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学科”还是“领域”:“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一流学科”概念的理性解读 下载:95 浏览:529

眭依凡1 李芳莹2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8年8期

摘要:
加快"双一流"建设是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双一流"建设之所以紧迫,不仅在于其是尽快实现我国具有世界一流大学及世界一流学科的需要,亦是缩小我国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差距的战略选择。"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世界一流学科绝非传统意义上的学科概念,而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知识贡献的研究领域。世界一流学科遴选与建设必须针对能够占据知识与技术发展的制高点,对改变人类生存和发展方式具有突破性的知识创新领域,以及在我国相对薄弱且受科技发达国家限制的高新科学技术。

初中语文文本深层解读的有效途径 下载:45 浏览:336

甘碧琳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阅读是一个长期工程,需要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学会解读文本的方法,使其形成一定的语言感知能力,从而加深对文本情感的理解。拟从抓住文本突出点、文本的疑惑点、文本的体验点着手,探讨文本深层解读的有效途径。

《故都的秋》文眼探讨 下载:49 浏览:328

伍鑫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书写了北国秋日的种种景物,在文中表达了对北平秋日深味的挚爱。深味是读者解读文章的钥匙。在《故都的秋》中,北平秋日的深味通过清、静、悲凉得到展现。秋味中的深味、映衬中的深味、视听上的深味都说明了以深味为文眼的合理性。

山羊、猫与鸽子的人性光辉——解读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 下载:50 浏览:352

刘海云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通过对老人在大战之前面临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危急形势仍留在原处的情境及三种动物象征含义的分析,挖掘出"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身上闪耀出来的人性光辉,借此对海明威的"冰山理论"进行深刻诠释。

培育“整全人”:美国基础教育发展新导向——基于《从处于危险中的国家到充满希望的国家》解读 下载:61 浏览:394

李政云 孙明星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10期

摘要: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基础教育的天平越来越倾向于学生的学业成绩。但近年来,美国教育理论、实践与决策界已意识到过度注重学业成绩会偏离教育培育"整全人"的目标。由此,2019年1月,阿斯彭研究所(The Aspen Institution)发布报告《从处于危险中的国家到充满希望的国家》,认为美国社会需求的转变、学习理论的发展及社会情感学习研究的推进等,都表明美国基础教育需要重新确立以关注学生的社会性、情感与认知能力协调发展为核心的"整全人"培养目标,并从多方面提出实施建议:多方协同达成培育"整全人"的愿景;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整合社会、情感和学业发展并系统融入学校工作;基于"整全人"视角改革教师教育;实现理论成果向实践指导转化;团结一切力量培育"整全人"。

何爹:忠义集身的剃头匠 下载:85 浏览:476

代景民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青龙偃月刀》这篇小小说放在了中职语文教材"职业与理想"主题单元。教学目的预设为:培养学生阅读、分析、领悟能力,理解小说人物和作品主题,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踏实做人的职业态度。经过教材分析、个人解读与学情分析,拟从主人公何爹入手,摒弃对其的质疑,重点解读其忠义特质,进而引导学生理解其对传统技艺、传统文化的执着与坚守,学习其重情重义的可贵人格。

优质教育视野下英国学院类学校的教育政策解读 下载:79 浏览:514

袁李兰1 杨梅2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9期

摘要:
英国的学院类学校最早建立于2002年,至今走过了十几个春秋,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进入21世纪以来,虽然各届政府受到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央政府在中小学中的作用逐渐强化,地方当局的权力日渐式微,尤其是新一届保守党政府的激进转制,使中央政府控制基础教育的角色凸显,但学院类学校政策的宗旨却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仍是为了提高中小学的教育质量,聚焦整体优质的教育,体现了其较强的连续性。以"优质"为核心支点的英国学院类学校政策,为我国中小学教育政策取向的确立提供了一定的启发。

精准解读教材 整体设计教学—以部编本《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学为例 下载:85 浏览:501

骆殿兵1 管爱花2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要用好部编本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就要做到以下三点:熟悉教材安排,读懂编者意图;明确栏目功能,重在方法引领;基于教材体例,整体设计教学。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教材激趣、启思、导行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

立德树人视角下高校实践育人的内涵解读与路径探析 下载:83 浏览:344

李静1 刘鸿畅2 《国际教育论坛》 2020年1期

摘要: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而实践育人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哲学观、教学观、人才观三个方面对高校实践育人内涵的基本逻辑进行梳理解读。明确新时代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性,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人成长、回归高等教育本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要打通高校实践育人"最后一公里",实施高校教师实践育人能力建设工程,强化高校师生实践的良性互动,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统筹推进,进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抓关键词,找到解读科普说明文的金钥匙 下载:69 浏览:480

