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前节OCT引导的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中的新应用 下载:59 浏览:441

肖凯霖1 方思捷2 王文喆3 陆燕3 施志云1 王振茂1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5期

摘要:
目的观察Tomey SS1000眼前节相干光层析成像术(AS-OCT)引导的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PI)与传统LPI相比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55例(55只眼) PACG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S-OCT组使用AS-OCT测量距离巩膜突750μm处上方周边虹膜厚度,选取虹膜最薄处行LPI;传统组选取上方周边虹膜10~2点虹膜隐窝处或基质层较薄的位置行LPI。比较两组患者使用的激光能量、激光点数、术后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AS-OCT组使用的532 nm激光能量、Nd:YAG激光能量、532 nm激光点数、Nd:YAG激光点数均明显低于传统组(P <0. 05);此外,AS-OCT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低于传统组。结论 AS-OCT引导的LPI与传统LPI相比,显著减少激光能量及激光点数的使用,可作为临床上治疗PACG患者的一种精准安全的新方法。

切开法重睑成形术对干眼患者眼表的影响 下载:48 浏览:405

李红娣 王娟 程莹莹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6期

摘要:
目的观察切开法重睑成形术对干眼患者眼表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行切开法重睑成形术患者40例(80只眼)。根据患者术前的干眼症状、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It)结果分为干眼组和非干眼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眼表疾病评分指数(OSDI)、BUT、SI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FL)。通过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仪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泪河高度(TMH)。P <0. 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非干眼组术后1周的OSDI评分和FL均高于术前,而SIt、BUT、TMH均低于术前(P <0. 01)。术后1个月的各项指标和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眼组术后1周、1个月的OSDI、SIt、BUT、FL、TMH均较术前有显著差异(P <0. 01)。结论切开重睑成形术对患者的眼表造成一定的损害,尤其是干眼患者。

两种皮肤保护方法在负压治疗慢性伤口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11 浏览:421

蒋琪霞1 王建东2 董珊3 彭青1 黄秀玲1 2020年1期

摘要:
探索两种皮肤保护方法对预防负压伤口治疗相关的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纳入具有负压伤口治疗适应证的慢性伤口患者13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6例。试验组采用防漏膏封堵伤口周围皮肤保护法,对照组采用多聚合物无痛皮肤保护膜涂抹法,两组均干预14 d后,使用标准的湿性治疗随访至愈合或3个月。评价指标:负压治疗期间伤口周围皮肤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为主要结局指标,负压治疗过程中的漏气报警和皮肤浸渍频次、伤口面积、深度缩小率及随访3个月末的伤口治愈率与愈合时间为次要结局指标。结果共脱落6例,试验组在负压治疗期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漏气报警和皮肤浸渍频次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负压治疗14 d的伤口面积缩小率大于对照组(P<0.05),深度缩小率两组接近(P>0.05)。随访期末试验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愈合时间接近(P>0.05)。结论两种皮肤保护法对预防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均有一定效果,防漏膏保护法效果更优,在确保负压治疗顺利进行,改善伤口治疗效果,促进伤口愈合中发挥重要作用,适用于不同类型、不同部位的慢性伤口患者。

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及管理方案的构建 下载:13 浏览:339

宫雪梅1 叶向红2 薛阳阳2 江方正2 李维勤2 2019年10期

摘要:
构建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及管理方案。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获取和评价肠内营养相关文献,经课题组讨论,制订肠内营养方案初稿,采用德尔菲法对肠内营养专家进行2轮咨询。结果形成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及管理方案,包括2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20个三级指标;2轮专家咨询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937和0.934,专家协调系数为0.119和0.112。结论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好,权威性高,可为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及管理提供依据。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成品漏液的改进及临床有效性分析 下载:142 浏览:1366

潘萍 苏梦 周双燕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究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成品漏液的改进及临床有效性,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8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士为对象,研究时间是2022年3月-2023年2月,均实施改进措施管理,详细统计管理前与管理后成品漏液情况、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对比分析。结果: 管理后成品漏液率明显低于管理前,差异P<0.05。管理后护士各项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管理前,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士管理中采用改进措施管理,有效降低成品漏液率,提高综合能力,应用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RCA²理论在一例护患沟通不良事件分析中的应用 下载:138 浏览:1406

