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理论框架与创新能力评价——基于二十国集团的实证分析 下载:74 浏览:409

王丹1 赵新力2.3 郭翔宇1 胡月1 杜旭1 《中国科学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本文从系统角度研究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过程,首次基于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系统概念框架推导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形成路径,提炼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构成要素,构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以二十国集团(G20)成员国为实证研究对象,全面、深入分析2001-2016年G20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水平和变化特征。研究发现,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得分均名列前茅,但得分未能继续冲高,反而出现下滑趋势;新兴市场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能力得分差距正逐年缩短,但在科研水平、教育质量、现代基础设施和生态保护等诸多方面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本研究有望为G20国家完善农业科技政策、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撑。

黑土区田块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异及分布研究 下载:71 浏览:472

刘焕军1,2 谢雅慧1 潘越1 邱政超1 张新乐1 窦欣1 徐梦园1 秦乐乐1 《中国土壤》 2018年12期

摘要:
本文选取东北典型黑土区田块为研究区,实测获取土壤样点数据,基于遥感影像和地形数据,分别利用单一地统计、混合地统计和遥感反演方法预测土壤有机质(SOM)空间分布。结果表明:研究区SOM含量变异系数为31.897%呈中等程度变异,且存在强烈空间自相关性;对光谱反射率进行数学运算得到的光谱指数"Tan345"(Landsat8影像345波段夹角正切值)与SOM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最高达0.570;以光谱指数"Tan345"与地形因子"G"(高程)为输入量、利用回归克里格法预测的SOM精度最高;研究区SOM含量西高东低,沟底和平缓的坡顶含量较高。研究结果对于促进精准农业、估算土壤碳库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为小尺度SOM预测提供借鉴。

不同还田量对秸秆养分释放规律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下载:76 浏览:469

周东兴 王广栋 邬欣慧 李晶 金聪敏 王恩泽 《中国土壤》 2018年5期

摘要:
秸秆还田试验采用尼龙网袋田间埋土试验方法,设置5个秸秆还田量水平:CL1(20 g)、CL2(35 g)、CL3(60 g)、CL4(85g)、CL5(100 g),研究不同还田量下秸秆腐解特征、养分释放规律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65 d秸秆腐解,各处理组中秸秆中养分释放速率表现为:TK>TP>TOC>TN,且腐解前期快、后期慢。秸秆还田量为60 g时,秸秆累积腐解率最高,达到56.05%,且养分释放最快,而秸秆还田量为20 g腐解最慢。反映秸秆降解微生物活性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受秸秆还田量的影响,呈现出CL 3>CL2>CL4>CL5>CL1。对秸秆降解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指数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Simpson指数(D)和Shannon指数(H)均为CL3最高,其中CL3的Shannon指数与其他处理差异均显著(P<0.05),而各处理组的Simpson指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

浅谈电视新闻摄像的技巧 下载:42 浏览:361

徐小添 《中国新闻传播》 2019年5期

摘要:
电视新闻摄像是电视新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电视摄像工作者的摄像能力直接影响到电视新闻画面的质量,画面的内容、画面的质量都对电视新闻报道有着致命的影响。如何在面对重大新闻采访时准确找准拍摄画面,如何提升拍摄质量和速度成为新闻摄像从业者不断探索的问题。因此,本篇就对电视新闻拍摄的基本要求和拍摄技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电视新闻摄像的基本现状、基本要求以及新闻摄像技巧。

酶法修饰对乳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 下载:96 浏览:368

张李伟1 赵昀晗2 张英华2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0年10期

摘要:
该试验研究了酶法修饰对乳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乳清蛋白的单酶和双酶修饰产物的乳化活性并没有显著的升高或降低,但乳化稳定性相比于原料乳清蛋白分别下降了18.1%和28.55%。脱脂乳粉的2种酶修饰产物的乳化活性及乳化稳定性都与原料脱脂乳粉基本保持同一水平,无明显差异。模拟体外消化过程检测结果显示,与原料乳清蛋白相比,经酶法修饰后的乳清蛋白产物一步消化和两步消化后释放的肽量均有所增加,并且单酶修饰乳清蛋白比双酶修饰乳清蛋白的消化性更好。疏水性检测结果显示,单酶体系和双酶体系修饰的乳清蛋白和脱脂乳粉的表面疏水性都明显高于相应的原料蛋白,其中,单酶体系修饰的乳清蛋白表面疏水性要比双酶修饰乳清蛋白略高,而双酶体系修饰脱脂乳粉高于单酶体系修饰脱脂乳粉,结果与固有荧光性分析的结果一致。该研究目的是确认单酶及双氧化酶体系修饰乳蛋白的可行性,阐明其对乳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为乳蛋白功能性质的改善提供一种新途径,对拓宽乳蛋白在食品加工产业中的应用具有实际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金融发展与贫困减少的关系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 下载:89 浏览:483

