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我国商事登记豁免制度的构建 下载:42 浏览:345

肖海军 《法学学报》 2018年8期

摘要:
我国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应当从总体制度模式入手,改现行严格强制登记主义为强制登记主义与任意登记主义相结合,即在整体上将具规模、持续、稳定的营业(包括新型业态的营业)纳入法定商事登记范围的同时,将小规模、不持续、不稳定的民间营业之商事登记选择权交由营业当事人自主决定,由其根据自己的营业意愿与预期目标在进行利益权衡后作出自由选择、。因此,我国未来统一商事登记制度的构建应在总体延续并坚持强制登记主义及制度的前提下,适度引入任意登记主义及制度,创设商事登记豁免制度。

自由与义务的辩证统一:论新时代的劳动观教育 下载:54 浏览:460

陈逸凡 薛忠祥 《中国教育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劳动创造人的意蕴为指导,引导学生学会统一自由劳动和必要劳动的教育。学生学习生活是劳动教育的场域之一,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自由性引领学生辩证体验自由学习和必要学习,生成爱学习的学习观,进而帮助学生生成必要劳动是义务、享受自由劳动是权利、义务以自由为目的、自由以义务为前提的新时代热爱劳动的劳动观。教育者应遵循劳动观生成离不开学生主体性的教育规律,利用教育智慧引领劳动教育。

自由与义务的辩证统一:论新时代的劳动观教育 下载:59 浏览:464

陈逸凡 薛忠祥 《中国教育研究》 2024年5期

摘要: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劳动创造人的意蕴为指导,引导学生学会统一自由劳动和必要劳动的教育。学生学习生活是劳动教育的场域之一,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自由性引领学生辩证体验自由学习和必要学习,生成爱学习的学习观,进而帮助学生生成必要劳动是义务、享受自由劳动是权利、义务以自由为目的、自由以义务为前提的新时代热爱劳动的劳动观。教育者应遵循劳动观生成离不开学生主体性的教育规律,利用教育智慧引领劳动教育。

动态海面上方船舶六自由度运动仿真 下载:84 浏览:498

陈万紫 张培珍 黄健儿 区丽连 《海洋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在Fudide-Krylov假设条件下,依据船舶分离建模理论在固定和运动坐标系中计算海面船只六自由度运动数学模型。主要包括:对风、浪、流的单独建模并进行矢量叠加,并在风浪流联合作用下对船舶六自由度运动构建简化的数学建模,完成实时仿真。基于Simulink和V-Realm Builder虚拟现实技术创建船舶运动模型、海洋表面环境及船只的几何模型,对船舶六自由度运动进行视景仿真,给出了有风无浪、有浪无风和风浪兼有三种情况下船只旋回路径和船舶运动轨迹。在VR视景浏览器中创建动态海面上船舶六自由度运动模型,不仅易于实现且结果逼真。得到的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动态船只目标声散射特性的精确预报提供基础。

恩格尔案与美国校园祈祷中“政教分离”原则的确立 下载:81 浏览:489

吴婵 《中国教育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美国宪法第1条修正案规定了"政教分离"原则,但受各种因素影响,教育领域的政教关系一直模棱两可。1962年的恩格尔案在某种程度上廓清了世俗教育与宗教教育的界限,确立了"以结果判定政教关系是否违宪"的标准。该案成为教育领域"政教分离"原则的司法先例,之后诸多校园祈祷案都以此为据。

三维双激发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序列和三维时间飞跃MRA序列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的诊断价值 下载:79 浏览:487

