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南极磷虾粉加工过程中虾青素的含量、结构及抗氧化性 下载:78 浏览:449

欧阳杰1,2,3 赵昕源1,4 马田田1,2 《水产研究进展》 2022年6期

摘要:
虾青素由于结构稳定性较差,在高温条件下易降解和异构化。为了掌握南极磷虾粉加工过程中虾青素含量、结构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情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虾青素在各加工阶段的含量及结构变化,对比虾青素在各加工阶段的抗氧化性差异,分析虾青素结构与功能活性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南极磷虾原料中虾青素含量为110.6mg/kg,其中全反式结构虾青素占比90.7%,13-顺式虾青素和9-顺式虾青素占比分别为4.7%和4.6%,经过蒸煮和干燥后,虾青素含量分别为88.7和52.1mg/kg,全反式虾青素占比分别为76.2%和72.2%,13-顺式虾青素占比分别为19.9%和21.9%,9-顺式虾青素占比分别为3.9%和5.9%。南极磷虾原料中虾青素的3S,3′S,3S,3′R和3R,3′R三种光学异构体含量分别为16.8、17.9和72.1mg/kg,蒸煮后分别为12.0、25.5和55.3mg/kg,干燥后分别为2.8、8.1和12.4mg/kg。各阶段虾青素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均显著强于Vc,在羟基自由基清除实验中,蒸煮和干燥后的虾青素抗氧化能力强于原料中的虾青素,在FRAP铁离子还原实验中,蒸煮和干燥后的虾青素也表现出了更高的还原能力。研究表明,在虾粉加工过程中,虾青素的几何异构主要发生在蒸煮阶段,光学异构主要发生在干燥阶段,相对于磷虾原料,经蒸煮和干燥后的虾青素抗氧化能力增强。本研究可为南极磷虾粉加工工艺优化及虾青素提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β-环糊精稳定南极磷虾油Pickering乳液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下载:72 浏览:472

朱凯1 徐雪姣2 杨会成3 沈清1 戴志远1 郑振霄1 《水产研究进展》 2022年5期

摘要:
为了确定β-环糊精稳定南极磷虾油Pickering乳液的制备工艺并研究其稳定性,实验通过研究不同乳化方法 (超声、高速剪切和高压微射流)、不同油相体积分数(30%、40%、50%、60%和70%)及不同β-环糊精添加量(1%、2%、3%、4%和5%,质量分数)对乳液特征指标(浊度、离心稳定性、粒径和ζ-电位)的影响,初步确定了β-环糊精稳定南极磷虾油Pickering乳液的制备工艺,而后通过乳液的形貌及显微变化、乳液的特征指标评价乳液的热杀菌稳定性、冻融稳定性和贮藏稳定性。结果表明,油相体积为60%、β-环糊精添加量为3%、采用高速剪切乳化的方法可以得到南极磷虾油Pickering乳液,乳液的浊度、离心稳定性、粒径和ζ-电位分别为1.83、85.12%、110.50 nm和-28.39mV。热杀菌对乳液的形貌及显微结构、乳液的特征指数没有显著影响。冻融显著影响了乳液的特性,冻融后乳液出现了严重的沉淀、乳析等现象,乳液不再呈现均一、稳定的状态。乳液在25°C,密闭条件下贮藏16 d内,虽然乳液的形貌结构、显微结构及乳液的特征指标发生了变化,但乳液仍保持了基本特性。总之,β-环糊精作为稳定剂可以用来制备南极磷虾油Pickering乳液,该乳液具有良好的热杀菌和贮藏稳定性(16 d内),但不具备冻融稳定性。