张莹莹 辛立秋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8年5期

摘要:
本文运用1994~2016年黑龙江省时间序列数据,以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发展效率作为衡量金融发展的指标,贫困水平以恩格尔系数进行测度,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金融发展与贫困减少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对于贫困减少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对贫困的抑制作用具有长效性;而黑龙江省金融发展规模的变化对贫困减缓的作用相对较小,但长期依然呈现出对贫困的反作用;金融波动则会加剧贫困。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对策。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学氮肥对春小麦产量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下载:76 浏览:379

刘亦丹1 迟凤琴1,2,3 谷思玉1 张久明2,3 张一雯1 匡恩俊2,3 宿庆瑞2,3 《土壤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对土壤养分及小麦(籽粒、秸秆、颖壳)养分吸收、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寻求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的合理范围,以期在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小麦产量的同时减少土壤过量施用化肥的负面作用。田间试验设不施肥(CK)、有机肥替代100%化学氮肥(N0)、有机肥替代50%化学氮肥(N0.5)、有机肥替代25%化学氮肥(N0.75)及100%化学氮肥(N1)5个处理;其中,100%化学氮肥处理为当地化学氮肥常规用量。结果显示:小麦收获期N0.75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N0和N0.5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较CK处理下降,而N0.75处理和N1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较CK处理增加,但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处理可影响小麦籽粒、秸秆(叶和茎秆)、颖壳中N、P2O5、K2O养分含量,小麦生物量和籽粒产量随施用化学氮肥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施用氮化肥比例与小麦籽粒氮素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1);小麦秸秆和颖壳中N含量均以N0.5处理较高,P2O5含量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K2O含量以N1和N0.5处理最高、且处理间差异显著。小麦产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以N0.75处理最高,分别为5274.0 kg hm-2和53.3%。综上,在东北春小麦种植区域,采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减少化学氮肥投入25%~50%,可以在提高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同时,增加土壤养分含量。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学氮肥对春小麦产量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下载:48 浏览:348

刘亦丹1 迟凤琴1,2,3 谷思玉1 张久明2,3 张一雯1 匡恩俊2,3 宿庆瑞2,3 《土壤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对土壤养分及小麦(籽粒、秸秆、颖壳)养分吸收、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寻求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的合理范围,以期在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小麦产量的同时减少土壤过量施用化肥的负面作用。田间试验设不施肥(CK)、有机肥替代100%化学氮肥(N0)、有机肥替代50%化学氮肥(N0.5)、有机肥替代25%化学氮肥(N0.75)及100%化学氮肥(N1)5个处理;其中,100%化学氮肥处理为当地化学氮肥常规用量。结果显示:小麦收获期N0.75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N0和N0.5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较CK处理下降,而N0.75处理和N1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较CK处理增加,但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处理可影响小麦籽粒、秸秆(叶和茎秆)、颖壳中N、P2O5、K2O养分含量,小麦生物量和籽粒产量随施用化学氮肥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施用氮化肥比例与小麦籽粒氮素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1);小麦秸秆和颖壳中N含量均以N0.5处理较高,P2O5含量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K2O含量以N1和N0.5处理最高、且处理间差异显著。小麦产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以N0.75处理最高,分别为5274.0 kg hm-2和53.3%。综上,在东北春小麦种植区域,采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减少化学氮肥投入25%~50%,可以在提高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同时,增加土壤养分含量。

黑土区田块尺度微地形因子对土壤侵蚀与碱解氮的影响 下载:37 浏览:277

邵帅1 刘焕军1,2 潘越1 张新乐1 杨昊轩1 李厚萱1 于滋洋1 武丹茜1 钱蕾1 《土壤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流失方程(RUSLE)地形因子未体现田块微地形,造成土壤侵蚀模数模拟精度不高。本文考虑垄向对坡面径流方向影响,通过高空间分辨率DEM,以栅格为计算单元,沿垄向提取相邻栅格的方向性坡度、方向性剖面曲率微地形因子,揭示田块尺度土壤侵蚀与沉积在微地形上的时空变异特征,并以时空变异的实测碱解氮含量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规模化统一耕作管理的田块上,土壤侵蚀模数坡顶<坡中(阴坡<阳坡),方向性坡度为主控因子,凹形坡>直型坡;微凸、微凹地形分别能加剧和抑制土壤侵蚀。研究成果可为黑土区坡耕地RUSLE模型中的地形因子修正提供依据。

