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TC11钛合金电子束熔丝增材复合制造工艺研究 下载:61 浏览:269

王宁宁 韩冬 吴军 高世凯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6期

摘要:
对电子束增材制造技术成形TC11钛合金工艺进行研究,探索"增材+锻造"复合制造大型钛合金构件的更优工艺。使用改造设备开展正交试验,优化工艺。结果表明:束流20mA,运动速度180mm/min,送丝速度15mm/s,椭圆扫描模式下获得熔覆层表观形貌良好,此时成形件的强度比锻件标准高,增材金属塑性略低于锻件标准,结合处金属塑性略高于锻件标准。两处试样的拉伸断裂方式均为韧性断裂。

基于真实齿面的直齿锥齿轮加载接触分析研究 下载:65 浏览:410

吕胜 《中国机械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基于某发动机直齿锥齿轮真实齿面测量数据,反求直齿锥齿轮加工参数,重构直齿锥齿轮真实齿面的数学模型及几何模型,进一步采用ANSYS软件对直齿锥齿轮进行加载接触仿真分析,得到基于真实齿面的直齿锥齿轮接触印痕,仿真结果与着色试验结果基本一致。此分析方法可为后续该直齿锥齿轮是否能满足装机要求判定提供指导

电子束熔丝增材制造TC11钛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 下载:76 浏览:413

王宁宁 韩冬 吴军 高世凯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9年12期

摘要:
采用电子束熔丝增材制造技术以TC11钛合金丝材为原料打印实体试块,经双重热处理后,研究其组织特征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基材组织为等轴组织,在基材与增材金属结合处观察到魏氏组织,增材金属组织为α+β相重复交错的网篮组织。电子束增材金属的拉伸性能特点为高强低塑高韧,结合处强度低、塑/韧性差。

某型航空发动机附件传动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 下载:50 浏览:307

吕胜 《中国机械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通过MASTA软件构建某型航空发动机附件传动系统分析模型,计算其系统动力学响应,并将计算得到的振动响应与试验所测振动响应对比,相对误差值最大为8.3%,验证了MASTA软件对航空发动机附件传动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的可行性与准确性,可以为航空发动机附件传动设计提供新方法。

焊后热处理对7050铝合金FSW接头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481

张鑫 韩冬 吴军 殷凯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8年8期

摘要:
对20mm厚7050-T7451铝合金进行搅拌摩擦焊和接头的焊后热处理。对比分析了热处理前后接头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在搅拌头旋转速度300r/min,焊接速度50mm/min时,接头抗拉强度为426MPa,延伸率为8.2%。经过固溶时效处理后,接头组织细化,并析出大量第二相粒子,接头性能进一步提高,抗拉强度达到511MPa,延伸率为8.5%;热处理前接头均断裂于前进侧热影响区,与接头的硬度分布有对应关系。热处理后,接头断裂于焊核区。热处理前后接头断口均表现出韧性断裂特征。

兰炭尾气水洗脱氨工艺仿真与优化 下载:71 浏览:488

李振龙1 刘明霞2 《动力技术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针对兰炭尾气用于12V190燃气机发电时NH3含量超标,导致输送管线和发动机的铜质部件严重腐蚀问题,通过Aspen Plus化工流程仿真软件对水洗脱氨过程进行了全流程仿真,对吸收剂温度、循环量,富液温度、解析空气量等工艺参数进行了计算和优化并对吸收塔和再生塔进行了设计和校核计算,采用HTRI软件对富液换热器进行了设计和校核计算,通过研究确定最优操作参数。

基于配气机构动力学分析的米勒循环凸轮型线设计 下载:62 浏览:442

刘兰兰 《动力技术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为了解决在不降低动力性的前提下,减少发动机NOx排放量的问题,配气机构的优良与否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某16V发动机配气机构进气部分为研究对象,运用米勒循环原理设计了三组进气相位,在原机配气机构的基础上,应用GT-POWER软件建立配气机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对三组凸轮型线进行设计及模拟计算,从气门运动规律、动力学特性等方面对该配气机构进行了评价。

