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肾意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的诊治进展 下载:24 浏览:461

陈飞 黄仲夏 《肿瘤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肾意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RS)是IKMG(国际肾病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研究组)在2012年定义的一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相关肾损害的疾病,其克隆来源于低度增殖的B细胞或浆细胞克隆。研究发现其进展为多发性骨髓瘤(MM)的风险高于MGUS,经过针对其相应克隆化疗后肾功能可得到改善。MGRS不同于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也不符合淋巴瘤或MM的诊断标准。2019年IKMG发表了关于MGRS的诊断共识,提出对小于50岁存在M蛋白血症和无法解释肾脏疾病的患者,建议进行肾活检,以明确MGRS的诊断。关于MGRS的治疗决策应遵循包括血液学家、肾病学家和病理学家参与的多学科合作模式来制定,通常采用可以清除引起肾损害的单克隆Ig的B细胞或浆细胞克隆的靶向药物基础的化疗,符合条件的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值得尝试。

不同剂量的丙种免疫球蛋白治疗方案对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观察 下载:77 浏览:348

张艳红 《诊断医学》 2018年6期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剂量的丙种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方案对川崎病(KD)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川崎病患儿70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均给予丙种免疫球蛋白治疗,观察组剂量为1g/kg,对照组剂量2g/kg,通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等指标评估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发热、手足硬肿、淋巴结肿大、球结膜充血改善时间比较(P>0.05),对照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22.86%,与观察组的20.0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种免疫球蛋白治疗川崎病患儿疗效确切,1g/kg丙种免疫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可达到2g/kg剂量的临床效果,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类似,临床可选择1g/kg作为丙种免疫球蛋白首选剂量。

重组人IgE Fc的制备及抗过敏应用 下载:84 浏览:487

王一涵1 王红勋2 易小萍3 兰燕宇1 孙祥明2 《生物技术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考察重组人Ig E Fc的抗过敏反应作用。[方法]建立阴离子交换和疏水层析为主的分离纯化工艺,从CHO细胞培养的上清中获得重组人Ig E Fc样品;利用流式细胞法测定重组人Ig E Fc与表达人FcεRIα的CHO3D10细胞的亲和力;利用表达人FcεRIαEG-RBL2H3的细胞评价重组人Ig E Fc对细胞活化的抑制;在猴体上考察重组人Ig E Fc阻止被动皮肤过敏反应的作用。[结果]制备的重组人Ig E Fc的纯度达到98%;重组人Ig E Fc与CHO3D10细胞的亲和常数为1.40×109(mmol/L)-1是人Ig E的5倍;重组人Ig E Fc的剂量为NP-Ig E的5或6倍时可完全抑制体外细胞活化和体内过敏反应。[结论]重组人Ig E Fc可以抑制Ig E介导的过敏反应,具有新型抗过敏药物开发的前景。

异育银鲫IgM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应用 下载:57 浏览:303

郭宝琴1,2 魏畅1 王轶南1 李强1 《中国水产学报》 2022年6期

摘要:
为制备抗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IgM单克隆抗体,以单克隆抗体为工具构建鲫血清中鲤疱疹病毒Ⅱ型(CyHV-2)特异性抗体酶联免疫检测技术,运用硫酸铵盐析结合Protein A亲和层析法,从异育银鲫血清中分离、纯化免疫球蛋白IgM。结果表明: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显示,纯化的血清IgM主要有两条蛋白带,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82 000和25 000,分别为异育银鲫IgM的重链和轻链;以纯化的IgM免疫BALB/c小鼠,利用杂交瘤技术获得了5株抗异育银鲫IgM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8G1、7C6、8C2、8C5和5C2;抗体分型结果显示,8G1、8C2、8C5和5C2均为IgG1亚型,7C6为IgG2b亚型;免疫印迹分析显示,5株单抗均可特异性识别相对分子质量为25 000的IgM轻链分子;间接免疫荧光分析显示,5株单抗均可与异育银鲫脾脏中部分白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阳性细胞表面呈现绿色点状荧光信号;用鲤疱疹病毒Ⅱ型(CyHV-2)病毒粒子包被酶标板,以抗异育银鲫IgM单抗作为检测一抗,碱性磷酸酶标记羊抗鼠Ig作为检测二抗,构建了鲫血清中CyHV-2特异性抗体酶联免疫检测技术,进一步优化显示,该技术中最佳单抗为8C5,最佳二抗稀释度为1∶2 000,鲫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20。研究表明,本研究中成功制备了抗异育银鲫IgM单克隆抗体,并以此为工具构建了检测鲫血清中CyHV-2特异性抗体酶联免疫检测技术,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开展异育银鲫特异性免疫应答研究及CyHV-2疫苗效果评价提供科学参考。

免疫印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IgM抗体对胎传梅毒诊断的价值 下载:96 浏览:500

