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余热锅炉吹管工艺优化 下载:27 浏览:304

赵晓光 周若明 王天龙 张波 2020年11期

摘要:
为提高余热锅炉吹管效率、增加吹管工作安全性,提出了一种稳压法和降压法相结合的吹管工艺,该工艺优化了吹管临时系统安装布置,保证了管路吹扫效果,提高了吹管效率;采取提高高压汽包水温,保持高压汽包水位,加强高压蒸发器定排,降低高压汽包升压速率等相应控制措施,解决了冷态启动时锅炉高压汽包上下壁温差超限的问题;采取先降压再进行吹扫的措施,解决了使用螺栓法兰连接固定的插入式靶板器造成的高压汽包升压超限的问题。打靶验收结果表明,锅炉蒸汽系统实际吹扫质量优良,吹管过程安全高效,相关经验可供后续同类机组借鉴。

吸收式热泵用于350MW热电联产机组余热回收的经济性分析 下载:25 浏览:304

徐进 《中国电力技术》 2020年5期

摘要:
介绍了汽轮机排汽热量回收的现状,吸收式热泵的工作原理和回收循环水回水热量对外供热的具体方案,论证了吸收式热泵在余热利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回收热量和减少抽汽量等方面对吸收式热泵回收循环水余热对外供热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最终得出了吸收式热泵能够回收大量汽轮机排汽热量,对提高电厂热量综合利用率具有重大的意义。

锅炉烟气余热利用分析 下载:92 浏览:500

冯全 于凌浩 《中国电力技术》 2018年5期

摘要:
结合660 MW超临界机组锅炉烟气余热回收节能潜力,提出在锅炉尾部烟道加装低温省煤器的余热回收改造方案,分析设备热力参数、露点腐蚀、管壁换热以及设备选型等技术问题,通过实际应用情况说明锅炉烟气余热回收技术改造节能环保效果及经济效益显著。

余热发电机组轴承故障原因分析及解决 下载:53 浏览:359

杨玉峰 《中国设备》 2019年8期

摘要:
分析昌冶炼厂余热发电机组轴承损坏的原因,从技术改进和生产管控2个方面入手,解决轴承故障,保障余热发电机组连续稳定运行。

油田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站技术应用 下载:77 浏览:259

李庆 《能源学报》 2020年8期

摘要:
风、光伏等新能源发电项目兴起,需要火力发电机组做调峰,传统的天然气发电项目因成本问题受到限制,随着分布式能源站技术推广,利用燃气发电机组快速调峰能力,融合新能源发电,多能互补能源供应系统技术得以应用,新能源利用率显著提高。油田天然气资源丰富,风、光能充沛,电网规模容量大,诸多条件决定了油田具备建立多能互补能源系统的优势。对油田多能互补能源优化利用,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站建设方式,运行调节、能源梯级利用节能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

余热综合利用技术在某钢铁企业的应用实例 下载:65 浏览:447

杨飞1,2 马赛1,2 《冶金技术》 2019年3期

摘要:
针对某钢铁企业余热现状,建设一座7.5 MW余热电站用于有效回收利用企业烧结系统余热、白灰窑烟气余热、转炉及竖炉蒸汽。从余热综合利用方案、主要设备参数、工艺系统、主厂房布置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详细介绍了余热综合利用技术在该钢铁企业的应用情况。余热综合利用技术的应用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吸收式热泵余热回收先进技术综述 下载:255 浏览:268

张俊博1 金旭1 刘忠彦1 车德勇1 隋军2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热力发电厂余热资源丰富,且存在锅炉烟气排入大气环境导致的"白羽"现象。为此,国内外学者对烟气余热利用展开了大量研究,其中吸收式热泵作为余热驱动的能级提升装置被广泛应用于区域集中供热和供冷领域。针对目前余热回收领域中应用的回热、多效、多级和压缩–吸收复合的吸收式热泵技术进行综述,并提出一种由双级吸收热泵、升温型压缩吸收耦合热泵和三级烟气换热器组成的烟气余热全热回收系统。该系统基于烟气余热能量梯级利用原理,将烟气由145℃降为40℃以下,同时制取70℃以上的一次热网供暖热水,有效地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白羽"现象的产生。

