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大气颗粒物中棕色碳的化学组成、来源和生成机制 下载:29 浏览:320

王玉珏1 胡敏1,2 李晓1 徐楠1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6期

摘要:
大气颗粒物中棕色碳(BrC)在近紫外波段具有强吸光性,并因其显著的气候效应被广泛关注。BrC组成、来源、演变和光学性质的不确定性是造成气候模型估算气溶胶辐射强迫不确定性的重要因素。本文综述了大气颗粒物中BrC的化学组成、来源和生成机制,聚焦分子水平上BrC组成、二次生成机制和吸光间的关联。大气颗粒物中BrC的主要类别包括有机溶剂(甲醇)提取的碳质组分、水溶性有机碳及类腐殖质;分子水平上,硝基芳香烃和含氮杂环有机物是BrC的主要发色团。BrC的来源包括生物质等不完全燃烧一次排放和挥发性有机物氧化二次生成;二次生成途径主要包括人为源芳香烃氧化生成硝基芳香烃等含氮组分、羰基化合物与铵/胺反应生成含氮杂环组分或低聚物。前体物和反应条件影响二次生成BrC的组成和吸光性质; BrC在大气传输过程中还会发生"光漂白"现象。在分子水平上识别和阐明BrC的发色团、二次生成机制及其演变过程是未来该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

中国大都市区域医疗资源配置的均衡性及优化研究 下载:42 浏览:383

张录法1,2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6期

摘要:
本文运用泰尔指数法和综合评价法,以上海为例分析了当前中国大都市区域医疗资源配置均衡性及变化状况。本文认为,从总体配置指标来看,医疗机构数提升比较明显,床位和卫计人员等资源提升不明显;从纵向配置指标来看,虽然医院层面和社区层面的医疗资源都在增加,但是倒三角配置格局更加严重。医院医疗资源配置的均衡性总体相对较差;社区医疗资源的配置均衡性相对较好,但由于所占有总体医疗资源有限,社区医疗资源仍然处于低水平的均衡。基于分析结果,本文建议在增量方面要适度增加优质资源的供给,补齐卫生人力资源短板;在存量方面要加大基层倾斜力度,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从中心城区向郊区的合理流动;在机制层面充分利用智慧医疗等技术手段,促进医疗资源跨区域、跨层级、跨机构、跨时间的高效利用。

火炮控制区域问题的运动学分析与应用 下载:63 浏览:336

韩佳佳 陶宗明 张辉 史博 陈骁 《物理进展》 2020年4期

摘要:
火炮发射的炮弹,如果忽略阻力,都是作抛体运动后攻击到目标。发射速率固定,以各种发射角发射的炮弹在空间的覆盖范围形成了火炮的控制区域。文章首先用量纲分析方法得到炮弹轨迹方程的无量纲形式,随后根据曲线簇包络线的定义推导出火炮弹道曲线簇的包络线方程,得到了真空弹道中的火炮控制区域。进而利用包络线方程求解出火炮间接瞄准射击时发射角的范围,并分析了火炮面向山坡或洼地射击时的最大射程与发射角。

大气“霾化学”:概念提出和研究展望 下载:38 浏览:316

楚碧武1,2 马庆鑫1,2 段凤魁3 马金珠1,2 蒋靖坤3 贺克斌3,2 贺泓1,2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大气污染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挑战。我国大气污染具有高度的复合污染特征,其形成过程既有高强度的颗粒物均相成核现象,又有多介质非均相致霾过程,同时耦合了强的大气氧化性以及O3污染,是不同于洛杉矶光化学烟雾和伦敦烟雾的新型"霾化学"烟雾污染。"霾化学"区别于并突破现有的理论认识,是解析我国典型多介质复合污染环境下PM2. 5成因以及PM2. 5与O3污染间非线性复杂关系,综合研究气、液、固多介质非均相过程的大气污染化学。研究"霾化学"过程对精准控制我国乃至其他国家大气复合污染意义重大。本文提出和总结了大气"霾化学"概念,并对"霾化学"理论的完善和发展进行了展望。

苏南区域率先发展实践与理论的探索——从“苏南模式”“新苏南模式”到“苏南现代化模式” 下载:41 浏览:419

宋林飞1,2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4期

摘要:
改革开放40年来,苏南率先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以改革为动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富民战略、创新驱动战略,积极推进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在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将基本实现区域现代化。从"苏南模式""新苏南模式"到"苏南现代化模式",展现了东部沿海先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特征,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也预示着中国的未来。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中国区域空间格局重塑 下载:35 浏览:420

孙久文 易淑昶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3期

摘要:
以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代表的带状经济区建设极大推动了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大运河文化带是依托京杭大运河的运河文化提出的新的带状经济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将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文化上,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及"一带一路"建设都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古代的京杭大运河极大地促进了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文化交流,当前的大运河文化带也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运河文化带北接京津冀,南连长江经济带,串起了京津冀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原城市群以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极大地优化了中国区域空间格局。最后,本文提出了以区域协调发展为导向、以文化为引领、以文化共同体建设作为顶层设计,以工程的形式促进发展理念的落实等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议。

