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捕获目标卫星后组合体航天器模糊神经网络滑模控制 下载:73 浏览:472

梁捷1,2 秦开宇1 陈力3 《动力技术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探讨了漂浮基空间机械臂系统在轨捕获参数未知目标卫星后组合体航天器的镇定控制问题.首先在耦合空间机械臂系统捕获目标卫星操作过程动量、冲量的传递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漂浮基空间机械臂系统在轨捕获漂浮卫星控制系统设计的组合体航天器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设计了一种基于模糊高斯基神经网络的非奇异Terminal滑模控制算法.提出的控制算法不仅不要求系统动力学方程关于惯性参数呈线性函数关系,而且也不需要预知系统惯性参数;由于利用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能力修正模糊控制的控制规则和隶属函数,这样在系统参数识别中,模糊神经网络可减少模糊规则数,更适应于空间机械臂系统在轨捕获的实际应用.最后通过仿真试验对比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基于集中质量法的水下缆索破断动力学仿真 下载:52 浏览:485

朱忠显 尹勇 神和龙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18年6期

摘要:
为数值模拟和预测缆索破断的动力学特性,基于集中质量法建立了水下缆索的动力学模型,采用经典的Runge-Kutta法进行数值解算;通过设置合适的边界条件实现对缆索破断的模拟,并对快速破断和缓慢破断的动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破断点及其附近节点的速度在破断后极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大值,之后扰动以弹性波的形式向破断点以远的方向传播;缓慢破断时张力和速度在缆索上能够更加均匀地分布,使得动能在整条缆索上的分布更加均匀,从而能够高速运动的缆索节点数目更少,节点维持高速运动的时间更短;揭示了扰动以弹性波的形式在破断缆索上的传播机制,用数值的方法证明缓慢破断比快速破断更加安全。

采煤机截割部传动系统非线性特性研究 下载:66 浏览:470

张东升 于海洋 徐健 博李岩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18年6期

摘要:
以采煤机截割部齿轮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将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应用到采煤机截割部齿轮传动系统中,综合考虑阻尼比和激振频率对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的影响,运用变步长四阶Runge-Kutta方法对非线性系统微分方程进行了求解,得到不同参数下系统响应的相平面图和庞加莱截面图。结果表明:阻尼比越小,太阳轮位移响应的非线性影响越大;激振频率在一定区间由小变大时,太阳轮位移响应由周期性变为混沌性,再变为周期性。此研究方法为采煤机截割部齿轮传动系统的相关非线性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

基于噪声的非线性多智能体系统的均方一致性 下载:76 浏览:487

邱丽 过榴晓 刘佳 《动力技术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拓扑结构为有向强连接的非线性多智能体系统的均方一致性问题.考虑到非线性系统中的个体在传递信息时受到噪声环境的干扰,提出一种新的延迟控制方案,提高了系统的控制性能.基于Lyapunov稳定性和Ito^积分方程理论,得到多智能体系统渐近趋于均方一致的充分条件.同时,得到相同的耦合强度下容许的最大延迟间隔,数值仿真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有效性.

无人机的动力学方程式和编队控制 下载:77 浏览:480

于晓敏 《计算机研究与应用》 2018年5期

摘要:
介绍无人机的动力学方程,同时将人工势场与旋转矢量结合来控制无人机编队。无人机编队的队形是以领队无人机为球心,其他无人机均匀散布于空间球面上。

某特种车辆整车动力学性能分析与评价 下载:79 浏览:464

赵权 李韶华 刘欢 冯桂珍 《动力技术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为了研究某特种车辆的整车动力学性能,基于动力学仿真软件Truck Sim建立了整车模型.对车辆进行了蛇行工况、小坡度正弦波路面、大坡度凸起路面的仿真试验.通过车体侧向加速度、侧倾角、横摆角速度及垂向加速度等指标,详细评价了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及平顺性.结果表明,该车型具有良好的动力学性能,可满足典型工况的行驶安全性要求.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汽车操纵逆问题研究 下载:57 浏览:470