牛慧敏 杨雯瑾 顾义娟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11期

摘要:
探讨运用根本原因分析及行动(RCA²)进行一例护患沟通不良事件分析,找出根因是科室出入院流程不完善、医护人员缺乏语言沟通技巧、疫情防控时期下医院未明确下达出入院办理管理规定,提出相应的措施为修订出入院标准化流程、科室每月组织学习沟通之道、深化优质服务举措、医院完善出入院办理制度,避免了此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简化了出入院流程,提升了医护人员沟通技巧,最终提高患者满意度。

心理护理和人文关怀在儿童麻醉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下载:253 浏览:3288

徐威 刘静(通讯作者) 《中国儿科杂志》 2023年8期

摘要:
评价儿童手术室麻醉护理中应用术前心理护理+人文关怀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试验于2021年3月到2022年11月在我院手术室随机抽取64例受试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例数为32,对照组给予常规麻醉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文关怀+心理护理,比对两组儿童焦虑情绪、生命体征和满意度。结果:术前两组mYPA评分对比P﹥0.05,观察组各阶段mYPA评分低于对照组,诱导前IC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心率、血压对比P﹥0.05,进入手术室后观察组儿童HR、SBP、DBP等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儿童及家属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童手术室麻醉诱导环节实施心理护理+人文关怀可有效缓解小儿焦虑和紧张情绪,稳定其生命体征,提高诱导安全性和有效性。

安宁疗护对肿瘤病房临终癌症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情绪功能的影响 下载:158 浏览:1687

李海燕 郁红菊 《肿瘤研究》 2023年5期

摘要:
目的:就安宁疗护对肿瘤病房临终癌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方法:将2021年1月-2023年2月收入本院的50例肿瘤病房临终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安宁疗护,对比干预成果。结果:干预结束时:观察组患者的心态更好,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肿瘤病房临终癌症患者,为其实施安宁疗护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积极地度过生命的最终时光,具备一定推广价值。

护理风险管理在肿瘤内科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下载:210 浏览:2335

马艳婷 《肿瘤研究》 2022年2期

摘要:
目的:探析在肿瘤内科患者护理管理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本研究开始时间为2019年7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7月,研究期间选取在我院肿瘤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共计220例作为主要分析对象,为了分析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本研究使用对比的方法,故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一组命名为对照组,其中有110例患者,另一组命名为观察组,其中有110例患者,并使用不同护理管理方法,分别是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护理风险管理,并详细记录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等数据,同时将两组记录后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护理风险、护理投诉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1.82%)、(2.72%)相对于对照组(6.36%)、(7.27%)较低,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管理质量相对于对照组较高,相比同样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进行肿瘤内科患者的护理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还能够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

PICC在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预后评价 下载:286 浏览:2921

崔王波 《肿瘤研究》 2021年5期

摘要:
目的:分析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对肿瘤患者的护理效果,并观察其预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我医院收入并开展护理的114例肿瘤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PICC组与常规组,每组各57例患者。PICC组患者护理中加以PICC技术,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预后。根据相关研究,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方案具有比常规护理方案更好的治疗效果。[1]结果:PICC组患者导管置管时间、保留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均优于常规组,P<0.05。PICC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PICC技术在肿瘤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较好,患者满意度高,预后较好,具有应用价值。

头颈部肿瘤放疗病人营养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下载:296 浏览:3000

王小娇 鹿莎莎 《肿瘤研究》 2021年1期

摘要:
分析和探讨头颈部肿瘤放疗病人营养护理干预效果。方法:以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为时间基准,在我院所有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当中,随机收集5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和主体,将其按照“动态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7例患者。前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后者采用营养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白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头颈部肿瘤放疗的治疗过程当中,采用营养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指标,适合在临床进行实施和开展。

