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EPC模式全生命周期视角的风险系统动力学研究 下载:54 浏览:384

吴强 陈德义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0年11期

摘要: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具有投资效益高、总成本低、设计与施工协调等优势,但同时其投资规模大、采购成本高、前期工作量大的特点为项目的实施带来了相当大的潜在风险。项目管理者要避免工程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就必须熟悉风险在工程全生命周期下的动态变化以及影响机制,并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的发生。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是诊断和分析多因素风险成因的方法,可有效地处理相互作用的、动态的项目风险。基于EPC模式全生命周期视角,运用Vensim PLE软件绘制出风险全过程结构图,构建EPC模式风险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模型,分析各影响因子间的因果关系及其内在联系,对系统风险反馈信息以及仿真模拟进行分析,从而为项目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降低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升管理水平。

基于SD模型的绿色建筑项目系统脆弱性研究 下载:63 浏览:346

邢必果 张建新 陈月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0年11期

摘要:
绿色建筑项目系统脆弱性是隐藏于系统内部的属性之一,其对绿色建筑项目风险存在一定影响。研究绿色建筑项目系统脆弱性,进而推动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目的,以分析系统脆弱性驱动因素为核心内容:采用文献分析法对系统脆弱性驱动因素进行识别;通过G1赋权法确定各驱动因素的权重系数;基于敏感性、适应性和暴露性3个维度建立SD(System Dynamics)模型。通过对其中的6个常量型驱动因素进行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对绿色建筑项目系统脆弱性影响显著的驱动因素为施工企业资质等级、设计积极程度和项目规模。拓展了绿色建筑项目系统脆弱性的驱动因素研究,为控制绿色建筑项目系统脆弱性指数提供理论依据。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充电基础设施PPP项目充电定价研究 下载:44 浏览:322

张中杰 张琳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0年10期

摘要:
近年来,政府引入PPP模式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但是由于项目组成复杂与收益能力不确定等问题,充电基础设施PPP项目仍难以推广。从充电定价角度入手,分析充电基础设施PPP项目充电定价的影响因素,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充电基础设施PPP项目充电定价模型,并通过Vensim软件进行仿真模拟,从项目投资收益角度和消费者效用角度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进一步运用敏感性分析确定了影响充电定价的关键因素,结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为优化我国充电基础设施PPP项目充电定价、推动充电基础设施PPP项目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安全管理行为对安全管理绩效影响分析方法 下载:63 浏览:376

龙彦 江彭鹏 马羚 方东平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0年9期

摘要:
有效评价安全管理绩效对提升建设项目安全管理水平、减少事故发生至关重要。通过分析建设项目各参建方的安全管理行为,识别项目安全管理绩效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结合系统动力学从项目整体角度构建了安全管理绩效分析模型,来评价建设项目各参与方的安全管理行为对项目安全管理绩效的综合影响。实际案例分析表明,研究构建的安全管理绩效分析模型是有效的、可行的,并据此提出建设项目安全管理绩效提升建议。

建筑工人参与安全教育主动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43 浏览:364

许建飞1,2 韩豫1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0年9期

摘要:
为了研究建筑工人参与安全教育主动性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理,通过对多个建筑施工企业进行访谈,查阅相关文献,基于行为安全理论、安全认知心理学理论和学习动机理论,将建筑工人参与安全教育主动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类识别。划分内部影响因素和外部影响因素,选取6个外因变量,共28个观测指标,采用Likert五级量表的形式对建筑工人进行调查,并利用SPSS和AMOS软件对回收数据进行信效度分析及因子分析,建立假设结构方程模型(SEM)并进行修正,得到影响因素对建筑工人参与安全教育的主动性的影响路径系数。结果表明:安全培训质量、安全投入与奖励力度、政府安全监管强度和工人安全素质对工人参与安全教育主动性影响显著。建筑工人应学会提升自身的主动安全素质,企业可以改善安全培训质量,加大安全投入和奖励力度,政府应加强安全监管来提升工人参与安全教育的主动性,减少建筑安全事故发生概率。