牡蛎降糖肽的结构表征及其协同花色苷的活性增效作用 下载:48 浏览:281

蒋美龄1 陈忠琴1,2 秦小明1,3 孙旭佳1 曹文红1,2,3 林海生1,3 高加龙1,3 《中国水产学报》 2023年3期

摘要:
为探讨牡蛎肽(oyster peptide)的降糖作用及消化稳定性,以香港牡蛎(Grassostrea hongkongensis)为原料制备牡蛎肽,对其结构特征进行表征,通过体外降糖模型及模拟胃肠消化模型考察牡蛎肽的降糖活性及消化稳定性,并利用花色苷协同提高牡蛎肽消化稳定性和降糖活性。结果表明:牡蛎肽含有丰富的疏水性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主要集中在1 000之内;肽谱分析显示,牡蛎肽含有LYF、TLFLK、IRAGYD、TLHHRVH、ARNEANVNIY、CVIGR等15条肽段,具有显著的降糖肽结构特征;牡蛎肽对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和二肽基肽酶Ⅳ(DPP-Ⅳ)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66±0.47)、(8.62±0.66)、(2.60±0.46) mg/mL,具有良好的降糖活性;牡蛎肽的消化稳定性相对较差,经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后,其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和DPP-Ⅳ酶的抑制率显著下降了6.23%~32.48%(P<0.05);通过组合花色苷设计协同矩阵,选用Highest Single Agent(HSA)模型计算组合效果,结果显示,牡蛎肽和花色苷对α-葡萄糖苷酶(HSA协同得分3.503)、α-淀粉酶(HSA协同得分3.632)和DPP-Ⅳ(HSA协同得分3.156)具有协同抑制作用,经体外模拟胃肠消化试验验证,花色苷可以提高牡蛎肽的消化稳定性。研究表明,牡蛎肽具有降糖活性肽的特征结构,其与花色苷协同后具有显著的消化稳定性和降糖活性增效作用。

金属机械加工机床的多用划线盘测量技术研究 下载:138 浏览:1002

纪迅 王清章 姜辛 徐华祥 《中国机械研究》 2025年2期

摘要:
大尺寸测量精度问题是金属机械加工机床加工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现阶段,多用划线盘测量技术在金属机械加工机床加工中具备极高的应用优势,不仅充分发挥了金属机械加工机床的特点,也提高了大尺寸测量精度。本文主要研究多用划线盘测量技术在金属机械加工机床中的应用,从金属机械加工机床概述出发,分析金属机械加工机床多用划线盘测量技术的应用策略。

现代机械制造工艺及精密加工技术研究 下载:139 浏览:995

沈阳 《中国机械研究》 2025年2期

摘要:
当前,我国在制造技术上还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特别是在高精度加工领域。尽管我国每年都有大批的机械加工制品出口,但是这些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成本都很低,很多技术含量高、成本高的产品还得从国外进口。尽管国内已研制出了一批高精度的工艺与装备,但仍不能满足高科技产品的需求。为此,我们每年都要引进一批高精度的数控机床及设备。另外,有些急需的、关键的高精密机床设备,我们国家是买不起的,所以我们要发展我们自己的现代化生产工艺和精细加工技术,下大力气把我们的制造水平提高起来,把我们国家变成一个发展的大国。

铜藻岩藻黄素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及其降血糖作用 下载:60 浏览:300

刘岩1 郅丽超1 王慧蕊1 赵丽2 任丹丹1,3,4 何云海1,3,4 汪秋宽1,3,4 《中国水产学报》 2023年1期

摘要:
为探讨岩藻黄素(fucoxanthin)对Ⅱ型糖尿病小鼠血糖的调节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铜藻(Sargassum horneri)为原料制备岩藻黄素,研究了其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通过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建立Ⅱ型糖尿病模型小鼠,灌胃小鼠不同剂量的岩藻黄素(25、50、100 mg/kg体质量),测定各组小鼠的血糖和血脂代谢指标,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分析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指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和糖原合成酶(GS)、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铜藻岩藻黄素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率为76.43%±0.83%,抑制类型为非竞争性抑制;岩藻黄素可明显降低糖尿病模型小鼠的空腹血糖值(FBG)、胰岛素(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提高肝糖原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岩藻黄素可改善肝脏炎性细胞浸润;岩藻黄素可增加糖尿病小鼠PI3K、AKT、GS和GLUT4基因的mRNA表达量。研究表明:铜藻岩藻黄素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调节小鼠血糖,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本试验条件下,铜藻岩藻黄素灌胃剂量为100 mg/kg时表现出最佳的降血糖和降血脂作用。

