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二氧化碳致裂技术在山区人工挖孔基础中的应用 下载:71 浏览:402

魏恒朴 赵凤海 乔军 吴刚 《中国电力技术》 2019年2期

摘要:
二氧化碳致裂技术是利用致裂器储液管内充装的液态二氧化碳,依靠启动加热装置在启动时产生大量热量,使储液管内液态二氧化碳瞬间气化,高压气体冲破泄能片从释放管释放,利用瞬间产生的强大推力,沿岩体的自然裂隙或爆破引发的烈面冲破岩石,达到致裂的目的。介绍二氧化碳致裂技术原理及优势,以某山区人工挖孔基础基坑开挖中二氧化碳致裂的应用为例,分析研究装管、典型断面眼孔布置、致裂管入孔和封孔、致裂、回收等步骤的实施过程和注意事项,提出在应用过程中需要采取的安全措施。

金属-二氧化碳电池的发展:机理及关键材料 下载:28 浏览:318

徐昌藩1 房鑫1 湛菁1 陈佳希1 梁风2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10期

摘要:
金属-二氧化碳(Me-CO2)电池结合了先进储能和有效固定CO2的双重特性,被视为下一代能源转换和储存以及CO2捕获和利用器件的潜在候选者。然而,目前Me-CO2电池面临如倍率性能差、高极化率、CO2转换效率低、循环寿命短等一系列的挑战。为了便于了解Me-CO2电池的最新研究并促进其发展,本文系统地总结、比较和讨论了基于金属(锂、钠、铝、锌、钾)阳极的Me-CO2电池的发展,包括电池放电/充电机制、阴极材料/电催化剂、电解质、金属电极等,着重阐明了电极和电解质等功能材料对电极反应稳定性和速率的影响,展望了合理构建电池材料的前景和方向,为Me-CO2电池的发展提供指导。

基于壳聚糖二氧化碳智能材料 下载:33 浏览:315

闻静 李禹红 王莉 陈秀楠 曹旗 何乃普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4期

摘要:
二氧化碳(CO2)捕获以及转化是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和有效利用的主要策略。CO2响应型聚合物以含有胺基的烯类单体为主要原料,通过接枝聚合或与其他功能分子复合来改善其对CO2的响应以及捕获性能。其中,天然高分子(如多糖、蛋白质等)具有资源丰富、无毒、可降解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是制备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的最佳选择。同时,壳聚糖含有大量的伯胺,在制备基于胺基的具有CO2响应以及捕获性能的智能复合材料中具有潜在优势。本文首先介绍了CO2响应聚合物和壳聚糖的特点,进一步归纳了近年来基于壳聚糖的CO2响应高分子以及捕获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这类复合材料的设计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CO2:羧基化反应的C1合成子 下载:95 浏览:503

张宇 岑竞鹤 熊文芳 戚朝荣 江焕峰 《应用化学学报》 2018年7期

摘要:
基于资源与环境的考虑,以二氧化碳为原料的有机合成研究近年来日益受到科学家们的关注,其中以二氧化碳为C1合成子参与的过渡金属催化羧基化反应由于可有效构建各种羧酸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是二氧化碳利用和实现碳循环的理想途径之一。本文综述了催化活化二氧化碳与亲电试剂、烃类C—H键化合物、亲核试剂等通过构建新碳-碳键实现羧基化反应的最新研究进展。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纳米发泡材料的制备:胶束尺寸对发泡行为的影响 下载:89 浏览:460

郑晓平1 王璠1 吴志昂1 龚莉雯1 包锦标1 王市伟2 《新材料》 2019年7期

摘要: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固态发泡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纳米发泡材料,通过添加两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PS-b-PMMA)来调控共混物的胶束尺寸,系统研究胶束尺寸对发泡行为的影响。首先,根据嵌段"自组装"的特性,通过控制嵌段质量比制备出不同胶束尺寸的原始样品。通过透射电镜(TEM)观察可知,胶束尺寸随嵌段质量比增加而变大。其次,利用扫描电镜(SEM)探索了胶束尺寸对其发泡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胶束尺寸对泡孔形貌有显著影响,胶束尺寸过小反而会导致大小孔形貌出现,只有当胶束尺寸与泡孔尺寸为一个数量级时,才能得到均匀分布的泡孔;此外,研究还发现增大胶束含量有助于得到倍率高且泡孔均匀的纳米孔径发泡材料。

