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MEP最大振幅研究电针联合rTMS对脑梗死恢复期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mRS、FMA、BI的影响及机制 下载:39 浏览:245

张瑜 罗依 钟茜芸 刘佩东 单筱淳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评价电针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梗死(CI)恢复期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有效性,并研究神经可塑性关联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双盲、2组间平行对照的设计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且改良Rankin评级(mRS)在1-4级的患者分为电针联合低频rTMS治疗组(治疗组)、电针联合假低频rTMS治疗组(对照组),每周治疗5次,治疗4周,对治疗前后2组mRS、患侧上肢Fual-Meyer(FMA)、改良Barthel指数(BI)、受损半球M1区运动诱发电位(MEP)最大振幅改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RS、FMA、BI评分改善和MEP最大振幅,与治疗前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治疗组治疗后FMA和MEP最大振幅的提高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RS、BI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低频rTMS治疗CI恢复期上肢运动障碍疗效更显著,机制与提高患侧半球皮层兴奋性有关,是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案。

呼吸训练器预防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肺部感染的研究 下载:66 浏览:364

刘蓝 冰司 马振奋 龚剑秋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观察呼吸训练器预防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康复中心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脑卒中常规治疗和吞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早期加用呼吸训练器治疗,一日两次,共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分别对2组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治疗组合并肺部感染1例,对照组16例(P<0.05)。结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早期使用呼吸训练器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吞咽障碍,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早期与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比较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下载:84 浏览:500

​桂小红 王黎萍 吴承龙 孙新芳 《神经科学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比较早期与中晚期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特点,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2014年9月至2016年5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PD患者151例,根据Hoehn-Yahr(H&Y)病情分级将其分为早期患者(1~2级,n=82)及中晚期患者(2.5~5级,n=69)。分别采取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哈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哈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分、H&Y分级、非运动并发症30题问卷(PDNMS)及帕金森病睡眠评分量表(PDSS)对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睡眠质量等进行评定。采用39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调查表(PDQ39)评价PD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结果 中晚期PD患者PDSS总分明显低于早期PD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及中晚期PD患者睡眠障碍主要类型均以睡眠破碎(31.7%,47.8%)及日间过度嗜睡(38.7%,43.5%)为主。2组患者睡眠障碍与病程、HAMA、HAMD、UPDRSⅢ评分及H&Y分级呈负相关关系,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中晚期PD患者睡眠障碍与PDNMS评分及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ED)呈负相关关系(P< 0.05)。中晚期PD患者PDSS总分与PDQ39总分及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社会交往及躯体不适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中晚期PD患者睡眠障碍明显重于早期PD患者,生活质量较早期PD患者进一步降低;病程对PD患者睡眠障碍影响较大。

排便生理模拟护理法在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排便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下载:16 浏览:228

王瑜 荆瑶 费才莲 《临床医学杂志》 2019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排便生理模拟护理法在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排便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收住于我院的急性横贯性脊髓炎并出现排便障碍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排便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排便生理模拟护理法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项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干预后排便恢复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开塞露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采用排便生理模拟护理法对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排便障碍患者施加干预,可获得较好的促排便恢复效果,降低开塞露使用率。

时间观疗法在精神障碍患者心理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下载:2 浏览:383

邵茜茜1 刘东英2 张振香1 潘兰1 2019年1期

摘要:
综述了时间观疗法的概念、内容、评估工具、实施策略及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康复作用。通过阐述近年来时间观疗法在精神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现况,分析该疗法对精神障碍患者心理康复的应用价值,为制订国内精神障碍患者的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慢性失眠障碍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的变化对睡眠质量与认知功能的影响 下载:84 浏览:492

​钱婷婷1 李莹雪2 徐劲1 祝善尧1 葛义俊1 张萍1 厉雪艳2 孔晓艺2 陈贵海1 《神经科学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探讨慢性失眠障碍(CID)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 [25(OH)D3]水平及其与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睡眠障碍门诊自2016年10月1日至2018年9月1号收治的CID患者50例,以及同期40例门诊体检的无睡眠障碍健康人群为对照。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2组成员睡眠质量(部分患者接受一整夜多导睡眠监测)。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2组成员总体认知功能。ELISA法检测2组成员血清25(OH)D3含量。结果 CID组患者PSQI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本(HAMD-17)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D组MoC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物体工作、空间工作及物体再认记忆错误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结果显示:CID组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PSQI评分、空间工作记忆错误数及病程呈负相关关系(P< 0.05);与MoCA评分及多导睡眠监测(PSG)中总睡眠时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CID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下降与失眠严重程度和病程有关,可能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