不同乳酸菌对发酵草鱼品质的影响 下载:73 浏览:475

许惠雅1 张强1 王逸鑫1 王锡昌1 施文正1,2 《水产研究进展》 2022年3期

摘要:
为探明不同乳酸菌对发酵草鱼微生物数量和理化性质的影响,进一步提高发酵鱼制品的品质,实验对草鱼背部肌肉经不同乳酸菌(植物乳杆菌、戊糖片球菌和副干酪乳杆菌)发酵后制品的微生物数量、pH、总酸、水分含量、白度、氨基酸态氮、硫代巴比妥酸和挥发性盐基氮等进行分析,探究不同乳酸菌在草鱼发酵过程中(0~15 d)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自然发酵相比,接种后乳酸菌在鱼肉中快速生长,鱼肉pH值降低至4.03±0.02,总酸含量增加至(23.70±1.06) g/kg,有效抑制腐败菌的繁殖;同时提高鱼肉白度,提高氨基酸态氮含量、降低水分含量和挥发性盐基氮的生成量。研究表明,接种乳酸菌发酵可以减少发酵开始的滞后时间,延缓鱼肉腐败变质,有助于营养价值的提高和色泽的改善,提高发酵草鱼的品质。

铜藻褐藻聚糖硫酸酯的分离纯化、结构组成及保肝护肝作用 下载:48 浏览:316

卓丹琪1 张雪楠1 李雨晴1 刘诗萌1 任丹丹1,2 何云海1,2 汪秋宽1,2 《中国水产学报》 2022年4期

摘要:
为研究铜藻褐藻聚糖硫酸酯的结构组成及保肝护肝作用,以铜藻Sargassum horneri褐藻聚糖硫酸酯(fucoidan)粗品为原料,经DEAE-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柱分离纯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及红外光谱对粗多糖(TF)及其纯化组分的单糖组成和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并建立CCl4诱导的肝脏损伤动物模型,进行各组分的保肝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从铜藻褐藻聚糖硫酸酯粗品分离纯化得到TF1、TF2、TF3、TF4 4个组分,其硫酸基团含量分别为9.62%、11.51%、14.51%和13.62%;单糖组成分析显示,粗多糖主要由岩藻糖(Fuc)、葡萄糖(Glu)、甘露糖(Man)和半乳糖(Gal)组成,各纯化组分的单糖组成含量差异较大;红外光谱分析显示,TF及其纯化组分在1 250 cm-1附近出现强吸收峰,为S=O(硫酸基)的吸收峰,证明TF及其纯化组分均含有硫酸基团,且TF、TF3、TF4的硫酸基主要连接于岩藻糖的C-2或C-3位置,TF1、TF2主要连接于岩藻糖的C-4位置;动物试验显示,灌胃不同剂量TF及其纯化组分,均能显著提高肝损伤小鼠肝脏或血清中SOD、GSH-Px和TNF-α的活性(P<0.05),显著降低MDA、ALT和AST指标的水平(P<0.05),肝组织切片显示,肝细胞病变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研究表明,铜藻褐藻聚糖硫酸酯粗品经分离纯化得到4个组分,总体上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和保肝护肝作用。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在皱纹盘鲍抗弧菌免疫中的作用 下载:75 浏览:478

张明辉1 章骞1,2 林锦锦1 张凌晶1 刘光明1,2 陈玉磊1 曹敏杰1,2 《水产研究进展》 2022年1期

摘要:
由弧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是影响鲍存活率的主要因素,实验以皱纹盘鲍为研究对象,探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TIMP)在皱纹盘鲍抗弧菌免疫中的功能及其与基质金属蛋白酶1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 MMP-1)的相互作用关系。实验通过PCR技术克隆得到了TIMP cDNA序列,全长为2 291 bp。利用NetNGlyc 1.0Server和NetOGlyc 4.0 Server软件对TIMP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TIMP有3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分别位于第47、77和152位的Asn,以及一个潜在的O-糖基化位点,即位于第108位的Thr。多序列比对结果显示,皱纹盘鲍TIMP氨基酸序列与杂色鲍、太平洋牡蛎、泥蚶中TIMP的序列相似性分别为76.0%、18.9%和19.3%。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副溶血性弧菌感染过程中皱纹盘鲍不同组织中TIMP的表达情况,发现在弧菌感染早期,TIMP在血淋巴细胞和鳃组织中的表达量均显著上调。利用RNA干扰技术分别敲低皱纹盘鲍TIMP和MMP-1的表达水平,研究TIMP与MMP-1在皱纹盘鲍抗弧菌免疫中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显示,鲍体内MMP-1表达沉默后,TIMP表达量显著上调;而TIMP表达受到抑制时,MMP-1表达量显著下降,说明TIMP表达受MMP-1负调控,而MMP-1表达受TIMP正调控。本研究将有助于揭示TIMP及其与MMP-1相互作用在皱纹盘鲍先天免疫反应中的功能,也可为鲍养殖的病菌防治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酶解海洋壳寡糖和褐藻寡糖对鲢鱼糜热稳定性、化学作用力及蛋白质结构的影响 下载:54 浏览:339