刘英杰 刘云 郭姗姗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18年4期

摘要:
为解决汽车操纵动力学研究往往存在驾驶员建模难的问题,提出一种汽车操纵逆动力学研究方法。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方法,以驾驶员对汽车施加的转角输入为控制变量,以精确地跟踪给定的路径为控制目标,将汽车操纵逆动力学中的高速情况下完成给定路径跟踪的最优控制问题转化为二次规划问题,并利用有效集法求解。计算结果表明,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在求解多控制变量和多复杂约束的车辆运行轨迹的最佳转向输入问题时具有较高计算精度的优势,能够控制车辆在高速情况下完成给定路径的跟踪。该方法能够用于汽车超车换道操纵性能的分析。

一类非线性随机非自治SIRS传染病模型及其动力学行为分析 下载:53 浏览:438

吕学进 孟新柱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18年2期

摘要:
研究了一类非线性随机非自治SIR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首先,利用Lyapunov函数方法得到了疾病灭绝的充分条件.然后,通过Has′minskii的周期解理论,分成3个区域证明了该系统至少存在1个非平凡的正周期解.最后,利用Matlab进行了数值模拟来说明理论结果.

单侧风烟系统风机变频切工频的要点分析 下载:93 浏览:506

房国成1 梁兆国2 王磊3 《电力技术学报》 2018年5期

摘要:
三大风机设备的变频器改造,因其节能效果明显而得到迅速推广和应用,但变频器需要检修或者故障时,必须切回工频运行。对三大单侧风机变频切工频的逻辑进行优化,完善了风机切换的快速性,解决了风机变频运行时出现的故障情况,保障了风机运行稳定性。

基于路面附着系数的汽车纵向防碰撞策略研究 下载:90 浏览:471

李绪龙 郏瑞 钱立军 《动力技术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针对目前的汽车防碰撞控制算法,提出一种基于路面附着系数的防碰撞控制策略.搭建了安全车距模型,分析了路面附着系数对其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汽车七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和Dugoff轮胎模型,基于双重无迹卡尔曼滤波形成闭环反馈,进而估算出路面附着系数.进行了Car Sim和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可以实时准确地估算出路面附着系数,并且能够准确预警.

全海深ARV动力学建模及简化研究 下载:59 浏览:431

刘金夫1,2 王亚兴1,2 唐元贵1,2 姚湘琳3 《海洋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以全海深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Autonomous&Remotely-operated Vehicle, ARV)为研究对象,针对全海深ARV的稳定航行和作业控制需求,借助潜艇标准运动方程建立直航动力学模型,还提出使用多元函数泰勒展开的方法建立独立的垂直运动动力学模型。其次,以节约计算机资源为目的,采用拟合优度分析、显著性检验和全局敏感性分析的方法剔除动力学模型中不重要的水动力系数项,得到简化的动力学模型。将初始和简化动力学方程的拟合结果与计算流体力学仿真(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全海深ARV直航和垂直运动动力学模型和简化动力学模型均是可靠的。

单点系泊潜标系统动力学建模与姿态分析 下载:78 浏览:503

齐占峰 秦玉峰 史健贾 立双 《海洋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通过对单点系泊潜标进行动力学分析,利用集中质量法建立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编制Matlab仿真程序,通过数值模拟获取不同海流条件下,分析潜标系统的姿态。文中将一个典型潜标系统的浮球、锚链、重力锚等部件,利用集中质量法简化为节点,通过模拟真实环境中的海流流速在垂直方向的分布,设计1~5 m/s的流速剖面分布。将节点的物理参数和海流参数代入仿真程序中,得到各节点的姿态、节点间张力以及重力锚与海底摩擦力等数据。分析仿真结果,海流流速与节点的偏降、节点间的张力以及重力锚与海底的摩擦力成正比,仿真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文中设计的建模方法和仿真程序可以为单点系泊潜标的总体设计、姿态估算、锚系配置提供工程参考。