医疗仪器设备计量管理与质量控制的关系 下载:138 浏览:1412

杨宁 《中国医学研究》 2023年4期

摘要:
在医院每日的运营工作中,医院仪器设备管理是医院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医院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具有直接性的影响。医疗器械设备的计量管理市医院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正常使用可以为医疗工作的质量提供有效的保障,也可以推动科研工作的有效发展,进而促进医疗工作朝着更加规范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因此,通过树立正确的医疗管理观念和管理意识,在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的管理工作当中,运用恰当的方法有效开展医疗器械设备的计量管理工作,做好医疗仪器设备质量的控制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循证护理用于内镜中心感染控制流程优化管理措施的效果分析 下载:119 浏览:1222

胡宽 李云容 周岩岩 卢玉文(通讯作者) 《中医研究杂志》 2023年4期

摘要:
目的:内镜中心实施感染控制流程优化管理方案过程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探讨。方法:从我院内镜中心抽选120例患者开展研究探讨,抽选时间即2021年4月-2022年4月,依据就诊时间将患者划分两组,60例/组,对比组、讨论组,两组患者均实施感染控制流程优化管理措施,在此期间,对比组行一般护理,讨论组行循证护理,对组间护理管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比较分析对比组、讨论组的护理管理效果发现,和对比组相比较,讨论组感染事件总发生率明显较低,患者对消毒质量、工作人员专业能力、服务态度、感染控制的满意度评分较高,两组对照P<0.05,即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相较于一般护理方案,循证护理措施的干预效果较佳,用于内镜中心的感染控制流程优化管理中后,其管理效果较显著,感染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是患者满意度较高的护理管理方法。

延续护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下载:137 浏览:1332

刘琳 李继婷 郑韩燕 张芳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4期

摘要:
目的:护理并发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时,延续护理方案的效果及对改善生活质量作用的探讨。方法:从并发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中抽选96例实施研究,所选患者均在我院就医,抽选患者时间即2021.2-2022.2,以系统抽样法将患者分成参比组、讨论组,48例/组,通过一般护理干预参比组,以此为基础,运用延续护理干预讨论组,对组间临床干预效果进行比较讨论。结果:比较参比组与讨论组的临床干预效果发现,相较于参比组,讨论组的血压水平值、血糖指标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用药依从性较佳,组间对照P<0.05,即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相比一般护理方案,延续护理可以达到理想干预效果,对并发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使用时,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明显提高,血压及血糖的控制效果达到最佳,这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积极重要影响。

食管癌放疗患者行个体化系统营养干预对患者BMI、TRF、Hb、ALB水平的影响 下载:141 浏览:1414

闫萍 纵胜囡 仲继红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1期

摘要:
目的:对食管癌放疗患者实施个体化系统营养干预,观察患者BMI、TRF、Hb、ALB水平的变化以及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方法:选取102例于本院进行食管癌放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20.11-2021.11,根据所实施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均分为2组,即对比组和个体组,每组患者51例。前者实施常规护理,后者实施个体化系统营养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MI、TRF、Hb、ALB水平;护理后营养知识知晓度、营养支持配合度以及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BMI、TRF、Hb、ALB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个体组患者各项指标优于对比组,P<0.05,统计学意义显著。结论:个体化系统营养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BMI、TRF、Hb、ALB水平,提高患者营养知识知晓度和营养支持配合度,降低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结合保温干预在腹部全麻手术患者中的观察 下载:54 浏览:610

赵媛 王玉洁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9期

摘要:
观察分析对腹部全麻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结合保温干预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22.2-2023.2内就诊的60例腹部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和实验组(30例,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结合保温干预),收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显著更低,PT、APTT水平显著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更高,清醒时间、拔管时间、麻醉药物作用时间显著更短,SAS和SDS评分显著更低,护理后疼痛程度评分显著更低,护理满意度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结合保温干预可以有效减少腹部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时间,改善凝血功能,促进恢复,提升生活质量,缓解负性情绪,减少疼痛感,提高护理满意度,有较高应用价值。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