杨天1,2 郑志红1,2 张紫薇1,2 耿文豪1,2 常珂欣1,2 汪秋宽1,2 丛海花1,2 陈胜军3 《中国水产学报》 2022年1期

摘要:
为研究添加不同质量分数1.0%、0.5%的酶解壳寡糖(chitooligosaccharides, CO)和酶解褐藻寡糖(alginate oligosaccharides, AO)对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鲢鱼糜品质的影响,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酶标仪对鲢鱼糜冷冻稳定性、冰点、热稳定性和化学作用力进行分析,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内源荧光光谱及紫外吸收光谱对肌原纤维蛋白(MP)结构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鲢鱼糜中添加1.0%和0.5%的CO和AO后,CO组鲢鱼糜比AO组有更好的冷冻稳定性,且0.5%CO组效果为佳;CO组鲢鱼糜的冰点与CO含量呈正相关,而AO组呈负相关,CO组鲢鱼糜的可冻结水含量降低,AO组鲢鱼糜可冻结水含量升高,均与添加的寡糖含量呈正相关;AO和CO组鲢鱼糜热稳定性提高,且经1.0%含量寡糖修饰后的鲢鱼糜样品热稳定性较强;0.5%含量寡糖修饰对鲢鱼糜蛋白质离子键具有保护作用,但寡糖修饰对蛋白质的氢键、疏水相互作用和二硫键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两种寡糖与肌原纤维蛋白之间均为静电相互作用,且改变了MP的二级结构;荧光光谱分析显示,CO更容易使色氨酸(Trp)埋藏于疏水基团中;紫外吸收光谱分析发现,经寡糖修饰后酪氨酸(Tyr)易暴露。研究表明,两种寡糖均改变了鲢鱼糜的性质与肌原纤维蛋白的结构,1.0%组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其中CO能更好地维持鲢鱼糜的冷冻稳定性组。

裙带菜岩藻聚糖硫酸酯酸解工艺优化及降解产物对巨噬细胞的抗炎活性 下载:37 浏览:347

李晓旭1,2 刘舒1,2 洪滨3 刘文博3 任丹丹1,2 汪秋宽1,2 何云海1,2 洪瑞晨1,2 付开艳1,2 宋悦凡1,2 《中国水产学报》 2022年1期

摘要:
为了有效降解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 Suringar岩藻聚糖硫酸酯,并探究其降解产物的抗炎活性,以复合酶解法提取的裙带菜岩藻聚糖硫酸酯(fucoidan)为原料,利用酸解法制备裙带菜岩藻聚糖硫酸酯降解产物,采用薄层色谱法(TLC)检测降解产物聚合度,优化酸解工艺条件,利用膜分离技术获得不同分子量段的降解产物,并检测了各段降解产物对小鼠巨噬细胞的抗炎活性。结果表明:通过薄层色谱检测,确定酸解温度95℃、pH2、水解4 h为酸解裙带菜岩藻聚糖硫酸酯的优化条件;膜分离处理后可得到F1(相对分子质量400~1 000)、F2(1 000~3 500)、F3(3 500~5 000)、F4(5 000~10 000)、F5(10 000以上) 5种不同分子量段的岩藻聚糖硫酸酯降解产物,5种降解产物均能减少RAW264.7细胞NO、1L-1β、1L-6、1L-10和TNF-α的释放量;低分子量段组分(F1、F2)抗炎效果最为显著,其中组分F1抗炎效果最好。研究表明,经优化酸解工艺制备的裙带菜岩藻聚糖硫酸酯降解产物具有一定的抗炎效果,且分子量越低的降解产物抗炎效果越好,裙带菜岩藻聚糖硫酸酯寡糖比多糖具有更好的抗炎活性。

