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不同炮制方法的半夏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影响及药学分析 下载:152 浏览:1682

祁琳洁 徐盼盼 《老龄研究进展》 2024年9期

摘要:
分析不同炮制方法的半夏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21年10月作为本次研究的起始时间,以2022年10月作为本次研究的结束时间,收录该阶段我院收治的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n=50),以电脑抽号法作为分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常规组,各25例,对前组提供生半夏,对后组提供清半夏,对比两组患者的差异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以及血清浓度等均低于常规组(p均<0.05);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满意度、治疗效果等均高于常规组(p均<0.05)。结论:与清半夏对比,生半夏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的效果更佳,有助于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以及血清浓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中医同证候系疾病临床研究母方案设计方法 下载:76 浏览:506

赵晨1 张晓雨2 胡嘉元2 靳英辉3 思金华4 李戈4 翟静波4 卞兆祥1 商洪才2 《当代中医药》 2018年9期

摘要:
病证结合是中医临床试验设计中体现中医学特色的主要方式。在目前以病统证为主的研究对象认知体系下,中医临床研究的思路和规模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难以反映真实世界中医诊疗和疾病演进情况,影响了中医临床证据的有效应用。基于同证候系疾病病机的相通性,引入新式母方案临床研究设计方法,在研究多种干预治疗多个同证候系疾病的同时,评价各疾病间可能存在的演进情况,有望在保留中医真实世界诊疗特征的基础上,为证候评价提供可行性思路。

量子点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下载:83 浏览:475

谭艳芝 《纳米技术研究》 2023年4期

摘要:
基于量子点具有激发光谱宽、发射光谱窄、荧光量子产率高和寿命长等特殊的性质,被认为是一种比荧光染料分子更理想的生物探针,详细介绍了国内外的几种量子点制备方法及其表面修饰,另外综述了量子点在生物学的应用。

决明子降脂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 下载:99 浏览:527

许鹏飞 孙学斌 黄尹琦 单义珠 吴延丽 《中国中医药》 2018年3期

摘要:
高脂血症是体内脂类代谢紊乱导致血脂水平增高的一种疾病,并由此引发一系列临床病理表现的病症,如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决明子作为传统中药凭借其药源丰富、降脂作用温和、疗效确切稳定、多层次、多靶点等优点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通过对决明子相关文献的查阅,对近年来相关研究中所提及的中药决明子降脂的有效成分、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以及其降脂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决明子降脂作用的进一步研究及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乌头属六种有毒中药的本草考证 下载:98 浏览:544

石达理 许亮 谢明 康廷国 《中国中医药》 2018年2期

摘要:
目的:毛茛科乌头属AconitumL.植物药材川乌、草乌、附子、关白附、天雄和侧子在本草中记载混淆,市场流通混乱,通过对古代本草考证,探究古代本草中的乌头属六种有毒中药的基原、产地和质量,为研究应用提供指导。方法:查阅古代本草专著,考证乌头属六种有毒中药,进行比较,并结合现代文献研究进行深入探索。结果:川乌和草乌在古代本草中并称为乌头,附子、天雄和侧子沿用至今,天雄和侧子目前市场流通极少,一般做地方习用药;古代本草中的白附子部分为关白附,部分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故无法做判定,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结论:通过对乌头属六种中药进行考证,认清用药历史,避免临床使用出现中毒情况,并且对规范市场流通和统一使用方法奠定基础。

以医院药师为中心的药学服务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效果 下载:34 浏览:403

胡瑾 刘婕 《中国医学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目的观察以医院药师为中心的药学服务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门诊药房用药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用药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以医院药师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用药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医院药师为中心的药学服务可以有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用药依从性,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