生物质直燃电厂余热在农业中的应用 下载:25 浏览:264

任少辉1 胡晓炜2 胡灿2 赵渊2 李跃峰1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生物质直燃电厂能够清洁集中利用生物质能。降低电厂排烟温度,充分利用电厂余热将有效提高生物质能的利用效率或为电厂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结合生物质直燃电厂在农村区域的特点,探讨将电厂烟气余热充分应用到农业中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因地制宜地将生物质直燃电厂余热应用于生活供热、种植、养殖等农业领域,将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和保护生态环境。

高参数垃圾焚烧余热锅炉技术问题分析 下载:84 浏览:373

欧阳升 《能源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文中主要分析了高参数垃圾焚烧余热锅炉技术面临的问题,包括高温腐蚀、水循环、锅炉积灰、再热循环,并比较了高参数和中参数垃圾焚烧工艺的经济性。

热等离子体医疗废物处理系统的节能分析 下载:85 浏览:310

王杏延 廷琪 赵磊磊 戴玉伟 《能源学报》 2019年12期

摘要:
文中通过对热等离子体医疗废物处理系统进行改造,利用蓄热式换热器回收其烟气余热用以预热垃圾、气化剂,从而达到节能减排、降低等离子体炬电耗的目的。综合考虑回转式预热器内的换热方式,建立了一维传热模型,归纳了能量守恒方程式及对流、导热、辐射换热系数。结合实验数据计算得到了预热器内垃圾物料经预热获得的总热量及各部分热量占总传热量的百分比。结果表明,利用烟气余热预热医疗垃圾会减少17%~28. 8%的等离子体炬电耗。

热等离子体医疗废物处理系统的节能分析 下载:61 浏览:300

王杏延 廷琪 赵磊磊 戴玉伟 《能源学报》 2019年12期

摘要:
文中通过对热等离子体医疗废物处理系统进行改造,利用蓄热式换热器回收其烟气余热用以预热垃圾、气化剂,从而达到节能减排、降低等离子体炬电耗的目的。综合考虑回转式预热器内的换热方式,建立了一维传热模型,归纳了能量守恒方程式及对流、导热、辐射换热系数。结合实验数据计算得到了预热器内垃圾物料经预热获得的总热量及各部分热量占总传热量的百分比。结果表明,利用烟气余热预热医疗垃圾会减少17%~28. 8%的等离子体炬电耗。

低温热源有机工质带叶片盘式透平设计及性能分析 下载:43 浏览:447

陈曦 张燕平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Tesla盘式透平是一种以流体边界层摩擦力带动转子旋转的非传统透平,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工质适应性好等优点,尤其适用于低品位热源余热回收系统。但由于其特有的做功方式,盘式透平的运行转矩与效率均远低于常规透平形式,这也是制约其商业应用的主要因素。在传统盘式透平的相邻盘片间增加导流叶片,并针对增加叶片后的透平结构进行了数学建模以及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验证。CFD验证表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能够计算流体通道内的流体速度场、压力场分布,并能够预测透平效率在不同工况下的变化趋势。针对余热回收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系统,利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使用不同有机工质进行计算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使用不同种类工质做功时,增加叶片均可以大幅提升盘式透平转矩与效率。

火电厂烟气余热利用现状与展望 下载:42 浏览:431

李允超1 赵大周2 刘博2 张贺2 马洪涛2 田鑫2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火电厂烟气余热深度利用可有效提高电厂的热经济性。对国内外几种余热利用方式进行了综述,包括常规余热利用方式和几种新型余热利用方案如换热器分级布置、旁路烟道技术和热泵技术等。对不同余热利用方式的节能效果进行了详尽对比分析,认为常规低温省煤器烟气余热利用方案回收的热量较为有限,分级余热利用可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旁路烟道技术排挤了更高级别抽汽而更具经济性,而热泵技术能进一步利用废热提升能量品质。

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利用技术方案研究 下载:11 浏览:123

王秀红1,2 盛伟1 刘全山2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超临界电站锅炉排烟热损失量很大,对锅炉尾部烟气余热进行回收利用可以有效提高电厂的热经济性,减少煤耗,降低环境污染。目前火电厂最广泛提高烟气余热利用效率的方式是加装低温省煤器装置。对某超临界机组锅炉余热利用技术进行研究,分析不同低温省煤器布置方案,提出采用双级低温省煤器回收电站锅炉余热利用技术方案,即采用低温烟气与低加凝结水换热技术、前置式空气预热器与低温省煤器组合的能源梯级利用方式,实现最优节能及最佳投资收益。