​黄雨 柴学 肖朝勇 黄清玲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探讨三维双激发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序列(3D-FIESTA-c)和三维时间飞跃MRA序列(3D-TOF-MRA)评估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神经血管关系的准确性和诊断价值。方法对13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3D-FIESTA-c和3D-TOF-MRA扫描,对获取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判断患者患侧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关系,以微血管减压术(MVD)为金标准,对比分析3D-FIESTA-c、3D-TOF-MRA以及3D-FIESTA-c联合3D-TOF-MRA显示责任血管的情况。结果 13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中均行MVD术,证实128例存在责任血管(98.5%), 2例未见明确责任血管(1.5%)。与MVD手术结果对照,3D-TOF-MRA、3D-FIESTA-c和3D-FIESTA-c联合3D-TOF-MRA显示责任血管阳性率分别为86.9%(113/130)、87.7%(114/130)、95.4%(124/130),准确率分别为80.8%(105/130)、84.6%(110/130)、93.8%(122/130),3D-FIESTA-c联合3D-TOF-MRA评估责任血管阳性率和准确率均高于3D-TOF-MRA或3D-FIESTA-c单独评估(均P<0.05);3D-FIESTA-c联合3D-TOF-MRA评估责任血管阳性率与MVD术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FIESTA-c评估责任静脉伴或不伴有其他血管阳性率(7.7%,10/130)高于3D-TOF-MRA(0%)(P<0.01)。结论 3D-FIESTA-c联合3D-TOF-MRA在诊断神经血管关系中起到互补作用,能够明确责任血管的存在以及血管类型,尤其评估静脉时,3D-FIESTA-c优于3D-TOF-MRA,对制定MVD手术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基于法律保留原则的高校校规制定权限研究 下载:94 浏览:502

黄厚明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8年6期

摘要:
高校校规制定权限问题主要涉及如何在学术自由权利保障、学生权利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保障之间实现合理平衡。虽然高校校规制定权来源于作为宪法基本权利的学术自由权利,但是学生权利保障以及最低要求的学术水准和教育质量等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保障,都要求高校自主办学领域必须适用法律保留原则,高校校规制定权由此受到一定的限制。

论高校学术委员会制度的建构与重构——基于学术权力独立性与统整性的考量 下载:66 浏览:496

蔡国春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9年2期

摘要:
学术权力是学术委员会制度建构的合法性基础。《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为学术权力从"依附"走向"独立"奠定了政策基础。当前由于不同高等教育政策法规间存在矛盾,导致在高校内部治理实践中学术权力碎片化,学术委员会难以发挥"作为校内最高学术机构"的功能。要实现《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所确立的政策目标,需要基于学术权力的"统整性"重构学术委员会制度,借此助推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科学知识、道德责任和金钱政治:芝加哥城市改革中的芝加哥大学(1892-1906年) 下载:85 浏览:521

孙碧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8年3期

摘要:
芝加哥大学建立初期,哈珀校长和校内学者们认为,芝加哥大学肩负着用"科学知识"服务于芝加哥城市改革的道德责任。但出于从工商业阶层争取资源的现实考量和"金钱政治"的潜规则,大学不能侵犯城市工商业人士的利益,甚至需要附和其改革主张和利益需要。芝加哥大学与城市改革之间的纠葛,折射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建立研究型大学的教育改革和进步主义社会改革之间存在的科学、道德和政治之间复杂的多维关系,展示了大学服务城市中学术与政治的冲突,以及道德理想与现实利益的交织。

尼尔自由教育思想及其在夏山学校的实践启示 下载:60 浏览:375

陈小慧 杨日飞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10期

摘要:
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了广泛多样的自由价值教育活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问题也很突出。最根本的问题是没有厘清自由价值教育、自由教育和儿童自由发展三者的逻辑关系,使得自由价值教育变成了认识自由价值的教育。要想在自由价值教育活动中取得长期效果,就要把学校实施自由教育作为背景,把促进学生自由发展作为目的,确保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在具体行动中,认识、体验、感受和践行自由的价值。尼尔夏山学校的自由教育对此有重要启示。

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及启示 下载:84 浏览:507

杨素萍 朱勇见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9期

摘要:
自2004年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方案出台以来,社会各界对此次改革既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这些赞同和反对意见与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两股重要的哲学思潮,即高等教育的认识论和政治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持续争论的实质是双方想要通过三角关系的调整获取更多的权益。然而根据三角协调理论,仅有政府与大学双方的争论是毫无意义的,引入市场机制才是法人化改革的初衷。只有发挥各方职能,即政府的调控与监督、市场的适当竞争与调节、大学有限的自治和学术自由,通过三方协作方能达到高等教育的完美平衡。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的这一重要经验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健康、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自由空间MDI-QKD实验同步方法研究与实现 下载:53 浏览:448