尿动力检查并发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下载:56 浏览:466

曹群朵 《护理研究杂志》 2018年7期

摘要:
尿动力检查并发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病率不高,可致短暂意识丧失,严重者可危及生命。2014年11月至2016年8月我院行尿动力检查共637例,其中并发血管迷走性晕厥5例,经查阅文献及护理经验总结,提出护理措施,为预防尿动力检查合并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舒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在无痛肛肠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观察 下载:81 浏览:439

范福萍 张文强 《医学研究前沿》 2020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在无痛肛肠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和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156例行肛肠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麻醉总优良率92.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5%(P<0.05);两组麻醉前HR、SBP、DB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对照组患者的HR(92.61±4.13)次/min,SBP(131.77±8.43)mm Hg,DBP(81.83±3.54)mm Hg,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评分为生理(24.58±3.28)分,心理(23.45±3.81)分,环境(24.57±4.19)分,社会文化(25.37±4.13)分,疼痛出现时间(44.23±5.37)min,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痛肛肠手术的患者采用舒芬太尼联合异丙酚进行麻醉,起效快,手术全程无痛、安全,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

驱动轮式车辆差动转向动力学特性的研究 下载:28 浏览:337

李昂 《动力技术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在本文的分析中,就主要阐述有轮式的车辆差动转向理论当中,对于胎体扭转特性,以及稳态差动转向动力学方面的特性分析。在进行分布驱动轮式的车辆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就可以了解到具体动力学特性,也相应的建立出一定的模型分析方式,为工作人员提供更加直观具体的分析效果。

益气养阴活血法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后期肢体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下载:84 浏览:469

林荣利 《医学研究前沿》 2018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法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后期肢体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8例中风偏瘫后遗症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4例,对照组实施现代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益气养阴活血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肢体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并且观察组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脑平均血流速度、基底动脉血流量、左侧椎动脉血流量、右侧椎动脉血流量均明显升高,并且观察组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ADL评分均显著升高,并且观察组治疗后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偏瘫后遗症期患者联合运用益气养阴活血法与现代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机体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促进肢体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溴吡斯的明联合酚苄明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疗效观察 下载:65 浏览:460

童晓轩 黄海艳 方婷 董冉 《现代康复医学》 2018年3期

摘要:
目的:观察溴吡斯的明联合酚苄明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膀胱功能训练,治疗组则在膀胱功能训练基础上配合服用溴吡斯的明(30/60mg,tid)和酚苄明(10mg,tid),采用尿动力学检查评定膀胱容量、膀胱逼尿肌压力、尿道压力、膀胱残余尿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尿动力学检查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溴吡斯的明联合酚苄明能有效增加膀胱逼尿肌及膀胱压力、降低尿道括约肌压力,促进尿液排出,减少残余尿量,在神经源性膀胱治疗中取得良好效果。

基于振动模态参数识别的脑电信号特征提取 下载:51 浏览:444

杨怀花 叶庆卫 《天线研究》 2021年4期

摘要:
对运动想象脑电信号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分析,将其分成两个阶段(强非线性的瞬态阶段和弱非线性的自由响应阶段),并构建了一种新的特征提取算法。首先通过起始点扫描的方式对脑电信号进行分割来获得自由响应阶段的脑电信号;然后针对自由响应阶段产生的脑电信号,引入振动多模态参数识别ITD(Ibrahim Time Domain)算法来提取特征组合成特征向量;最后利用Adaboost分类器进行自适应特征选择和分类。运用此方法对国际标准数据库The largest SCP data of Motor-Imagery中的CLA运动想象数据集进行特征提取和特征选择与分类,其平均分类准确率高达90%以上。与现有的特征提取算法相比,获得了更好的分类性能和稳定性。

