养时间,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提高新生儿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减少新生儿不良事件,值得使用。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NICU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20 浏览:434

赵宏 钟春霞 宋霞梅 王斌 陈剑锋 廖小妹 陈欣欣 2018年12期

摘要:
探讨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中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4年1月—2016年10月选择在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诊断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早产儿41例,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实验组(n=22)和对照组(n=19)。实验组在患儿确诊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时家长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陪护,在专科护士的指导下参与患儿的照护,进行生活护理、病情观察、协助治疗和早期干预等工作;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由护士完成护理工作,家长每周3次、每次1 h隔窗探视。比较两组患儿出院前1 d家长的焦虑水平,出院后第3天、第7天、2周及4周时家长的随访依从性及患儿体重增长情况。结果实验组家长在出院前1 d的焦虑水平、出院后第3天、第7天、4周的随访依从性及患儿出院后体重增长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住院期间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可提高家长的照护能力,降低家长的焦虑水平,提高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出院后的随访率和生存质量。

水胶体敷料用于新生儿硬肿症的效果观察 下载:23 浏览:390

陈蕾 孙爱莲 郭荣春 2018年12期

摘要:
探讨水胶体敷料用于新生儿硬肿症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青岛某医院新生儿科就诊的40例患有新生儿硬肿症的早产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在常规综合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水胶体敷料贴于硬肿部位,3~4 d更换1次,直至硬肿消失。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的方法。观察两组的体温、反应及硬肿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治愈率为95%,优于对照组的总治愈率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体温恢复时间及硬肿消失时间分别为(38.25±17.33)h和(3.05±1.00)d;对照组体温恢复时间及硬肿消失时间分别为(57.35±32.21)h和(4.65±1.5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水胶体敷料贴敷于早产儿的硬肿部位,可以明显缩短患儿皮肤硬肿时间,促进患儿体温恢复,改善治疗效果。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术后获得性锌缺乏皮炎的护理 下载:10 浏览:381

程晓英 樊小燕 王琴 罗飞翔 2018年11期

摘要:
总结了8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术后获得性锌缺乏皮炎的护理措施。护理要点包括:早期识别获得性锌缺乏皮炎特征性皮肤损害,防止原有皮肤损害进一步加重,预防新的皮肤损害出现;冲洗腔口周围皮肤损害创面、清除浆液性分泌物、预防创面感染;各类厚痂的处理是护理的难点,除鼻腔的厚痂外,其余厚痂均不主张积极清除;预防摩擦性脱发和甲板裂,揭除各类敷贴和粘胶时避免皮肤撕脱伤;做好保护性隔离措施,预防院内获得性感染。8例在锌摄入治疗9~19 d后皮肤损害完全愈合,治愈出院。

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自发性膀胱破裂行密闭式腹腔冲洗术的护理 下载:23 浏览:364

韦艳飞 蒋永江 韦文永 吕彦兴 莫振勤 2018年11期

摘要:
对1例自发性膀胱破裂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行腹腔冲洗术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定时挤压引流管,加强导管固定,防止堵管和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无菌操作;使用输液恒温器加热冲洗液,严格控制暖箱温度和湿度,监测体温,防止患儿发生低体温;严密观察患儿腹部体征、尿量、引流液性状、腹腔出入量及差值、血液感染指标等;建立表格式护理记录单,详细记录导管置入深度、连接状态、引流情况、敷贴完好情况等;加强喂养护理。患儿共进行6 d腹腔冲洗,经过107 d住院治疗与护理,患儿恢复良好出院,随访结果满意。

新生儿血液样本溶血对血清NSE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其校正公式的建立 下载:92 浏览:504

王强1 卢小岚2 汪光蓉3 蔡艳娟2 杜琴2 张茂鑫2 张国元2 王东生2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血液样本溶血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检测结果的影响,并建立其校正公式。方法在72份出生24 h内的新生儿血清样本中添加对应的冻融红细胞。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添加前后血清NSE浓度的变化,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法检测添加前后血清血红蛋白(Hb)浓度的变化,从而建立新生儿溶血样本的NSE校正公式。根据自身Hb变化对NSE结果的影响推算出变化常数。将变化常数校正的NSE结果与HiCN法校正公式校正的NSE结果进行比较,评价HiCN法校正公式的可行性。对HiCN法与仪器法的Hb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以建立针对仪器法的NSE校正公式。结果 72份新生儿溶血样本NSE浓度结果变化常数为(23.70±3.62)mg/g Hb。以ΔNSE血清为Y、ΔHbHiCN为X,血清NSE浓度变化与Hb浓度变化之间的相关方程为Y=23.17X(r2=0.8122,P<0.001)。采用自身变化常数获得的NSE校正值和采用相关方程获得的NSE校正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1)。HiCN法与仪器法的Hb结果高度相关(r2=0.992 4,P<0.001)。HiCN法和仪器法新生儿血清NSE检测结果的校正公式分别为NSE校正=NSE测定-23.17HbHiCN和NSE校正=NSE测定-23.60Hb仪器+13.22。结论溶血对血清NSE检测影响较大。可以通过校正公式计算新生儿溶血样本NSE浓度,以帮助临床评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严重程度。

