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数学生态课堂的意义与建构 下载:78 浏览:475

傅海伦 吴珊珊 武怡芯 《中国教育探索》 2020年3期

摘要:
互联网时代,数学课堂中存在许多矛盾与冲突且亟待解决,从教育生态角度而言,表现在师生生态位的对立与冲突、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数学课堂环境的失衡与冲突等方面。因此,构建数学生态课堂具有重大意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创建良性的课堂教学秩序是课堂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提升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建构主义取向的家政人员开放学习设计 下载:59 浏览:425

徐宏卓 《中国教育学报》 2019年8期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家政人员的学习需求与职业发展需求日益旺盛,开放教育以其开放性为家政人员边工作边学习创造了条件,但目前学者对家政专业的教学研究较少。基于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师观和情境观的分析,家政人员的开放学习设计应强化对个体情境的关注、促成学习者知识之间的联结与交互、凸显学习过程的协作与学习成果的共生、体现工作场所的作用与学习评价的多元。在此基础上探索形成了家政人员开放学习设计的"四部曲"模式,即基于真实环境下的家政教学、实践基础上的整体知识建构、学习小组中的知识拓展与修正、多元化学习评价机制四个环节。经过教学实践与反思,该模式的后续应用需考虑学习者对建构主义学习设计的认同、小组讨论效果、教师角色定位以及学习者互评制度的执行等方面。

人工智能视域下“五层三式”智慧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研究 下载:79 浏览:500

李克红 《中国教育学报》 2020年4期

摘要:
人工智能的出现给传统的会计处理理念、财务处理系统、财务管理流程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对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工智能时代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应将智商、情商与人工智能商数相结合、硬技能与软实力相结合、定型智慧与定量智能相结合,构建"五层三式"智慧财务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财务管理人才的专业基础能力、拓展创新能力以及综合应用能力,成为在复杂环境下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方案的高素质、应用型、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促进企业内在价值的提升。

课堂变革: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下载:39 浏览:457

曹建召1 李方2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19年10期

摘要:
邯郸市整体推动新课堂改革以来,经历了外在模仿、内在实践、建构模式、关注学生几个阶段。模式建构在课堂改革之初有效,在改革深入之后效果并不明显。建构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要求基于学情展开教学,而学生学习状态的变化是检测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准。

“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理论视域下的语文素养建构研究——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下载:58 浏览:476

芦悦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19年7期

摘要:
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版课标"),首次使用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从义务教育课标中的"语文素养"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学背景下,将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适应中学语文教学作为核心诉求,并通过"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理论的阐释,研究初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建构,从"显、隐性学力"视角分析部编本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来探索可适用的教学方法。

文化传统与我国公民教育建构——基于中国文化传统中连带的“公”的思考 下载:86 浏览:516

阎亚军1 邱昆树2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8年7期

摘要:
文化传统对我国公民教育建构具有预制性。中西方社会和文化传统中的"公"是不同的,在中国主要是连带的"公",而在西方则主要是领域的"公",前者强调以关系为单位、以伦理为准则、以情感为基础,后者强调以个人为单位、以契约为准则、以理性为基础。我们应坚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中国"为方法,立足文化传统中连带的"公"的观念,从培养目标、课程教材、学校生活等几个方面建构我国的伦理型公民教育。

基于正义 建构共识——对大学生道德教育中道德相对主义的回应 下载:54 浏览:472

洪明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9年2期

摘要:
目前的大学生道德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着道德相对主义思想和观点。道德相对主义对人们现实的道德生活造成了困扰,也对大学道德教育提出了挑战。大学道德教育应该对道德相对主义作出回应,在方法论层面,要引导学生认识具有绝对意义的道德价值原则;在方法层面,要培养大学生以正义为前提的道德判断能力。具体可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引导学生将正义化为道德意义上的"定言命令",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基于正义建构共识性道德规范。

论高校学术委员会制度的建构与重构——基于学术权力独立性与统整性的考量 下载:66 浏览:500

蔡国春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9年2期

摘要:
学术权力是学术委员会制度建构的合法性基础。《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为学术权力从"依附"走向"独立"奠定了政策基础。当前由于不同高等教育政策法规间存在矛盾,导致在高校内部治理实践中学术权力碎片化,学术委员会难以发挥"作为校内最高学术机构"的功能。要实现《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所确立的政策目标,需要基于学术权力的"统整性"重构学术委员会制度,借此助推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备课说课“二位一体教学设计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下载:98 浏览:524

王保祥1 王振临2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19年1期

摘要:
学科教学作为与学生最接近的媒介,在传递学科知识、学科方法的同时,还承载着"立德树人"的育人任务。依托学校的课堂教学,从最基本的教学行为入手,开展备课、说课"二位一体教学设计模式"的建构与实践,由此界定了该教学设计模式的含义,阐述了建构的原因、依据、指导思想和结构,同时还设定并完善了实施步骤,最终对实施效果进行了总结与反思。

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建构 下载:57 浏览:482

曾巍 《国际教育论坛》 2020年8期

摘要:
在线开放课程以开放、共享和民主的特性营造一种参与式文化,为中小学教师实现专业发展提供了自由、平等的学习机会,有助于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性回归。为发挥在线开放课程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优势,需要结合中小学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实践,以实际境遇为基础,将教师境遇与在线开放课程学习相结合,将自组织学习与他组织指导相结合,将个体建构与共同体建构相结合,构建出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学校课程领导制度建设的内涵、价值与建构路径 下载:72 浏览:468