潜水推流器作用下八边形养殖池的集污性能 下载:73 浏览:513

吴彦飞1,2 张清靖2 桂福坤1 张泽坤3 陈庆龙4 冯德军1 《水产研究进展》 2024年1期

摘要:
为了探究潜水推流器作用下八边形养殖池内的污物聚集特点,本研究利用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潜水推流器不同的布设角度θ、布设距离比d/a (中垂线模式:d1为推流器叶轮轴线中点与最近的池壁之间的距离,a1为八边形养殖池长边边长;对角线模式:d2为推流器叶轮轴线中点与最近的短边边长之间的距离,a2为八边形养殖池排污口与最近的短边边长之间的距离)、推流器数量n和布设模式对八边形养殖池内污物聚集的影响。试验利用高清相机记录养殖池内的污物分布情况,并使用MATLAB分析计算污物与池中心的距离。实验中通过比较不同工况下污物与池中心距离的最大值的大小,衡量养殖池集污性能的优劣。结果显示,潜水推流器的布设角度θ、布设距离比d/a、推流器数量n以及布设模式都影响池内污物聚集的效果。在本研究设置的布设距离比工况下,潜水推流器布设角度θ为45°时集污效果最优,而当布设角度θ大于70°时,随着布设角度增加,八边形养殖池周边出现集污死角,残饵及粪便距离排污口中心变远且饲料离散程度变大;在30°、40°、45°、50°工况下,污物聚集效果随布设距离比d/a的增大逐渐增强,当布设距离比为1/2时集污效果最好。养殖池集污性能随潜水推流器数量的增加而整体呈现增强的趋势,尤其是潜水推流器数量从1增加至2时,集污性能明显提升,但是持续增加后,集污性能不再有明显的提升。其余设置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角线布设模式下的养殖池集污性能明显优于中垂线布设模式。研究表明,潜水推流器采取对角线模式,布设时不少于2个,布设角度θ为45°附近,此时八边形养殖池集污性能较优。研究结果可为八边形养殖池内潜水推流器的布设方式提供依据与指导。

潜水推流器作用下八边形养殖池的集污性能 下载:70 浏览:491

吴彦飞1,2 张清靖2 桂福坤1 张泽坤3 陈庆龙4 冯德军1 《水产研究进展》 2024年1期

摘要:
为了探究潜水推流器作用下八边形养殖池内的污物聚集特点,本研究利用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潜水推流器不同的布设角度θ、布设距离比d/a (中垂线模式:d1为推流器叶轮轴线中点与最近的池壁之间的距离,a1为八边形养殖池长边边长;对角线模式:d2为推流器叶轮轴线中点与最近的短边边长之间的距离,a2为八边形养殖池排污口与最近的短边边长之间的距离)、推流器数量n和布设模式对八边形养殖池内污物聚集的影响。试验利用高清相机记录养殖池内的污物分布情况,并使用MATLAB分析计算污物与池中心的距离。实验中通过比较不同工况下污物与池中心距离的最大值的大小,衡量养殖池集污性能的优劣。结果显示,潜水推流器的布设角度θ、布设距离比d/a、推流器数量n以及布设模式都影响池内污物聚集的效果。在本研究设置的布设距离比工况下,潜水推流器布设角度θ为45°时集污效果最优,而当布设角度θ大于70°时,随着布设角度增加,八边形养殖池周边出现集污死角,残饵及粪便距离排污口中心变远且饲料离散程度变大;在30°、40°、45°、50°工况下,污物聚集效果随布设距离比d/a的增大逐渐增强,当布设距离比为1/2时集污效果最好。养殖池集污性能随潜水推流器数量的增加而整体呈现增强的趋势,尤其是潜水推流器数量从1增加至2时,集污性能明显提升,但是持续增加后,集污性能不再有明显的提升。其余设置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角线布设模式下的养殖池集污性能明显优于中垂线布设模式。研究表明,潜水推流器采取对角线模式,布设时不少于2个,布设角度θ为45°附近,此时八边形养殖池集污性能较优。研究结果可为八边形养殖池内潜水推流器的布设方式提供依据与指导。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