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围绕生活话题 优化教学设计——以《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教学为例 下载:64 浏览:443

韩贤发 《教学管理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话题,特别是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是课堂中师生对话的有效载体。生活话题立足于对话者共同关心、熟悉、了解、想表达并且能表达的生活事件,选择、展开、体验与探讨生活话题应成为教师组织课堂走向生活的逻辑过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通过解读文本标题、引入生活话题、设计主题环节、探讨生活话题、引领反思感悟、升华生活话题等来组织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对城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下载:144 浏览:1414

黄志康 《中国教育研究》 2024年8期

摘要:
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肩负重任,致力于让城市留守儿童的内心沐浴在阳光与正能量之下。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成为他们心灵的灯塔,引导他们亲身体验青春的热烈与美好,感受时间的宝贵与无价。通过生动的教学与贴心的关怀,我们激发他们内心的热情,培养他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学习与生活态度。让每一位留守儿童都能以积极向上的姿态,珍惜每一刻,拥抱每一个可能,让青春在奋斗中绽放最耀眼的光芒。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的策略研究 下载:157 浏览:1382

潘刚毅 《中国教育研究》 2023年8期

摘要: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起点,亦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和归宿。”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理性看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坚韧,明白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逐步养成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价值观。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路径探究 下载:90 浏览:486

赵江燕1 刘月增2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20年3期

摘要:
基础教育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路径可以从经典诵读、时政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思维导图、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着手,富有时效性与针对性,使学科教育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路径探究 下载:92 浏览:482

1赵江燕 2刘月增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20年2期

摘要:
基础教育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路径可以从经典诵读、时政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思维导图、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着手,富有时效性与针对性,使学科教育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运用数字化课堂观察优化师生交往行为的策略研究——以初中道德与法治《合作的艺术》为课例 下载:83 浏览:506

张小莉 张克谦 周凤敏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19年4期

摘要: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教学相长的互动过程。在课堂中师生交往行为直接影响教学的可接受性和师生的参与度,对教育效果的达成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多元交互式"数字化课堂观察平台采集课例的相关信息,对课堂中师生交互行为进行详细分析,主要包括师生交往形式、交往情绪和课堂评价三部分,概括得出在课堂实践中师生交往行为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师专业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简析 下载:50 浏览:533

李应 《中国法学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渗透,是新课改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相应的改变。我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容,其对中华民族的精神进行充分的彰显,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相应的传统文化,可以借助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对学生进行熏陶,能指引学生树立健康的思想道德观念,并且能强化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感知,这对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传承发展有极大帮助。因此,本文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策略。

探析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如何培养责任感 下载:92 浏览:1018

王锐 《中国法学研究》 2024年12期

摘要:
具有责任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从心理卫生的角度看,强烈的责任感具有心理保健作用,因为它能够使人把履行各种职责看作自己分内的事,让人体验尽职守责后的成就感、幸福感。一个具有强烈责任感的人或团队,往往能够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坚定的信念,不断努力克服问题。

谈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 下载:96 浏览:1034

岳彦涛 《中国法学研究》 2024年8期

摘要: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资源匮乏,以及合作学习活动开展较少,限制了学生学习兴趣与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发展。教师在应对过程中,应该立足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创设多样化情境、联系生活实际、引入法治案例、深化合作探究以及加强借助社会热点新闻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公共参与和责任意识,巩固学生文化基础与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实现核心素养视角下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高效改革。

双减政策下道德与法治科实践性作业的设计 下载:98 浏览:1025

程铁强 《中国法学研究》 2024年5期

摘要:
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科的作业设计往往存在形式单一、机械类、背书类、作业量大、缺乏与社会热点联系等问题,因此布置适量的实践性作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兴趣,在实践中轻松学到知识,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整体道德素养的目的。

新课程改革的道德与法治教学 下载:103 浏览:1035

樊九娜 《中国法学研究》 2024年4期

摘要:
在目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在创新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的时候,教师们需要找到正确的方向、切入点,明确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把促进学生个性化、高效化学习作为根本,有效地调整现行的教学模式和课程生态结构。教师要对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进行细致深入的解读,对其中的新标准、新要求做出更科学、更合理、更全面的判断,通过对多项资源的整合,并将其与课程教育核心素养要素相衔接,加强课程改革和课程创新,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立德树人视域下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下载:101 浏览:1022

