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运动恢复结构的非量测相机三维地质重建 下载:50 浏览:426

陈钰1 张荣春2 衣雪峰3 陆凤4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8年12期

摘要:
大型工程项目从可行性研究到详勘阶段都需要大量的野外地质资料。而山区等特殊区域往往由于山高路陡等原因较难获得细节三维地质信息。本文根据计算机视觉和摄影测量领域的运动恢复结构(Structure from motion,SfM)原理,用简单便携的非量测相机对南京市石头城出露的紫红色砾岩露头进行三维重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快速、准确地对地质体进行三维重建,且重建结果良好。该方法将为野外地质工作提供一种新思路,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基于ERDAS LPS的大数据量航摄遥感影像DOM制作 下载:57 浏览:454

王海明1 张荣春2 陆凤3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8年11期

摘要:
数字正射影像图DOM(Digital Orthophoto Map)是对航空(或航天)相片进行数字微分纠正和镶嵌,按一定图幅范围裁剪生成的数字正射影像集。它是同时具有地图几何精度和影像特征的图像。基于ERDAS LPS处理了某水电站测区大数据量航摄遥感影像并制作了DOM。ERDAS LPS是美国ERDAS公司开发的数字摄影测量系统,LPS核心模块涵盖了正射影像制图和镶嵌所需的全部功能。结合某水电站的大数据量、高分辨率航摄影像资料,介绍了应用LPS制作正射影像的处理流程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期对航摄遥感影像DOM的制作和ERDAS LPS软件的使用提供一定借鉴。

沪通长江大桥钢桁梁拼装测量技术探讨 下载:74 浏览:498

蔡少云1 李桂华2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8年5期

摘要:
公路铁路两用桥大跨径钢桁梁采用桥位高强度螺栓动态拼接,精度要求达亚毫米级,是测量技术的难点。以沪通长江大桥跨横港沙112m简支梁和跨天生港336m钢拱桥钢桁梁拼装为背景,从施工测量控制网布设及改造、GNSS网基线解算、工厂制造精度管理、高墩变形应对措施、TS30全站仪三维坐标法精度分析等方面,探讨了复杂施工条件下大跨径钢桁梁拼装测量技术。结果表明,控制网投影变形小于1mm,结构变形后平面点位中误差为±0.9mm,高程点位中误差为±0.4mm。沪通长江大桥钢桁梁拼装测量技术合理可行,可供同类型桥梁借鉴。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联系的空间测度与演变格局研究 下载:85 浏览:497

孟小芳1 张雯2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8年4期

摘要:
针对2000—2015年间各地级以上城市经济联系强度的格局演变,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26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城市流强度修正城市吸引力规模参数的城际空间联系强度模型,分别从城市群内部经济联系测度和时空格局变化两个方面对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联系度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5年间长三角城市群城市流强度和经济联系度均持续上升,空间结构已明显表现出多个都市圈绵延发展态势,符合各城市经济在外向功能量和功能效率的变化趋势,可为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关于状态、特征与制约的文献综述 下载:76 浏览:467

崔奇 俞海 王勇 李海英 赵子君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11期

摘要:
文章基于文献综述梳理和探究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研究现状、状态水平、空间格局及制约因素等,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在全国处于中上游水平;整体而言,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质量略滞后于生态环境治理,生态系统健康与生态服务是新时期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重点工作;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明显,下游更易受资源环境的约束,中游面临产业结构固化的困境,上游发展绿色经济动能乏力;长江经济带既有的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形成了较难转型的路径依赖,在创新驱动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协调关系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本文结合相关研究和热点进行述评,以期为长江经济带在多重目标下寻找平衡,创新绿色发展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

基于多技术融合的潮间带地形测量应用实践 下载:87 浏览:508

吴敬文1 张正明2 杜亚南1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8年4期

摘要:
由于测量条件的特殊性,潮间带地形测量一直是测量工作中的难点:测量的完整性和精度难以得到保证,需要采用合理和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加以解决。论述了几种潮间带地形测量的技术方案和案例,结果表明,满足精度要求的三维GNSS控制网是进行潮间带地形测量的基础;以无人(有人)测船为平台的RTK三维水深测量系统能提高水深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消除动吃水的影响;无人机载激光雷达系统能直接测量淤泥滩涂的泥面高程;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技术在进行滩涂测量时需要布设一定数量的像控点;气垫船可作为滩涂测量的载具和平台。本研究可为近海潮间带区域和河口感潮水域的测量工作提供参考。

自然循环冷却的钢制安全壳压力响应敏感性分析 下载:13 浏览:366

孙燕宇 郑云涛 马秀歌 杨长江 《核工业与技术》 2019年12期

摘要:
非能动安全壳空气冷却系统(PAS)是模块化小型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安全壳设计的核心。该系统保证安全壳压力不超过设计限值,保证安全壳完整性。本文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LHS)的方法对可能影响安全壳压力响应过程的13个参数进行了系统的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壳内初始温度、壳外气体温度对安全壳压力响应过程最为敏感。本文首次使用通用的最佳估算安全壳分析软件和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安全壳压力响应敏感性分析,该研究结果为安全壳设计、安全分析和安全评审提供技术支持。