国内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研究综述 下载:52 浏览:344

倪国栋1,2 高富宁1,2 徐恒1,2 乔亚宁1,2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0年4期

摘要:
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的安全形势依旧严峻,建筑工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研究建筑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对遏制安全事故发生显得尤为重要。基于CNKI数据库资源对近年来国内有关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阐述了相关文献的发表数量、发表期刊和发表机构,重点从相关研究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研究结果可以为学术界和企业界进一步从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视角研究解决工程安全问题提供借鉴与参考。

钢丝绳力学性能检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下载:51 浏览:376

董军刚 刘大永 冯贺平 刘志宏 《中国仪器》 2020年11期

摘要:
力学性能指标检测是钢丝绳性能评价的必备环节,是其应用产品或行业领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基于操作系统的一体机平台,研制出一套钢丝绳力学性能智能检测系统。该系统完成了钢丝绳拉力、扭转和弯曲性能的检测、存储与显示,并能通过无线通信实时传送至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自动管理和报告处理。目前,该系统在公司检测中心进行了实际应用,结果表明:钢丝绳拉力检测系统最大误差小于1%,扭转弯曲检测系统稳定性好,达到企业检测要求和国家检测标准。

BIM技术在连续刚构桥移动模架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57 浏览:358

庞维福1 窦晗2 乔鹏虎2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9年11期

摘要:
针对行北渭河特大桥项目,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施工管理与移动模架设计与安装过程中,进行BIM技术的应用研究。通过Abaquss进行力学检算辅助设计;通过Delmia进行模架主梁吊装仿真模拟,确定主梁吊耳位置;采用Revit建立连续刚构桥模型,应用碰撞检查功能优化设计图纸,并提取工程量与施工坐标服务施工管理;将BIM管理平台用于桥梁施工质量安全以及工程资料的管理,既提高了管理效率,又方便了资料查找并为后期运营提供数据支持。

工程设计中插入式涡街流量计插入深度的选择 下载:56 浏览:348

吴美景 祁宏丽 马立伟 《中国仪器》 2020年4期

摘要:
描述插入式涡街流量计的工作原理,根据流体力学中著名的"卡门涡街"原理进行流量测量,同时根据被测介质流速分布情况,简述涡旋发生体(非线性三角柱形体)以及探头的结构形式;经试验论证了插入式涡街流量计在被测管道内正确的插入深度(主要是涡旋发生体和并联方式的四片压电晶体与被测管道的相对位置),从而确定安装现场的通用原则和规范,当配合辅助工具(公司专利产品:开孔器和推进、启拔器)还可实现现场不停产安装或更换,弥补了法兰式涡街流量计的体积大、整体重量过大、安装不便等不足现象,具有很高的性价比。

房地产企业项目团队间知识共享障碍因素研究 下载:47 浏览:362

倪国栋1 李琨2 徐恒1 许娜1 邓勇亮1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9年11期

摘要:
基于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深度访谈资料进行扎根分析,将资料中知识共享障碍因素的相关内容进行概念化、范畴化和编码处理,构建了房地产企业项目团队间知识共享障碍因素模型。研究结果表明,4项主体因素、1项客体因素和4项环境因素是当前房地产企业项目团队间知识共享的主要障碍因素,为房地产企业管理者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和提高知识共享效果奠定了理论基础。

房地产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实证研究 下载:58 浏览:357

王楠子1 吴霁峰2 何云3 王欣怡4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9年10期

摘要:
房地产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管理能力在企业经营活动风险控制中占据重要位置。建立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具有高相关性和高维性等特点之上,提出了基于主成分分析与Logistic分析相结合的危机预警方法。运用逻辑回归分析方法,得到影响房地产企业财务能力的6个主成分综合因子,构建科学合理的房地产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决策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最大限度减少变量信息丢失情况下实现多变量的降维处理,同时解决原始数据各变量之间彼此高度相关的不足,对于预测企业经营失效与否具有很好的识别预警和推广能力,为我国上市房地产企业制定后期发展战略决策提供有效参考。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BIM设计人员行为挖掘研究 下载:60 浏览:363