证候表型与肠道微生态的相关性 下载:85 浏览:501

张北华1 王凤云1 卞兆祥2 唐旭东1 《当代中医药》 2018年6期

摘要:
肠道微生态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治疗有关,从肠道微生态的角度研究肥胖、炎症性肠病、功能性胃肠病、代谢综合征、肝硬化等疾病,可为其诊治方法及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证候表型研究是中医学术研究的核心内容,证候客观化研究一直难以取得突破。认为证候表型如脾虚证、湿热证的发生存在着肠道微生态的失调,采用相应的治法如健脾、清热化湿等治疗后,在证候得到改善的同时肠道微生态亦得到恢复。提出从肠道微生态的角度研究脾虚证、湿热证与其相关性,对于深化证候生物学基础研究及揭示辨证论治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阿尔茨海默症病机演变规律 下载:87 浏览:491

魏江平1,2 代渊2,3 文跃强2,4 徐世军1,2 《当代中医药》 2018年3期

摘要:
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着眼,分析机体生命气化活动与该理论的关系,认为"阳化气,阴成形"功能衰退是阿尔茨海默症发生的基础,"阳化气,阴成形"功能异常为阿尔茨海默症病机核心,而改善"阳化气,阴成形"功能异常是防治阿尔茨海默症的策略。指出平调阴阳、振动阳气是预防阿尔茨海默症形成的关键,主观认知下降、轻度认知障碍阶段防治当以补气助阳为主,兼以养阴补血;阿尔茨海默症阶段当以养阴补髓、填精充脑、化阴成形为主,兼顾益气助阳,重在修复或重建损伤的脑络。

基于CGA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下载:86 浏览:842

高琼 张菲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2期

摘要:
目的:分析基于CGA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录于2022.11-2023.11,收治的60老年冠心病例患者。采用抽签分为2组,每组30例样本。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CGA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分组探究干预的效果。结果:对照组发生率23.33%,观察组3.33%,结果比较P<0.05。结论:基于CGA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应用与老年冠心病的护理中,能够有效控制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麻黄,黄芩贴敷肺俞穴对老年健康受试者颈胸部及背部穴位体表温度的影响研究 下载:164 浏览:1738

宋晓丰 《老龄研究进展》 2024年6期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麻黄与黄芩穴位贴敷于肺俞穴对健康老年受试者颈胸部及背部穴位体表温度的影响,以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研究共招募了60名健康老年受试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20人。实验组分别接受麻黄贴敷、黄芩贴敷以及麻黄加黄芩混合贴敷。每种贴敷含药量均为0.5 g,贴敷时间均为3小时,每次贴敷间隔7天。通过红外热像技术,在贴敷前后测量肺俞穴、廉泉、天突、膻中及背部的体表温度。结果:实验数据显示,贴敷前各组在基本体征上无统计学差异。黄芩组和混合组贴敷后,在廉泉、天突及膻中体表温度均有显著下降(P<0.05)。混合组在肺俞穴及魄户穴位体表温度的下降更为明显,尤其是在身柱穴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黄和黄芩贴敷于肺俞穴可以显著降低老年健康受试者颈胸部及背部的穴位体表温度,表明这种传统的中医外治方法可能通过调节体表温度来发挥其疗效。此外,黄芩单独使用或与麻黄联用均展现出了较好的疗效,尤其是在混合应用时效果更为显著。

中医药在肝癌防治中的作用、地位和存在的问题 下载:44 浏览:308

余飞 段益 《中国中医药》 2025年2期

摘要:
中医药是我国的重要医药学,中医药有很长的发展史,并且在我国源远流长。中医药治疗疾病与西药以及其他医药学相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一些中药对于消肿有着很好的疗效,根据临床应用实践,中药对于肝癌防治有着明显的效果,可以有效地减少肝癌的发生,并且全程参与治疗肝癌的过程,因此中医药能够促进肝癌的病情恢复。本文主要阐述了中医药在肝癌防治中的作用、地位和存在的问题,具体内容见下文。

两种医院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 下载:35 浏览:1652

许盈 2025年1期

摘要:
目的:对两种优化后的医院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进行方法验证。方法:根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1105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1106控制菌检查法进行方法验证。结果:采用优选出的方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验证试验时,微生物计数测定中,试验组所加的5种试验菌回收比值均在 0.5~2.0 限度内;控制菌检查,试验组均能检出所加试验菌相应的反应特征。结论:通过方法验证建立两种医院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鱼肝油软膏采用常规平皿法,鼻软膏采用中和平皿法,其结果符合药典规定。

