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MiR-410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下载:63 浏览:437

高大1 吕爱娥2 苏伊拉1 韩东海1 李慧娉1 《肿瘤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目的]检测miR-410与HMGB1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的影响,探讨miR-410在多发性骨髓瘤致病中的作用。[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及细胞中miR-410的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用于分析HMGB1蛋白表达水平;CCK8实验和Boyden侵袭小室实验分别用于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及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用于检测miR-410与HMGB1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重组质粒构建及细胞转染调节相关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通过建立裸鼠异位移植瘤模型,在体验证miR-410对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 Mi R-410在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及细胞中表达均下调(P<0.01),而HMGB1表达均上调(P<0.01)。Mi R-410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P<0.01)。Mi R-410通过与HMGB1的3’UTR作用,负向调控HMGB1的表达。Mi R-410通过下调HMGB1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和侵袭(P<0.05)。Mi R-410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移植瘤小鼠肿瘤生长(P<0.05)。[结论] Mi R-410通过负向调控HMGB1表达,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和侵袭,从而抑制肿瘤发生发展。

EGFR-TKIs治疗进展后停药与继续原药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比较 下载:28 浏览:240

王立红 付秀华 高俊珍 贺岚 王玉芳 顾岩 徐鹏 《肿瘤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目的]评价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小分子化合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疾病进展后停药与继续靶向药物维持治疗的疗效。[方法]筛选既往口服厄洛替尼、吉非替尼或埃克替尼治疗有效后疾病进展的NSCLC患者162例,PS评分均>2分,无法耐受化疗者入组。治疗组患者继续原有小分子化合物维持治疗,对照组患者立即停用小分子化合物,观察疾病进展至死亡时间。[结果]治疗组大部分患者病情进展缓慢,少数患者维持稳定;而对照组大量患者病情加重,少量患者维持稳定状态。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个月,而治疗组为6.2个月。治疗组继续服药一个月后以及对照组停药一个月后,治疗组的CE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停止服药一个月后较停止服药初期血清中CEA含量显著升高;而治疗组继续用药一个月后,其CEA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晚期NSCLC患者通过EGFR-TKI靶向治疗疾病进展后继续原小分子化合物维持治疗利于患者生存。

色酮-2-酰腙衍生物的合成研究 下载:24 浏览:251

曲丽丽1 布仁2 于姝燕2 谭福勇1 王建华2 高继丰2 李汉雄2 宋磊2 许佳绮2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3期

摘要:
以2,4,6-三羟基苯乙酮、芳香醛等为原料,经Claisen缩合,关环,肼解,亲核加成-消除等多步反应合成出16个含酰腙基团的色酮衍生物,并利用1H NMR、13C NMR和MS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证。其中5f、5g、5j、5n对SHP-2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不同种族冠心病患者ABCA1基因R219K SNPs的分布及其相关性 下载:81 浏览:492

包美珍 袁托亚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种族(蒙古族与汉族)冠心病患者ABCA1基因R219K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分布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1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53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疾病史及冠心病家族史等一般资料,以及相关生化检查指标,包括TC、TG、LDL-C、HDL-C等。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ABCA1基因R219K的各基因型。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基因多态性与种族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53例冠心病患者中蒙古族62例,汉族91例。两族冠心病患者一般资料中仅性别、BM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0、t=2.057,均P <0.05),ABCA1基因R219K多态性位点RR、RK、KK基因型和R、K等位基频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071、7.298,P <0.05/0.01)。在显性模型中,与汉族冠心病患者相比,蒙古族冠心病患者ABCA1基因R219K多态性位点RR基因型在校正其他因素前后均是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校正前:OR=2.641,95%CI=1.340~5.201,P <0.01;校正后:OR=2.443,95%CI=1.172~5.093,P <0.05)。结论蒙古族人群和汉族人群中ABCA1基因R219K多态性位点RR、RK、KK基因型和R、K等位基因分布存在差异,蒙古族人群较汉族人群更易患冠心病。

CXCL16及其受体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下载:85 浏览:502

陈美凤 魏芳晶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近年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成为冠心病的有效治疗手段。然而,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的出现严重限制了临床预后。多种机制因素参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发展过程。CXCL16及其受体在炎症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就CXCL16及其受体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形成机制进行综述。

PDCA循环在护理职业教育的应用 下载:134 浏览:1152

牛白永 田莉娜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11期

摘要:
随着国家经济和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护理专业这一服务行业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对护理品质的更高要求,也给护理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如何提升护理学校教育的质量,成为护理教育工作者所要思考的问题,PDCA循环是一种企业质量管理的理念,已经在护理职业教育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并取得了一些成效,本文就有关问题进行了总结。

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在冠心病病人中应用效果分析与探讨 下载:153 浏览:1954

