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清肝降脂方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观察 下载:45 浏览:492

薛建华1 吴香香2 傅益飞1 杜秀萍1 潘黎清1 龚亚华1 陈建杰1,3 成扬1,3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9期

摘要: 目的:观察清肝降脂方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的方法,将100例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清肝降脂方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4周,停用异甘草酸镁后维持中药治疗20周,对照组采用异甘草酸镁治疗4周,停用异甘草酸镁。两组均给予运动及饮食控制。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ALT、AST、TC和TG水平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肝降脂方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NAFLD能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血脂及中医症候,提高临床疗效。

基于集对分析的疗效曲线在银屑病血热证典型方剂选优中的应用 下载:76 浏览:500

茹意1,2 蒯仂1,2 许逊哲1,2 魏冬慧1,2 华亮1,2 王一花3 吴人杰1,2 李欣1,2 李斌1,2 赵克勤3 《中国中医药》 2019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索基于集对分析四元联系数疗效曲线在银屑病血热证治疗方剂优选中的应用,以求进一步提高疗效。方法:先利用文献资料法筛选出具有地域代表性的银屑病血热证的治疗方剂,建立每首方剂治疗组和对照组与完美疗效四元联系数的距离,以距离小优于距离大,按差值大小给出这9首方剂的优劣排序,确定出最优方剂、次优方剂等。结果:在9首方剂中,土槐菝葜汤排序第1,清热解毒汤排序第2,犀角地黄汤加味排序第3,与中医临证用药经验相符。结论:可以在银屑病血热证临床方剂选优中应用基于集对分析四元联系数的疗效曲线,对其他疾病临证用药选优时也可参考应用此疗效曲线及其算法。

鳖甲煎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纤维化临床观察 下载:20 浏览:207

薛建华1 成扬1,2 陈建杰1,2 吴香香3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6期

摘要: 目的:研究鳖甲煎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加用鳖甲煎丸,疗程2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化功能、HBV-DNA水平、HBeAg水平、FibroScan中的CAP值。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LT水平、ALB水平、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治疗后ALP水平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HBV-DNA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的CAP值均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同时治疗组在经过治疗后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复方中成药鳖甲煎丸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有效改善慢性乙肝患者的肝纤维化,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改善肝细胞炎症的作用。

集对分析偏联系数法在寻常型银屑病对症用药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下载:89 浏览:443

蒯仂1,2 茹意1,2 吴人杰3 赵克勤4 李欣1,2 李斌1,2 《中国中医药》 2019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非经典卫生统计的集对分析偏联系数在寻常型银屑病对症用药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基于集对分析偏联系数法分析中医对症用药与银屑病疗效的关系,通过计算各疗效的四元联系数的一阶全偏联系数,并按照从大到小排序,将此排序与各证候的"总有效/无效"比值排序作同异反分析。结果为"同"或"偏同"的前提下,以疗效四元联系数的一阶全偏联系数所指示的排序作为临床治疗时的首先参考。结果:本研究中序号2(失眠的对症用药:远志、竹茹、黄连、肉桂、酸枣仁、茯神);3(口干的对症用药:白茅根、乌梅、麦门冬、石膏、人参叶);12(脉弦的对症用药:柴胡、山栀、当归、甘草、泽泻、生地黄);18(红斑积分>2.34的对症用药:丹参、红藤、茜草、六月雪);22(浸润积分>1.46的对症用药:乌梢蛇、白芍、白花蛇舌草)的同异反分析为同或偏同,且一阶全偏联系数排序较高,认为该种情况下用药对症性好,有助于提高疗效,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结论:正确的对症用药有助于提高寻常型银屑病治疗效果,四元联系数的一阶全偏联系数可以用于样本中对症用药疗效评估的定量研究。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动物模型建立研究进展 下载:89 浏览:467

徐静 鲍计章 周永明 《中国中医药》 2019年5期

摘要: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较为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鉴于ITP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晰,因此探讨人类ITP发病相近或相似的动物模型有助于对ITP发病机制的认识与治疗效果的评估。系统回顾ITP模型的发展过程,对不同时期ITP的主动诱导、被动诱导(包括:抗血小板和单、多克隆抗体诱导、过继转移)以及基因工程病理模型在ITP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分析,为ITP的发病机制与药理学研究等提供研究的方法和工具。

清热利湿方对肛肠手术术后创面愈合作用的研究 下载:95 浏览:471

杨豪杰 刘华 《中国中医药》 2018年11期

摘要: 目的:研究清热利湿外洗方(虎杖、蒲公英、苦参、黄柏)促进肛肠手术术后创伤愈合的可能影响。方法:以SD大鼠肛旁创面模型为研究对象,在术后第3、7、11天代表愈合的3个时间点,分别观察清热利湿外洗方、生理盐水及高锰酸钾组各组创面色泽、渗出、愈合率,通过光镜观察创面上皮爬行、肉芽组织增生、胶原纤维、成纤维细胞、炎症细胞浸润、组织水肿等愈合及炎症情况。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新生肉芽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及胶原纤维合成、分布情况。结果:造模后第3、7、11天,清热利湿方组与高锰酸钾组对伤口分泌物影响无差异(P>0.05),两者分泌物均少于生理盐水组(P<0.05)。造模后第3天3组创面愈合率无差异(P>0.05);第7、11天创面愈合率清热利湿方优于其他两组(P<0.05),高锰酸钾组与生理盐水组无差异(P>0.05)。光镜结果可见清热利湿方组肉芽组织无明显水肿,新生毛细血管丰富且成纤维细胞排列整齐;胶原蛋白合成多于高锰酸钾且分布规则。电镜结果可见清热利湿方组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将相邻细胞紧密嵌合;胶原纤维分布致密、规则,纤维束排列紧密。结轮:清热利湿方与高锰酸钾均能有效减少伤口分泌物,抑制急性炎症反应,但清热利湿方能更有效的促进上皮爬行、加快肉芽组织内各成分再生。

浅谈许玲教授从调护脾胃防治恶性肿瘤的临床经验 下载:297 浏览:2902

孙嘉融1 姚嘉麟2 岑睿康1 《肿瘤研究》 2021年7期

摘要: 总结许玲教授从调护脾胃防治恶性肿瘤的临床经验。许教授认为:脾胃功能强弱与肿瘤病人预后密切相关,调护脾胃是防治肿瘤的要法,而斡旋中焦之气是扶正抑瘤的基础。防治肿瘤当以调护脾胃为先,待脾健胃和后再施予扶正抑瘤之药。

基于医院电子信息屏监控管理系统研究 下载:237 浏览:2203

魏宏赟 《中国医学研究》 2022年8期

摘要: 三甲医院各等候区、公共分诊区,安装各种电子信息屏,主要显示各种叫号信息、公共信息、预约信息、专家出诊信息等等,电子信息屏通过网络接入医院内网,方便患者就诊、就医的同时,散在各处、无人值守,随之带来网络安全隐患、信息不能监管的隐患,也会有严峻的风险。
针对电子屏监管管理以及安全隐患防控,我中心开发一套电子屏监管软件,主要对电子屏全程内容管理、网络监控;从而提升医院公共区域响应能力,实时监管各种信息电子显示屏,消除安全隐患,达成监控安全管理目的。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00852-39622725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