崔敏1 刘尉悦1 李宇怀2 《天线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测量设备无关的量子密钥分发(MDI-QKD)技术可以切断对探测器端的攻击,而高精度的时间同步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根据基于自由空间的MDI-QKD系统制定一种适合的时间同步方案并来实现。该方案采用三端设置独立原子钟作为时间基准进行时钟同步,原子钟在短时间内稳定性较好,长时间会出现时间累积误差。通过分别统计出两个发射端到干涉仪的时间以及干涉仪到探测器的时间,测出延时差并及时修正从而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本文通过对模拟数据进行测试发现能测出峰的位置,再通过高斯拟合能准确测出其延时中心点。其中粗延时模式下延时精度达到5.12ns,细延时模式下延时精度达到10ps,能很好地满足实验的要求,从而为实现MDI-QKD实验的时间同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风暴作用下浅水波浪的MEEMD分析 下载:76 浏览:481

胡泰桓 曾春华 朱道恒 李志强 《海洋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利用MEEMD(Median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对2018年16号热带风暴期间琼州海峡青安湾破波带波面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波面的内在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以及对总方差的贡献,并比较了收集到的原始数据和相应的希尔伯特边际谱.结果发现:①风暴能量增强阶段,波浪结构中各成分波的波能均得到了较大增强,对波浪能量的贡献主要集中在高频、低频两侧波段;但风暴减弱阶段,波浪结构中波能分布表现为高频高能、低频低能的特征.②风暴能量减弱,破波带长重力波频带能量迅速衰减.③相对风暴距离不同、相对风暴方位不同,其波浪结构各成分波频幅不同,具体表现为:研究区域相对风暴前进路径方位不同,距风暴中心距离不同时,距离更远的低频模态频率更大,低频模态能量更小;距风暴中心距离相同,相对风暴前进路径方位不同时,向岸风状态的波浪较高模态波能量更大;相对风暴前进路径方位相同,距离不同时,模态频率变化表现为距离更近的各模态频率更低、波浪能量更大.

美国海军“策士”对“航行自由计划”正当性的论证及其影响—以美国在南海的“航行自由行动”为例 下载:38 浏览:362

曲升 《中国海洋学报》 2021年3期

摘要:
在对"航行自由计划"正当性进行论证的美国政学界,以美国海军战争学院为"大本营"的一批海军"策士"堪称中坚力量。他们在充分肯定"航行自由行动"挑战"过度海洋主张"效果的基础上,从自由国际主义和现实主义两条路径论证"航行自由计划"的合法性和必要性,造成了"航行自由计划"有效而正当的压倒性舆论,并在推动特朗普政府南海"航行自由行动"升级转型、服务于美国与中国进行战略竞争方面,发挥了"智囊"作用。出于狭隘的国家利益和部门利益动机,他们的论证和划策以美国为中心,忽视他国观点和利益,难称客观中立。他们诉诸《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入乎其内"却不能"出乎其外",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进一步限制航行自由、特别是限制海洋军事活动的国际海洋法发展大趋势,其策论不无把美国带向与这一潮流背道而驰的可能性。