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模式识别及演化规律——基于西部大开发以来12个西部省份数据的分析 下载:63 浏览:348

霍强1 韩博2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4期

摘要:
区域经济是一个动态演化的过程,其动力机制、发展模式及演化路径十分重要。西部大开发以来,创新力、市场化、开放度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构成西部省份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西部多个省份表现出了不同的发展模式,"技术-市场-外需"的发展模式更具导向性,创新力和市场化水平高的省份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经济发展表现更为优异。西部省份经济发展的演化路径有明显的差异,一些省份形成了资源诅咒、政府依赖或内需不足的路径依赖;一些省份则通过技术创新、市场改革和扩大开放实现了路径创造。新时代要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并形成新格局,就应优化发展模式,寻求路径创造。

我国区域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 下载:23 浏览:371

何伟1 宋国君2 付晓东3 杜倩倩4 《中国环境保护》 2018年12期

摘要:
文章基于政府、企业与公众的环境监管、污染治理、环境诉求等量化指标构建了环境与经济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2000、2005、2010和2014年30个省域的环境与经济协调性展开评价。结果显示:环境与经济协调性指数相对较高的是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指数值相对较低的是贵州、新疆、宁夏、甘肃;北京、天津、上海的环境与经济协调性水平排名基本保持前三名水平;广东、江苏、浙江基本保持排名前4至8名的水平;广西、贵州、云南基本保持排名后五位的水平。从时空格局演进看,省域环境与经济协调性水平时空格局变化程度不大,东部沿海地区的环境与经济协调性始终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能源消费总量、二产比重和环境与经济协调性指数总体呈现负相关关系;环境治理对于环境与经济协调性能力的贡献程度参差不齐,而环境规制政策对环境与经济协调性的影响较为显著。

跨区域科技人才共享实践模式比较研究 下载:57 浏览:318

王晓航1,2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20年5期

摘要:
"质量人口红利"时代中,推进科技人才实现区域间共享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破解人才与创新资源空间分布非均衡、提升全社会人才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对我国典型地区进行跨区域科技人才共享实践的模式进行归纳介绍,并从适用条件与风险两个维度对各模式进行比较,基于分析结论提出推进跨区域科技人才健康有序共享的推进策略。

从“政治发展”到“民主化”——比较政治学视域下的区域研究 下载:32 浏览:416

戴长征1 李宏佳2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8年12期

摘要:
"民主发展"是比较政治学视域下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以所谓"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为分界点,可将研究历程分为"政治发展"和"民主化"两个阶段。在"政治发展"理论范式下,研究问题为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研究者将政治行为体二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致力于得到一般性的研究命题,并未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内部发展差异,但是民主化的区域性研究思路已经初步显现。在"民主化"理论范式下,研究问题为非民主政体国家如何进行民主转型和民主巩固。近年来,研究者们则在后发国家转型前政体的区域性差异,以及民主化的区域特征和地区性限制方面投入了更多关注。虽然两大理论范式都使用区域性研究方法,但是研究目标和侧重点方面的差异却导致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分割状态。为了确保学术发展的延续性,应考虑如何在两者之间建立联系,这是比较政治学研究应进一步注意的方向。

从“政治发展”到“民主化”——比较政治学视域下的区域研究 下载:45 浏览:512

戴长征1 李宏佳2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8年11期

摘要:
"民主发展"是比较政治学视域下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以所谓"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为分界点,可将研究历程分为"政治发展"和"民主化"两个阶段。在"政治发展"理论范式下,研究问题为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研究者将政治行为体二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致力于得到一般性的研究命题,并未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内部发展差异,但是民主化的区域性研究思路已经初步显现。在"民主化"理论范式下,研究问题为非民主政体国家如何进行民主转型和民主巩固。近年来,研究者们则在后发国家转型前政体的区域性差异,以及民主化的区域特征和地区性限制方面投入了更多关注。虽然两大理论范式都使用区域性研究方法,但是研究目标和侧重点方面的差异却导致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分割状态。为了确保学术发展的延续性,应考虑如何在两者之间建立联系,这是比较政治学研究应进一步注意的方向。

风险投资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及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全国21个省市的实证研究 下载:82 浏览:495

张俊芳 郭永济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8年3期

摘要:
本文以中国21个省市地区为研究样本,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面板数据与联立方程模型,检验了风险投资与区域创新能力以及经济增长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经过多年持续快速发展,中国风险投资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较为明显,在当期及短期内均能产生显著的促进效应;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一定时间后开始显现;但是,中国风险投资对企业投资的阶段性特征仍然较为明显,投资周期偏后,对当期的自主研发活动难以产生直接的促进效应。此外,风险投资对于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与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要好于企业研发投入效果。