李艳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课程领导制度是将课程改革下的领导制度与学校制度相结合,将学校在课改下需要采取的具体实践与领导层级相联系的制度体系。学校课程领导制度建设有利于在课程开发中优化教学内容、在课程实施中保障校本课程开发质量、在课程目标下保障教学成果、赋予课程主体更多课程领导权等。建立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多级学校课程领导制度,实行层级制与职能制相结合的学校课程领导制度,学校领导组织之间平等协作与合作开放兼顾,可以促进学校课程领导制度建设。

创新教育导向下的智慧学习模式建构与实践路径 下载:74 浏览:446

许正兴 高海燕 王慧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7期

摘要:
依据默会具身认知、情景体验学习等理论,结合"转知成慧"等规律,以创新教育为驱动,以智慧学习为载体,建构了创新教育导向下的智慧学习发展模式,并探讨了其具体实施方法,为创新教育提供系统性实践指引,为智慧学习提供持续性理论支撑。

建构情境 享受语文 下载:65 浏览:446

马永刚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建构主义学习论影响当下的情境性课堂教学。借助情境建构,可尝试在语文课堂上模拟生活情境、再现历史情境、预设探究情境、关注生成情境,让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体验,在快乐中享受语文学习,在享受中提高语文素养。

可行能力视阈下新时代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下载:48 浏览:387

马丽 《国际教育论坛》 2019年11期

摘要:
振兴乡村教育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乡村教育发展的关键。目前,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待遇不高、城乡教师流动失衡以及职业倦怠等问题,实质是教师的可行能力—贫困引发的问题。以往单纯依靠外源型输血的办法,难以保证输入的教师在理念上认同农村特色文化和农村教育,也不能保证他们会长期扎根农村,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和农村教育发展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并不持久。由此,从可行能力的视角,扩展农村教师的实质自由入手,充分发挥自由的建构性和工具性作用,政府相关部门及学校应分别从农村教师的政治自由、经济条件、社会机会、透明性保证及防护性保障五个方面全面保证农村教师的实质自由的实现,从而为农村教师的内生均衡发展提供条件支撑,促进农村教师队伍的均衡发展。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中学化学教学课堂改革思路 下载:72 浏览:448

张瑞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在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中,要以化学核心素养贯串新课改化学课堂的始终。从教学内容素养分析、教学模块、教学过程中化学素养的提升、改革策略等方面来探讨在化学教学中的课堂改革思路,为广大教师提供借鉴。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中学化学教学课堂改革思路 下载:72 浏览:495

张瑞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在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中,要以化学核心素养贯串新课改化学课堂的始终。从教学内容素养分析、教学模块、教学过程中化学素养的提升、改革策略等方面来探讨在化学教学中的课堂改革思路,为广大教师提供借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2019年全国卷Ⅰ对历史思辨能力的考查看学术型课堂的建构 下载:72 浏览:394

刘红影 陈洪义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认识问题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结果就会不同。因此要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要重点培养学生不同角度审读和思辨问题的能力。2019年全国卷Ⅰ试题突出考查了考生的思辨能力,呈现出三大特点:重视学术新观点的引入,促进学生发散思维;重视对教材观点的突破,打破学生思维困局;重视对核心价值的引领,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据此,笔者认为中学历史应该构建以思辨为核心的学术型课堂,坚持引入学术新成果、创设思辨新情境,构建以问题为中心的思辨型教学,践行论从史出的史料式课堂教学。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后现代主义思维方式研究 下载:68 浏览:410

韩小龙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后现代主义语文思维强调心理教育和美育,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情绪、情感的变化,强调学生心理健康、和谐人格等意志过程的形成与发展。后现代主义语文思维对情感意志、过程建构的重视与当前语文教学改革提出的培养学生思维与品质的目标要求是一致的。因此,后现代思维方式与当代语文教学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要求不谋而合。

论教师教育虚拟体系的理论模型建构 下载:31 浏览:336

王雪薇 《国际教育论坛》 2019年8期

摘要:
本文立足于当前"互联网+"的时代背景,顺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基于学习共同体、群聚效应以及SECI知识转换模型等理论,分别从"本体论(教师教育虚拟体系是什么)"、"价值论(为什么构建教师教育虚拟体系)"和"方法论(怎么样构建教师教育虚拟体系)"三个层面。探讨教师教育虚拟体系的理论内涵、价值意蕴与构建机制,以期搭建一个具有可操作性并且架构合理的理论模型,成为促进教师教育发展的新路径。

教育发展视野中的高校教师与管理部门心理契约的和谐建构 下载:37 浏览:406

张娜1 李志强2 《国际教育论坛》 2019年7期

摘要:
心理契约是教育管理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是改善高校教师和高校之间关系的重要切入点。在当前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市场化、社会化和行政化叠加的多重逻辑中,如何重塑高校与教师的心理契约,激励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对于高校的发展稳定有着基础性影响。本文以双向建构为立足点,借助心理契约的理论视角,通过探讨高校教师的心理契约对于高等教育的影响和路径,旨在重塑高校教师与管理部门之间和谐的心理契约关系,实现高校与教师常态化良性互动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之目的。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