社区药学指导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225 浏览:2593

罗雯璐1 丁小兵2 《老龄研究进展》 2023年12期

摘要:
目的:研究社区药学指导对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择取在2022年1月~2023年1月间接诊的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参与本次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诊疗模式,观察组在常规诊疗模式的基础上予社区药学指导并进行为期3个月的干预。比较观察干预后两组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 h血糖(2 hPBG)的变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FBG,2 hPBG,HbA1c,SBP均高于对照组、DBP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并发2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进行药学指导,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中药临床药师在中医院ICU开展药学服务工作模式探讨 下载:316 浏览:3227

农江平 《医学研究杂志》 2019年12期

摘要:
众所周知,在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伤情较重,属于多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与此同时,存在多脏器功能损害、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问题,所以利用药学专业知识,针对ICU患者需实行个体化治疗,结合患者的临床实际情况开展药学服务尤为重要。

新生儿抗菌药物过敏反应病例临床分析 下载:235 浏览:2478

魏建刚 吕科 蒋陆霞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3期

摘要:
目的:调查分析新生儿中关于抗菌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为预防新生儿抗菌药物过敏反应提供参考和帮助。方法:样本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在医院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后发生过敏反应的80例新生儿,对80例过敏反应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和用药报告开展回顾性研究和分析,分析新生儿抗菌药物所致过敏反应的临床特点(如累及系统、临床表现、性别分布、药物种类、给药途径、发生时间等),并分析新生儿应用抗菌药物后发生过敏反应的原因。结果:在80例应用抗菌药物后发生过敏反应的新生儿中,其过敏反应主要累及皮肤系统、消化系统,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瘙痒、皮疹、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在80例新生儿中,男性与女性的比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80例过敏反应新生儿中,其抗菌药物种类主要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80例过敏反应新生儿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占比73.75%。80例新生儿在抗菌药物应用后发生的过敏反应主要集中于给药后30min内发生,占比65.00%。80例新生儿应用抗菌药物后发生过敏反应的原因主要为药物配伍不合理、无明确指征用药、给药剂量不合理、溶媒选择不合理、用药疗程不合理、给药时机不合理。结论:新生儿在应用抗菌药物后存在过敏反应风险,主要在给药后30min内发生,过敏反应常累及皮肤系统和消化系统,主要与不合理用药有关,临床上应根据新生儿抗菌药物应用后过敏反应发生的原因实施有针对性的药学干预对策,以促进新生儿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用药。

2017年内科住院患者第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分析 下载:21 浏览:250

赵美峰 剡建华 刘玉梅 《中国医学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目的了解我院内科住院患者第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并分析其合理性。方法收集我院内科药房HIS系统中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第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限定日剂量(DDD)与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我院应用的8种第二类精神药品中,苯二氮卓类所占约半数,DUI值均小于1。结论 2017年度内科住院部第二类精神药品应用基本合理,符合《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的要求。

180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用药情况调查 下载:30 浏览:335

史亚利 《中国医学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目的了解住院2型糖尿病(T2DM)患者降糖药物的用药现状和血糖控制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借鉴。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T2DM患者共180例,对所有患者的降糖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内容包括患者基线资料、血糖水平、降糖药物类别。结果180例患者口服用药50例(27.78%),其中包括例单药口服19例(10.56%),31例两种及以上联合用药(17.22%);单用胰岛素36例(20.00%),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94例(52.22%)。药物类型使用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胰岛素、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格列美脲、瑞格列奈。持续用药3个月后,口服降糖药的Hb A1c水平及BMI值均明显低于其他两种方式(P<0.05),Hb A1c控制达标率为20.00%(36/180),口服降糖药达标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方式(P<0.05)。结论 T2DM住院患者在采取降糖药物治疗时以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为主,但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尚不理想,临床还需根据患者病程和血糖波动选择合理的用药方案,提高降糖效果。