不同温度与供氮水平下丛枝菌根真菌对水稻养分吸收的影响 下载:12 浏览:221

刘婷婷1 刘智蕾1 宋佳媚1 赖雨秋1 于彩莲2 彭显龙1 《土壤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能够促进植物的矿质营养吸收,是其提高宿主低温抗性的主要机制之一。本文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对接种与不接种AM真菌的水稻设置2个施氮(30 mg L-1与80 mg L-1)处理,培养至有效分蘖临界期时,进行温度(15℃与22℃)处理,研究在不同温度与供氮条件下接种AM真菌对水稻生长与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降低了水稻对N、P、K、Ca、Mg以及微量元素的吸收,抑制了水稻的生长,但AM真菌促进养分的吸收。在低氮水平下,接种AM真菌水稻地上部N、P、Mg、Zn、Mn含量分别较未接种水稻高11.71%(P <0.05)、12.96%(P <0.05)、7.69%(P <0.05)、26.29%(P <0.05)、26.67%(P <0.05);在高氮水平下,与未接种AM真菌水稻相比,接种水稻地上部N与K含量分别高10.60%(P <0.05)与6.42%(P <0.05),但对其它营养元素的吸收影响较小。由此可见,AM真菌能够促进低温胁迫下水稻养分的吸收,且低氮水平下对水稻营养改善作用更为显著,高氮反而抑制了真菌的促进作用。 还原

松嫩平原主要土壤类型含水量高光谱预测模型 下载:76 浏览:329

刘焕军1,2 王翔1 张小康1 张新乐1 金慧凝1 窦欣1 《土壤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为了消除土壤类型的影响,提高土壤含水量高光谱预测精度,以松嫩平原四种典型土壤(黑土、黑钙土、草甸土、风砂土)实验室高光谱反射率为研究对象,对反射光谱曲线进行去包络线处理,提取光谱特征参数;并对反射率进行多种数学变换,分析不同土壤类型、含水量水平的反射光谱特征差异,建立考虑土壤类型差异的含水量高光谱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混合土壤类型难以提取有效的光谱特征参数进行土壤含水量预测;2)将风砂土与其他土类分开,其他土类利用光谱特征参数建模的精度高;3)基于光谱特征参数的一元线性回归精度高,输入量少。研究成果为多个土壤类型含水量高光谱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松嫩平原北部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及累积特征研究 下载:60 浏览:383

张慧 马鑫鹏 隋虹均 苏航 史晓磊 杨欢 郑志志 《土壤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以松嫩平原北部作为研究区,以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作为数据基础,采用多元统计与地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及累计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松嫩平原北部土壤重金属背景值与1986年测得的背景值相比,As、Cr、Cd、Cu、Ni、Pb、Zn均升高;在不同地貌单元条件下,背景值差异显著;(2)分别以全区域和地貌单元条件下的背景值作为参考标准,表层重金属Hg、Cd、Cr均产生了累积;较全区域背景值而言,不同地貌条件下的背景值更能反映重金属累积状况;(3)松嫩平原北部重金属空间分布含量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中东部,而在西南部相对较低。

农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探究——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 下载:82 浏览:508

陈延良 吕嘉昌 《中国教育探索》 2018年10期

摘要:
农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教学体系、师资队伍、组织机制和保障服务等方面取得新成效,但也存在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育人目标指向功利化和育人模式趋于同质化等问题。因此,农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指向为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水平,明确创新创业教育育人目标和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

乡村振兴视阈下的乡风文明建设探析 下载:87 浏览:503

​赵晶 《农业研究进展》 2019年6期

摘要:
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发展理念,并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七大战略"之一进行部署,既抓住了当前乡村发展的关键,也顺应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要求,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方向。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和超越。本文主要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视角,对乡风文明建设进行探索和分析。

