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GEE的咸宁市土地利用分类评价 下载:264 浏览:2792

刘振宇 《土壤研究》 2023年7期

摘要:
图像分类是遥感的一个基本目标。遥感图像分类是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地物分类的过程。遥感图像分类的目标是将遥感图像中的像素分为不同的地物类别,常用的分类类别包括建筑物、道路、水体、森林、农田等。在Google Earth Engine中进行图像分类可以通过编写JavaScript或Python代码来实现。实现湖北省咸宁市土地利用分类,并对比两种方法分类结果。土地利用分类的意义在于为土地管理、环境保护、资源管理和决策支持提供重要的数据和信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利用土地资源。GEE中实现土地利用分类的方法包括有监督分类和无监督分类,本文使用两种方法对咸宁市土地利用进行分类,以巩固学习的相关课程。

大型分析测试仪器在地质学专业本科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下载:66 浏览:700

刘逸凡 《中国仪器》 2024年2期

摘要:
现阶段本科教学中大型分析测试仪器的实践教学由于实验资源紧张,教学成本高,评估系统不足等一系列原因造成现阶段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产生脱节。在地质学本科实验教学中,大型分析测试仪器可以用于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等方面的实验教学。例如,在矿物学实验中,可以使用电子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扫描电镜等仪器对矿物的颗粒形态、化学成分、晶体结构等进行分析和检测,帮助学生们深入了解矿物的特性和形成过程,本文以拉曼光谱仪分析技术为例结合其基本原理及优势,阐释了本科地质学教学中普及大型仪器理论知识以及实际操作结合重要性,提出了采用“课堂讲解、实操方式视频制作、课后实验室实操、最终考核评估”的教学方式论证大型分析测试仪器在地质学专业本科教学中的应用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基于机器学习的年度内土地覆盖分类 下载:149 浏览:1446

魏薇 《中国土壤》 2023年8期

摘要:
本文利用scikit-learn的随机森林分类器对土地覆盖类型进行了分类,探讨了机器学习在分类问题上的应用效果。本文采用了多源遥感数据作为特征输入,对八种土地覆盖类型进行了识别和比较。结果表明,随机森林分类器在土地覆盖分类上表现较好,整体的准确性达到了93.5%,kappa值为0.92,说明该分类器能够有效地区分不同的土地类型。各类别的producers准确率和consumers准确率也较高,除了水体和人工林两个类别较低外,其他类别都在90%以上。本文认为,增加这两个类别的样本数量或者选择更有区分力的特征可能会提高它们的准确率。本文为机器学习在土地覆盖分类上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和参考。

基于GEE的武汉市土地覆被变化监测与分析 下载:213 浏览:2038

黎孟琦 《中国土壤》 2022年9期

摘要:
为了研究2000-2020年武汉市土地覆被时空变化特征,基于谷歌云计算平台获取遥感影像,结合随机森林分类算法,实现对影像的分类;最后生成土地覆被专题图和转移矩阵,分析土地覆被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2000-2020年,草地、人工用地覆盖面积逐年增加;耕地、林地覆盖面积逐年减少,水体、裸地覆盖面积前期略有减少,后期有所增加。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方法 下载:142 浏览:1593

曾敏 《地球科学探索》 2024年1期

摘要:
现阶段,我国地质灾害现象日趋严重,地质灾害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经济财产构成严重威胁。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其评价结果对地质灾害治理和风险区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总结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内容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提出了地质风险评价模型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1-3]。

基于植被高光谱数据的土壤重金属含量估算 下载:320 浏览:2866

包栎炀 《中国土壤》 2021年5期

摘要:
高光谱数据目前在很多领域被广泛应用,本文通过探究油菜在不同浓度Cd胁迫下的光谱曲线变化,通过光谱变换提取植被的光谱特征参数,再与土壤Cd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红边峰值与Cd含量的相关性较为显著可以用于后续回归计算,结合植被原始光谱、变换后光谱与重金属浓度之间的相关分析得到的特征波段,建立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反演模型,最终的研究表明经包络线变换后的光谱得到回归模型效果较好,回归的R2为0.719,RMSE为0.025g/kg。本文所用的方法对其它植被以及重金属污染具有参考和推广意义,拓宽对土壤Cd含量以及其他重金属的监测渠道。