负载抗肿瘤药物的纳米给药系统合成研究 下载:87 浏览:814

​李惠 《纳米技术研究》 2025年3期

摘要:
根据数据调查显示,近年来,癌症肿瘤患者数量成几何倍增涨,化学治疗手段(化疗)是目前世界医学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但是传统化学治疗手段中所用的化学药物缺少针对性,在治疗过程中,药物会扩散制全身组织以及全身器官,存在副作用大,治疗效果较差等负面效果。因此,采用纳米技术应用到治疗癌症患者的技术,是医疗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根据对市面药物进行详细数据分析调查,判断那你给要系统合成研究进度。方法:通过对近年来治疗肿瘤的案例,市面上已有药物研究,进行详细分析记录。在治疗肿瘤案例中,详细记录肿瘤微环境中,血管新生程度、实体瘤的具体情况、微环境具体情况等多方面。对市面上已有药物的研究方向:anti-ECFR-ILs-doxMM-302、MCC-465、MBP-426、SGT53、BIND-014五种药物。结果:对肿瘤微环境的研究:血管新生程度根据病例调查显示,未经治疗情况下,等肿瘤半径一旦超过1mm时,病变需求环境会出现缺血缺氧现象,进而刺激到各种组织细胞,同时病变细胞还会放出促进血管形成的细胞因子,使病变部位出现大量毛细血管以及不成熟的血管壁,毛细血管不成熟的血管壁会导致肿瘤一直出现恶化和转移,形成恶性循环。实体瘤的具体情况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其通透性,另一方面是实体瘤的滞留效应,由于血管出现的问题,会导致大量毛细血管分部紊乱,并且血管壁较薄导致通透性得到增加,在肿瘤影响下,毛细血管中血流程度异常,部分组织细胞结构不完善,并没有淋巴管结构,相对较慢的静脉回流会导致部分大分子在组织细胞中滞留时间过长。除此之外,微环境的具体情况,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细胞内二者PH值相仿,但细胞所处环境(细胞外)pH值相较于正常细胞所处环境较低。经化学治疗后,血管新生程度会趋于正常情况,减少数量的同时,细胞壁不会再出现异常情况。实体瘤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或一定程度的治疗,血管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大分子无法进入正常细胞,避免出现长时间滞留时细胞病变情况。结论:相较于传统治疗肿瘤药物,结合纳米技术的抗肿瘤药物可以减少对病患者身体上的伤害,并且在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情况下,可以确保治疗效果,推动纳米给药系统合成研究,在极大程度上可以推动治疗癌症医学能力。

具有协同增效的双药同步传递智能纳米给药系统的研究 下载:77 浏览:683

​李惠 《纳米技术研究》 2025年3期

摘要:
本篇文章设计了一种合成简便、能有效响应肿瘤微环境的pH/还原双敏感聚合物,用来作为载体包载小分子化疗药物。方法:研究了其增强肿瘤细胞摄取和加速细胞内药物释放的作用以及对皮下瘤的抑制效果,并对其进行进一步修饰,包覆阳离子脂质体,构建环境敏感型药物和基因共递送体系。结论:在抑制原位肿瘤增殖和转移中的效果,为基因和药物联用实现肿瘤精准高效治疗提供新策略。

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伴血脂异常的药学分析 下载:133 浏览:1627

吴军华 李雪楠 王海晶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3年4期

摘要: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伴血脂异常的药学分析。方法 抽选2021年9月到2022年12月间收治的82例冠心病心绞痛伴血脂异常患者,依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设成2组。对照组: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加入曲美他嗪治疗。就血脂指标、心功能指标展开观察。结果 治疗前,两组LDL-C值、TG值、TC值均不存在大的差异,P>0.05;经治疗,两组LDL-C值、TG值、TC值均出现了降低趋势,但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治疗前,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值、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值、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值均不存在大的差异,P>0.05;经治疗,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值均出现了上升趋势,但观察组上升幅度更高,而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值、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值均出现了降低趋势,但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结论 为冠心病心绞痛伴血脂异常病患选用曲美他嗪、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可以促使病患心功能、血脂指标均得到显著调节,安全性好,整体疗效佳,应得到广泛推崇。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