三权分置制度在农村土地中的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下载:87 浏览:514

​陈鹏 《农业研究进展》 2019年2期

摘要:
"三权分置"制度改革在我国农村的推行,有利于在不影响承包权的前提下,解放经营权,对于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三全分置"在我国农村的实施还存在着承包权与经营权权力关系和土地经营权能否抵押土地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本文主要是对"三权分置"在我国的农村实施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三权分置"实施问题的相应策略,以期推动"三权分置"制度在我国农村的顺利实施。

虹鳟肠炎红嘴病病理模型的构建 下载:87 浏览:484

张枭2 王荻3 卢彤岩1 曹永生1 刘红柏1 李绍戊1 《水产研究进展》 2018年3期

摘要:
为探讨鲁氏耶尔森菌侵染虹鳟的致病机制,本实验建立了鲁氏耶尔森菌感染虹鳟引起的肠炎红嘴病的病理模型,制定相应的临床症状及组织病理学评分系统,并对该模型进行研究。将43尾平均体质量约为12 g的健康虹鳟随机分成5组:3个实验组(n=30)、对照组(n=10)和哨兵组(n=3)。3个实验组分别采用2.0×106、2.0×107和2.0×108 CFU/m L的鲁氏耶尔森菌感染浓度,通过腹腔注射方式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对感染鲁氏耶尔森菌的虹鳟肠、肝脏、脾脏和肾脏组织进行镜检及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判断,结合细菌学检测,按制定的评分系统评价各组肠炎红嘴病造模效果,确定最佳造模方案。结果显示,各攻毒组虹鳟感染后72 h均出现不同程度死亡,临床症状表现为红嘴、肛门红肿、鳍(胸鳍、腹鳍、臀鳍)等出现不同程度充血,下颌部、腹部出现出血点等。组织病理学可见肝脏、脾脏、肾脏及肠组织均有炎性细胞浸润现象出现,肝细胞、肠上皮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等实质细胞变性、坏死,脾脏部位淋巴细胞减少、红细胞死亡堆积。综合各组得分发现,2.0×107 CFU/m L组的鲁氏耶尔森菌感染虹鳟造模效果最佳,患病虹鳟的临床症状显著且组内差异较小,病程迁延较长,便于研究。研究表明,对体质量约12 g的虹鳟幼鱼腹腔注射0.1 m L浓度为2.0×107 CFU/m L的鲁氏耶尔森菌可成功构建肠炎红嘴病病理模型。

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下载:186 浏览:1929

韩丞轩 《农业研究进展》 2022年12期

摘要:
随着新时期农业技术不断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从新时期农业发展实际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植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基于此,在研究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要全面的结合植物保护工作开展实际,以促进农业发展为根本,全面的探索更加高效的植物保护管理方案,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在具体分析过程,总结了植物保护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分析了有效的协调管理措施。

数字经济驱动下会计转型与发展路径研究 下载:49 浏览:520

​马宏声 王伟彤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5年3期

摘要:
市场经济进入到数字经济时代的趋势势不可挡,企业财务管理必须结合时代需要进行会计转型,探索财务新发展。本文以会计行业适应现代化需求所形成的新特点为出发点,引出了会计转型的重要意义,从三方面论证了会计转型的必要性,又从主体和客体两方面出发,阐述了数字经济时代会计转型和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从强化企业员工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合理划定管理会计的职能权属、加强以会计数据为核心的财务风险管理力度、构建财务信息共享体系等四方面出发,为数字经济时代会计转型与发展提供了可行思路。

人工智能在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应用研究 下载:310 浏览:3060

韩丞轩 《计算机研究与应用》 2022年12期

摘要:
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过程,全面的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是必要的。在具体分析过程,要结合人工智能特征,全面的应用到计算机领域,加强计算机水平,提高各项工作效率,从而推进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在实践研究过程,技术人员要加强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认识,并要不断探索高效的应用方案,以保证人工智能水平不断提高。

法律诊所教育视角下的民事诉讼法学教学方法初探 下载:594 浏览:2887

张春玲 徐玉梅(通讯作者) 《法学学报》 2022年4期

摘要:
最初诊所式法律教育起源地是在美国,这种法律教育模式重点在于实践性,民事诉讼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中国传统法律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对诊所式法律教育内容加以借鉴。不过在对其进行借鉴的过程中却存在着很多矛盾点,例如资源和制度上均面临着困境,因此文章的主要内容则是针对法律诊所教育视角下民事诉讼法学教学方法进行探究,对当前所面临的困境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