张立茂 吴贤国 王欣怡 伍方芳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9年5期

摘要:
BIM技术越来越多的使用导致计算机生成大量的后台数据,为从业者提供了一个从设计过程中提取有价值信息的机会。以BIM设计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BIM设计流程特征和流程挖掘需求,利用过程挖掘技术构建了三种类型的社会网络并进一步构建了动态共同工作社会网络;采用"自顶向下"即从宏观到微观的研究方法,对BIM设计人员社会网络进行分析;通过深入研究社会网络中心性对BIM设计人员工作效率的影响机制提出共同工作社会网络中心性对BIM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有正向影响的研究假设;通过对研究变量进行测量和整理,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假设成立的结论,表明应正视团队中派系的存在,引导派系共享成员,加强核心人物的培养并发挥其作用。

基于流程再造的全过程咨询之挑战应对 下载:57 浏览:360

张双甜1 郎颢川2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9年5期

摘要:
全过程咨询作为行业与政府推行的一种工程咨询模式,有其重要的意义。全过程咨询的推行对工程咨询企业在企业参与项目咨询的模式、企业对咨询业务的管控、企业对协作单位的选拔及管控、企业面临的新的风险等方面带来较大的影响。如果工程咨询企业不能正确处理这些影响,则可能面临较大的风险。通过分析全过程咨询对企业业务的影响及全过程咨询的业务高效开展的需求,结合流程再造理论,对工程咨询企业从组织、管理、流程等方面如何应对提出了对策建议。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养老PPP项目政府补偿机制研究 下载:65 浏览:357

沈俊鑫 王潇涵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9年4期

摘要:
科学合理的政府补偿机制是实现养老PPP项目可持续运营的重要保障,补偿机制设计已成为学术界和实践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分析政府补偿决策思路和关键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基于社会资本利益结构视角,构建政府补偿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模型仿真和敏感性分析,从公众利益、社会资本收益、政府财政支出等方面设计政府补偿机制。结果表明:政府需对项目进行补偿才能使社会资本获得基本投资回报,政府补偿机制设计应综合协调养老机构补偿和价格补偿,以满足政府、社会资本和公众三方利益。

房建工程事故行为致险链作用机理研究 下载:62 浏览:347

周新宇1 郭聖煜2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9年2期

摘要:
为了深入理解不安全行为对于事故的影响,通过复杂网络探究房建工程事故行为致险链的作用机理。结合房建工程相关标准规范等,形成不安全行为列表;收集近些年房建工程事故案例,提取行为致险链,利用Pajek软件构建网络模型;分析网络的度和累计度分布,描述网络特性。结果表明,入度值和出度值高的节点分别反映事故的常见直接和间接行为原因,行为致险链网络具有无标度网络的特性。研究揭示了房建工程事故的行为致险机理,在预防事故的发生和发展上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施工安全事故致因机理与案例数据统计 下载:65 浏览:383

张伟 朱双娜 曹春香 吴贤国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12期

摘要:
当前我国工程建设行业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仍然较多,施工安全生产管理仍存在较多不足。为强化施工安全管理,降低事故发生率,以系统思想和事故致因理论为基础,分析施工安全事故致因机理并结合案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组织管理、技术管理、资源保障、教育培训和应急救援5个方面,对施工安全事故致因进行归纳和分类。通过收集2005~2016年间我国571起施工安全事故案例报告和相关资料,分析各起事故发生的原因,统计各项事故致因出现的频数和频率,划分关键、次关键和一般事故致因。揭示了组织管理、技术管理存在缺陷最多,违规作业最易诱发事故等规律。并针对关键致因提出了相应对策,可为改进施工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由葵花秸秆和玉米秸秆制作的不同沙障防风效能比较 下载:86 浏览:479