基于回归分析的7050-T7451铝合金搅拌摩擦焊工艺研究 下载:86 浏览:479

张鑫 韩冬 吴军 殷凯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8年3期

摘要:
基于回归分析对20mm厚7050-T7451铝合金搅拌摩擦焊工艺进行研究。建立并分析了接头抗拉强度与焊接工艺参数之间的回归模型,重点考察搅拌头旋转速度、焊接速度和轴肩下压量对接头抗拉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试验设定的工艺参数范围内,随着搅拌头旋转速度的增加,接头抗拉强度降低;随着焊接速度的增加,接头抗拉强度先升高后降低,存在峰值;随着轴肩下压量的增加,接头抗拉强度升高。通过优化焊接工艺参数可以使接头抗拉强度达到430MPa。

叶轮叶片厚度对混流式核主泵能量性能的影响 下载:67 浏览:258

王强磊1 赖喜德1 叶道星2 《核工业与技术》 2020年7期

摘要:
为了分析混流式核主泵叶轮叶片厚度对能量性能的影响和进行流体动力优化,以某公司制造的100型混流式核主泵为研究对象,选取叶轮叶片厚度作为优化设计变量,分别设计了3种不同叶片厚度的叶轮。首先对原始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及性能预测,通过与原始模型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确定了合理的数值模拟方法和验证性能预测的可靠性。对3种不同叶片厚度的叶轮进行全流道的数值计算分析,预测分析不同叶片厚度对核主泵外特性以及内部流场分布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相同流量工况下,随着叶轮叶片厚度的减薄,核主泵的扬程增加,效率降低。由于空间导叶的特殊结构,叶轮叶片减薄使导叶叶片进口处出现回流现象,增加了导叶内的流动损失,且全流道内的压力整体较高。因此,适当地增加叶片厚度有助于提高具有特殊空间导叶结构的核主泵效率和保证核主泵运行的可靠性。

航空涡轴发动机主轴轴承试验台测控系统设计 下载:12 浏览:413

李艳超 贺玲 江平 高俊 《传感器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测控系统是试验台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航空涡轴发动机高速轴承试验台,设计了一套高效、高稳定性的分布式测控系统。该系统包括测试和控制2部分:测试部分利用Compact DAQ系列数采平台周期性采集外部信号,在LabVIEW开发环境下编程实现数据采集、分析、记录等测试功能;控制部分采用S7-300系列PLC,使用STEP 7、Win CC软件完成试验转速、载荷等参数控制以及联锁保护等功能。利用OPC技术,通过工业以太网实现LabVIEW平台与PLC数据交互,从而保证测试与控制同步运行。目前,该试验台已投入使用,用于航空发动机轴承性能和疲劳试验,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成组技术在航空发动机涡轮性能试验件装配工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80 浏览:1135

罗越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4年9期

摘要:
为加快航空发动机试验件装配工艺设计速度,本文尝试将成组技术应用在装配工艺设计中。以涡轮性能试验件为研究对象,对涡轮性能试验件按结构展开成组化分析,并将试验件装配工序相应进行成组化、模块化,整理出典型工艺模板以减少工艺设计中的重复性工作。根据统计,相比单个试验件单个分析的装配工艺设计方式,应用成组技术分析设计典型工艺模板并在工艺设计时引用相应模板的装配工艺设计方式能有效减少工艺设计时的重复性工作,缩短装配工艺设计周期。

涡轴发动机部件级起动模型建模方法 下载:322 浏览:1664

华称祥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22年7期

摘要:
利用指数外推法,得到了某型涡轴发动机低转速部件特性,建立了涡轴发动机的部件级起动模型,并在起动模型中综合考虑了起动过程油气比和进口气流条件对燃烧室燃烧效率的影响,燃烧室与涡轮的热惯性,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滞后以及各部件总压恢复系数的变化。与发动机实际试车数据对比表明,该模型可以模拟发动机从静止加速到慢车的动态过程,且具有较好的精度。

