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本权利保护范围的界定 下载:86 浏览:472

王锴 《中国法学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明确基本权利的保护范围,是对国家干预基本权利的行为进行合宪性审查的前提。要准确界定基本权利的保护范围,需对法律上形成的保护范围和事实上形成的保护范围作出区分。前者主要由立法界定,后者主要通过解释确定。国家通过立法界定基本权利的保护范围,先要确定基本权利的核心,并围绕基本权利的核心形成保护范围,同时还要考虑国家履行基本权利保障义务的可能性;针对事实上形成的保护范围,宜采狭窄的界定思路,并对保护范围的事实领域和保障领域分别进行解释。基本权利的内在限制是基本权利保护范围的固有边界。在界定基本权利的保护范围时,内在限制不可逾越,否则将导致立法违宪或解释违宪的后果。

价值链重构视角下航空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模式分析 下载:74 浏览:448

韩霞 吴玥乐 《中国科学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随着服务经济的大发展以及制造业的服务化,航空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成为必然。服务化发展是航空制造业培育新的价值增长点及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在航空制造业服务化过程中,航空制造企业通过服务创造和服务增强得以实现价值链的重构以及价值实现方式的优化。文章从航空制造业价值链重构视角,结合航空发动机制造领域和大型飞机制造领域典型企业服务化发展实例,着重围绕服务增值模式和服务整合模式就航空制造业服务化发展进行分析。

婚姻缔结行为的效力瑕疵——兼评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的相关规定 下载:78 浏览:469

李昊1 王文娜2 《中国法学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婚姻缔结行为指的是男女双方当事人在婚姻登记机关旨在通过缔结婚姻的意思表示取得结婚法律效果的法律行为。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对婚姻缔结行为的调整应与民法总则规定的法律行为体系相协调。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确立了婚姻无效和婚姻可撤销的二元效力瑕疵体系,这不同于德国民法典创设的面向未来无效的婚姻可废止制度。从具体的效力瑕疵事由来看,"二审稿"以封闭性规范明确了导致婚姻无效的事由,以开放模式规定了导致婚姻可撤销的事由,但仍存在与民法总则进一步协调的空间。在导致婚姻无效的事由方面,应删除"二审稿"第828条第4项规定的婚姻无效情形,增加通谋虚伪"假结婚"导致婚姻无效的规定。在导致婚姻可撤销的事由方面,民法总则有关欺诈、胁迫的规定可适用于婚姻缔结行为,应删除"二审稿"第829条和第830条的重复性规定,而民法总则规定的重大误解和显失公平不构成婚姻可撤销事由,需要在婚姻家庭编中明确规定其不予适用。婚姻家庭编还需明确存在形式瑕疵的婚姻亦为可撤销婚姻。

“御史监察”的历史构造与运转实效 下载:61 浏览:330

明辉 《中国法学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在古代中国,"御史监察"既是政制构造的一个重要部分,反映了政府权力的划分和制衡,又是政制运作的一个关键环节,隐含着帝王对政府权力的控制和利用。御史的创置及其监察职责的设定,恰是这种权力控制理论的重要制度体现。历史上,"政制"包括静态意义上的构造和动态意义上的运作。如果说,从静态的视角看,御史的选任及其职守,构成了一个重要的人的因素;巡察制度的因革、监察区域与层级的划分,构成了一个主要的制度性因素;那么,从动态的视角看,御史的弹劾及其实效、御史监察的独立性及其限度,就构成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实践性因素。后者融洽地整合了前两者,促进了御史监察制度的有效运转,进而对于古代政制构造与运作的平衡和政治秩序的维系,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个人信息大数据与刑事正当程序的冲突及其调和 下载:86 浏览:470