基础地质实验室现状与管理的思考 下载:297 浏览:3000

辛长静 《地球科学探索》 2022年7期

摘要:
作为传统地质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地质实验室是基础教学重要的室内教学环节,针对基础地质实验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实验室硬件、实验室资源共享与优化、实验室建设及实验人员管理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让实验室资源得以充分发挥,更符合现代高校教学理念,为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若尔盖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下载:47 浏览:504

刘贤 《气候变化研究》 2025年1期

摘要:
湿地在区域发展和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作为衡量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能够反映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利用2000-2018年MODIS-NPP数据,基于Thiel-Sen趋势分析、偏相关分析和复相关分析,逐像元分析了若尔盖地区NPP的时空格局、动态变化特征及NPP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

淮海经济区城市经济联系强度变化分析 下载:152 浏览:1497

王朋燕 《中国经济》 2024年1期

摘要:
本文以淮海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19年的道路网、人口、GDP、全国15个非农行业的从业人员等指标,运用GIS技术网络分析、经济联系强度的空间引力模型和经济联系模型相结合,对2019年淮海经济区区位熵进行研究,为该区在全国区域发展中提升提供决策并为其他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提供借鉴。

新时期我国含油气盆地勘探的沉积学应用分析 下载:118 浏览:1453

林雪莲 《天然气进展》 2023年9期

摘要:
沉积学是一门古老的地质学科,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沉积学理论和方法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沉积盆地在演化过程中,其沉积充填记录了海陆变迁,构造格局演变及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具体历史。人类所需绝大部分油气资源也都蕴藏于沉积盆地中。对于含油气盆地的沉积学研究,对未来的油气勘探、开发工作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作为一名沉积学相关专业的研究者,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的查阅与梳理,并结合自身学习、研究经验,对新时期我国含油气盆地勘探的沉积学应用做出了分析,希望能够为未来的研究工作带来更多的帮助。

新时期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展望 下载:122 浏览:1337

张凌上 《天然气进展》 2023年6期

摘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也在随之不断进步。石油作为关乎我国国计民生的重要能源,其勘探开发技术关乎着国内能源安全,关乎着我国经济社会是否可以平稳有序的运转。在百年的传统的油气勘探开发后,我国广大的中东部油田面临着油气产能枯竭的问题,而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就成了补充产能、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力量。笔者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与现场实践,作为一名相关行业从业者,对新时期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进行了展望,希望能为未来研究提供更多帮助。

“OBE+PBL”理念下岩浆岩岩石学课程教学应用研究 下载:121 浏览:813

​王智慧1 马宝军2 王青春2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10期

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在岩浆岩岩石学课程中应用"OBE+PBL"教学理念的实践与效果。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即成果导向教育,强调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核心,通过反向设计教学过程,确保学生能够达成预期的学习目标。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问题导向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鼓励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知识和技能。本研究通过明确课程学习成果目标、设计问题导向的学习情境、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强化课后延伸拓展功能以及实施形成性评价等策略,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团队合作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研究结果表明,"OBE+PBL"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岩浆岩岩石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形成了良好的教学生态。

三峡库区流域泥沙流失及吸附态氮负荷研究 下载:78 浏览:1527

牟东阳 《中国科学研究》 2022年12期

摘要:
三峡库区泥沙淤积和面源污染严重,科学评估库区典型流域吸附态氮污染负荷空间分布特征,对三峡库区流域尺度非点源污染控制及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三峡库区流域泥沙流失和吸附态氮污染负荷等实测数据,结合该区流域特征,建立土壤侵蚀模型和泥沙输移比空间分布模型。结果表明:2020年小江流域出口泥沙负荷350.59×104t,平均输沙模数677.80t/km2a,流域出口吸附态氮负荷模数0.364t/km2·a,输出负荷1882.79t。东河子流域、浦里河流域、彭溪河子流域出口吸附态氮负荷分别为744.41t/a、359.19t/a、358.92t/a,占小江流域出口总负荷的77.68%。通过已有研究数据对模型模拟结果进行的检验表明:修正后的USLE模型可为三峡库区泥沙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现阶段石油地质勘探中的新技术研究 下载:89 浏览:1596

