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三生物教学研究 下载:69 浏览:350

曹霞 《教学管理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核心素养代表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未来人才的必备素养,更是个体实现发展的需要。《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凝练,体现了生物学科教学的新理念和新要求。在此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应当围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展开,引导学生养成具有生物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与价值观念。基于此,文章就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三生物教学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希望能为广大生物课程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高中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下载:231 浏览:2887

李秀霞 《中国音乐学报》 2021年6期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和教师对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越来越重视。音乐是艺术性比较强的学科,音乐教学以培养学生音乐鉴赏的能力为主,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初探 下载:32 浏览:493

蔡新花 《教学管理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新课标出现,一批新思想、新理念、新教法出现在教学课堂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调动了课堂教学的多样性与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但新课程的改革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尤其是对教师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自身优势贯彻落实新教材;如何活跃课堂达到新课标要求;如何实现新课改要求等都是需要不断探讨和改革的问题。教学教法更是教师课堂必备技能之一,如何充分利用新教法,转变教法新观念,更是重中之重。文章立足于探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法新观念,从营造课堂学习氛围、教学方式转变、教学模式创新、课堂评价完善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双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妙用 下载:48 浏览:474

黄薇薇 《数学教学与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双手可以操作材料,本身也可以作为的一种"材",并且利用起来十分方便。通过手的特征、手势动作、手与肢体的配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于一些较难的知识进行有效记忆;让教学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有效建构数学知识;增加学生体验的机会,帮助学生建立和提升空间观念。

康复护理中开展健康教育的探讨 下载:125 浏览:1532

唐莉 史小燕 侯李宁 《现代康复医学》 2023年4期

摘要: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宣传卫生知识、技术、对个人及团体进行干预,以达到降低风险、防止疾病发生、增进身体健康的目的。在康复医疗事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已是一项非常必要的工作。本文对康复护理中的健康教育内涵、对康复患者的教育需要、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与方式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让“失真”的课堂“归真”——课堂教学病理的诊断与治疗 下载:94 浏览:526

陈晴晴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逐渐唤醒传统充满顽疾的沉睡课堂,但实际教学中却与最初的目标貌合神离。现实的课堂把关注点放在"怎样学"的同时,忽视了"学到了什么"这一核心问题。当下课堂存在"失真"现象,过度的课堂导入,模糊的问题设置,同质化的评价方式,表层热闹的课堂互动等,成了课堂中新的弊病;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功利化导向普遍存在,实践模式机械套用,角色意识淡化模糊教师作用是课堂"失真"的桎梏。强化教学目标,发挥问题的内隐作用,回归评价的真实特性,彰显互动的功效,保障基础知识的地位是课堂"归真"的路径。

从《拿来主义》到《美美与共》 下载:75 浏览:475

杨欧婷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解读入选教材不久的"新"课文《美美与共》,可以从"已知"的《拿来主义》生发问题,向"未知"的《美美与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深化问题。经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两篇文章在文化观念上有发展,在结构上有相似,在引号运用上有相同,在说理风格上有差异。

基于发展化学核心素养的同课异构对比分析 下载:76 浏览:394

朱汝葵1 莫平玲2 《国际教育论坛》 2018年12期

摘要:
高中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化学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在此背景之下,《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同课异构研讨课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教学形式,两节课的设计主线、问题设计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有所不同,但在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方面各有所长。为了促进化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教师应掌握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设计方法。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探究 下载:43 浏览:411

陈文娟 《国际教育论坛》 2018年10期

摘要:
目前,中小学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存在流于形式、重视不够等问题,因此,如何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育人作用成为中小学教育不得不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解决此问题需要学校全面加深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切实贯彻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健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相关制度。

传统与现代的连续统:老年群体的性观念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 下载:51 浏览:405

陆卫群 玉钊华 《老龄研究进展》 2020年6期

摘要: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 2015年数据,以"对同性恋的态度""对阅读色情刊物的态度""对嫖娼的态度"三个指标,对老年群体的性观念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第一,老年群体的性观念大体上持保守态度,但也有近二至三成的老年人对性持宽容接受的态度,并在具体指标以及性别、户籍方面存在差异;第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社会经济地位、媒介使用、社会交往等,均能显著影响老年群体的性观念。

性别观念、年龄认同感与老年人社会参与度——基于认知与行为的个体微观分析 下载:54 浏览:366

李翌萱 《老龄研究进展》 2020年5期

摘要:
基于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老年专卷数据,运用多层线性模型,考察了性别观念和年龄认同感对老年人社会参与状况的影响。研究发现,更趋于现代的性别观念和更高的年龄认同感对老年人社会参与度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老年人家务型、公益志愿型和政治型活动的参与发生比也有显著促进效应。同时也发现,良好的社会保障和健康水平是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显著影响因素。此外,区分和检验了个体性因素之外的省际区域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其影响效应占14.80%,区域差异性较为显著。基于此,建议通过终身教育促进老年人树立更科学的老年观,进一步完善老年群体的社会保障和健康支持系统,并加强适老环境建设的区域均衡性。

探讨智慧教育与现代教育观念的融合 下载:86 浏览:413

田雨可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对于智慧教育而言,其出现与发展与现代技术息息相关,借助现代技术平台,依托数据资源库,强化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全面融合,构建极具系统的教育管理体系,从而形成智慧教育。智慧教育强化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挑战,突破统一性与时空性的限制,提倡教育与被教育双方地位的平等性,发挥主体性功能,强化智慧潜能的开发,为整个现代教育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技术支撑。现代教育思想在智慧教育中得以体现。在未来教育领域,智慧教育将更具全球性与个性化特征,引领现代教育走向完善。