裴炜 《中国法学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信息革命引发现代国家治理发生相应变革,这集中体现在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互动上。在此背景下,个人信息保护不仅针对信息本身,还应防止因个人信息被滥用而侵害公民的合法权益。具体到刑事司法领域,以个人信息为基础的大数据在介入犯罪治理活动后,其具有的过程性和算法依赖性、以行为模式为前提假设的预测性、基于数据挖掘的新认知范式和数据碎片性等特性,引发犯罪治理思路和模式的相应转变,这尤其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服务于刑事诉讼的数据收集、存留及共享义务的扩张,二是风险防控思维下犯罪治理活动启动时点的前移。个人信息大数据在助力犯罪风险评估从而优化刑事司法资源配置的同时,亦与刑事正当程序发生冲突,其中又以无罪推定原则、控辩平等原则和权力专属原则为甚。鉴于社会信息化的总体趋势,要调和这些冲突,需要以信息革命引发的"权力—权利"二元互动关系变革为出发点,寻求犯罪控制与保障人权两项刑事司法基本价值之间的新平衡点,并对具体的程序规则进行修正。

科技出版转型垂直领域知识付费模式探析 下载:76 浏览:389

蔡喆 赵延永 《新闻传播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简要介绍垂直领域知识付费模式的概况,分析垂直领域知识付费模式的特性,结合科技出版的特点,寻找传统科技出版与垂直领域知识付费模式的结合点,探讨科技出版转型垂直领域知识付费的可能性及转化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展望科技出版在知识付费模式下出现Workshop等新形式的可能性。

基于3DCS的某型号导弹舱段装配容差分析 下载:20 浏览:149

王鑫1 李兆宇2 王亮3 李小强1 孟庆阔1 金朝海1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7期

摘要:
针对目前导弹零部件容差设计主要依赖经验,实际装配时极易发生干涉的问题,以某型号导弹舱段为例,基于3DCS软件开展了其装配容差分析与优化研究。首先在掌握实际装配工艺的基础上,简化建立了其尺寸链方程;然后基于3DCS软件建立了其装配过程容差分析模型,找出并改进了其设计的不合理处,避免了实际装配出现问题。

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制备聚乙烯及聚卤代烯烃 下载:29 浏览:345

孙连伟1 孙中鹤2 王雪3 徐林3 冯岸超1,4 张立群1,4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12期

摘要:
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CLRP)可以用于制备分子量分布窄、分子链缺陷少的聚合物,如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偏氯乙烯(PVDC)和聚偏氟乙烯(PVDF),且易控制上述单体与其他单体共聚得到嵌段聚合物。本文调研了近年来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如碘转移聚合(ITP)、氮氧稳定自由基聚合(NMP)、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和金属催化的活性自由基聚合(OMRP)等)制备聚乙烯和聚卤代烯烃等方面的工作,并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散射介质对强度关联成像影响的教学实验研究 下载:71 浏览:320

杨照华 李旺 《物理进展》 2020年9期

摘要:
本文根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生专业课程有关新型探测实验的教改要求,设计了散射介质对强度关联成像影响的教学实验。该实验基于主动式强度计算关联成像原理,采用激光光源,经准直扩束照射到数字微镜器件(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 DMD)进行空间光场调制,用聚苯乙烯胶体粒子模拟雾霾散射介质,利用CCD探测器作为桶探测器,对振幅型物体进行探测,结合空间光场调制信号完成关联运算,并通过衬噪比分析散射介质对关联成像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关联成像具有抗散射介质的特性。旨在通过实验中一系列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创新思维,促进实验教学的变革和发展。

文化自信的中国表达 下载:68 浏览:381

赵义良 《哲学研究进展》 2019年3期

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深入阐释了文化自信的现实根基、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性指导。文化自信的内涵呈现为实践维度、理论维度、民族维度、时代维度和价值维度五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前两个维度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现实基础和思想内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定性";民族维度和时代维度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身份"属性,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定位";价值维度则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价值旨归,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定向"。理论与实践的"定性"、民族与时代的"定位"与价值的"定向",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系统结构体系,同时也在根本意义上构成了文化自信的中国表达。