卢立强1 崔向新1 高永1 党晓宏1,2 潘霞1 徐立杰1 《中国土壤》 2020年10期

摘要:
以葵花秸秆和玉米秸秆沙障为研究对象,用测定沙障及裸沙丘近地表不同高度处风速的方法,比较分析了葵花秸秆和玉米秸秆制作的横向式、纵向式两种沙障的防风效能。结果表明:两种沙障横向式的防风效能大于纵向式;铺设两种作物秸秆沙障之后,空气动力学地表粗糙度均大幅度增加、下垫面类型改变,纵向布置葵花秸秆沙障、纵向布置玉米秸秆沙障的粗糙度分别是裸沙丘(对照)的76.43倍和24.45倍;葵花秸秆沙障的风速廓线均呈"S"型,玉米秸秆沙障与裸沙丘的风速廓线服从对数函数分布,同时,两种作物沙障的风速削减率随着高度增加逐渐减小,变化幅度先增加后减小。

项目成员工作幸福感:内涵、结构与测量 下载:72 浏览:398

倪国栋 张利忠 杜斌 杨洁 张凯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7期

摘要:
针对工程建设领域项目组织的特点,阐述了项目成员工作幸福感的内涵,从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两个方面建立了项目成员工作幸福感的结构维度,包括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工作旺盛感、工作胜任感、工作认可度、工作投入度、工作满意度和工作中的积极情绪7个维度,并研究开发了测量量表。通过编制调研问卷在预调研基础上对题项进行修订得到正式问卷,正式调研共获得540个有效样本,分成两组分别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通过实证检验,最终得到项目成员工作幸福感本土的测量量表。研究结果表明,该测量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为项目成员工作幸福感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环渤海地区综合承载力评估与预测 下载:86 浏览:477

曲修齐1,2刘淼1李春林1尹红岩1,2常禹1胡远满1 《中国土壤》 2020年5期

摘要:
承载力的研究在生态学中有着较长的历史,当前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空间规划的背景下又成为研究的热点。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双评价""、三线一单"编制和生态红线划定均要求对承载力进行评价。承载力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多样,当前还未有统一的范式或指标体系。本文针对开发强度大、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环渤海地区,尝试以指标体系法为基础,从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生态因素且重点考虑各子系统间关联系的角度,对此区域综合承载力现状进行了评价。从支持力和压力两方面建立分层多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地级市为单元对研究区2012~2016年综合承载力进行量化评估并加以分析;再以当前技术水平为条件,设定综合承载力理想状态,探索各市提升综合承载力的途径,并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和方法,应用Vensim软件对未来10年环渤海地区综合承载力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环渤海区域13个地级市和天津市,近5年区域综合承载力均有所提升,但地区间差异较大,且距理想状态均有一定差距。天津市综合承载力初始水平较高且增速较快,区域综合承载力值达到0.60,最接近理想状态值的0.713;河北省各市水平最低,且增长速度均较缓慢,其区域综合承载力值最高的也仅为0.40;山东省各市综合承载力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区域综合承载力值略高于河北,达到0.50;辽宁省各市综合承载力水平参差不齐,综合承载力指数在0.35-0.50之间,个别城市甚至出现回落现象,而制约综合承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压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对环渤海地区未来10年综合承载力预测结果表明,该地区综合承载力缓慢提升;加大科技投入与加强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是提升环渤海区域未来综合承载力的重要手段。本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综合承载力研究提供案例和方法上的参考,也可为环渤海地区的综合承载力提升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持。

国际工程承包商与竞争者协同进化NKC模型研究 下载:29 浏览:241

赵振宇 王岚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4期

摘要:
动态能力是企业为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整合、建立和重构内外部竞争力以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国际工程承包商需通过提升动态能力以应对挑战并取得绩效。以研究国际工程承包商动态能力与竞争者协同进化的关系为目标,在建立国际工程承包商动态能力NKC模型基础上,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国际工程承包商动态能力路径变化趋势,并对国际工程承包商的适应度在有无竞争者影响两种情况下进行对比分析。基于动态能力、协同竞争和适应度景观理论分析国际承包商动态能力路径演化过程。研究发现国际工程承包商与竞争者协同进化对企业的适应度水平即绩效的正面影响效用,归纳提升国际工程承包商在国际市场中适应水平度的机制,通过这些机制有助于提高国际承包商在国际工程市场中的竞争力,帮助国际工程承包商获取更好的绩效回报。
[1/29]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