粪便人β-防御素检测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临床意义 下载:97 浏览:487

郭静 金娟 孙慧清 康文清 张耀东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粪便人β-防御素1(HBD1)和人β-防御素2(HBD2)在疾病进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1例NEC早产儿(NEC组)以及38例排除NEC的早产儿(对照组)入院首日、确诊后2 d及出科当日的粪便标本,分析NEC组与对照组之间不同时间的肠道菌群紊乱发生率及粪便HBD1和HBD2含量的差异。结果 NEC组入院首日及确诊后的肠道菌群紊乱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EC组入院首日、确诊后及出院科当日的粪便HBD1、HBD2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NEC组重症患儿粪便HBD1和HBD2含量明显低于轻症患儿(P<0.05)。结论 NEC患儿粪便HBD1和HBD2含量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或可作为临床辅助诊断NEC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两种破膜方式结合导乐陪伴分娩对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下载:21 浏览:166

曾碧兰 刘丽群 曾新梅 邹秀香 《临床医学杂志》 2019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两种破膜方式结合导乐陪伴分娩对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接收的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人工破膜结合导乐陪伴分娩,观察组采取自然破膜结合导乐陪伴分娩。比较两组产妇各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情况及新生儿产瘤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第一、二与三产程及产后2 h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 <0. 05);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羊水污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新生儿产瘤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 <0. 05)。结论在导乐陪伴分娩基础上于产程进入活跃期实施人工破膜未对产程产生影响,却提高剖宫产率,增加新生儿产瘤发生风险。故不建议在正常产程活跃期实施人工破膜。

两步法联合无保护会阴助产技术对新生儿咽下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研究 下载:22 浏览:378

梁伟珍1 应莉2 李卫琴1 金苏菊1 张征1 2018年8期

摘要:
评估"两步法"联合无保护会阴助产对新生儿咽下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分娩室360例待产孕妇分为A、B、C 3组,每组120例。A组采用传统助产方式,助产士用手控制胎头娩出速度,待胎头娩出后再协助胎肩娩出,新生儿完全娩出后迅速徒手清理并常规加用洗耳球吸除口鼻中的黏液。B、C两组采用"两步法"联合无保护会阴助产,助产士不用手干涉分娩过程,即在胎头娩出后自然停顿,等待下次宫缩再娩出胎肩,B组清理呼吸道同A组,C组助产方式同B组,新生儿娩出后只做体表擦拭清洁或徒手挤压口鼻清理呼吸道。比较3组出生后24 h内咽下综合征发生率及呕吐次数。结果 3组咽下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66,P=0.006),两两比较,A组高于B组(χ2=6.504,P=0.011)和C组(χ2=7.533,P=0.006);B、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2,P=0.837)。3组出生24 h内呕吐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185,P=0.006),两两比较,A组与B组、A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两步法"联合无保护会阴助产方式,在等待胎肩自然娩出过程中新生儿可以自然地完成呼吸道清理,降低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发生率。

0~3岁婴幼儿凝血功能参考区间的建立 下载:97 浏览:484

邹琛 高原 《国际检验医学》 2018年5期

摘要:
目的建立0~3岁婴幼儿凝血功能参考区间。方法对966例0~3岁婴幼儿凝血功能进行检测,要求被检测婴幼儿无发热、炎症、血液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无肿瘤或其他遗传性疾病,生长发育正常。分别统计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等参数。将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围产期新生儿组(0~7 d)、新生儿组(8~30 d)、婴幼儿组1(1~6个月)、婴幼儿组2(7~12个月)、幼儿组1(1~2岁)和幼儿组2(2~3岁)。分别对上述各项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到各项参数的参考区间。结果1~6个月与7~12个月,1~2岁与2~3岁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后得PT的参考区间:0~7d为12.20~15.08 s、8~30 d为11.84~14.20 s、1~12个月为11.05~13.45 s、1~3岁为10.92~12.68 s;PT-INR的参考区间:0~7 d为1.07~1.45、8~30 d为0.99~1.27、1~12个月为0.82~1.10、1~3岁为0.83~1.10。0~7 d与8~30 d、7~12个月与1~2岁、2~3岁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后得APTT的参考区间:0~30 d为21.27~58.20 s、1~6个月为24.67~51.52 s、7个月3岁为24.01~43.73 s。8~30 d与1~6个月,7~12个月与1~2岁、2~3岁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后得Fib的参考区间:0~7 d为1.43~3.97 g/L、8d6个月为1.58~3.72 g/L、7个月3岁为2.65~3.89 g/L。0~7 d与8~30 d、1~6个月,7~12个月与1~2岁、2~3岁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后得TT的参考区间:0 d6个月为15.31~24.83 s、7个月3岁为15.83~23.39 s。结论婴幼儿的凝血功能处于一个不断健全的过程,各凝血功能指标均存在生理变化。建议各实验室按不同年龄建立合适的参考区间,为临床诊治凝血系统疾病、术前检查、抗凝药物监测等提供准确的判断依据。

袋鼠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下载:211 浏览:2191

刘兴芝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11期

摘要:
目的 研究和探讨袋鼠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住院新生儿患儿6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30例)、观察(30例)两组,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儿联合实施袋鼠式护理模式。对比两组首次母乳喂养时间、吸吮开始时间、吸吮持续时间等喂养质量水平。对比两组觉醒次数、觉醒时间、睡眠时间等夜间睡眠质量水平。评定并对比两组患儿家属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等护理满意度水平。结果 观察组首次母乳喂养时间水平低于对照组,吸吮开始时间、吸吮持续时间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有差异(P<0.05)。观察组觉醒次数、觉醒时间水平低于对照组,睡眠时间水平高于高于对照组,组间有差异(P<0.05)。观察组非常满意及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满意率、不满意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有差异(P<0.05)。结论 本次研究对新生儿实施袋鼠式护理,可有效改善对患儿的喂养质量及夜间睡眠质量,同时提高家属满意度,值得推广。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