基于BERT的任务导向对话系统自然语言理解的改进模型与调优方法 下载:30 浏览:323

周奇安 李舟军 《当代中文学刊》 2020年7期

摘要:
任务导向对话系统的自然语言理解,其目的就是解析用户以自然语言形式输入的语句,并提取出可以被计算机所理解的结构化信息,其包含意图识别和槽填充两个子任务。BERT是近期提出来的一种自然语言处理预训练模型,已有研究者提出基于BERT的任务导向对话系统自然语言理解模型。在此基础上,该文提出一种改进的自然语言理解模型,其编码器使用BERT,而解码器基于LSTM与注意力机制构建。同时,该文提出了该模型的两种调优方法:锁定模型参数的训练方法、使用区分大小写的预训练模型版本。在基线模型与改进模型上,这些调优方法均能够显著改进模型的性能。实验结果显示,利用改进后的模型与调优方法,可以分别在ATIS和Snips两个数据集上得到0.883 3和0.925 1的句子级准确率。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科学知识生产方式研究 下载:61 浏览:396

王娜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11期

摘要:
在当代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中,有关科学知识生产方式的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唯物史观作为一种历史观和方法论为开展此类研究提供了恰当的分析视角。从唯物史观分析科学知识是否必要、是否可能这两个问题的基础上,基于唯物史观视角探讨科学知识的本质特征、知识的资本化问题、当代知识的新特征问题以及作为商品的科学知识产品的相关问题,旨在表明从唯物史观出发研究科学知识生产方式对科学以及对唯物史观的双重意义。

重视矢量场定理在电磁场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下载:267 浏览:275

李长胜 周震 冯丽爽 《物理进展》 2019年6期

摘要:
文章分析了场论基础与电磁场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具体实例说明散度定理、斯托克斯定理、亥姆霍兹定理在电磁场理论课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特别强调这些矢量场定理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这些矢量场定理并学会灵活应用,可以有效降低本课程的教学难度以及学生学习本课程的难度,从而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率。

重视矢量场定理在电磁场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下载:85 浏览:362

李长胜 周震 冯丽爽 《物理进展》 2019年6期

摘要:
文章分析了场论基础与电磁场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具体实例说明散度定理、斯托克斯定理、亥姆霍兹定理在电磁场理论课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特别强调这些矢量场定理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这些矢量场定理并学会灵活应用,可以有效降低本课程的教学难度以及学生学习本课程的难度,从而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率。

保险金信托的法律构造 下载:47 浏览:436

任自力1 曹文泽2 《法学学报》 2019年6期

摘要:
作为兼具保险与信托双重功能的一种新兴金融产品,保险金信托的优势包括可有效弥补保险金再分配灵活性不足与管理短板,利于风险债务隔离、合理避税及实现资产保增值等。保险金信托在信托目的、主导业务模式等方面因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历史背景、法制环境等差异而存在明显不同。我国大陆的保险金信托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但因制度供给不足,其法律构造存在如下问题亟需明晰与解决:保险金请求权可否作为信托财产;信托公司可否作为投保人与保险受益人;投保人可否作为信托委托人;怎样确立受托人的资质与行为标准等。

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智能电网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下载:73 浏览:422

吴凡 孙静 《电力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智能电网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要求电网对多源多维、海量复杂的电网信息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快速分析以完成电网的智能决策和及时调控。本文开展了面向实时监测信息的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智能电网信息管理研究。首先探析了智能电网信息化和智能化实现的重要性和技术支撑,继而提出了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智能电网信息管理系统的框架结构,并重点阐述了该系统中设备级、子系统级以及总系统级智能体的设计和功能,最后给出了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算法,并利用测试实例进行了系统功能的验证和分析。本文的研究工作为智能电网信息化及智能化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

非线性驻波场的实现及其稳定性研究 下载:65 浏览:388

张敬雯1 王文玲2 董国波2 《物理进展》 2019年5期

摘要:
本文探究了影响非线性驻波声场稳定性的因素,引入反映声场束缚能力的物理量——势阱深度,直观形象地反映了声场稳定性,将提高声场稳定性的问题转化为提高声场中最大声压振幅的问题,并进一步,将理论应用于非线性驻波场的声悬浮装置,探究其发射面与反射面之间距离与声场最大声压振幅的关系。理论上得到了声场稳定性显著提高时发射面与反射面之间的距离,并实验检验了其合理性。最后,基于对物体在声悬浮装置中稳定性的实现,制作出了可以对悬浮物进行显微观察的声悬浮显微镜。

