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Akt抑制剂MK-2206清除衰老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实验研究 下载:55 浏览:424

李芬1 周琦1 丁丽丽2 刘爱国1 杨燕1 《肿瘤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Akt抑制剂MK-2206清除衰老神经母细胞瘤细胞IMR-32的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极光激酶A抑制剂MLN8237处理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IMR-32,利用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检测细胞状态、免疫荧光法检测组蛋白磷酸化和甲基化情况评估细胞衰老状况。CCK-8检测不同浓度MK-2206及MK-2206与MLN8237联合对IMR-32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状况。Western blot法检测MK-2206与MLN8237联合用药对IMR-32细胞Akt、pAkt、STAT3和N-Myc表达的影响。[结果] MLN8237作用IMR-32细胞后,细胞核体积明显增大,细胞呈现大而扁平的衰老状态,细胞蓝染数显著增多;组氨酸H3 Ser10磷酸化水平和组氨酸H3 K9甲基化水平显著性升高。Western blot显示衰老IMR-32细胞内磷酸化Akt和STAT3蛋白显著性上调。10μmol/L MK-2206干预衰老细胞72h和96h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80.13±5.30)%、(74.29±4.06)%,较不干预衰老细胞组显著性下降。在MK-2206与MLN8237联合作用下细胞出现明显凋亡,凋亡率为(15.70±0.97)%,而不干预衰老细胞组细胞凋亡率为(8.81±1.33)%。同时两药联合组胞内pAkt、STAT3和N-Myc蛋白显著性下调。[结论] MK-2206可能通过抑制衰老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内pAkt,下调STAT3和N-Myc蛋白的机制,诱导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清除MLN8237诱导的衰老细胞目的。

临床活动评分与眼眶核磁共振T2评估甲状腺相关眼病炎症活动 下载:55 浏览:395

章姚丽1 李新宇1 张菁2 罗班1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8期

摘要:
目的评估临床活动评分(CAS)与眼眶核磁共振T2 Mapping检查在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炎症活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对180例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的CAS和眼眶核磁共振T2 Mapping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 CAS与眼眶核磁共振T2 Mapping平均眼外肌T2值和平均眼外肌横截面积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 01)。眼外肌平均截面积以及其与平均T2值的联合对于诊断TAO活动期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其中29例CAS为0分的病例中有11例MRI提示眼外肌或眶脂肪有炎性水肿表现。结论与CAS相比,眼眶核磁共振T2Mapping结合CAS相较于CAS可以更敏感以及更准确地检测患者眼外肌或眶脂肪的炎性水肿。

纳吸棉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中的应用观察 下载:53 浏览:374

王芳芳 刘荣 马剑晴 艾俐 李莉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纳吸棉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En-DCR)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将110例(118只眼)鼻泪管阻塞患者,按术后首次复诊时间分为A、B两组,每组各59只眼。两组手术方式均为En-DCR,术中均使用纳吸棉覆盖泪囊鼻腔吻合口,并填塞鼻腔。A组患者术后2周首次清理鼻腔,B组术后4周首次复诊,之后毎2周复诊1次直至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纳吸棉吸收、吻合口通畅及黏膜上皮化情况。结果术后第2周纳吸棉成糊状,易吸除,第4周纳吸棉呈硬壳状,部分已吸收。随访至术后3个月,两组吻合口通畅率及黏膜上皮化完成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纳吸棉可应用于En-DCR术中吻合口及鼻腔的填压,于术后2周或4周清理鼻腔均可,复诊时间可根据患者吻合口等情况决定,给予每位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提高手术疗效,保证患者满意度。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在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下载:64 浏览:406

陈瑞 杨丽 张小茜 周洋媚 王雅丽 丁燕鹏 张孟贤 《肿瘤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是成人最常见也是恶性程度最高的颅内原发肿瘤,其侵袭性强、进展迅速。尽管现已有标准的手术加放化疗综合治疗策略,但其预后效果仍然不佳。近年来,随着肿瘤免疫治疗的不断探索,越来越多的免疫治疗方法有望应用到胶质瘤患者中。全文将对现兴起的GBM疗法——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engineered T cells,CAR-T)疗法进行详解,并对其应用到临床GBM患者存在的问题作一总结。