坛紫菜膳食纤维的响应面优化超声复合酶法提取及其对鱼糜凝胶强度的影响 下载:66 浏览:356

陈丽1,2 饶杰1,3,2 赵永强3,2 杨贤庆3,2 魏涯3 李春生3,2 王悦齐3 《中国水产学报》 2021年6期

摘要:
为促进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提高坛紫菜的综合利用率,以坛紫菜为原材料,利用超声波破碎仪结合α-淀粉酶(质量分数1.0%)、糖化酶(质量分数1.0%)及中性蛋白酶(质量分数1.0%)酶法提取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 SDF),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为响应值,选取酶解温度(A)、超声时间(B)、超声功率(C)设置3因素3水平进行Box-Behnken优化试验,并对添加SDF的冻藏罗非鱼鱼糜的凝胶强度及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优化得出的最佳提取条件为酶解温度50℃、超声时间40 min、超声功率为450 W,在此条件下SDF的提取率为23.96%±0.80%,与预期结果基本一致;测得坛紫菜SDF持水率为(4.68±0.08)g/g,膨胀力为(2.11±0.11)mL/g,持油率为(3.06±0.05)g/g,阳离子交换力为(1.28±0.13)mmol/g;分别以质量分数为0.1%、0.2%、0.3%的SDF添加至罗非鱼鱼糜中,0.2%添加量组罗非鱼鱼糜凝胶强度降幅为51.21%(空白组降幅为79.55%),且鱼糜凝胶空间结构最为致密均匀。研究表明,采用超声波辅助酶法能够显著提高坛紫菜SDF的提取率和品质,所得SDF可显著减缓鱼糜凝胶强度降低的程度。

花鲈冰藏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生化特性与新鲜度变化的相关性 下载:76 浏览:496

相悦1,2 孙承锋2 李来好1,3 杨贤庆1,3 吴燕燕1,3 岑剑伟1,3 魏涯1,3 李锐1,2 赵永强1,3 《水产研究进展》 2021年3期

摘要:
为研究冰藏期间花鲈鱼片的品质及蛋白质生化特性的变化,通过感官评分、pH、质构、色差、硫代巴比妥酸值(TBA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菌落总数(TVC)和肌原纤维蛋白含量、巯基、羰基含量的测定及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确定了冰藏花鲈鱼片理化指标变化,并对肌原纤维蛋白生化特性与主要的新鲜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花鲈鱼片冰藏期间亮度值、红度值、硬度值分别由57.92±0.66、-(4.34±0.39)、174.92±16.80降低至46.62±1.54、-(5.21±0.08)、122.25±15.73;pH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TBA值、TVB-N值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分别由(0.35±0.01) mg/kg与(9.41±1.03) mg/100 g增加至(0.97±0.04) mg/kg与(33.18±0.83) mg/100 g;贮藏至第16天时菌落总数达(6.35±0.41) lg(CFU/g),已超过二级鲜度标准,且感官分值不可接受。贮藏期间肌原纤维蛋白含量、巯基含量分别由(104.21±3.42) mg/g与(145.81±1.02)μmol/g prot下降至(72.03±5.25) mg/g与(137.28±1.29)μmol/g prot,羰基含量由(0.63±0.03) nmol/mg增加至(1.45±0.06) nmol/mg。SDS-PAGE电泳图谱显示,在30 ku附近产生新的蛋白条带。相关性分析表明,TBA值、菌落总数、蛋白含量与羰基含量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花鲈鱼片冰藏至第16天时达到不可食用程度,贮藏后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脂质氧化与蛋白质氧化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品质劣变的主要原因。