多巴胺D1受体阻断剂SCH23390对帕金森病大鼠脚内核电活动的影响 下载:84 浏览:493

​姚晓萌1 曲庆洋2 向冬生3 王雪楠1 韩红玉1 耿希文1 王敏1 《神经科学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探讨多巴胺受体阻断剂SCH23390对帕金森病(PD)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及对大鼠脚内核(EP)神经元单细胞放电的作用。方法选取成年Wistar大鼠23只颅内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制作PD大鼠模型,归为实验组/模型组。另取Wistar大鼠19只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为对照组。分别向2组大鼠腹腔注射不同浓度(0.010、0.015、0.020、0.025、0.030 mg/kg)的SCH23390,进行后续实验。(1)将跑步机转速控制在8r/min,比较药物干预前10min、药物干预后5~15 min、20~30 min、30~40 min、40~50 min以及68~78 min 6个时间段2组大鼠的步频。确定最佳干预剂量及时间后,测定2组大鼠步频及不连续运动频率。(2)将电极植入大鼠EP核团内,使用Plexon多通道信号系统采集2组大鼠注射SCH23390前后清醒静止和连续运动2种状态下的动作电位,使用NeuroExplorer软件分析EP神经元的放电率和变异系数。(3)对2组大鼠进行灌流取脑,冰冻切片,行尼氏染色及组织学鉴定。结果 (1)行为学量化测评确定大鼠腹腔注射SCH23390的最佳浓度和时间分别为0.020 mg/kg,20~30 min和40~50 min。实验组大鼠步频为(24.47±1.35)步/min,对照组大鼠步频为(30.77±2.06)步/min,实验组大鼠较对照组大鼠步频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92,P=0.000)。实验组大鼠不连续运动频率为(3.68±0.19)次/min,对照组大鼠不连续运动频率为(2.43±0.18)次/min,实验组大鼠较对照组大鼠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51,P=0.000)。(2)SCH23390干预后运动、静止状态下,模型组大鼠EP放电率、变异系数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尼氏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中脑黑质神经元数量少,排列稀疏,着色较浅。组织学位点鉴定结果提示,本实验共采集到EP位点正确的大鼠14只。结论多巴胺D1受体阻断剂对PD大鼠的行为有负调控作用,而且这种调控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变大鼠EP的电生理活动实现的。

音乐教学法在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88 浏览:457

徐光来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智力障碍儿童是社会中的一类较为特殊的群体,由于脑神经组织受损,从而导致其自身的性格、行为、语言等多方面表现与常人不同,如何能够让其学习知识、培养生活能力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据相关研究表明,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音乐能够对人的大脑产生直接性刺激,从而有利于改变智障儿童的性格、认知以及行为。基于此,本文中笔者将对音乐教学法在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展开探讨,希望能够对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全员育人落实的制度障碍及突破 下载:83 浏览:384

刘长海1 徐菲2 《国际教育论坛》 2018年6期

摘要:
作为学校德育体系横向贯通的通俗说法,全员育人指学校德育主体和德育载体各负其责、有机配合,形成德育共同体,合力培育学生的良好品德。在很多地方,全员育人没有得到落实,教师"只教书不育人"的情况时有发生。当前我国学校管理科层制化、应试教育制度化、知性德育制度化等问题不利于全员育人的落实。全员育人的落实,要求学校创新学生行为管理与指导责任制度,落实核心素养评价,创新德育评价。

右美托咪定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小鼠血浆及海马组织中血小板活化因子含量的影响 下载:81 浏览:514

