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新时代下职业院校产品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下载:24 浏览:191

易显 钦伏波 《中国设计》 2020年5期

摘要:
新时代背景下,产品艺术设计逐步从有形的物质产品延伸到无形的系统和服务,无疑对产品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和定位也提出了新要求。文章从深度调研产品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专业现状和专业课程设置,探讨产品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未来趋势,提出前瞻性和科学性的人才培养方向,更好地服务于产业经济发展。

基于“应用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下载:51 浏览:255

张帆1 初立伟2 《体育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现阶段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率下降,社会实践能力不足,课程设置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因此,要根据社会发展需求,与时俱进,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时间,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建立校企合作实践基地,丰富实践资源,培养出"应用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

新时代跨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聊城大学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建设与实践 下载:25 浏览:215

田肖红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8期

摘要: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新时代背景下,教育部2012年本科专业目录增设了跨学科新专业——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基于近年来其世界史学科整体实力的提升与发展,聊城大学积极申请设置该专业,并于2015年招收首届学生。四年多来,聊城大学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积极探索,在本专业招生与培养管理模式、课程体系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外语课程设置与日常训练等方面取得了明确进展和一定成绩。对于专业建设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本专业师生团队秉持开放学习理念,致力于在探索实干中寻求更好的发展。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背景下,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在各高校的发展将会进入新的历史际遇期。

“双元制”岗位能力导向课程体系的构建——以面向光伏产业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为例 下载:28 浏览:318

陈耿新1 孙培明1 方春城1 李红光2 《中国职业教育》 2020年10期

摘要:
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是"双元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础和载体。针对光伏人才紧缺和传统培养方式质量低、成本高的问题,研究、构建面向光伏产业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双元制"岗位能力导向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包括职业素质课程模块、专业知识与技能课程模块、岗位技术技能强化课程模块、职业持续发展课程模块。在此基础上,介绍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

谈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下载:67 浏览:467

赵全 《中国体育科学》 2020年1期

摘要:
社会进步,带来人群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多培养社会需要的体育人才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怎样合理科学的健身,需要有专业的人员来给出科学的指导,就当前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来看,其整个体系还不够成熟完善,需要进一步进行优化建设,并且需要一定的激励体制。

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目标定位研究 下载:64 浏览:283

胡敏 《体育学报》 2018年12期

摘要:
本文通过调查访谈法、归纳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对高校体育人才的目标定位问题进行研究着重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如何适应现阶段社会发展需要进行了详尽的探讨,从而提出加强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对策,力求为高校社体专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刍议“大类招生、分类培养”下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点 下载:59 浏览:364

王炳堃 《电子商务进展》 2020年1期

摘要:
高等院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摇篮,近些年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有关高校招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一直在进行。"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是改革过程中提出的新理念,新的招生培养模式的提出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传统高校专业设置过度细化,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的现状。本文分析了"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理念,并重点阐述了这种新型的理念对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起到的促进作用。

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经济发展的困境与政策研究 下载:93 浏览:490

王曙光 金向鑫 尹媛媛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8年4期

摘要:
冰雪旅游是以冰雪资源为载体而愉悦身心、强身健体的娱乐活动,也是黑龙江省旅游经济的特色之一。本文从冰雪旅游经济发展及其研究出发,在阐明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经济区位优势和产业状况的基础上,对其面临的冰雪旅游品牌宣传不足、政府扶持较弱、产业链不完整、项目有待研发、文化内涵欠缺、企业规模较小和专业人才较少等困境,提出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政府扶持、规范产业链条、举办冰雪赛事、创新冰雪文化、扩大企业规模和培养专业人才等促进冰雪旅游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高校二级学院的分配方案中的数学建模及思考——以同时承担公共课教学和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任务的二级学院为例 下载:70 浏览:397

梁海华 房亚兵 方刚 《数学应用》 2019年9期

摘要:
在当前国内各高校陆续开展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打破大锅饭工作模式的背景下,结合既有公共课教学部又有本科专业的二级学院的师资结构特点,根据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建立教学基本工作量模型、排课优先顺序模型和酬金分配模型,并进行逻辑推理和理论分析,为决策者制定分配制度提供科学的依据.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 下载:80 浏览:473