42例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初次临床诊断分析 下载:43 浏览:367

姜利军 朱思娴 陈歆 刘飞 刘东伯 孙伟 刘顺芳 《肿瘤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初次临床诊断特征,以期提高肿瘤的初次诊断率。[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于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诊断为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42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组织类型、病理类型和影像学资料,研究治疗前临床诊断的特点。[结果] 42例颅内生殖细胞肿瘤患者中,40例初次临床诊断为肿瘤相关性病变,包括19例影像学诊断(47.50%)、14例临床表现诊断(35.00%)、7例辅助检测诊断(17.50%);影像学诊断生殖细胞性肿瘤的敏感性为45.24%。[结论]对于出现特异性临床表现的青少年患者,应结合异常血清学指标,辅助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特征,进行综合诊断,可提高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初次诊断率。

食管癌术后患者护理项目手册在照护信息交接中的应用 下载:52 浏览:500

喻红 王君慧 侯晓营 董翠萍 《护理研究杂志》 2020年9期

摘要:
利用照护群集管理的方法制定食管癌术后患者护理项目手册,将该手册用于食管癌术后患者的护理交接中,以防范照护信息错误风险提供有效方法。方法:基于照护群集管理理念,将食管癌术后患者护理项目手册用于术后病情平稳由胸外科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的食管癌术后患者,在交接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和手册步骤进行宣教,对交接护士和照护者通过调查问卷进行效果评价。结果:使用该手册后未发生交接遗漏。29例护士中认为该项目手册节省了宣教时间,可防止重要信息交接遗漏的占96.6%;82例照护者中表示该手册便于照护者之间交接的占95.1%;100%照护者认为该手册的内容使自己十分获益。结论:应用照护群集管理的方法,用于食管癌术后患者复杂的护理交接内容中,可有效防范因信息交接遗漏、护士传达错误、患者及照护者接收错误等因素发生护理和治疗的缺失。

多学科协作模式下快速康复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下载:115 浏览:1526

方佩佩 《现代康复医学》 2023年1期

摘要:
目的:讨论在多学科协作模式下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应用快速康复护理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在本院妇科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106例,利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53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53例)实施多学科协作模式下的快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用时情况(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总时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心理情况(SDS抑郁、SAS焦虑)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总时长、并发症发生率、SDS评分、SAS评分都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多学科协作模式下,快速康复护理能够显著降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康复时长,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热门诊护理管理专家共识 下载:21 浏览:439

汪晖 王颖 吴欣娟 郑一宁 2020年10期

摘要:
规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发热门诊护理管理工作。方法查阅国内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发热门诊管理相关国家政策、学术指南、专家共识、期刊文献,并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热门诊管理实践经验,整理形成草案,经过5轮线上会议及专家咨询,修改形成终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热门诊护理管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结果《共识》包括管理基本要求、环境与布局、护理人员配备与管理、预检分诊、患者管理、物资管理6个方面。结论《共识》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的护理管理工作提供指导。

非药物干预方法对乳腺癌患者康复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 下载:21 浏览:448

朱文敏1 魏小龙2 2020年9期

摘要:
对多种用于改善乳腺癌康复期患者抑郁、睡眠和生活质量的非药物干预方法进行效果评估和比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ce、MEDLIN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改善乳腺癌康复期患者抑郁、睡眠和生活质量的非药物干预方法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文献信息;使用Review Manager 5.3中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通过STATA 15.0展现各研究之间的网状关系,并进行发表偏倚分析;进行收敛性评价,建立贝叶斯模型,通过累积排序概率图下面积呈现每个干预方法成为最佳干预的可能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2篇文献,涉及2 739例乳腺癌康复期患者。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认知行为疗法是改善乳腺癌康复期患者抑郁、睡眠和生活质量的最佳非药物干预方法,概率分别为72%、59%和41%。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对乳腺癌康复期患者抑郁、睡眠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最好,可优先考虑应用。