张兴旺1 何莉莉2 高霞1 王芳1 张晓梅1 魏莲花1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1期

摘要:
<正>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感染可导致孕妇流产、早产及胎儿死亡、新生儿感染等[1]。目前,临床实验室常规的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如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assay, TPPA)和快速血浆反应素(rapid plasmaregain,RPR)环状卡片试验阳性很难判定胎传梅毒[2]。

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临床检验效果观察 下载:295 浏览:2993

王冬艳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9期

摘要:
目的:检验血清免疫球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乙型肝炎患者病情判断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于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就诊于本院93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临床对象并作为乙肝组,另抽选健康志愿者93例作为对照并纳入常规组,比较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的表达水平;同时对比轻中重度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乙肝组血清免疫球蛋白表达水平较常规组更高,两组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重度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表达水平较轻中度患者更高,检验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健康正常人相比,乙型肝炎患者普遍存在较高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且随着病情恶化、加重,其血清免疫球蛋白表达越高,有助于临床准确把握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为临床进行针对性诊治提供更多的指导。

冬病夏治不同穴位贴敷对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IgE的影响 下载:88 浏览:495

朱正阳1 戚凯明1 宣丽华2 《当代中医药》 2018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选穴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对过敏性鼻炎患者治疗效果及其对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的影响。方法将70例过敏性鼻炎门诊患者随机分为贴敷12穴组[取穴:肺俞(双侧),心俞(双侧),膈俞(双侧),脾俞(双侧),肾俞(双侧),大椎,关元]和贴敷6穴组[取穴:肺俞(双侧),心俞(双侧),膈俞(双侧)]各35例,用冬病夏治贴膏于三伏天头伏、中伏、末伏第1天贴敷于不同穴位,各贴敷2h。治疗前后观察患者过敏性鼻炎症状进行评分,并判定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检测患者血清IgE水平。结果贴敷12穴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8.57%,明显高于贴敷6穴组的68.57%(P<0.05)。治疗后贴敷12穴组与贴敷6穴组患者各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贴敷12穴组鼻塞、流涕、鼻痒症状评分较贴敷6穴组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血清IgE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1年后贴敷12穴组低于贴敷6穴组(P<0.05)。结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可以有效治疗过敏性鼻炎,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血清IgE水平,综合取穴治疗效果更好。

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哮喘患儿EOS计数、IgE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 下载:15 浏览:171

翟慧云 《中国医学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哮喘患儿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哮喘患儿94例,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EOS计数、IgE水平及肺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EOS计数、IgE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FEV1、FEV1/FVC、PEF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能够显著降低患儿EOS计数、IgE水平,改善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川崎病患儿血清CRP、免疫球蛋白及CK-MB水平与冠脉病变的关系 下载:38 浏览:415

魏亚红 《中国医学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清CRP、免疫球蛋白及CK-MB水平变化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35例KD患儿作为观察组,并检查其冠脉损伤情况;另外选取3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CRP、免疫球蛋白及CK-MB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清CRP、Ig G、Ig M、CK-M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RP、Ig G、Ig M、CK-M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前CAL组患儿血清CRP、Ig G、Ig M、CK-MB水平均显著高于NCAL组(P<0.05)。治疗后,CAL组和NCAL组患儿血清CRP、Ig G、Ig M、CK-MB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血清CRP、Ig G、Ig M及CK-MB的水平变化与KD患儿的急性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患儿心肌损伤及冠脉病变的重要参考指标。

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检验在乙型肝炎诊治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下载:321 浏览:3439

马建波 《国际检验医学》 2022年1期

摘要:
探讨乙型肝炎诊治中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9-2020.9月在我院收治的80例乙型肝炎患者以及80例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人群,乙型肝炎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划分为轻症组(48例)和重症组(32例),后者为对照组。均接受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比较血清IgG、IgA和IgM水平。比较治疗有效组和无效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免疫球蛋白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结果:重症组的IgG、IgA和IgM水平均明显高于轻症组(P<0.05)。乙型肝炎患者治疗有效例数为58例,无效22例,治疗有效组IgG、IgA、IgM水平和TBIL低于无效组(P<0.05),PTA高于无效组(P<0.05)。结论: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检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该检验方式有助于体现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受损情况,能够为临床疾病诊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加美罗培南应用在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下载:138 浏览:1389

蒋婷婷 《中国儿科杂志》 2023年1期

摘要:
分析研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过程中为患儿实施美罗培南、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败血症新生儿纳入小组实施研究,从2018.6-2021.6期间进行病例选择,共计抽取90例,通过抽签模式为患儿进行分组,两组均纳入45例,联合组实施美罗培南、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一般组应用,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神经症状改善时间、拒奶改善时间、体温恢复时间。结果:联合组神经症状改善时间、拒奶改善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对比一般组,指标差异明显(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一般组比较相对较低(P<0.05)。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