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铁路自助售票机界面设计参数对老年人感知的影响 下载:65 浏览:295

陈立德 汪颖 《中国设计》 2018年12期

摘要:
铁路已成为一种重要交通工具,铁路自助售票机也开始被广泛地应用于各车站,然而其用户界面却使多数老年人使用时感到困难。通过初步的可用性测试,发现老年人在操作地站点选择界面和日期选择界面时遇到困难最大。通过联合分析,得出界面各设计参数的重要性及其对应各水平的效用值大小。叠加各水平效用值,从而得出整体效用值,以确定界面的最优组合。最后将联合分析与绩效分析对比,前者能发现更多问题,并给出更为具体的设计指导。

开发拓展思维的色彩设计教学研究 下载:52 浏览:267

包琳 《中国设计》 2018年12期

摘要:
色彩设计是艺术专业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如何保持敏锐的色彩感觉和搭配方法一直是色彩设计教学中的核心问题。文章将结合实践教学,通过名画借鉴、物质色彩提取、自然色彩再现、地域色彩总结的方法递进训练。让学生开拓思维、提高色彩感知力,灵活掌握色彩搭配和运用的方法。

基于弱关系理论的轻社交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下载:65 浏览:428

刘硕 曹鸣 《中国设计》 2018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弱关系理论在轻社交服务系统设计的应用原则。方法对弱关系理论、轻社交等相关概念进行阐释,分析互联网背景下弱关系理论在服务系统设计的应用优势。结论提出了基于弱关系理论在轻社交服务系统设计中的应用原则,并通过经典案例分析了弱关系理论所适用的情景。

交互语义学探究 下载:65 浏览:269

庞建军 《中国设计》 2018年11期

摘要:
文章主要探索研究如何将交互设计和语义学结合,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定义和理解交互设计,同时发展和丰富交互语汇,并创造新的系统的交互设计方法。交互语义学是一门主要研究用户使用产品(工具、媒介)完成某个特定任务时的交互行为方式在社会与认知情境下的象征意义,以及如何应用在交互设计上的学问。交互语义学将对提高产品可用性和用户体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设计时代中艺术与设计关系演变的研究 下载:74 浏览:330

张英 《中国设计》 2018年11期

摘要:
设计时代的发展经历了从前设计时代、现代设计时代、后现代设计时代三个发展阶段,从生产方式的角度来看,是从手工艺设计(艺术品)到工业设计(设计品)的转变。文章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设计时代中艺术与设计原概念的解析以及前期发展历程的梳理,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当代设计时代中艺术与设计二者之间存在的联系,运用文献查阅、书籍查阅等方法,得出的结论表现为:艺术和设计虽名词不同,表现形态不同,但在我们现在所处的当代设计时代中,艺术和设计之间的界限正在消解,两者之间存在伪障碍,并且两者的关系出现了趋同的发展倾向。

视觉传达设计与跨学科创新研究 下载:68 浏览:294

陈立民 郝俭俭 《中国设计》 2018年11期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为视觉传达设计带来了一股全新的浪潮。但传统单一的模式无法满足社会及人们的需要,所以我们要转变观念并积极探索,深入分析其学科固有特征,探讨跨学科结合的发展新趋势,指出视觉传达设计与跨学科创新研究的必要性以及多维模式的合作方式,跨学科式创新性学习已成为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必然的趋势,也是个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大势所趋。

淄博鱼盘纹样的创新设计 下载:79 浏览:473

马云祥 《中国设计》 2018年10期

摘要:
以山东淄博为代表的淄博窑是磁州窑的重要窑之一。大量的民间陶瓷都是在这里烧制出来的,是中国北方地区很重要的一个民窑址,淄博窑出来的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粗大笨重。淳朴的劳动人民运用自己的智慧进行了创作,在保留实用功能的基础上进行绘画,产生了最著名的淄博大鱼盘。淄博大鱼盘的设计具有很突出的地域风格、具有独到的美。其绘画种类丰富,虽然粗犷,但具有中国传统书画的独到韵味,内容流露淳朴的人们出对圆满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其他地区的陶瓷形成鲜明的对比。淄博大鱼盘的绘画方式虽然粗俗,但却是淄博博山民间文化的象征,通过对淄博大鱼盘的纹样研究,不仅为更一步了解当时的人文发展提供了一些思路,而且对于当下的艺术研究,以及当代艺术的思考也有至关重要作用。