陈燕1 葛世杰2 张建平1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3年10期

摘要:
目的: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在冠心病病人中应用效果分析与探讨。方法:本次研究从本院2021年2月-2022年2月收入的冠心病病人中随机抽取10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了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接受奥马哈系统构件的延续性护理,观察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比护理结果。结果:对比综合护理满意率:观察组综合满意52例(100.00%),对照组综合满意48例(92.31%),(p<0.05);观察组不满意0例(0.00%),对照组不满意4例(7.69%),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综合护理依从率:观察组综合依从50例(96.15%),对照组综合依从44例(84.62%),(p<0.05);观察组不依从2例(3.85%),对照组不依从8例(15.38%),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的血压、血脂指标都得到显著改善,对比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值得推广。结论:基于奥马哈系统构建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可帮助冠心病患者改善血压和血脂指标,患者护理后的临床综合护理满意率、依从率较好,值得推广。

冠心病心理护理应用效果分析 下载:193 浏览:1887

孟祥枝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3年9期

摘要:
目的 冠心病在临床上较为复杂,患者在接受护理时护理难度较大,本次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形式评估冠心病患者接受护理时,采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 入组对象选取时间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录入的研究对象均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录入数量为200例,所有患者符合实验要求,采用数字随机法进行处理,将其分为均等的两组并记录为对照组(n=100)与观察组(n=100);对照组内患者接受护理时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则选择心理护理开展护理工作,护理完成后医务人员常规记录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血压变化状况,借此判断护理效果与实验结果。结果 研究完成后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差异明显,从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来看,观察组的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更优(c2=9.155,P<0.05)。而在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后,患者的各项基准指标基本恢复正常,相较于对照组来说,研究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明显更优,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后,对控制患者的血压以及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积极的效果,值得参考、借鉴。

冠心病心脏支架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对心脏功能复常的作用评价 下载:122 浏览:1492

岑丽娜 刘健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3年9期

摘要:
目的 分析冠心病心脏支架患者应用综合护理,能否取得较好效果。方法 从2022年1月-2022年12月时间段内选取100例冠心病心脏支架患者,均分入实验对照组。对照组:传统的护理,实验组:综合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方式对心脏功能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患者心脏功能复常较好(P<0.05)。结论:在老冠心病心脏支架患者护理在工作中,应用综合护理更能够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护理的质量。

优质护理在儿科肺炎护理中的作用分析 下载:47 浏览:480

常朝霞 《中国儿科杂志》 2025年3期

摘要:
探讨优质护理在儿科肺炎护理中的作用。方法:从我院随机抽取2022年1月份-2022年12月份收治的94例肺炎患儿,并将这些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细致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措施,每个小组中分别有47例患儿,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儿的发热、气促、咳嗽、肺啰音症状消退时间分别为(1.67±0.24)、(2.67±0.63)、(4.02±0.77)、(5.64±1.04),常规组分别为(2.78±0.46)、(3.38±0.38)、(4.09±0.82)、(5.69±1.37),研究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较短,可以对比(P<0.05)。研究组患儿的总体护理满意度为95.74%,常规组患儿的总体护理满意度为82.98%,研究组高于常规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肺炎护理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方法,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让患儿获得良好的医疗服务体验,建议临床实践中大范围推广和应用优质护理模式。

集束化护理在预防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效果分析 下载:165 浏览:1546

谷文岳 王芳(通讯作者)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11期

摘要:
集束化护理在预防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效果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从本院2021年1月-2022年4月收入的早产儿中随机抽取7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集束化护理)两组,对比护理结果。结果:对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发生率:观察组感染发生率3例(8.33%),对照组感染发生率10例(27.78%),(p<0.05);观察组无明显感染33例(91.67%),对照组无明显感染26例(72.22%),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临床指标:护理后观察组的RR、HR、PaCO2、PaO2结果更好,指标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3例(8.33%),对照组不良反应10例(27.78%),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集束化护理措施可预防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率,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护理结果十分理想,值得推广。

人性化护理在门诊小儿输液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下载:169 浏览:1992

李文辉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9期

摘要:
探讨门诊小儿输液患儿中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门诊收治的小儿输液患儿140例研究,双色球法分为两组,每组70例。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人性化护理。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输液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也高于对照组,但脱针率低于对照组,同时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输液患儿护理中开展人性化护理,不仅能减少脱针发生,而且可以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促使患儿输液依从性提高,从而家属对护理服务更满意,有应用价值。

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门诊应用中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下载:195 浏览:1871