铜基电催化剂还原CO2 下载:93 浏览:500

刘孟岩1,2 王元双1,2 邓雯2 温珍海2 《应用化学学报》 2018年3期

摘要:
温室气体CO2的大量排放给全球气候造成潜在威胁,电化学还原CO2为有用的化工产品作为一种人为的碳循环的方式,拓展了新的利用CO2的可能性,并且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显著改善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方法。然而,在转化CO2为有价值的产品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抑制析氢副反应的同时达不到高效率、高选择性。铜因其在电催化还原CO2过程中优异的催化性能而得到广泛关注。本文重点介绍了近年来电催化还原CO2的发展以及电化学转化CO2的优缺点,介绍了CO2RR的热力学与动力学研究并概述了Cu电极、CuMOFs材料电极以及通过氧化、合金化、纳米化和表面修饰等方法修饰的铜电极的进展,但是电催化还原CO2的反应机理尚不太确定。最后,讨论了未来铜基电极催化剂高效率地选择性转化CO2会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研究的方向。

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技术应用 下载:23 浏览:253

郑开云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可应用于火力发电、核能发电、太阳能热发电等多种发电技术领域,作为新型的动力循环系统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汽轮发电机组或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在进入商业化应用之前,需要对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技术在各种应用场景下的优势及其潜在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探讨。通过分析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特点和优势,探索其与化石能源、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余热等各种热源相结合的可行性,提出多种发电系统方案,可为今后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商业化应用提供参考。随着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技术不断成熟,设备成本进一步降低,其系统简化、结构紧凑、效率高等优势将更加突显。

用于热光伏系统的近场辐射光谱控制表面结构 下载:42 浏览:326

于海童1 刘东2 杨震1 段远源1 《现代物理学报》 2018年10期

摘要:
为提升近场热光伏发电系统的能源转换效率和发电功率,设计了Ⅲ-Ⅴ族半导体表面的矩形光栅结构,以实现从热发射器到热光伏电池的近场辐射热流选择性调制.使用在近红外波段具有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特性的掺杂氧化锌作为热发射器,在GaSb热光伏电池表面添加亚微米二维光栅结构,在近场间距下形成与表面波耦合的陷光效应,由此有选择性地增强了电池能带内的光谱辐射热流.有别于以往类似研究中常用的等效近似方法,开展了时域有限差分方法模拟,能够严格考虑周期性结构细节,结合以涨落耗散理论为基础的Langevin方法,直接计算了复杂结构参与的近场辐射传热问题,以此揭示表面结构影响近场辐射传热的物理机理.结果显示使用带表面结构的薄膜GaSb电池,可使辐射热流的光谱峰值达到同温度远场黑体辐射源情况下的2.84倍,且热流增益区集中在波长略短于电池能带的窄波段区间,适应高效率、高功率热光伏系统对辐射传热设计的要求.

新型森林碳汇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设计 下载:86 浏览:486

郗希1 李超2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8年4期

摘要:
低碳经济已是大势所趋,而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则被视为减排的有力手段、低碳经济之灵丹妙药。但目前构想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存在明显局限和诸多难题。为此,考虑将生态公益林吸收二氧化碳的功能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中,以构建相关模型,给出相应计算方法。如此,企业在碳排放权交易中的选择余地扩大,既可选择买入其他企业的结余指标,也可以选择由购买或营造生态公益林的碳汇功能转化而来的"指标",即排放多少、吸收多少,通过对冲形成自然平衡,达到减排或零排的实际效果。这种新的机制不会给目标企业特别是排放较多的企业的生产力造成严重硬性制约;同时可以刺激生态公益林及其周围生态环境的保护、改善与开发,从而达到减排的终极目标;还可以大幅度增加生态公益林养护者的收入,用市场机制救助山区林农,补偿他们及当地经济为环境改善所遭受的经济损失。

二氧化碳致裂治理坚硬顶板技术应用 下载:51 浏览:366

任俊1 高宇2 《煤炭技术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针对大同矿区坚硬顶板垮落难题,提出了利用二氧化碳致裂技术来治理坚硬顶板的方法,通过在塔山煤矿8218工作面进行二氧化碳致裂坚硬顶板的试验,结果表明二氧化碳致裂可取得与传统炸药爆破相当的效果,提高了放顶的安全性。

装备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54 浏览:401

尹健1 李伟娟2 《环境科学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在对2007~2016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测算的基础上,采用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分解法(LMDI)从能源排放强度、能源结构、能源效率和装备制造业经济发展等方面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能源结构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仅为经济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量贡献值的12. 41%,能源效率减排作用显著,与经济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量贡献值的比值从2008年的36∶100扩大到2016年的57∶100,从推广清洁能源和推行绿色制造等方面提出装备制造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建议。