成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控护理专家共识 下载:2 浏览:275

马玉芬1 邓海波2 王晓杰3 徐园4 汪晖5 王磊6 王钰7 朱丽筠7 鲁乔丹8 孙建华9 刘戈10 吴欣娟7 2020年9期

摘要:
形成《成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控护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规范成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控护理。方法在全面回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管理共识及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控指南、管理共识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防疫一线护理专家进行访谈,形成《共识》初稿,邀请18名相关领域专家,通过开展2轮专家论证,对初稿进行调整、修改和完善,形成终版《共识》。结果《共识》包括成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控护理、静脉血栓栓塞症预警监测以及出院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控健康教育5个方面。结论《共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临床护理人员对成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控护理提供指引。

基于时机理论的戒烟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 下载:2 浏览:417

向邱 张春瑾 徐素琴 李小攀 2020年8期

摘要:
探讨以时机理论为框架的戒烟干预对COPD患者戒烟效果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18年1月—10月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COPD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试验组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接受基于时机理论的戒烟干预,对照组接受呼吸科常规护理,并依据《中国临床戒烟指南(2015版)》对其进行简短戒烟干预及定期随访,两组均于患者出院后1个月、6个月评定戒烟率、尼古丁依赖程度及焦虑、抑郁情况。结果试验组出院后1个月戒烟率为72.34%,高于对照组的戒烟率40.82%,试验组出院后6个月戒烟率为85.11%,高于对照组的戒烟率48.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尼古丁依赖程度分值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焦虑、抑郁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时机理论的戒烟干预可有效提高COPD患者戒烟率,降低尼古丁依赖程度,尚未发现其对焦虑、抑郁情况的改善。

武汉地区0~3 d新生儿末梢血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参考区间 下载:86 浏览:515

胡卫红 张洪波 岳道远 张驰 《国际检验医学》 2020年9期

摘要:
目的初步建立武汉市0~3 d新生儿末梢血网织红细胞(RET)6项参数的参考区间。方法选取2018年6—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产科病房0~3 d新生儿406名,检测其网织红细胞比例(RET%)、网织红细胞绝对值(RET#)、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例(HFR%)、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例(MFR%)、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例(LFR%)、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RET-He)共6项参数,用于建立生物参考区间,均采用x±1.96s表示。结果不同出生天数新生儿RET6项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HFR%外,其他5项参数不同性别新生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武汉地区0~3 d新生儿RET 6项参数的生物参考区间为:RET%第1天2.63%~6.27%、第2天2.55%~6.35%、第3天2.06%~6.06%;RET#第1天(0.139~0.397)×1012/L、第2天(0.150~0.400)×1012/L、第3天(0.124~0.386)×1012/L;HFR%(男)第1天12.16%~30.97%、第2天7.64%~29.30%、第3天4.85%~20.64%;HFR%(女)第1天10.64%~27.67%、第2天6.78%~25.10%、第3天2.06%~19.26%;MFR%第1天13.48%~25.73%、第2天13.24%~26.61%、第3天11.45%~23.00%;LFR%第1天48.67%~71.07%、第2天48.24%~77.26%、第3天58.38%~83.56%;RET-He第1天29.58~37.30 pg、第2天29.25~36.23 pg、第3天27.49~34.85 pg;结论因人群所属地区和年龄不同,RET参考区间也会存在差异,本研究初步建立了武汉地区0~3 d健康新生儿RET 6项参数的参考区间,可为贫血性疾病的诊疗提供依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复用医疗物品的处理方法与效果 下载:22 浏览:384

朱娟1 尹世玉2 汪晖2 刘于2 曾铁英2 王颖2 2020年6期

摘要: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我院确定为定点救治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医院无菌物品物资保障供应部门,根据病毒特点和国家发布的各项相关文件和指南,针对疫情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时制订了各项应对措施:确定消毒供应中心隔离要求和各区人员防护措施,落实人力资源优化和人员培训,修订被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的复用医疗物品消毒预处理、回收和清洗消毒流程,并通过实践确保方法正确,符合院感要求,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了合格的无菌物品供应。

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整体护理专家共识 下载:12 浏览:479

汪晖 曾铁英 吴欣娟 孙红 2020年4期

摘要:
规范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整体护理。方法查阅国内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文献,结合防疫一线护理专家的工作经验,形成初版《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整体护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通过5轮线上会议和专家咨询,进行整理和修改,形成终版《共识》。结果《共识》包括评估要点、护理问题、护理目标以及氧疗与呼吸支持、保持呼吸道通畅等13项护理措施。结论《共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整体护理提供临床指导。