刘美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8期

摘要:
探讨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门诊应用中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我院2022年1月份-2022年10月份收治的106例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护理人员实际选用的护理服务模式进行分组,主要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每个小组中分别有53例患儿,对比患儿家长的不确定感、焦虑情况、满意程度等多个方面的评估数据;患儿哭闹、抑郁、多动、害怕检查、攻击行为等进行评分。结果:研究组患儿家长的不确定评分为(41.32±6.36)、焦虑情况评分为(36.65±7.35)、满意程度评分为(95.67±4.36),常规组分别为(52.34±8.21)、(45.68±8.04)、(86.45±6.84),研究组的各项评分均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显著,可比(P<0.05)。研究组患儿的哭闹评分为(3.54±1.02)、抑郁评分为(2.24±1.06)、多动评分为(3.55±1.21)、害怕检查评分为(3.20±1.05)、攻击评分为(2.99±1.87),常规组患儿的相应评分为(8.35±1.24)、(8.35±1.36)、(8.64±1.35)、(8.41±1.09)、(8.74±1.98),研究组患儿的多个方面行为评分均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显著,可比(P<0.05)。结论:健康教育工作十分关键,其在儿童保健门诊护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既能改善患儿行为,也能改善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建议大范围推广和应用。

健康教育在小儿癫痫患儿护理中作用分析与探究 下载:187 浏览:2014

康世萍 于洋(通讯作者)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8期

摘要:
分析健康教育在小儿癫痫患儿护理中作用。方法:抽取我院2020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86例小儿癫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43)与观察组(n=43),对对照组患儿采用基础护理干预方式,对观察组患儿实行健康教育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护理满意率、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儿护理满意率分别为95.35%、74.42%,两组数据相比差别较大,观察组明显更优(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儿护理有效率分别为93.02%、72.09%,两组数据相比差别较大,观察组明显更优(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引起癫痫的起因、癫痫危害、生活饮食掌握情况明显更佳,与对照组分数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癫痫患儿护理中,实行健康教育干预的价值较为显著,可以确保患儿家属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在改善患儿与家属不良心态的同时,提升患儿的生活质量水平,确保护理行为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而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摘除眼内巨大异物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下载:23 浏览:278

何宇红 杨瑞凤 《中国眼科杂志》 2025年3期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在进行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摘除眼内巨大异物手术患者的护理时,将围手术期护理应用于其中的效果,并分析对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感染事件发生造成的影响,探讨其临床的可用性。方法 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0年4月至2021年11月接受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摘除眼内巨大异物手术治疗的11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7例(应用手术室常规护理)实验组58例(应用围手术期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感染事件发生率进行记录,分析组间差异。结果 在实验结果中发现,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更优,对照组的满意度为43(75.44%),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54(93.1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术后感染,但实验组患者的感染率3(5.17%)低于对照组的12(21.05%),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前后眼压、前房深度和前房角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在进行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摘除眼内巨大异物手术时,应用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且可以降低感染事件的发生率。这表明围手术期护理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有助于提升手术结果的质量和患者的整体护理效果。然而,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来进一步确认这一发现,并确定更为精确和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案。

基于微信平台对视网膜脱离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后延续护理效果分析与探究 下载:12 浏览:160

张云鸶 赵芳(通讯作者) 《中国眼科杂志》 2025年2期

摘要:
目的:基于微信平台对视网膜脱离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后延续护理效果分析与探究。方法:本次研究从本院2022年6月-2023年2月收入的视网膜脱离患者中随机抽取5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延续性护理,观察组接受基于微信平台护理延续性护理,护理效果。结果:对比综合治疗依从率:对照组综合依从18例(69.23%),观察组综合依从24例(92.31%),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综合护理满意率:对照组综合满意22例(84.62%),观察组综合满意26例(100.00%),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8例(30.77%),观察组不良反应2例(7.69%),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患者ESCA水平:观察组的ESCA水平优于对照组,指标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微信平台对视网膜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后延续性护理效果较好,可推广。

日间手术的老年白内障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 下载:79 浏览:815

高嫒霞 李金霞 李金丽(通讯作者) 《中国眼科杂志》 2024年3期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日间手术的老年白内障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参与试验的总病例数共100例,均为老年白内障患者;2019年11月至2021年10月。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划分成例数相等的干预组、常规组,各50例,其中常规组采取常规日间护理服务,干预组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比较检验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负性情绪状态、护理满意度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常规组,负性情绪各指标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比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日间手术老年白内障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可深化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认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缓解消极情绪,使用价值高。

急性中风患者眩晕中医护理干预效果分析与探究 下载:184 浏览:734

刘婷 田宏(通讯作者) 《中医研究杂志》 2024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用于急性中风眩晕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中风眩晕患者60例研究,双色球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包括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中医护理),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与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头晕消失与心悸消失时间少于对照组,且护理后负面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中风眩晕患者采取中医护理干预,可提高护理效果与满意度,而且患者症状消失时间更快,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有应用价值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