​董丽娟 杨光辉 吕红杰 李红军 《神经科学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小鼠血浆及海马组织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的影响。方法将30只SPF级C57BL/6J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POCD组和右美托咪定组,每组10只。右美托咪定组小鼠和假手术组、POCD组小鼠分别于术前30min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25μg/kg或等体积生理盐水,假手术组小鼠只麻醉而不行部分肝脏切除术,POCD组、右美托咪定组小鼠采取麻醉下行部分肝脏切除术的方法制备POCD模型。于术后第3天采用条件恐惧实验(包含场景恐惧记忆实验、声音提示恐惧记忆实验)对各组小鼠进行行为学测试,记录实验中大鼠僵直时间百分比;测试结束后留取小鼠血液及海马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PAF含量。结果 (1)与假手术组比较,POCD组小鼠在场景恐惧记忆实验中的僵直时间百分比明显降低(57.3%±9.1%vs.30.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OCD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小鼠在场景恐惧记忆实验中的僵直时间百分比明显升高(30.0%±5.4%vs.46.5%±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假手术组比较,POCD组小鼠血浆和海马组织中PAF含量均明显增高[血浆:(0.5±0.3)ng/mLvs.(22.5±2.2)ng/mL;海马组织:(5.7±1.0)ng/mL vs.(9.8±1.4)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OCD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小鼠血浆和海马组织中PAF含量均明显降低[血浆:(22.5±2.2)ng/mLvs.(14.6±1.6)ng/mL;海马组织:(9.8±1.4)ng/mL vs.(7.4±1.2)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通过减少血浆和海马组织中PAF含量而改善行部分肝脏切除手术小鼠早期的POCD。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急性心源性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 下载:114 浏览:1342

温馨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10期

摘要:
目的:浅析急性心源性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进行住院期指导,为患者早日康复提供建议。方法:选取2023年8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源性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6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比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营养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此外,在神经功能缺损以及APACHEⅡ评分中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源性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碍,促使胃肠道功能恢复,干预效果确切。

血清miR-150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收缩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 下载:81 浏览:503

赵家骏 徐楷 郭宁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中循环miRNA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对发生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研究。方法纳入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174例AMI患者。以出院后1年时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作为心力衰竭(HF)诊断标准,将AMI患者分为HF组(56例)和非HF组(118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测量血浆中循环miR-150、miR-34a、miR-133a、miR-192、miR-194和miR-208b的表达水平。通过ROC曲线确定循环miR-150对HF的诊断价值和阈值,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H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HF患者的入院时脑钠肽(BNP)显著高于非HF患者(t=8.397,P <0.01)。与非HF患者相比,HF患者出院后1年时的LVEF降低、但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显著升高。HF患者的循环miR-150显著高于非HF患者(P <0.05),但其他循环miR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MI患者的循环miR-150水平与1年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539,P <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循环miR-150对HF预测价值AUC为0.75,阈值为0.60,灵敏度为84.12%、特异度为77.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循环miR-150>0.60(OR=1.634,95%CI=1.253~2.096,P <0.01)和入院时LVEF<57.00%(OR=1.275,95%CI=1.021~1.482,P <0.05)是影响HF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浆循环miR-150是预测AMI后HF发生的新型生物学标志物,对预测HF和制定临床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老年脑白质疏松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下载:31 浏览:452

吴晓清 李妍 丁菊妃 赵灵 何永明 吴新军 张宏坤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脑白质疏松(LA)伴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就诊于我院60~80岁经过确诊的LA患者180例,对每位患者经过B超筛选,依据是否存在脂肪肝,分为伴NAFLD组(观察组,再根据脂肪肝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及中重度组)及不伴NAFLD组(对照组),各组按统一的研究方案,收集临床资料、实验室数据、影像学资料和神经心理学检查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LA患者中合并NAFLD的发生率61例(33. 89)%,LA程度与NAFLD严重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r=0. 28,P=0. 03)。单因素分析显示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谷丙转氨酶、尿酸与LA伴NAFLD的发生相关,但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谷丙转氨酶、尿酸与其密切相关。LA伴NAFLD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20. 67±2. 5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3. 18±1. 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中重度脂肪肝组MoCA评分(20. 14±2. 38)分低于轻度脂肪肝组(22. 42±2. 02)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 01)。中重度LA伴中重度NAFLD组MoCA评分(19. 98±2. 37)分较伴轻度脂肪肝组MoCA评分(21. 78±1. 92)分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LA与NAFLD之间存在相关性,脂肪肝程度越严重的LA患者,认知功能减退越明显。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谷丙转氨酶、尿酸与LA伴NAFLD的发生关系密切。