损害概念的变迁及类型建构——以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编纂为视角 下载:78 浏览:349

李昊 《法学学报》 2019年4期

摘要:
我国现行法上的损害概念是在具体损害项目的累积中构建起来的,目前的民法典编纂应当在财产损害领域构建统一的损害概念,精神损害则由于非财产损害赔偿法定、数额酌定的特点无需进一步抽象化。统一的损害概念仍应坚持传统的"差额说"并加以改进,以损害事件发生后的现实状态与假如没有损害事件发生时的应有状态之间的"状态差额"作为其概念基础。这种统一财产损害概念的形成具有统合力和创造力,既可以整合现有的损害赔偿规则并促进其完善,还能解决交易性贬值、物的使用可能性丧失等特殊损害类型的难题。同时,在我国以法定损害项目作为损害额的裁判标准,财产损害的赔偿范围逐渐固化的背景下,创设统一的损害概念也可以更好地应对未来产生的损害新类型。生态损害的概念也可以通过增加拟制条款的方式纳入民法典统一的损害概念中。此外,从民法典的外部体系看,在民法典不设债法总则的背景下,统一的损害概念可以为侵权责任编与合同编损害赔偿规则的统一配置提供基础。

基于菲涅尔透镜的改进型纹影成像系统 下载:65 浏览:475

黄钰堃1 马启涵1 张国锋2 《物理进展》 2019年1期

摘要:
纹影法可将气体的密度变化可视化,故常用于对透明气体介质的观察,但也存在大口径纹影设备价格昂贵的弊端。本文提出了一种低成本的大口径纹影仪搭建方法,使用透射成像光路,用菲涅尔透镜代替传统纹影仪中的玻璃凸透镜进行装置的搭建。文章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计算了实验中纹影系统的灵敏度,并针对菲涅尔透镜的成像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案。改进后的系统具有口径大、搭建简单、价格低廉的优势,可用于中小型实验室对于变密度气体的观察。

钛基高温形状记忆合金进展综述 下载:79 浏览:411

李启泉1 李岩1 马悦辉2 《新材料》 2020年6期

摘要:
形状记忆合金凭借其独特的形状记忆效应和超弹性成为了重要的金属智能材料,在航空航天、电子、汽车和医疗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价值。二元近等原子比镍钛合金是最为成熟的形状记忆合金材料,但是镍钛合金难以在很高的温度环境下(>100℃,373 K)实现应用。以航空航天、核反应堆等为代表的高温服役环境迫切需要具有高相变温度(>373 K)且综合性能良好的形状记忆合金,因此,发展高温形状记忆合金是本领域面临的研究重点和难点。近年来,科研工作者们以新型钛基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合金化元素设计,获得具有高马氏体相变温度的形状记忆材料,发展出Ti-Ta基、Ti-Zr基、Ti-Nb基、Ti-Mo基等新型高温形状记忆合金体系。在满足高温相变特性的基础上,这些合金体系体现出不同的性能特点,例如Ti-Ta基合金利用Ta元素有效抑制ω相的析出而提高合金塑性,Ti-Nb基合金具有良好的加工成型能力。此外,以Pd、Pt、Au等贵金属为合金化元素可以进一步提高材料的相变温度,加入Sn、Al、Ga等元素则可以适当降低相变温度,并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功能特性。本文综述了Ti-Ta基、Ti-Zr基、Ti-Nb基、Ti-Mo基等主要钛基高温形状记忆合金体系的研究进展,着重分析了合金化元素对合金相变温度、形状记忆效应、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对各类合金的性能优势及缺点进行了全面总结,提出了高温形状记忆合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