护士长变革型领导力自评量表的研制及信效度检验 下载:11 浏览:429

汪晖 张梦霞 尹世玉 杨纯子 胡凯利 王冰花 2020年2期

摘要:
研制护士长变革型领导力自评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通过文献回顾法、半结构式访谈法、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形成量表初稿。对湖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10名护士长进行预测试,采用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进行量表条目筛选。对湖北省18所三级甲等医院的922名护士长进行正式测试,采用SPSS和AMOS软件对问卷进行信度分析及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护士长变革型领导力自评量表包含4个维度25个条目,解释了总变异量的61.092%,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40,分半信度系数为0.895;护士长变革型领导力自评量表一阶多因子模型的适配度指标分别为:卡方/自由度为23.251,拟合优度指数为0.919,修正的拟合优度指数为0.902,比较拟合指数为0.910,Tucker-Lewis指标为0.900,近似误差平方根为0.049。结论护士长变革型领导力自评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评价我国护士长的变革型领导力。

从血管形成角度探究四物汤改善卵巢功能的机制 下载:39 浏览:247

周凡茹 谈秀娟 刘霞 李凡 张明敏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11期

摘要:
卵巢生理功能的重要环节是卵泡的生长发育和排卵,以及随后的黄体形成和退化,与此过程关系密切的是周期性的血管形成。在卵巢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最主要的血管生成调节因子,其在生殖内分泌的作用方式及机制受到重视。四物汤作为中医妇科领域补血活血的经典方剂,其调经助孕的疗效得到了大量临床应用的支持,通过讨论VEGF主导的血管形成及其在卵巢血管功能发挥中的主要作用,结合现代四物汤相关药理效应物质分析,探讨四物汤基于血管形成在改善卵巢功能,实现调经助孕方面的可能机制。

白介素-4抑制HMGB1介导的小胶质细胞NLRP3炎症复合体形成的机制研究 下载:84 浏览:529

​尧小龙1,2 蒋倩1 丁卫1 岳鹏杰1 赵旻1 刘胜文1 张华楸1 《神经科学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探讨白介素-4(IL-4)抑制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介导的小胶质细胞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复合体形成的相关机制。方法培养提取原代小胶质细胞,设置梯度浓度HMGB1(100、200、400 ng/mL)作用3h,通过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HMGB1对NLRP3炎症复合体及下游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改变的影响。再分别采用NF-κB抑制剂BAY 11-7082和IL-4加入HMGB1实验组,观察NLRP3炎症复合体各组分和NF-κB表达的改变。结果 HMGB1可以促进小胶质细胞NLRP3炎症复合体NLRP3中各个组分的合成和表达,且呈浓度依赖效应。HMGB1这种效应可以被NF-κB抑制剂BAY 11-7082所抑制,表现为与400ng/mLHMGB1组比较,400ng/mL HMGB1+BAY组细胞NLRP3、ASC、Caspase-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4也能显著下调HMGB1诱导的NLRP3炎症复合体形成,表现为与400 ng/mL HMGB1组比较,400 ng/mL HMGB1+IL-4组细胞NLRP3、ASC、Caspase-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IL-4也可以同时抑制小胶质细胞NF-κB的活性。结论 HMGB1通过激活NF-κB促进小胶质细胞NLRP3炎症复合体的表达;IL-4通过负调控NF-κB活性抑制HMGB1介导的NLRP3炎症复合体形成。

疏血通对脑梗死小鼠侧支循环形成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 下载:88 浏览:559