升温方式对二段加热鲢鱼糜水分分布和品质的影响 下载:68 浏览:357

梁雯雯1 杨天1 郑志红1 郭建1,2 陈胜军2 汪秋宽1 丛海花1 《中国水产学报》 2021年5期

摘要:
为进一步验证改善升温方式可抑制蛋白质凝胶劣化的理论,优化鱼糜制品的加工方式,将微波升温(microwave heating, MH)、微波辅助水浴升温(microwave assistant water bath heating, MWH)和水浴升温(water bath heating, WH)方式,分别应用于传统二段加热法中的低、高温段,研究了不同升温方式对解冻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鱼糜的质构特性、蒸煮损失和水分分布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微波处理组的鱼糜硬度和咀嚼性均低于传统水浴二段加热法,尤其是低、高温段均为MH升温处理的AA组,但各组的内聚性、弹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温段MWH、高温段MH升温的BA组蒸煮损失显著低于传统水浴二段加热的CC组(P<0.05),其他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温段WH、高温段MH或MWH升温的CA或CB组的弛豫时间t23较短,不易流动水分含量P23较高,水分稳定性最好,水的结合能力较强。研究表明,低温段采用微波辅助水浴升温、高温段采用微波升温方式既能提高加热效率又能较少减少蒸煮损失,而低温段采用水浴升温、高温段采用微波辅助水浴升温的鱼糜质构特性相对较好,保留更多的水分在三维网络结构中。本研究结果为快速升温方式避免低盐淡水鱼糜凝胶劣化理论提供基础数据。

牡蛎酶解产物改善睡眠作用效果研究 下载:66 浏览:354

张婷1 秦小明1,2 章超桦1,2 曹文红1,2 郑惠娜1,2 高加龙1,2 林海生1,2 《中国水产学报》 2021年4期

摘要:
为探究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酶解产物(enzymatic products of oysters, EPO)改善睡眠的作用效果,将试验小鼠分为阴性对照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阳性对照组(灌胃地西泮2mg/kg体质量)及EPO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250、500、1000mg/kg体质量,分别记为EPO-L、EPO-M、EPO-H),每天灌胃一次,连续灌胃30d后进行直接睡眠试验、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试验、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催眠试验和戊巴比妥钠潜伏期试验,并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下丘脑和大脑皮层中5-羟色胺(serotonin, 5-HT)、γ-氨基丁酸(gamma aminobutyric acid, GABA)、褪黑素(melatonin, MT)、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E)和多巴胺(dopamine, DA)的含量。结果表明:牡蛎酶解产物3个剂量组均无直接睡眠作用,但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能显著延长小鼠睡眠时间(P<0.05),缩短睡眠潜伏期(P<0.05),且EPO中剂量组能显著提高小鼠入睡率(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EPO低、中剂量组均能显著提高下丘脑5-HT、GABA含量(P<0.05),且显著降低下丘脑DA、NE含量(P<0.05),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下丘脑DA含量(P<0.05);EPO低剂量组能显著提高大脑皮层GABA含量(P<0.05),中剂量组能显著提高大脑皮层GABA、MT含量(P<0.05),且显著降低大脑皮层DA含量(P<0.05),高剂量组能显著提高大脑皮层MT含量(P<0.05),且显著降低大脑皮层DA、NE含量(P<0.05)。研究表明,牡蛎酶解产物通过提高脑内抑制性神经递质5-HT、GABA、MT含量,降低兴奋性神经递质DA、NE含量,缩短睡眠潜伏期,提高睡眠发生率,延长睡眠时间,起到改善睡眠的作用,且灌胃EPO中剂量500mg/kg体质量时改善睡眠效果最佳。

6个巨魾群体线粒体ND4基因碱基序列多样性分析 下载:69 浏览:454

杜民1 李娜2 牛宝珍1 周亚2 陈春丽2 文天仙2 王兴龙2 《中国水产学报》 2020年1期

摘要:
为研究云南省境内特有的巨魾Bagarius yarrelli 6个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在红河曼耗(Baya-M)、怒江坝(Baya-B)、怒江下游(Baya-N)、澜沧江上游(Baya-L)、景洪(Baya-J)、红河河口(Baya-H)6个点共采集72尾巨魾,每个点采集12尾,分析6个群体的ND4基因序列。结果表明:应用PCR技术扩增了巨魾线粒体DNA的ND4基因序列并测序,获得72条mtDNA DN4基因序列,巨魾ND4基因序列全长为1381bp,共检测到501个核苷酸变异位点,核苷酸多样性为0.0019~0.0722;共有67种单倍型,单倍型间的平均相对遗传距离为0.098;将巨魾与三线纹胸鮡Glyptothorax trilineatus和长丝黑鮡Gagata dolichonema两种鱼类的ND4基因利用UPGMA中的Kimura 2-parameter法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巨魾单聚为一支。研究表明,红河河口与曼耗群体之间的分化程度较小,亲缘关系较近,而澜沧江与景洪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0.156),说明澜沧江群体与景洪群体之间的分化程度较大,亲缘关系较远。