火电厂螺杆式空压机余热利用方案及经济性分析 下载:24 浏览:252

孙飞1 刘烨2 魏高升2 由文江3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火电厂中的空气压缩机运行过程中,空气得到强烈压缩,这时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同时空气温度也骤然上升,通常压缩后的空气通过冷却系统冷却后送入储气罐备用。如果将这部分热量加以回收利用,企业能耗会明显下降,起到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应。针对清河电厂6台250k W空压机组压缩空气系统,开展了余热回收方案设计,回收的热量用于提供生活所需热水,同时进行了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该余热回收系统节能效果显著,项目投资回收期仅8个月左右,每年能够节约标准煤718t。

2×300MW汽轮机双机循环水余热供热系统 下载:34 浏览:350

李奕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针对现有余热供热技术仅能回收典型双机配置热电厂一台机组余热的问题,定量分析了湿冷机组余热量和现有各余热供热技术回收循环水余热能力,提出吸收式热泵与低压缸光轴技术串联的余热供热系统以及低压缸光轴改造后给水泵汽轮机余热利用系统。实现了典型配置热电厂双机余热全部回收供热,为湿冷机组双机余热供热改造和设计提供参考。

DCCHP排烟余热耦合空气源热泵系统性能分析 下载:32 浏览:330

谭永生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内燃机冷热电联供系统作为一种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排烟余热回收后的排放温度在100℃左右,仍有部分低温余热没有充分利用,提出一种分布式冷热电三联供(distributedcombinedcoolingheatingandpower,DCCHP)动力排烟低温余热耦合空气源热泵系统,实现了排烟余热的深度回收。以10 kW内燃机冷热电联供为基础,研究了该系统可回收余热量、热泵循环性能系数(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以及对一次能源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计工况下,DCCHP系统排烟余热1.22 kW,热泵系统回收余热量可达1.07 kW,排烟余热回收率达到87.7%;热泵COP高达4.66,提高39.5%;系统一次能源利用率提高3.9%;同时解决了寒冷地区冬季热泵机组蒸发器结霜、低温环境下运行性能差的问题。此研究为冷热电联供系统与热泵机组的联合高效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燃煤机组低低温省煤器系统研究及应用效果分析 下载:67 浏览:331

宁玉琴1 胡清2 胡月1 《能源学报》 2018年10期

摘要:
为解决燃煤锅炉排烟温度偏高的问题,设计了低低温省煤器热力系统,将锅炉排烟温度降低至合理范围,并对烟气热量进行回收利用。给出了低低温省煤器热力系统技术方案,对系统投运效果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有效解决了锅炉排烟温度偏高问题;在120 MW负荷下,排烟温度从156℃降低至99℃左右,机组热经济性相对提高2.16%,经济效益显著。降低低低温省煤器入口水温以及提高低低温省煤器凝结水流量,均可强化传热效果,提高烟气余热回收效益。

核反应堆余热排出过程凝结水击现象实验研究 下载:30 浏览:340

王禄涛1 李健2 种道彤1 冉旭2 张卓华2 严俊杰1 《核工业与技术》 2018年8期

摘要:
核反应堆余热排出过程中蒸汽与过冷水在管内发生直接接触凝结,有时会产生严重的凝结水击(CIWH)现象。对水平管内CIWH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发现CIWH会引起巨大的压力波动,而且CIWH发生后会周期性出现逐渐衰减的压力峰值信号。分析CIWH发生过程中管路轴向不同位置处压力变化,发现压差的存在诱导了CIWH的产生。120 s内有多个CIWH事件产生,其强度具有高度随机性,最后发现CIWH强度最大值随进汽量的增加而增加,最高可达10 MPa。

燃用高硫煤锅炉排烟余热回收及减排综合应用研究 下载:57 浏览:397

吴东梅 邱艳 唐海旺 《环境科学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针对燃用高硫煤锅炉,提出了一套耦合集成两级低温省煤器、暖风器三位一体的"高硫煤锅炉排烟余热回收及减排综合应用系统",该系统高效节能,实现了烟气余热的梯级利用,取代传统的蒸汽暖风器,并同时解决了燃用高硫煤空预器积灰、堵塞问题,在燃用高硫煤锅炉机组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