装备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50 浏览:367

尹健1 李伟娟2 《环境科学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在对2007~2016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测算的基础上,采用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分解法(LMDI)从能源排放强度、能源结构、能源效率和装备制造业经济发展等方面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能源结构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仅为经济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量贡献值的12. 41%,能源效率减排作用显著,与经济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量贡献值的比值从2008年的36∶100扩大到2016年的57∶100,从推广清洁能源和推行绿色制造等方面提出装备制造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建议。

装备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50 浏览:360

尹健1 李伟娟2 《环境科学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在对2007~2016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测算的基础上,采用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分解法(LMDI)从能源排放强度、能源结构、能源效率和装备制造业经济发展等方面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能源结构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仅为经济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量贡献值的12. 41%,能源效率减排作用显著,与经济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量贡献值的比值从2008年的36∶100扩大到2016年的57∶100,从推广清洁能源和推行绿色制造等方面提出装备制造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建议。

装备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50 浏览:360

尹健1 李伟娟2 《环境科学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在对2007~2016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测算的基础上,采用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分解法(LMDI)从能源排放强度、能源结构、能源效率和装备制造业经济发展等方面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能源结构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仅为经济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量贡献值的12. 41%,能源效率减排作用显著,与经济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量贡献值的比值从2008年的36∶100扩大到2016年的57∶100,从推广清洁能源和推行绿色制造等方面提出装备制造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建议。

初中生物学“种子的萌发”实验设计 下载:76 浏览:479

​唐永凤1 王雅玲1 史江宁2 《生物学报》 2018年7期

摘要:
种子萌发不可缺少的外界因素包含水分、温度和氧气,从这些因素处理,设计了对比实验,从中得知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种子萌发时呼吸作用旺盛,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通过简单易行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这些对于7年级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都很重要。

HKUST-1的制备及其在化学固定二氧化碳中的应用 下载:21 浏览:222

欧沙 杨昌云 王茜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10期

摘要:
二氧化碳作为主要温室气体,引发了温室效应和一系列环境问题。为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并保持碳循环的平衡,通过化学固定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增值产品的方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新兴的金属-有机骨架(MOFs)具有高表面积和均匀分散的催化位点,被认为是CO2捕获和固定的理想的多相催化剂。本文研究了在温和反应条件(1atm CO2和35℃)下,四丁基溴化铵作为助催化剂,HKUST-1催化环氧乙基苯与二氧化碳偶联反应的催化性能。HKUST-1显示出高效催化氧化苯乙烯环加成反应的活性,反应48 h后转化率可达88%。

火电厂钢煤斗二氧化碳气体消防配置比较 下载:91 浏览:503

吕松力1 李昌明1 斯琴2 《电力技术学报》 2018年4期

摘要:
由于火灾问题的日益严重,燃煤发电厂成为消防工作的重点监控单位。电厂工艺系统复杂,建筑型式多样,配套的各种消防措施繁多,各种消防设备的协调问题突出,因此有必要对电厂消防系统进行系统比较分析。而气体消防配置存在很多不明确和空白的地方,为此针对低压二氧化碳系统惰化保护钢煤斗进行分析,为电厂消防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富集二氧化碳调节植物生长机理的研究进展 下载:72 浏览:507

袁文1 任嘉琪1 邵姗姗1 赵轩2 高利强3 祁智1 《农业学报》 2018年6期

摘要:
随着温室效应的增强,富集CO2调节植物生长机理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长期以来,国内外一直在探索富集CO2能够调节植物生长的机理和合理利用大气中升高的CO2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温室培养、水培等室内实验和自由空气CO2富集实验(Free-Air CO2Enrichment,FACE)。文章从FACE、温室实验、施肥条件以及重金属毒害作用等几方面论述了CO2富集对植物的影响,综述了富集CO2调节植物生长机理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有待拓宽和深化研究的内容。

绿色化学理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以“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学案例为例 下载:50 浏览:466

高新娟 《应用化学学报》 2025年1期

摘要: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绿色化学作为解决化学工业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正逐步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领域。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作为一个基础且经典的实验,不仅是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培养实验技能的重要环节,也是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绝佳契机。本案例旨在通过优化“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实验设计,融入绿色化学原则,如减少有害物质使用、采用微型化实验、强化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等,探索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效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方法与途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家庭氧疗配合肺康复训练治疗慢阻肺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 下载:336 浏览:2604

丁艳1 谢玉谦2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4期

摘要:
目的:探究观察家庭氧疗配合肺康复训练治疗慢阻肺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选取确诊慢阻肺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90例为对象,基于抽签法将患者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联用家庭氧疗、肺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56%大于对照组75.56%(P<0.05)。结论:慢阻肺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家庭氧疗和肺康复训练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改善动脉血气指标。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