机械设计方法在机械设计中的优势 下载:112 浏览:1490

张宇航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2年6期

摘要:
最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高,使得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也随之上升,这就给很多的机械设备在研究方面提供了便利,而且也使得其自动化发展变得更加迅速,也为众多制造企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与挑战。机械设计的优势不断扩大,使得各个制造企业的生产效率不断提升,而且有效的将制造企业的制造与经营成本大幅度降低,这一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将很多因人为因素产生的生产质量问题以及效率问题大大减少。自动化的机械设备与传统机械设备相比具有诸多有点,最为明显的就是其操作更为简便,而且对人力资源有着较低的依赖性,这就使得企业的在社会上的经济效益得以提升,进而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优化VMD技术在动力机械状态监测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下载:219 浏览:2341

林蓁 胡琪玮 胡智方 《动力技术研究》 2023年11期

摘要:
动力机械作为能量转换的重要装置,其是船舶运行的重要设备,它的运行状态能够对船舶运行的安全性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对于动力机械系统的监测变得尤为重要,现今最为常用的是将VMD技术应用于动力机械状态监测系统中。基于此,本文就优化VMD技术在动力机械状态监测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了动力机械状态监测系统中优化VMD技术的方式。

航空产品研制项目供应商管理模式探索 下载:148 浏览:1908

舒斯荣 《航空航天学报》 2022年7期

摘要:
新形势下,航空产品开发过程复杂,并且对于质量控制的要求较高,只有提高生产效率,才可以完成专业性的协作。航空制造业供应商管理模式的创新,也需要在军民融合的基础上,合理的规划,制定具体的管理流程,保持可持续的发展路径,为以后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本文首先提出需要探究的主要内容,之后,根据管理模式,建立管理机制。

热能动力机械及环境问题研究 下载:235 浏览:2239

刘孝天 《动力技术研究》 2022年12期

摘要:
进入现代社会之后,各行业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对于热能动力机械的需求量在逐渐增长。虽然使用热能动力机械有效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帮助行业获得更多经济效益,但是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如今,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工作非常重视,对于造成环境污染的各种问题进行了研究,其中热能动力机械的应用所造成的污染问题已经受到社会的关注,所以本篇文章将主要探讨热能动力机械的相关概念,分析热能动力机械应用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建议,希望可以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帮助,有效改善我国环境污染问题,仅供参考。

电子控制技术在动力机械中的前沿应用 下载:354 浏览:3603

罗加楷 汪维 《动力技术研究》 2022年11期

摘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车辆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应用,现代汽车领域也发展到了电子自动化和智能化。现代汽车融合了多种技术,电子自动化控制给现代汽车的应用带来了重大的发展和变化。电子零部件取代了传统的机械零部件,车辆的操作控制和安全性得到了很大改善,不仅提高了车辆的质量,而且使用户服务更加人性化。本文对电子控制技术在动力机械中的前沿应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论热电厂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有效运用 下载:368 浏览:3877

冯晓娟 《动力技术研究》 2022年6期

摘要:
热电厂发电是供电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也存在能量利用不充分等问题。因此本文也热电厂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有效运用为研究主题,首先根据实际情况探讨了热电厂中热能与电力工程有效运用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热电厂中热能与电力工程有效应用的措施,希望能促进我国热电厂的节能减排工作,同时促进热电厂中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

热能动力机械及环境问题探讨 下载:385 浏览:3876

张晓光 陈国帅 姜函序 《动力技术研究》 2021年7期

摘要:
目前我国的能源构成主要是煤炭、天然气、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且人口增长快,这些不可再生资源总有用完的一天。因此风能、太阳能、热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就显得非常必要。热能与动力工程是当前用得较多的方式,这些新能源和节能技术的使用,为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我国经济发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对现行使用较多的热能和动力工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节能技术做了简要分析,希望为我国在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中有所帮助。

热能动力机械及环境问题的分析 下载:387 浏览:3998

王志涛 《动力技术研究》 2021年6期

摘要:
热能动力机械作为一种机械设备,在各个行业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热能动力机械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污染,影响周边的生态环境。因此,分析热能动力机械的相关内容以及热能动力机械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问题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保证我国的热能动力机械的科学发展,同时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