青海省长江源区生态补偿现状与政策需求问卷调查 下载:75 浏览:443

侯东林 沈晓悦 郭林青 冯雁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8期

摘要:
本研究基于问卷调查,对青海省长江源区生态补偿现状与政策需求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各类受访者普遍对长江源区生态补偿政策持积极肯定态度;政府及研究机构受访者普遍认为长江源区生态补偿的最主要问题是补偿资金少且缺乏稳定的长效机制,农牧民受访者认为补偿标准低、申请难度大;政府部门受访者认为生态补偿资金应体现既促先进又补短板的政策导向,农牧民受访者则认为应以增加就业机会的方式实施生态补偿;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加大国家和长江下游省份生态补偿的支持力度是处理好长江源区保护与发展关系的关键。建议:一是将长江源区纳入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范围;二是进一步明晰长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各方利益关系;三是探索建立以中央财政资金为引导的多元化补偿;四是长江源区生态补偿政策设计应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民生保障相协同放在突出位置。

核电工程软岩地基沉降计算及沉降预测 下载:77 浏览:218

李忠诚1 凡红1 丁志新1 丁秀丽2 黄书岭2 《核工业与技术》 2019年10期

摘要:
为了解软岩地基的沉降变形规律,基于国内某实际软岩地基核电工程,建立核岛软岩地基三维有限元模型,提出了适应于软岩地基时效力学特性的流变模型,通过二次开发将所提出的黏弹塑性本构模型嵌入到FLAC3D软件中。同时采用的敏感度熵权属性识别综合评价模型对地基软岩力学模型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并基于均匀设计-改进遗传算法-神经网络集成理论的岩体力学参数反演分析方法,结合现场监测资料,反演获得了地基软岩的弹塑性和黏弹塑性模型的力学参数。利用反演获取的力学参数对已发生的核岛地基沉降变形进行数值重演,分析了当前荷载条件下地基沉降变形量及不均匀变形,并对后续地基沉降变形量及不均匀变形进行了预测。该套分析方法可以用于类似软岩核电工程的地基沉降变形计算以及沉降预测。

上市公司为什么选择员工持股计划?——基于市值管理的证据 下载:86 浏览:531

陈运佳1 吕长江1 黄海杰2 丁慧3 《会计研究杂志》 2020年12期

摘要:
本文研究我国制度背景下上市公司选择员工持股计划的动机。本文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所实施的员工持股计划长期激励导向较弱,但员工持股计划的推出能带来公司股价的短期提升。公司在发生股价崩盘后更倾向于推出员工持股计划,且当大股东股权被质押时和大股东减持前,股价崩盘对公司推出员工持股计划倾向的影响更明显。本文的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可能出于市值管理的动机选择员工持股计划,这对于理解我国制度背景下的员工持股计划有所裨益,也丰富了员工持股计划动机研究的文献,为监管层和企业对员工持股计划的进一步探讨提供参考。

欧洲流域综合管理经验对长江大保护的借鉴和启示 下载:46 浏览:479

沈晓悦 刘文佳和 夏冰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1期

摘要:
欧盟以水框架指令为核心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流域管理体系,主要体现为目标、对象、管理、方法和措施等方面的综合和协调统筹,体现了生态系统化管理思想。为此,在长江大保护过程中应借鉴欧洲流域综合管理经验,建立健全流域管理法律体系,做好流域保护顶层设计和路线图,建立健全流域综合管理的议事协商机制,以生态系统化管理思想,强化综合措施,促进流域水质、水量和水生态全面改善。

江苏省泰州市长江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调查研究 下载:59 浏览:393

孙海涛 卜伟 朱希希 朱宇芳 张宗祥 《环境科学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为了掌握泰州市长江饮用水源地的水环境质量状况,调查了水体的21项水质理化指标、底栖动物及6项鱼类残毒的现状,用理化监测和生物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水源地的水质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水源地的水质总体较好,满足Ⅲ类集中式饮用水地表水水源的要求,大部分时间水质达Ⅱ类水功能要求,主要污染因子是总磷和氨氮;底栖动物监测结果显示水源地的水质整体处于轻污染至β-中污染之间,鱼类残毒显示水质为轻污染。

端面密封式旋转阀结构对脉冲压力的影响 下载:83 浏览:284

魏俊 冯进 《石油科学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在复杂结构井的钻进工作中,水力振荡器能大幅降低井壁摩阻、提高机械钻速,脉冲压力发生单元是该工具的重要组成部件。采用CFD仿真技术基于端面密封式旋转阀系统的端面开口角α、开口圆弧内外径R和r及安装间隙h等3种结构参数对脉冲压力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其结构参数对脉冲压力波形和幅值的影响规律,并应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脉冲压力与阀系过流面积之间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该阀系的结构参数及安装间隙通过改变液体在流道内的流通性,进而影响脉冲压力峰值和高压带宽范围,且基本不改变脉冲压力波形的变化规律;端面开口角α对高压脉冲宽度影响显著,开口圆弧内外径R和r对脉冲压力的极值影响较大,且会使脉冲压力曲线局部发生不规则波动;安装间隙h主要影响阀系高压幅值。提供了一种水力振荡器脉冲压力设计的经验公式,对水力振荡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及应用价值。