产业转型期发展河北工业设计产业的思路与对策 下载:87 浏览:391

王年文 《中国设计》 2018年9期

摘要:
通过分析河北省"关于加快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支持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结合河北产业实际和现实条件,从工业设计的作用和价值出发,分析了河北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现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提出了产业转型期河北发展工业设计产业的工作思路与对策建议,为政府进行工业设计产业发展规划与具体实施提供决策参考。

我国国际新闻舆论现状及对策研究 下载:66 浏览:362

张舒欣 《新闻传播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国际话语权是一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在国际范围内控制舆论使之有利于自己的权力,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软硬实力均得到了世界瞩目的提高,但随着中国崛起国际舆论导向成为阻碍中国发展及建立良好国际形象的因素,因此如何改善中国国际舆论形象是中国登上国际舞台必然要重视的问题之一。目前,中国的国际话语形势与中国的国家实力存在"错位",不完全同步,本文简要分析了目前中国国际舆论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试图从文化方面提出建议和突破点。

亲子互动游乐设施——秋千设计研究 下载:45 浏览:460

杜鹤蒞 薛博木 《中国设计》 2018年7期

摘要:
本文建立在市场调查问卷数据的基础上,对现如今的秋千设施中的亲子互动性进行研究,通过问卷数据分析发现,现有儿童秋千亲子互动性差、安全系数低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文中结合亲子双方的比例尺度,提出了将传统手法与新兴技术相结合的解决方法,从而针对亲子互动秋千设计提出一个新颖的解决方法与造型形式。

基于慢生活理念的乡村轻手工产品研究与应用——以池州市醉山野旅游区为例 下载:85 浏览:400

徐彩凤1 钟世禄1 陈利平2 《中国设计》 2018年7期

摘要:
文章以池州市醉山野旅游区为例,在充分探访当地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特点、分类、分布规律,及其可利用价值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慢生活"理念的阐述和乡村轻手工作品的探索,力求在"快"与"慢"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即在充分接触大自然之后,在心境平和下融合慢生活理念,与大自然进行互动,与亲戚朋友进行互动,以"轻手工"为引子,让游客在参与过程亲身体会"慢生活",暂时遗忘生活与工作中的快节奏,在手工活动中缓解压力、回归生活、展现自我、重塑身心。基于此目的,才决定以此方向的选题进行研究。

基于寄畅园文化的创意产品设计研究 下载:68 浏览:431

郝珊 朱华 《中国设计》 2018年7期

摘要:
针对无锡寄畅园历史文化特色,提出寄畅园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方法构架,丰富寄畅园文创市场。对寄畅园历史文化进行分类整理,调研分析寄畅园独特文化素材,提取寄畅园文化代表元素进行设计解读。根据文化元素与创意产品的关联度,结合消费人群定位,将设计元素融入到创意产品设计中进行设计实践。

地域性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研究——以台湾花莲为例 下载:86 浏览:461

赵全宜1 吕凯悦1 王卫刚2 《中国设计》 2018年6期

摘要:
花莲地区发展友善农业,绿色有机农产更受到大众的青睐。笔者在台湾游学期间深入花莲地区调研,并与中原大学山水品牌设计实验室的设计师一同探讨完成了花莲县政府委托的花莲农产品包装设计项目。文章通过对花莲资料的整理,对现有的农产品的包装设计进行了分析,利用现代包装设计思维和直观的视觉元素相结合的方式,使"花莲农产"包装的审美价值与实用性完美结合,以此提升花莲农产品包装的品质,为其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古滇青铜器中舞蹈造型的空间形态研究 下载:24 浏览:301

王馨曼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古滇国青铜器相较于中原青铜器,有着更为浓郁的民族部落特征,其中,其舞蹈造型为云南民族舞蹈文化的雏形之一。古滇人按照"器以藏礼""天圆地方""大象其生"等造物观念,以青铜器记录的形式营构出一个缩微的、理想的器物空间,从而发挥以图叙事的语言功能。从空间形态的角度考察古滇青铜器中的舞蹈造型,从视觉空间、图像空间、物理空间对研究对象展开分析,可将古滇青铜器舞蹈造型划分为情节型造型、连贯型造型、偶像型造型、距离型造型等类型。

