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幻数团簇丝氨酸八聚体:结构和手性特征 下载:88 浏览:503

任娟1 边申1 王奕允1 孔祥蕾1,2 《应用化学学报》 2018年4期

摘要:
自从2001年丝氨酸八聚体第一次在质谱中被观察到,这种奇特的幻数团簇就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丝氨酸八聚体具有显著的同手性优势,而且它的手性能够通过对映选择性取代反应传递给其他分子。一些研究者提出这种丝氨酸八聚体的同手性优势很可能与生命的同手性起源相关。本文综述了丝氨酸八聚体的产生、结构和手性特征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和进展,其中包括运用串联质谱(MS/MS),气相H/D交换,离子淌度,红外解离光谱等多种实验方法以及理论计算对丝氨酸八聚体及含有取代单元的八聚体的相关研究。这些结果逐步地揭示了丝氨酸八聚体的结构特点和性质,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其在手性识别和手性传递方面的作用的理解。然而,由于体系的复杂性,真正地理解其结构、同手性选择性的原因以及其在生物分子同手性起源中的作用仍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以言带文”积累文言字词——以人教版必修一古代记叙散文为例 下载:74 浏览:463

任娟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当前文言文教学正走向"重言轻文"或"文言相离"的错误道路。文言字词的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但孤立识记字词容易导致文言知识碎片化。积累文言字词需要讲究方法,"以言带文"积累文言字词,是"言文统一"的有效途径。

“数智化”背景下建筑学专业理论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研究 下载:262 浏览:1301

刘启波 任娟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23年10期

摘要:
本研究基于“数智化”背景下建筑类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医疗建筑功能复杂、设计难度高的特点,在公共建筑设计的理论课程当中加入虚拟仿真实验,引入BIM+VR技术,对教学体系内容进行重构,把医疗建筑流线设计模块(人流、物流)进行三维空间实体化建模,实现“所见即所得”,提高设计能力,形成 “基础—提高—创新”三层次、完整的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保证适应当代建筑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