自噬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 下载:84 浏览:502

​何鹤 黄国志 曾庆 林依秋 林鸿新 《神经科学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探讨自噬是否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被激活,及其对神经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参照Longa方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1)将4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1组(n=9)及模型1组(n=33),模型1组又依据再灌注后取材时间不同分为再灌注后6 h、12 h、24 h、48 h、72 h亚组,每亚组6只。应用透射电镜观察空白1组(n=3)及模型1组再灌注后24 h亚组(n=3)大鼠海马组织细胞内超微结构变化及自噬体形成,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n=6)海马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Ⅱ、LC3-Ⅰ、Beclin-1的表达。(2)将1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2组、模型2组及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组[于MCAO术前60 min通过立体定位技术侧脑室注射3-MA 10μL(600 nmol)],每组6只。应用改良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于术后1 d、3 d、5 d、7 d时评估各组大鼠神经功能,应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术后7 d时海马组织病理改变。结果(1)模型1组再灌注后24h亚组大鼠海马组织中可清晰地观察到自噬体形成,呈多层膜状结构。与空白1组比较,模型1组各亚组大鼠海马组织中LC3-Ⅱ/Ⅰ比值(除72h亚组外)及Beclin-1的表达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1组再灌注后24h亚组比较,其他亚组LC3-Ⅱ/Ⅰ比值及Beclin-1的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模型2组比较,3-MA组大鼠术后3 d、5 d、7 d时的mNS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3-MA组较模型2组神经细胞损伤明显减轻,凋亡神经细胞数目明显减少[(14.00±2.10)/视野vs.(37.83±2.64)/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噬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被激活,而抑制其激活可以减轻脑组织损伤,改善神经功能障碍。

中青年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认知功能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23 浏览:436

张真真1 王群2 张丽洁3 苏叶3 孙玉梅3 2018年7期

摘要:
探究中青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住院患者的认知功能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北京市4所医院140例中青年T2DM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北京版进行认知功能测评。结果中青年T2DM住院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7.9%,其中以延迟记忆受损(85.0%)最常见,其次为语言受损(73.6%)和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受损(50.7%)。而注意力、抽象和定向力受损少见,命名未见受损。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女性和血糖控制不良可能是T2DM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青年T2DM住院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以延迟回忆受损最为显著。高龄、女性和血糖控制不良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有关。

血压变异性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脑白质疏松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下载:88 浏览:505

金洁 郑建乐 潘学威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目的分析血压变异性对缺血性脑卒中(CIS)合并脑白质疏松(LA)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温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CIS患者178例,根据有无合并LA分为CIS+LA组118例及CIS组60例。对神经功能、认知功能、LA程度等进行评估;记录患者血压变异性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IS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显著低于CIS+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33%:66.10%,P <0.05),而在CIS+LA组患者中随着LA分级的增加,MoCA分值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IS+LA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血压参数及血压变异性均显著高于C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收缩压血压变异系数(CV)是CIS+LA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3.27(1.95-5.47),P <0.05]。结论 CIS+LA患者较CIS患者存在更大的血压变异性和更多的认知功能障碍,收缩压CV是CIS+LA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量化食物稠度对减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效果评价 下载:12 浏览:447

常红1 赵洁1 张诗涵2 李佳2 2018年3期

摘要:
目的评价量化食物稠度对减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效果。方法用洼田饮水试验筛选某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3月—8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共选取76例2~3级吞咽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试验组在常规饮食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增稠剂量化食物的稠度,然后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给予对照组常规饮食护理。结果试验组发生误吸8例(21.05%),对照组28例(73.6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增稠剂量化食物的稠度可有效减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发生。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非典型临床表现研究进展 下载:90 浏览:520