​杨佳1 邱占东2 邓刚2 方瑜3 李大勇3 张苏明2 《神经科学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探讨疏血通对脑梗死小鼠侧支循环形成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8只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n=6)、疏血通组(n=26)及对照组(n=26),后2组用血管电凝法构建小鼠远端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dMCAO),造模后30 min分别经腹腔给予疏血通注射液(1.5 mL/kg)和等量生理盐水,每12小时给药1次,连续3d。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评估脑梗死后1 d时小鼠梗死灶体积;采用粘条去除实验评估小鼠脑梗死前及脑梗死后第1、3、7、14、21、28天的感觉运动功能;采用激光散斑衬比成像系统监测脑梗死前及脑梗死后第1、3、7天脑血流变化及侧支循环形成情况(以标准化区域脑血流值(SrCBF)为评估指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脑梗死后第7天侧脑室下区和梗死灶周边区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BrdU/人层黏连蛋白(Laminin)双标阳性细胞数目、微血管密度;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脑梗死后第1天总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髓过氧化物酶(MPO)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疏血通组小鼠脑梗死后第1天的梗死体积明显缩小;脑梗死后第3天、第7天SrCBF值显著增高;脑梗死后第7天侧脑室下区和梗死周边区BrdU、BrdU/vWF及BrdU/Laminin双标阳性细胞数目、小血管密度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为学实验表明,2组小鼠接触及移除黏附物能力逐渐恢复,脑梗死后第1天起疏血通组接触时间及移除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后第1天,与对照组比较,疏血通组小鼠梗死灶周边组织p-AKT及VEGF的表达均显著增高,MPO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能够促进小鼠脑梗死后侧支循环形成,增强脑血管储备能力。

护理领导力研究热点的共词聚类分析 下载:12 浏览:254

张梦霞1 汪晖1 杨纯子2 胡凯利1 2018年4期

摘要:
分析Pub Med数据库中1997年—2016年护理领导力的研究热点,对比分析护理领导力的热点变化和发展趋势。方法以Pub Med收录的护理领导力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1997年—2006年、2007年—2016年2部分,使用Bicomb软件和g CLUTO软件对其进行文献计量及聚类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482篇,护理领导力研究的文献主要集中在美国、英国,且发文量逐年增加。通过双向聚类分析,1997年—2006年研究主题分为4类:患者安全与护理领导风格、护理领导力教育与培训、临床护理领导模式、护理质量管理;2007年—2016年研究主题分为4类:患者安全与护士心理研究、临床护理领导理论、临床护理实践与能力培养、护士领导角色研究。结论护理领导力的研究逐渐趋向成熟,研究对象由护理管理者过渡为护士,研究方向呈现多元化。我国应加强护理领导力在临床护理领域中的应用,开发具有专科特色的领导力模型及培训体系。

中国南方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Brighton分层诊断:基于四年期间1 358例住院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下载:98 浏览:537

​柳胤1 楼敏2 邵蓓3 罗璨4 纪芳5 代红源6 李晓裔7 胡波8 秦超9 徐浚10 刘书平1 姚嘉嘉1 关景霞1 肖哲曼1 卢祖能1 《神经科学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分析中国南方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Brighton标准分层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4年期间,淮河以南14个省/市共69家医院GBS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Brighton病例定义标准进行诊断的肯定性分级(1级最高、4级最低)。结果最终共收集GBS患者1 358例,包括脑神经变异型51例、Miler-Fisher综合征157例、肢体无力为主的经典GBS患者1 150例。在经典GBS患者中,49.57%(570/1 150)有前驱事件,其中呼吸道感染占71.23%(406/570);83.74%(963/1 150)以无力为首发症状;99.21%(1 124/1 133)在4周内无力的严重程度达高峰;无力达高峰时患者的Hughes GBS残障评分为(3.15±1.16)分,99.56%(1 128/1 133)的患者无力呈对称性;95.39%(1 097/1 150)腱反射消失或减弱;在完成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的患者中,80.58%(772/958)脑脊液呈蛋白细胞分离;在完成电生理检查的患者中,脱髓鞘性GBS占48.14%(401/833),轴突性GBS占18.01%(150/833)。在所有经典GBS患者中,Brighton分层诊断为1级的患者占44.09%(507/1 150)、2级占45.74%(526/1 150)、3级占7.57%(87/1 150)、4级占2.61%(30/1 150);其中,在临床资料完善的729例GBS患者中,上述比例分别为69.55%(507/729)、28.67%(209/729)、0%(0/729)、1.78%(13/729)。结论中国南方GBS患者以脱髓鞘为主要的亚型,而轴突亚型的比例明显低于中国北方;Brighton标准对GBS诊断的敏感度较高,脑脊液和电生理检查对提高诊断分级十分重要。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