张聪慧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阅读科普说明文,需要抓住关键词。以《故宫博物院》一文为例,谈谈解读科普说明文的四把金钥匙:抓名词,知本质;抓形容词,知特征;抓方位词,知顺序;抓抒情句,知作者立场。

2018年海南省中考作文题目解读及满分作文赏析 下载:76 浏览:485

李本华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2018年海南省中考作文命题在继承与创新上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与无可比拟的优势。首先,与过去十多年的命题思路一脉相承,依然采用"二选一"命题形式,给予考生更大的选择空间;其次,两个题目都贴近现实生活,利于考生思想的表达、经历的叙述与情感的抒发,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拟对海南卷中考作文题目进行比较深入地解读,并挑选2篇满分作文进行赏析。

文本互涉,助力阅读教学 下载:88 浏览:505

魏调平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文本互涉"理论,拓展课外文本资源与教学文本进行互涉解读,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文本意蕴,加深文本解读的广度与深度。

解读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的“别枝”“惊鹊” 下载:87 浏览:492

梁霞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写道:"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其中"别枝""惊鹊"令人费解。"别枝"一词应解释为"另一枝"。对"惊鹊"一词深入分析,得出词人夜行到来,才是乌鹊惊飞的根本原因。

通过比较阅读深化对文本的解读 下载:97 浏览:505

​李晋峰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比较阅读法分析有比较点的课文。使学生主动钻研文本,多角度、有创意地解读,获得独特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加深对文章主旨、人物形象、语言特色等方面的理解,有效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分析能力,提升语文的综合素养。

节选小说中人物形象不能“节选性碎片化”地解读——以《娜塔莎》为例 下载:68 浏览:362

陶文建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节选小说是截取长篇小说的一部分,情节前后勾连不够完整,前因后果不太明晰,因此存在阅读理解的难度。拟通过"贴着人物、整体观照"的手段,进而全面整体地解读节选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真解读才真有趣 下载:86 浏览:499

许添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面对课堂教学追求功利性的弊端,教师要扎实培养学生文本深层解构的能力,注重在阅读中开掘文本,从而让学生探索文本的妙处,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通过温故细品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驱动力,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真正地提升。

从审计准则变化中解读信息化对审计取证的影响 下载:23 浏览:312

陈黎 《当代市场营销》 2025年4期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信息化系统的运用也在促使经济活动产生新的改变,作为经济守门员的审计工作必须随之变化。作为审计工作重点的审计证据的特征也要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和企业所运用的信息化技术的进步而不断的更新。因此近些年来国家多次修订了审计准则,提高了审计工作的信息化比重,保证了审计数据的完整性,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本文通过对审计准则变化解读,分析信息化对审计取证的影响,期望能够更好地促进信息化取证在审计工作中进一步推广使用,进一步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深海治理概念与主题研究进展—基于我国深海政治与政策研究文献的解读 下载:37 浏览:391

王书明 杨国蕾 《中国海洋学报》 2022年5期

摘要:
深海作为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新高地,拥有巨大的利用价值和开发潜力,深海资源开发与治理已成为21世纪的时代特征,深海战略已经成为众多国家核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海的战略特殊性决定了其具备鲜明的政治性与社会性,因此加强深海政治和政策研究是实现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对研究文献梳理发现,深海地缘政治、深海权益与战略以及深海治理机制是目前深海政治与政策研究的三大主题。未来研究需要从国家深海政策与全球深海治理机制的协调适应关系、区域间深海合作、全球深海制度建设等方向展开。

深度教学在高中诗词文本解读中的应用实践 下载:60 浏览:728

李全 《中文研究》 2024年6期

摘要:
深度教学是提升学生诗词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在高中诗词教学中应用深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深层次阅读能力,提升文学鉴赏水平,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本文从创设情境、精心设计导学案例、运用多元互动、注重过程性评价等方面,探讨了深度教学在高中诗词文本解读中的实践策略,以期为诗词教学提供参考。

实践与反思:二语习得研究视域下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解读 下载:84 浏览:521

张巍1 刘富华2 《中国海洋学报》 2018年1期

摘要: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在西方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在第二语言教学领域广泛应用。但该理论在学理层面还面临着挑战,同时,大量的借鉴移用导致了对该理论的误读,特别是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实践中,学界对该理论及相关概念的认知比较模糊。本文以该领域关键性分支学术资源为依据,对其进行较为深入的学理反思,对二语习得领域内的理论应用进行考察,并尝试理论建构新路径,以期深化学界对该理论的认识。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