专属经济区内设立保护区对外国航行的管制问题 下载:35 浏览:345

李文杰 《中国海洋学报》 2020年6期

摘要:
随着当前国家在其专属经济区内设立海洋保护区数量的激增,沿海国的生态养护与非沿海国的航行活动必将因此发生更多矛盾。然而,海洋保护区与特别区域以及特别敏感海域不同,不仅至今概念尚不统一,而且在述及该区域的相关国际条约中亦严重缺乏具体配套制度。通过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虽然可以寻及国家在专属经济区内设立海洋保护区的权源,但同样无法获得管制他国航行活动的特殊权利,其中第211条规定中的"特定区域"虽然在功能上有助于促进海洋保护区目标的实现,但二者却并非同一制度。为此,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体系下明确"航行自由"的内涵,并将与航行间无直接关联的活动剖离其外,乃是破解当前现实困境的有效路径。对于单纯的航行活动,由于考虑中国海洋权益的长远发展,并不建议在该区域内推进管辖权的扩张,仅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框架下有机运用相关规则,并合理把握限制的尺度即可。而针对其他活动,则必须将之明确归入"剩余权利"的范畴之内,并通过推动习惯国际法的发展而加以应对。

领海宽度之争与美国海洋自由观论析 下载:36 浏览:366

张郭 《中国海洋学报》 2020年4期

摘要:
领海宽度是联合国海洋法会议的争论焦点之一,各国或国家集团都有着不同主张,即使是西方国家也有不同立场。领海与海洋自由是海洋法上两个并行不悖的概念,领海宽度的不同主张也反映着各国对海洋自由的立场。美国认为领海的扩大直接影响海洋自由,其海洋自由观的核心是寻求在全球关键海域拥有自由通过和航行权利,它不愿受大多数国家达成的海洋规则共识的束缚,以实力为基础,以海洋自由为名,在全球海域甚至在别国的领海内通过与航行,企图造就事实,形成习惯,将自己横行于海洋的情状强加于人。美国的这种海洋自由观不利于全球海洋秩序的构建,是海洋自由的真正威胁。

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刑法规制研究 下载:65 浏览:816

张钊 朱琼 《争议解决研究》 2025年1期

摘要:
自媒体时代下,网络谣言严重侵害个人与单位权益,运用道德伦理和行政手段对网络谣言进行规制存在局限性。当前我国网络谣言刑法规制存在着言论自由与网络谣言缺乏明确的界定、网络诽谤案件中自诉与公诉衡量标准不清晰、网络谣言刑罚方式不够完善的不足。对此应当明确言论自由与网络造谣界限,明晰网络诽谤案件自诉与公诉的衡量标准,完善相关刑事处罚措施。

马克思“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萌芽 下载:71 浏览:749

郭悦 《哲学研究进展》 2025年4期

摘要:
“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始终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条主线,是马克思终其一生都在追求的终极目标,本文意从这一思想形成的历史路径和形成逻辑这一角度,以青年时期的马克思为例,揭示了马克思思想的萌芽过程,并对这一思想形成的逻辑进行说明,目的是通过对这一思想形成脉络的梳理达到对这一思想有更加深层的理解,更加理解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在今天的中国焕发生机的原因以及更好的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商业言论自由的法制完善 下载:115 浏览:1518

周茂 《中国法学研究》 2023年9期

摘要:
本文将对商业言论的概念、特点、类型、宪法意义进行分析,探讨保护商业言论的宪法价值。我国有关商业言论的法规没有专门的立法,只分布于一些特殊的法律中,因此我国对于商业言论的管制仍然有待完善。现行立法的不足和对商业言论监管的不利导致了与商业言论有关的司法实践难以解决。立足于商业言论自由的法制完善,借鉴国外成熟的法制经验,从而制定出一套适用于我国商业言论的法律及配套措施,为我国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论网络暴力的刑法规制 下载:123 浏览:1842

李香澳 《争议解决研究》 2022年1期

摘要:
2021年12月,河北邢台男孩刘学州寻亲一事引起人们关注,但随之而来的亲生父母的行为和无底线的网络谣言再一次将他拉入彻底的绝境。伴随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大规模普及,网络暴力行为迭出不穷,轻者有损健康运行的网络秩序,重者危及他人人身权和社会秩序的管理。仅采取民法、行政法对此进行规制已略显无力,本文从网络暴力行为概念、类型入手,探讨不同类型网络暴力行为面临的规范难题,结合刑法谦抑性和释法优先原则探求治理网络暴力行为的可行方案。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