拼布艺术在室内装饰中的作用 下载:74 浏览:448

刘漫 李昌菊 《中国设计》 2018年3期

摘要:
拼布这一传统的手工艺,随着时间的推演,以一种艺术形态存在于现代人的生活中,拼布艺术在传承了传统拼布文化精髓的同时,融入了新的设计手法,以新的创意理念与新的形式体现出现代拼布艺术的魅力。文章主要从改善空间形态、协调室内风格、调节物理环境、丰富空间色彩四方面详细阐述拼布艺术在室内装饰中的作用。

基于人文关怀的住宅式医疗建筑设计探究 下载:85 浏览:467

张禹宁 孙英杰 《中国设计》 2018年2期

摘要:
医疗机构是承担着社会民生健康职责的重要机构之一,医疗建筑是民用建筑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建筑形式。疗养院作为医疗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医疗、调养的主要功能,致力于病患健康的辅助恢复。疗养院建筑设计应基于人文关怀和人性化的思考,从治疗和养护的功能出发,有效融合疗养院的情感诉求和医疗系统的功能性需求。本课题通过对建筑空间功能的合理划分、公共空间室内景观的引入等手法,营造轻松、自然的住宅式疗养院建筑模式,打破常规的医疗机构冰冷、刻板的建筑印象,建立自由、绿色、和谐友好的新型医疗建筑模式。

浅析杭州东梓关历史文化村落搬迁安置区建筑文脉 下载:87 浏览:471

杨京武 丁继军 《中国设计》 2018年1期

摘要:
历史文化村落的建筑文脉是村落保护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中,历史文化村落安置区的规划建设会产生文脉断裂的问题。本文对杭州东梓关历史文化村落搬迁安置区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梳理其建筑文脉,探讨安置区建筑文脉延续的基本做法。

煤矿废弃地的再生——文顿达尔公园景观设计 下载:89 浏览:492

杨震宇1 李笑寒2 《中国设计》 2018年1期

摘要:
美国文顿达尔镇曾经是资源富饶的煤矿,矿山的关停及持续的煤矿酸性废水污染问题对小镇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及社会打击。为重振这一废弃地,建设了文顿达尔公园。景观设计注重采用生态修复措施,用生态学的方法来处理煤矿酸性废水及废弃土地,尊重场地的历史与文化,并积极引导公众的参与,取得了良好的生态及社会效益。这一实践对我国的煤矿资源枯竭地区生态修复与土地再利用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观念与审美——独龙族伤痕文面的美学研究 下载:66 浏览:402

段雪敬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独龙族文面是观念与审美烛照下的独特艺术。独龙族文面的蝴蝶型图案是该民族独有的,深深体现了独龙族人以丑为美的审美观。独龙族妇女文面的初衷是以丑化自己的面容求自保,后来逐渐融入了该民族自己的思想观念与审美理念。从审美的角度来看,独龙族人对文面主要有美和丑两种看法,这两种观点决定了文面具有掩饰美和展示美的功能。同时,文面具有自悦性与悦人性,可以说这是它不同于其他绘画艺术的一个显著特色。独龙族文面是伤痕图案的创造性艺术,可以说是伤痕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在七彩土地上耕耘——改革开放40年云南设计的演进与发展 下载:69 浏览:406

陈劲松1,2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改革开放40年,云南设计经历了以美术思维"画设计"的美化装饰满足进出口行业对设计的被动需求,经历了传统的工艺美术到艺术设计的转变,逐步发展到云南相关行业对设计价值的认知,对民族文化的再认识。从简单的符号表象运用到民族文化精神内涵体现,从被动的消费需求到民族文化设计品牌塑造,这是一个敢于创新、担当和传承发展、质疑反思的过程。云南设计虽经历曲折与困惑,但在文化传承上,从回避、远离民族文化到自觉追寻其文脉的有机传承与现代生活融合的设计探索与实践,这是极为可贵的。放眼未来,依托人类对生态环境、绿色经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认识与转变,云南设计应更自信从容。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