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的关键问题及建议 下载:65 浏览:483

殷培红 耿润哲 王萌 孙嘉绩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19年12期

摘要:
通过对长江经济带沿线江苏和安徽的11县(市、区)农业面源污染相关治理情况进行调研梳理发现,我国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1)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主体的责任意识尚未树立;(2)没有进行顶层设计,政策间缺乏协调性;(3)已建成的示范工程和措施效果不明确,没有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可推广性差,且未建立起长效运行保障机制;(4)激励政策不完善。做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监管工作,重点针对以下六个方面开展工作:(1)坚持统一领导,统筹治理,明确部门职责;(2)强化对农业生产环节投入品的监管;(3)加强对生态治污措施和工程技术方案设计的指导(4)完善现行水质考核指标体系,强化末端监管(5)加快出台相关激励型政策措施,形成多方参与的共治、共享机制;(6)完善农业绿色生产的政策体系和准入评价机制。

苏伊士湾N油藏多轮次调驱物理模拟实验 下载:49 浏览:438

康博1 王健2 宋阳坤3 何巍1 周长江1 《石油科学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弱凝胶深部调驱技术成熟、投资少、见效快,适合海外油田效益开发的要求。通过室内实验建立微观可视化模型和填充石英砂的平面可视化模型,模拟现场多方向见水的裂缝性或存在优势通道的N油藏进行多轮次调驱,并对多轮次调驱机理加以分析。结果表明,三轮次弱凝胶调驱可提高原油采收率29. 9%,可改善不同渗透率级差的吸水剖面,提高水驱效果。

基于确定性偏好的投资组合选择 下载:48 浏览:405

李腊生1 张冕1 黄孝祥2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19年10期

摘要:
文章在对马科维茨证券投资组合模型简要评述的基础上,针对投资者可选标的证券信息集非对称的现实,依据确定性偏好原理,将投资者对可选标的证券信息的确定性程度转换成偏好次序关系,同时结合行为金融学中的前景理论,依确定性偏好次序规则来确定权重函数,并在价值函数-风险的框架下探讨了证券投资组合模型的构建及其最优解,从而在行为金融理论下扩展了马氏证券投资组合模型。实证分析表明,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基本是采用线性赋权方式来处理非对称信息集下的投资组合选择的。

基于特征线法和小波分析法的输油管道泄漏检测与定位 下载:80 浏览:284

宋波凯1 魏凯1 刘彦丰2 田昭宇3 孙曙明4 《石油科学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针对输油管道可能发生的泄漏情况,首先,基于特征线法建立了输油管道泄漏的瞬态负压波计算模型,研究了其衰减规律;其次,对输油管道中负压波原理进行研究后提出了管道泄漏检测与定位的方法;最后,基于正交小波分析法提出了泄漏检测信号消噪及奇异点处理算法,编写了配套的Matlab处理程序,实现了泄漏准确定位。结果表明:基于特征线法和小波分析法设计的泄漏检测与定位方法具有实用价值,为输油管道泄漏相关问题提供了有效解决途径。

关于GPS和测深仪组合系统在水下地形测量中的应用分析 下载:77 浏览:461

张翁杰1 李熙1 王书亮2 李国栋2 《地球科学探索》 2019年8期

摘要:
本文将针对数字测深仪在水下地形测量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展开分析,对于该方法在实际测量中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希望能对今后的水下地形测量提供良好的借鉴性。

稠油开采技术及研究进展 下载:70 浏览:377

刘晓瑜1,2 赵德喜1 李元庆1 郭健1 齐从温2 《石油科学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介绍了稠油开采技术,包括热采方式和冷采方式。热采方式有蒸汽吞吐、多元热流体吞吐、蒸汽驱油、蒸汽辅助重力卸油、火烧油层、THAI、微波加热采油;冷采方式有适度出砂冷采、化学驱、CO2采油、微生物采油。对各种稠油开采技术的原理、特点及适用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稠油开采技术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预交联体膨颗粒合成技术研究进展 下载:55 浏览:418

彭田杰 兰锋 柳建新 徐魏 《石油科学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综述了预交联水膨凝胶颗粒类深部调剖剂的研究进展。从初始粒径、吸水膨胀速率、抗温抗盐性能及封堵与运移能力等的调控方面,介绍了预交联颗粒的应用性能与其结构之间的联系。对常规水膨颗粒类深部调剖剂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预交联体膨颗粒类深部调剖剂的材料制备提出了建议。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