吴珍琳 《中国法学研究》 2024年3期

摘要:
在初中教育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最有效的载体,具有无可取代的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德育为主要目标,让学生逐渐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在立德树人的视域下,笔者对中学德育教育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

基于新课程标准下道德与法治课培育学生法治观念实践研究 下载:102 浏览:1044

黄丽婷 《中国法学研究》 2024年2期

摘要:
随着2018年《我国青少年法治教育发展报告》的发表,近年来,我国初中法治教育已取得很大进展,法治教育进一步得到强化。但依旧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初中生的法律知识储备很少;初中法治教育实践性不足,教育模式单一;初中法治教师教学能力较低等问题。初中阶段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具有关键性意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已成为培养初中生法治意识的首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法治意识,然后分析初中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现状,最后主要就道德与法治课进行教学培养策略,通过提出了在教学中将法治知识与丰富的法治实践活动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法律专业性、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促进法治意识培养、完善法治教育评价机制的部分提出建议。

“双减”背景下初三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策略 下载:117 浏览:1541

林长华 《中国法学研究》 2023年11期

摘要:
“双减”政策在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设计方面,给出了量和质方面的要求。初三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结合教学标准,分别从课堂、课后两方面进行精细化的作业设计。在课堂内,用分层作业调动学生热情,并通过双向选择、学生自学与反思,使作业发挥巩固作用;在课后,保证作业指向单元内容,接轨生活认知,并通过在线指导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做作业达成个性化学习的目标。

论中学道德与法治生活教育的教学对策 下载:115 浏览:1519

余荣喜 《中国法学研究》 2023年9期

摘要:
新一轮的新课改要求以素质教育来保证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教学理念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严重地制约着学生的健康发展。生命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素质教育手段,其积极推动,能够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成效,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与提高。但是,“生活”教学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及时地对此进行处理。

“双减”背景下芒市道德与法治作业优化设计研究 下载:118 浏览:1500

匡翠香 《中国法学研究》 2023年9期

摘要:
“双减”政策是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背景下诞生的先进教育理念,它能有效减轻学生在学习中的负担和心理压力,能够将学习主体的地位交还给学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作业设计点燃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探析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下载:116 浏览:1503

丁立亮 《中国法学研究》 2023年8期

摘要: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影响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综合考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兴趣,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改进与优化,唤醒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热情,调动学生参与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主动性。

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与时政热点有效结合的实践与思考 下载:118 浏览:1532

赵刚 《中国法学研究》 2023年7期

摘要:
时政热点包括很多东西,例如政治、军事、经济、道德等一系列的事情,由于这些事情或事件是发生在身边的,很容易让学生找到一些认同感或熟悉感,所以,将时政热点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程中所学的知识,还可以让学生结合知识,对时政热点发表不一样的看法,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学生的品德、道德、修养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所以,教师在道德与法制的教学中,可以适时的、适当的融入时政热点新闻,将新闻与知识点进行融合,从而有效提升道德与法制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效率。本文通过对现行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时政热点融入课程的好处这两点进行研究,提出几点有效融入的策略,希望可以为一线教师提供帮助。

深化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评价 下载:120 浏览:1522

凤蕾 《中国法学研究》 2023年4期

摘要:
即时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成果进行实时评估,以达到增强学生自信心与成就感的目的,相比于事后评价,即时评价应当体现及时性、激励性、全面性与公正性的特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利用即时评价的方法,既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这对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将起到关键性作用。

红色经典故事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下载:147 浏览:1898

周真国 《中国法学研究》 2022年11期

摘要:
众所周知,中国是文化古国,其历史悠久,并包含了大量的优秀红色经典故事、传统美德。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设立与开展,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深刻地了解中华红色经典故事,重点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法治意识,使学生将红色经典故事更好的传承、宏扬下去。所以,本文从红色经典故事渗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角度出发,探索培养学生优秀红色经典故事素养的方法和途径,以期能引起广大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共鸣。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