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最新录用
一种预警性医用输液贴的设计与效果评价 下载:72 浏览:609
摘要:

静脉输液操作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工作之一,在输液操作中,传统的做法是当针头穿刺皮肤后先用第一条胶带横向固定针头,再用第二条胶带交叉固定针头,然而在输液过程中无法观察针头的固定情况,静脉穿刺后仍存在药液外渗风险,尤其在增强CT或增强磁共振检查中,需要高压注射造影剂,由于存在注射压力大、患者血管脆化以及穿刺针脱落等风险因素,极易导致穿刺处药液外渗,从而导致穿刺点肿胀,如果药液具有毒性,还会腐蚀药液流经的皮肤或组织,造成皮肤或组织的溃烂,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与建筑安全性关系研究 下载:80 浏览:626
摘要:

本论文针对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与建筑安全性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建筑材料的燃烧特性及其对火灾的影响,探讨了燃烧性能与建筑安全性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材料的燃烧性能直接影响火灾的发展速度和火势蔓延程度,进而影响建筑的火灾安全性。针对此问题,论文提出了一系列提高建筑火灾安全性的措施,包括合理选择阻燃材料、优化建筑设计与结构以及加强火灾安全管理等。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火灾风险,提高建筑的抗火能力,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因此,深入研究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与建筑安全性关系对提升建筑火灾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新型混凝土材料在房屋建筑结构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8 浏览:174
摘要:

新型混凝土材料在房屋建筑结构中的应用推动了结构工程高性能化发展。研究系统分析了自愈混凝土、再生混凝土、透水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UHPC等材料的技术特性与性能机理,重点构建了高性能混凝土从材料组成到微观结构的理论体系。UHPC材料薄壁构件腹板厚度减至120mm,较传统混凝土减薄60%以上;高性能混凝土28天抗压强度达150MPa,抗弯强度达30MPa。通过构建性能评价体系,验证了新型材料在基础结构、承重构件和功能性构件中的应用效果,为房屋建筑结构材料选择和设计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双向评价模式对血液内科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提升评价 下载:8 浏览:99
摘要:

目的:基于血液内科护理带教的创新探讨双向评价教学模式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效果。方法:本次参与研究的护理专业学生均来自本院血液内科,其中35名护生取自血液内科2023年3月至2023年9月,该组设定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教学模式,另35名护生取自2024年3月至2024年9月,该组设定为观察组,采取双向评价模式。将区别带教模式下,两组护生的专业能力考核结果、教学质量问卷得分、教学认可度问卷数据纳入SPSS29.0软件完成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生在本次考试中,各项考核成绩获取数据均更高于对照组(P<0.05)。基于教学质量问卷报告显示,观察组各项调查得分均更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生对于本次护理带教方式的认可度更高(P<0.05)。结论:双向评价模式的开展,有利于血液内科护理带教质量的全面提升,进而提高护生的专业能力,此种教学模式的应用,促进了护生对教学方式的认可,实现了教学的双向评价,为临床护理带教提供了新的方向。

生物基聚乳酸(PLA)合成工艺优化及生命周期评价 下载:66 浏览:247
摘要:

在全球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生物基材料受到广泛关注。生物基聚乳酸(PLA)因其可降解性、可再生性等优势,在包装、医疗、纺织等多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实验方法对PLA合成工艺进行优化,重点考察催化剂与反应条件对合成过程的影响,以提高产物性能与产率。同时,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从原材料获取、生产制造、使用与废弃处理等阶段全面评估PLA的环境影响。研究发现,优化后的合成工艺显著提升了PLA性能,生命周期评价表明其在环境效益方面具有优势。本研究对推动PLA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工艺改进与产业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估的低碳建筑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 下载:60 浏览:255
摘要:

本文聚焦于低碳建筑领域,旨在通过全生命周期评估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并以实证分析验证其有效性,同时提出优化策略。研究首先梳理全生命周期评估理论基础,从概念、评估范畴及常用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为后续评价体系构建奠定基础。随后,从评价指标确定、计算方法及体系架构与权重分配等方面详细阐述低碳建筑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低碳建筑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展示评价过程并分析 results. 最后,针对评价体系及低碳建筑实践提出优化策略与建议。本研究对推动低碳建筑领域的发展,提升建筑低碳性能评价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GIS的区域作物适宜性评价与种植模式优化研究 下载:185 浏览:473
摘要:

本研究旨在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进行区域作物适宜性评价与种植模式优化,以提升区域农业发展的科学性与可持续性。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整合土壤、气候、地形等多维度数据,并运用GIS技术进行空间分析与叠加运算,得出了区域作物适宜性等级分布图。基于此评价结果,提出了针对不同适宜性区域的作物种类选择与种植结构调整等优化策略。研究表明,GIS技术在区域作物适宜性评价与种植模式优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与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推动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2][3]

工程EPC模式下承包商成本管理绩效评价与优化路径 下载:175 浏览:447
摘要:

本研究旨在深入剖析工程EPC模式下承包商成本管理绩效评价与优化路径,以提升承包商在该模式下的成本管理效能与市场竞争力。研究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分析EPC模式下承包商成本管理现存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路径。具体而言,依据全面性、针对性等原则选取成本控制、预算执行等维度指标构建体系,分析现有评价方法在EPC模式中的适用性与局限性,以及评价指标不合理、评价过程缺乏监督等问题。进而提出完善评价指标、加强评价过程管控、引入先进成本管理技术与工具等优化路径。研究成果对承包商在EPC模式下实现成本管理绩效的提升,增强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城市地下空间建设渣土的绿色处置研究及减碳效果分析 下载:37 浏览:330
摘要:

本研究基于工业固废资源化技术路径,以苏州某地的工程渣土为样本,制备以矿渣-水玻璃-NaOH协同活化体系为核心的新型绿色胶凝材料,进而对工程渣土进行固化,并通过涵盖原料生产、材料运输、现场施工的全生命周期评价模型(LCA)进行碳足迹量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1.0模数、6%NaO2当量的水玻璃对矿粉激发制备的胶凝材料可使固化渣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符合基底层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轻交通路面强度1.0~3.0道路要求。相较传统水泥基固化工艺,改良后的固化土碳排放总量减少了4.1×105 kg CO2eq,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降低约19%,能够有效降低碳排放量,将“绿色”落实到实践中。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多元化评价 下载:61 浏览:665
摘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和实施,教育教学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情感、音乐素养和音乐技能的重要环节,也需要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和要求,开展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运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小学音乐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评价策略和实践经验,推动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与提升。
基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探讨小学音乐课堂评价方法 下载:187 浏览:878
摘要:
小学阶段音乐学科在教学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增强起到促进作用,利用音乐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基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对音乐课堂进行评价探究能够将音乐课堂中的评价方式全面化,音乐教室也能够根据课堂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增强,让学生能够更积极的参与到音乐课堂中。
船载观测设备计量检定与海上标校试验的现状和发展建议 下载:45 浏览:538
摘要:
计量检定和海上标校试验是目前船载观测设备在室内和室外开展测量精度评价的2种常用手段。为进一步推进我国计量检定和海上试验建设发展,文章系统归纳和总结室内计量检定和海上标校试验的原理、特点和工作现状,分析当前各自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军、地对于船载观测设备计量检定和海上标校试验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我国虽已基本建成海洋设备计量技术规范体系,并强化海试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但仍存在计量标准、评价体系、维修保障和室外检定手段不足,海上试验环境和比测精度不确定以及缺少标准化海上试验设施和平台等问题;计量检定机构应综合分析计量要素的特点、社会效益和难易程度等,研究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标准规范和保障措施;还应充分发挥海上试验的综合检验评价功能,研究完善比测校准方法,建设标准化的海上试验设施和平台。
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思考与探究实践 下载:142 浏览:753
摘要:
对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思考与认识。怎样进行课堂合唱教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具体做法。开展课堂合唱教学,要处理好的两个关系。对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评价。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的海洋功能区划实施评价及思考 下载:410 浏览:340
摘要:
对现行海洋功能区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是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基础。文章构建了省级海洋功能区划实施评价的基本框架,明确了评价原则、思路、流程与方法,以期为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依据与参考。针对区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新时期面临的形势,提出了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全面调查、摸清家底,完善分区、探索分类,严格兼容、加强管控,定期评价、动态调整等对策建议
春、秋季考洲洋海水质量状况及评价方法初探 下载:41 浏览:514
摘要:
文章利用2017年11月(秋季)和2018年4月(春季)对惠州考洲洋海域开展的两个航次水环境调查数据,分析了考洲洋海域表层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无机氮(DIN)、无机磷(DIP)和石油类(OIL)等典型水质因子的水平分布和季节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秋季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石油类分别在盐洲岛以东附近海域、考洲洋湾顶海域和盐洲岛东南海域出现高值区,而无机氮在整个考洲洋无明显区域分布差异,无机磷含量呈现考洲洋内湾到湾口逐渐递减的趋势;春季化学需氧量、无机磷均在考洲洋湾顶出现高值区域,无机氮在盐洲岛以东附近海域出现高值区,而溶解氧和石油类无明显变化。从季节变化来看,秋季考洲洋海域溶解氧、化学需氧量和石油类平均含量均比春季高;无机氮、无机磷则相反,平均含量秋季低于春季。同时,文章还分别利用单因子和综合因子方法对海水有机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有机污染评价指数法可充分考虑多种水质因子,更适合对考洲洋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得到较为客观的综合评价结果。
湛江湾表层沉积物微量元素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47 浏览:420
摘要:
利用ICP-MS和XRF方法,对湛江湾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稀土元素和重金属元素丰度测试,并利用5种不同的评价方法进行重金属污染评价,对湛江湾临港产业布局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稀土元素总量高于大洋玄武岩,LREE和HREE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异,Eu和Ce表现均为负异常特征,其来源可能主要来源于陆源物质。单因子指数评价法和地质积累指数法表明,沉积物Cu与Zn少量超标,具有中等程度污染,而Cd超标严重,达到严重污染程度。沉积物质量基准法分析表明,污染物质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发生概率在21%左右,其中以Cu,Zn和Cd为主。潜在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生态风险等级为Cd>Cu>Zn>Pb>Cr,其中Cr具极强的潜在生态风险,并且存在增大的趋势,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
基于SAVEE方法的海岛地下水开采适宜性评价 下载:37 浏览:372
摘要:
对海岛地下水资源情况加以准确评估是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采用SAVEE方法评估海岛地下水开采,消极因子和积极因子的影响都可以直接体现。同时SAVEE方法中各因子迭加采用了概率论中关于可信度的运算方法,使本方法中影响因子的迭加更接近于人类专家的判断。文中利用SAVEE方法对在南长山岛上设置的3个水井位置进行了评估,通过因子选取、数据标准化、迭加运算3个步骤,得出了位于海岛中部的水井位置最佳的结论。这一评估结论与之前其他学者相关研究结论一致,说明SAVEE方法可以作为海岛地下水开采适宜性评估的一种有效方法。
多元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12 浏览:1031
摘要:
在当今教育领域,多元评价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元评价的应用不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全面发展。本文将探讨多元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策略。
基于大数据智能分析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及效果评价 下载:36 浏览:449
摘要:
本文探讨了如何利用大数据智能分析技术来构建医院质量管理体系,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通过整合和分析大量的医疗数据,医院能够更有效地识别服务质量中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改进。研究显示,基于大数据的智能管理系统不仅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与效率,还增强了患者的安全性和满意度,同时促进了资源的有效配置以及医学科研的进步。文章最后讨论了该体系对医疗行业未来发展的影响及其潜在挑战。
浅谈智能实验教学环境下的学生评价策略 下载:35 浏览:282
摘要: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课程的逐步推进,教育评价问题日益成为当前课程改革有效实施的“瓶颈”问题。我们尝试家校携手,引导学生利用课内和课外合 理应用“智能”测评系统,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学校注重拓宽渠道,整合资源,为教育创设“开放校园”;教师注重学科渗透,改革创新,为教学创设“特色学 堂”;家长注意因势利导,情感交融,为孩子营造“亲情家园”;学生通过自主创新,提升能力,为自己建立“个性空间”。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根据小学生 的身心发育特点,结合学科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正确引导孩子合理地应用合适的“智能”测评系统,激发学习兴趣,让网络成为孩子学习的乐园,促进学生的心 智均衡和谐健康发展,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26]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