郭文忠1,2 张浩1,2 《计算机研究与应用》 2018年1期

摘要:
分析校企合作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并以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卓越计划"人才培养为例,探索具体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近三年试点工作表明,在该培养模式下,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达到校企的教育资源共享、教学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和互惠互利的合作目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 下载:0 浏览:475

郭文忠1,2 张浩1,2 年期

摘要:
分析校企合作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并以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卓越计划"人才培养为例,探索具体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近三年试点工作表明,在该培养模式下,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达到校企的教育资源共享、教学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和互惠互利的合作目标。

校企深度融合下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下载:159 浏览:2038

于飞 《中国教育研究》 2024年4期

摘要:
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和改革发展的推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目前,我国很多技师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专业、轻素质”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技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为了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学前教育人才,需要我们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创新校企深度融合下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产教融合为基础,以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充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从而实现应用型、技能型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浅析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策略 下载:237 浏览:2518

滕继丽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7期

摘要:
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引领和号召之下,积极实现运动康复专业拔尖型人才培养,有助于为社会培养一大批专业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运动康复人才队伍,这对于推动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积极制定并完善运动康复专业拔尖型人才培养方案,改进当下运动康复专业拔尖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制订统一化、专业化的人才培育标准,有助于加速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效率,使这些运动康复专业拔尖型人才最大化实现自身价值。

教育现象学视域下高职院校新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策略 下载:78 浏览:494

刘莹 陈天怡 赵京娜 《中国教育探索》 2018年12期

摘要:
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以来,无论是本科还是高职院校都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进行积极的探索,在很多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但是部分高职院校在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的同时在学前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对黑龙江省三所高职院校新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展开现状调查及问题成因分析,并提出现象学视域下高职院校新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策略。

论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达成度评价 下载:70 浏览:402

田腾飞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8期

摘要:
达成度评价是师范类专业基于产出导向建立质量保障机制的关键环节。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达成度包括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毕业要求达成度和课程目标达成度三个层面。开展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达成度评价要注重三个方面:首先,要科学制定并分解毕业要求指标,进而系统设计合适的课程体系,并根据毕业要求指标合理设置课程目标,以实现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的有效支撑;其次,要对评价依据、评价机制、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工具、判定方法等进行论证,体现现代教育评价理念;再次,要全面、综合、客观地分析评价结果,为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师范类人才培养质量的达成度评价对深化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改革,促进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高职实训课程的职业核心能力提升策略研究——以电信服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为例 下载:51 浏览:388

黄庆儿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基础上,构建项目化的实训模式是改变高职教育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以电信服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为基础,着重探讨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项目化实训模式,以期为电信服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创新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论法学教学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分析 下载:73 浏览:444

耿晓莉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国家依法治国的战略方针,提高了对我国法学人才的需求,推动了法学教学模式的变革。本文在对当下法学教学模式进行反思后提出了今后法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的三大原则,就新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 下载:26 浏览:292

卢文阳 《当代市场营销》 2025年3期

摘要: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不断深入,营销人才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但由于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严重的脱节,会导致一部分毕业生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同时对于企业来说,找不到合适的人才,所以高职院校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必要进行改革。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索改革方向,解决现存矛盾,促进经济的发展。

智慧农业背景下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下载:71 浏览:746

齐兆峰 《农业研究进展》 2024年7期

摘要:
智慧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农业形态,它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其主要特征是农业生产的数字化,包括种植的精确化,养殖的智能化,病害的预警,资源的高效利用。如在农田中安装传感器、监测设备,实时采集土壤水分、光强等信息,并通过 AI算法对作物长势及病虫害发生风险进行预测,实现精准施肥灌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资源利用效率。这一科技驱动型农业模式对畜牧兽医人才知识结构与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掌握传统的兽医学知识,还需要具备数据分析、智能装备操作等能力,才能满足智慧农业发展的需要。

大数据智能时代财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下载:91 浏览:760

李云霏 《会计研究杂志》 2025年1期

摘要:
在“互联网+”时代,区块链、云共享、大数据等技术发展迅速,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经济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也给中职教育、会计专业发展带来了影响。中职院校在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中,要丰富人才培养内涵,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与时俱进地调整教学方案,充分了解企业新时期对人才的需求。基于此,文章分析中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特点与现状,探讨“互联网+”背景下中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策略。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