​陈慧丰1 姚源蓉2 《神经科学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以上下运动神经元改变为突出表现的一系列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典型表现为肌无力和肌萎缩、延髓麻痹及锥体束征。近年来的研究发现ALS患者可出现许多非典型的临床表现,如认知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锥体外系受损、感觉异常、眼球运动异常等。本文将对ALS非典型临床表现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RBD患者的睡眠结构及其与情绪状态、自主神经功能症状、睡眠质量的相关性 下载:94 浏览:520

​陈书丽1 王金莹1 崔林阳1 朱晓冬1 张美云2 程焱1 薛蓉1 《神经科学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探讨快速眼动期睡眠障碍(RBD)患者的睡眠结构,并进一步分析其与患者情绪状态、自主神经功能症状、睡眠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自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主诉存在睡眠行为异常并经视频-多导睡眠图(v-PSG)检查确诊的22例RBD患者为病例组,募集性别、年龄、文化水平相匹配并经v-PSG检查排除RBD诊断的23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对2组研究对象进行v-PSG监测,并应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及淡漠症状评定量表(AES)、帕金森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症状评定量表(SCOPA-AUT)、帕金森病患者睡眠状况评定量表(SCOPA-SLEEP)进行情绪状态、自主神经功能症状、睡眠质量评估。采用统计学方法 ,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间睡眠结构及周期性腿动指数(PLMI)、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觉醒指数等相关参数的差异,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间情绪状态、自主神经功能症状、睡眠质量等量表评分的差异,分析病例组情绪状态、自主神经功能症状、睡眠质量等量表评分与睡眠结构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非快速眼动期(NREM)-Ⅰ期睡眠增多,NREM-Ⅱ、NREM-Ⅲ期睡眠减少,PLMI增高,CES-D评分增高,SCOPA-AUT量表中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症状评分及总分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CES-D评分与NREM-Ⅰ期睡眠所占睡眠结构的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520,P-=0.000),SCOPA-SLEEP量表中夜间失眠(SLEEP-N)评分及总分(SLEEP-T)与PLMI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465,P=0.029;r=0.444,P=0.039),SCOPA-SLEEP量表中日间嗜睡(SLEEP-D)评分与NREM-Ⅲ期睡眠所占睡眠结构的百分比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480,P=0.041),SCOPA-AUT量表中心血管系统症状评分与PLMI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439,P=0.041)。结论 RBD患者客观存在睡眠结构紊乱,PLMI增加,及容易合并抑郁情绪,以及存在消化、泌尿系统等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症状。RBD患者的心血管系统症状、夜间睡眠问题的发生与PLMI有关,抑郁情绪的出现或与NREM-Ⅰ期睡眠延长造成的神经递质紊乱尤其是5-羟色胺减少有关,日间嗜睡与NREM-Ⅲ期睡眠缩短相关。

抗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抗体脑炎12例临床特点 下载:94 浏览:508

​孙桂芳1 胡文涛1 袁志浩2 李京红3 刘希1 王梦涵1 张博爱1 卢宏1 《神经科学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总结抗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LGI1)抗体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并随访观察其预后。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例抗LGI1受体脑炎患者,总结其临床表现和脑电图、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随访,并观察预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进行治疗前后评估。结果 12例患者中表现为近记忆力下降者10例,定向力下降7例,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9例,面臂肌张力障碍发作7例,低钠血症5例,精神行为异常1例,易惊醒1例,睡眠增多3例,语言障碍4例,饮水呛咳、吞咽困难2例,头痛1例,头昏沉感2例,乏力2例,共济失调2例,合并心动过缓3例,小便障碍2例,肠梗阻1例,腹泻1例。入院mRS评分3分者8例,4分者4例。脑电图异常者6例,多为局灶性或弥漫性慢波,可伴异常癫痫波发放。头颅MRI异常者4例,主要累及海马、颞叶内侧、基底节区,1例患者因植入心脏起搏器不能做MRI检查。2例患者合并肺部结节,1例合并甲状腺抗体阳性和类风湿因子增高。治疗后6~24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无1例死亡,mRS评分2分者2例,1分9例,0分1例,遗留症状为记忆力障碍、睡眠增多、面臂肌张力障碍发作。结论抗LGI1脑炎是可治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癫痫发作、高级智能下降、低钠血症等,免疫治疗可明显改善症状,预后相对较好。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