罗骞 《中国科学研究》 2022年10期

摘要:
石油资源具有“工业血液”的美誉,在现代社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石油资源对于进口依赖程度较高,虽然我国石油资源储量丰富,但是石油地质勘探技术、开采技术等水平较低,从而导致石油资源紧张问题较为严重,为此需要对石油地质勘探技术进行不断创新,以此提高我国石油勘探技术水平。笔者作为一名相关专业的在校硕士研究生,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与实际工作,对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及发展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一些合理的意见和措施,旨在进一步促进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时空动态格局及其环境效应 下载:250 浏览:2880

蔡佩华 《中国城镇》 2023年4期

摘要:
利用多时期的遥感影像对我国长江三角洲的地区的城镇2000 ~ 2018年19年间的土地利用类型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揭示出某一区域城镇化对其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年至2018年期间城镇规模扩展,呈现出了集中城镇化的趋势。前中后三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构成比例不同,2000年到2005年、2005年到2010年城市扩展的速率缓慢,2010年到2018年城市扩展速率变快。并分析了地区城镇化对局地气温的影响。

基于RS和GIS的忻州市城镇化时空演变研究 下载:369 浏览:4007

王纪煊1 关琳2 常胜3 纪彦光4 《中国城镇》 2022年4期

摘要:
随着忻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边界大规模的向外扩张,城市问题接踵而至。本文通过对忻州市土地利用的资料收集,采用遥感图像的解译方法和面积比较,对忻州市18年土地利用情况分析,解决城市化的问题。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下载:127 浏览:1525

李鑫 吴波 黄智民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3年4期

摘要: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我国最严重的土壤环境问题,应用环境生物修复技术处理相比于传统物化修复方式,更加经济、环保、高效,是一个新兴的修复方向。本文分析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综述了生物修复技术,包括植物修复措施、微生物修复措施、动物修复措施以及动植物联合修复措施主要机理,最后提出了生物修复措施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新时期GIS技术在城镇测绘中的发展研究 下载:144 浏览:1503

张吉玲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3年6期

摘要:
城镇测绘是城镇规划与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镇建设的日益加快,对城镇测绘的各项工作要求也不断提升。因此,对城镇测绘工作开展中的技术应用及其效果进行研究,以促进城镇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城镇建设以及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支持,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笔者作为一名地信专业的研究者,针对大量的文献资料进行了调研,并且结合自身研究经验,在对GIS及其特征分析基础上,对GIS在城镇测绘中的具体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土地资源质量评价——以贵州省石门乡为例 下载:178 浏览:2492

刘贤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1年5期

摘要:
土地质量评价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地利用分区的主要技术依据和决策因素。在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方案时,既要考虑规划区域的土地数量水平,又要重视规划区域的土地质量状况,合理运用土地数量与土地质量的互助替代作用,因地制宜地组织土地利用。本文以贵州省石门乡为研究区,综合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从土壤地球化学、地形、地质和生物4项指标,选取了土壤养分、土壤环境综合评价结果、坡度、岩石裸露率、归一化植被指数等5个因子开展评价工作。

新时期石油勘探技术的应用前景展望 下载:217 浏览:2234

仝泽彬 《中国石油工业》 2022年4期

摘要:
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应用石油地质勘探技术措施获得最佳的地质信息资料,为合理开发油气藏提供基础资料,不断研究地质勘探的新技术措施,提高石油地质勘探的质量,满足油气田勘探开发后期的技术要求,获得最佳的油气产能,满足油气田生产的需要,成为了现阶段研究人员关注的要点。笔者作为一名石油行业研究人员,针对新时期石油勘探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希望能够为后续研究提供更多帮助。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