基于缝隙裁剪的满文单词分割和提取方法研究 下载:35 浏览:358

张晶1 许爽1 贺建军1 李敏2 郑蕊蕊1 《当代中文学刊》 2019年5期

摘要:
从大篇幅的满文文档图像中分割和提取满文单词,是满文文档分析的关键步骤。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缝隙剪裁的满文文档图像单词分割和提取方法。首先,通过投影轮廓匹配策略初步涂抹并确定文本列数目;然后,在相邻文本列间自底向上地进行动态规划,寻找最小能量线,并通过中线区域约束得到不损坏满文文字部件的最佳分割线;最后,依据分割线提取独立满文文本列进而提取满文单词。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满文文档图像数据库上取得了较好的分割和提取效果。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监管方式分析 下载:43 浏览:366

张文彬 马艺鸣 《中国环境保护》 2018年7期

摘要:
高效的监管是确保生态补偿充分发挥效应的重要条件,文章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为例,对常用的激励诱导和惩罚两种生态补偿监管方式进行比较分析,以找出不同条件下最优化的生态补偿监管方式。文章构建了满足激励相容条件和参与约束条件的激励诱导和惩罚两种监管方式的最优化模型,求出最优化的激励诱导强度和监管强度;随后对最优化条件下两种监管方式得到的最大化效用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了监管部门最优选择的监管成本临界值,结果表明,当惩罚机制下监管成本高于临界值时,激励诱导机制更有利,而当监管成本低于临界值时,惩罚机制更有利。

一种分布式雷达网中的航迹关联方法 下载:39 浏览:242

白晶1 杨广厅1 李子杰2 《无线电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针对分布式雷达网中多航迹关联时间复杂度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布式多雷达区域航迹关联方法。在定义了方格坐标系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划分准则,将整个目标区域分剖成若干子区域。在相邻子区域内进行关联性判断,而非相邻子区域内不进行关联性判断。通过典型的场景计算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新疆准东煤矿开采区域植物对重金属元素富集能力的探讨 下载:50 浏览:432

孔利锋1,2 陈勇1,2 张琳1,2 胡潇涵1,2 李宗硕1,2 《中国环境保护》 2018年2期

摘要:
本文以新疆准东露天煤矿为例,对区域土壤及植物中As、Pb、Cr、Cd含量进行测定,采用内罗梅综合指数法和富集系数法研究植物对重金属元素富集能力、积累与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8个土壤样品的综合污染指数在0.65~1.08之间,其中,6号点位P综在1.0~2.0之间,所在的区域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等级为轻度污染,从健康角度来讲,需引起人们的重视;该地区所采同种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与距煤矿开采的距离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储能系统在区域电网一次调频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70 浏览:456

李飞1 肖仕武1 徐歌1 宋瑞华2 张媛媛2 《电力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储能系统具有响应迅速、跟踪精确的特点,将其应用于区域电网的一次调频时,可以有效改善区域电网暂态频率特性。为了实现储能系统与区域电网中常规机组一次调频的配合,基于区域电网的一次调频理论模型,分析了常规机组独立参与一次调频时及与储能系统配合参与一次调频时的各自特性及相互配合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了常规机组作为一次调频主体,储能系统承担功率缓冲的配合原则;并提出了包含改进下垂控制、调频退出控制及能量管理控制的完整的储能系统参与一次调频的控制策略。最后,搭建了相应的仿真模型,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正确性。

经济社会地位、户籍类型与区域发展差距:民众环境公平认知的影响因素 下载:21 浏览:413

麻宝斌1 杜平2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8年3期

摘要:
社会公平现状测评的内容包括社会资源的实际分配状况和民众的公平认知状况。在现代社会,环境逐渐成为社会公平的重要分配客体之一,因此社会公平认知状况的研究应当对民众的环境公平认知给予充分重视。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民众的环境认知状况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从社会公平视角对民众的环境认知问题进行的研究仍显不足。本文基于问卷调查数据,从对环境优美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环境公平的感受两个方面对当前民众环境公平认知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户籍类型对于环境重要性的认知影响显著,与农村户籍人口相比,城镇户籍人口更加看重环境优美的重要性。受教育程度和所在地区对民众的环境公平感受也有显著影响,受教育程度越高,越认为一些人居住在环境污染地区是不公平的;从所在地区看,与西部地区相比,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居民更倾向于认为一些人居住在环境污染地区是不公平的。因此,相关研究发现对于进一步促进环境公平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建设农产品品牌推动县域电子商务发展——以海西州乌兰县为例 下载:55 浏览:366

吴小慧 《电子商务进展》 2020年3期

摘要:
乌兰县是海西州首家国家农村电商示范县。为促进乌兰县农村电商发展,本文从农产品品牌化建设的角度,运用SWOT分析法,对乌兰县农产品品牌化发展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与威胁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以此提出品牌化发展战略选择及对策建议。

我国区域合作的实践与模式研究 下载:78 浏览:472

肖金成1 马燕坤2 洪晗3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0年5期

摘要:
区域合作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缩小区域差距,化解恶性竞争、产业趋同、市场壁垒,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意义重大。本文在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政府和市场体制分别主导下区域合作实践进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协作发展、市场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方面梳理了"十二五"以来国家推进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环渤海地区、汉江生态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区域合作的模式,最后提出了培育壮大区域性中心城市、构建次区域合作圈、促进产业分工与协作、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强化生态环境共治共保、创新和完善合作机制等推进区域合作的对策建议。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