珍珠贝外套膜酶解产物促进小鼠皮肤创伤愈合作用研究 下载:84 浏览:499

杨发明1 林海生1,2 秦小明1,2 章超桦1,2 曹文红1,2 高加龙1,2 《中国水产学报》 2019年6期

摘要:
为探讨珍珠贝Pinctada martensii外套膜酶解产物(enzymatic hydrolysis from mantle of pearl oyster,EHM)对小鼠皮肤创伤的促愈合效果,采用小鼠(体质量2g±2g)背部全皮层创伤模型,连续灌胃给药14d,隔天观察伤口愈合情况,计算创伤愈合率和瘢痕缩小率,并于造模后的第3、7和14天分批处死动物,测定伤口边缘皮肤组织中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FGF-2)、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细胞生长周期素1(cyclin D1,CCND1)和羟脯氨酸含量,对EHM的作用效果和作用阶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动物在第2天时皆已结疤,第6、10天时,各EHM给药组创伤愈合率均高于阴性对照组,第14天时,低剂量组的愈合率达100%;EHM可提高瘢痕收缩率,其对炎症因子IL-6生成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能极显著促进IL-10分泌(P<0.0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高剂量EHM给药组的TGF-β、CCND1和EGF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而FGF-2含量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给药后第14天,各EHM给药组均能显著提高皮肤组织中的羟脯氨酸含量(P<0.05)。研究表明,EHM具有抑制炎症作用并能促进生长因子分泌及胶原蛋白的生成,从而加快小鼠软组织开放性创伤愈合,EHM还对浅表瘢痕增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水产加工副产物源抗氧化肽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下载:89 浏览:503

周德庆1 李娜1,2 王珊珊1 刘楠1 马玉洁1 《水产研究进展》 2019年1期

摘要:
我国是水产资源大国,近年来的水产加工业发展较快,产生了大量水产品加工副产物。其中许多副产物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可通过酶解得到不同功能性活性肽,进而实现高值化的利用。提高对水产品加工副产物的利用不仅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而且对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减少环境污染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对水产品加工副产物制备抗氧化肽的来源、抗氧化肽分离纯化方法、抗氧化检测评价方法以及抗氧化肽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水产品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下载:89 浏览:495

吴燕燕1 石慧1,2 李来好1 杨贤庆1 林婉玲1 陈胜军1 《水产研究进展》 2019年1期

摘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产品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开发新的加工技术势在必行。冻干食品以其优良的营养品质,易流通、贮藏和方便食用,迎合了这一发展趋势。本文综述了水产品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前处理工艺(切片处理、超声波处理、浸渍处理、涂膜处理等)、冻干工艺参数(预冻工艺参数、干燥条件等)、品质变化(感官、质构、营养、风味、滋味、复水性)和品质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并重点探讨水产品真空冷冻干燥技术今后的研发趋势,为水产真空冷冻干燥制品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引起凡纳滨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的副溶血弧菌MLST新序列型 下载:87 浏览:499

孙明玉1 冯博1 张昭寰1 徐马俊坤1 刘伟奇1 刘海泉1,2,3,4 潘迎捷1,2,3 赵勇1,2,3 《水产研究进展》 2018年6期

摘要:
针对12株引起凡纳滨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的致病性副溶血弧菌,运用多位点测序技术,分析致病菌株的遗传特征。实验选择副溶血弧菌的7个管家基因dnaE、gyrB、recA、dtdS、pntA、pyrC及tnaA,对12株AHPND致病菌扩增测序。将核酸序列上传至PubMLST数据库进行比对后获得每株菌的序列型。收集其他地区AHPND致病性副溶血弧菌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数据,采用eBURSTV3及MEGA5.0软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2014年中国广东分离的AHPND致病株属于一个新序列型ST1710(42、134、99、79、141、41、51),仅与库中ST415及ST975同源性较高。目前,急性肝胰腺坏死致病株的9种ST型可归为2个克隆组和5个单体。经系统发育树进一步分析可知新序列型ST1710与单体ST975遗传关系相近。本研究首次报道中国AHPND分离株的序列型,丰富了PubMLST数据库,并为其遗传进化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