城乡居民养老责任观念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J省的实证研究数据 下载:62 浏览:383

漆钘子1 郭如良2 刘小春3 《老龄研究进展》 2020年3期

摘要:
国家越来越重视发展养老服务,而养老责任观念会影响城乡居民的养老服务选择。了解当前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城乡居民养老责任观念,对其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和科学规划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CGSS J省数据,运用无序多分类Logisi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城乡居民养老责任观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年龄、经济收入、女儿数量、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以及政府提供的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障,对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城乡居民养老责任观念有显著影响;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城乡居民的养老责任观念正在向多元化发展,但大部分城乡居民仍认为子女应该作为养老责任主体;不同特征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城乡居民的养老责任观念存在差异。

性别观念视域下老年人自我效能感研究——基于第三次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老年专卷)数据的分析 下载:90 浏览:479

陈虹霖 孙雯 彭希哲 《老龄研究进展》 2018年3期

摘要:
基于第三次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老年专卷)数据,对男性老年人和女性老年人的性别观念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中的性别观念分为性别角色分工观念和性别能力平等观念两个方面。性别能力平等观念对于男性老年人和女性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感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观念对于男性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感影响不显著,对于女性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感则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研究还发现,性别观念对于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感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和中介作用。性别角色分工观念越是传统的男性老年人,经济收入对其自我效能感水平的影响越弱;性别观念越是传统的女性老年人,受教育程度对其自我效能感水平的影响越弱。

中医舌苔的口腔菌群基础及其与肠道菌群的联系 下载:76 浏览:506

徐天成 裴丽霞 陈璐 吴晓亮 耿昊 周俊灵 顾冬梅 孙建华 《当代中医药》 2019年9期

摘要:
舌诊是中医四诊中较为重要的部分,而舌苔所对应的口腔菌群变化或与肠道菌群改变具备特征性的对应关系。这种联系的基础在于口腔微生物借助血液或消化道在肠道定植,或通过免疫系统传递菌群代谢产物而实现。在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非消化系统疾病中同样存在,实质或是微生物与宿主免疫系统的交流,并参与对宿主和微生物都有利的代谢过程。认为对舌苔-口腔菌群-肠道菌群联系的把握,体现了中医学整体思维的学科特点。系统而规范化的舌苔-菌群研究工作可能为中医诊断技术的客观化提供更丰富的素材。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人倾向社区养老的主观原因分析 下载:155 浏览:1688

王毅 《老龄研究进展》 2024年10期

摘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人们养老观念的转变,主要以子女供养、家庭养老的养老模式已经发生转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更加倾向于在自己的晚年生活可以做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所以社区养老意愿整体提高,传统养老方式逐渐被取代。“我们”应尊重和引导老年人拥有正确的养老观念,让每一位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生活。

观念史视角下的中国近代海权观念嬗变 下载:69 浏览:482

李强华 《中国海洋学报》 2018年5期

摘要:
中国在近代以前的漫长历史中都是一个陆权国家。直到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通过其坚船利炮敲开中国国门,近代中国才开始被迫面对海权问题。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甲午海战,中国基本上丧失了制海权的控制。西方海权观念传入中国后,近代国人在反思战争失败中认识到制海权和海上力量的重要性,进而运用海权指导海军重建。国际法的传入使得近代中国开始从海洋权利的视角理解海权并运用国际法维护海洋权利。20世纪初,以孙中山和陈独秀为代表的思想家,从国家主权的高度去理解海权,试图通过发展海上实业争取海洋权益以及收复领港权等手段加强海洋权利的维护,这标志着近代中国海权观念的成熟。近代中国对海权观念的理解和运用囿于自我防卫的战略目标,这与西方列强利用海权进行殖民扩张有根本的区别。近代中国的海权观念的嬗变一方面受到政治、经济及文化的限制,另一方面又在抵御外侮和维护国家主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关于近代中国海权观念的研究,对我们今天海权观念的建构以及"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改变教育观念 培养创新人才——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载:52 浏览:544

王璐 《化学研究前沿》 2025年4期

摘要:
在当代教育的大环境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是所有学科都必须要重视的教学目标。在初中教育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化学是一门探究物质变化规律的学科,它既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又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动手实践经验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环境。本文将探讨在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以期为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建议,帮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不仅增长知识,更发展出独立思考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全面成长。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与法治观念 下载:54 浏览:592

黄俊华 《中国法学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探索小学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法治教育的内在逻辑,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分析其在课程教材体系中的一体化建设路径,并在此基础上从实践操作层面探讨教育方式的一体化,能够保证中小学法治教育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有利于较好地完成法治教育的总体目标,也有利于教师在明确整体性、分清阶段性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抓好教学的着力点。本文立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角度,分析了培养农村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与法治观念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构成后现代主义艺术作品的因素分析 下载:38 浏览:1406

陈佑如 《当代艺术》 2025年4期

摘要:
随着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思考这些作品何时为艺术。艺术其实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我们不应该再用传统的观念去定义艺术,追问何时为艺术,并为艺术而艺术。这篇文章将着手于后现代主义艺术时期,从作品所处的空间、艺术家观念的输出以及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来分析构成这些艺术作品的因素。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