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拉拉铜矿集中开采区土壤地球化学基线值研究 下载:76 浏览:474

周建伟1 周家云2 代力2 钟金先1 刘兆鑫1 朱占雄1 《中国土壤》 2019年10期

摘要:
确定土壤地球化学基线值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意义重大,选择恰当的基线值计算方法对基于矿集区尺度精细评价尤为关键。本研究以拉拉铜矿集中开采区表层土壤地球化学数据为基础,采用统计学法和标准化法分别计算不同地质单元分区内土壤中As、Co、Cr、Cu、Fe、Hg、Mo、Ni、Pb、Zn的地球化学基线值,并与区内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地球化学空间分布呈显著的分带性,在Pt区和TJK区分别计算各分区基线值比笼统计算区域性单一基线值更有实际意义;在矿集区内采用标准化法计算的土壤基线值略大于统计学法计算的基线值;在人类活动扰动小的TJK区内两种计算方法均适用,在人类活动扰动相对较大的Pt区内采用统计学法较标准化法更为适用。

基于因子分析和最小数据集的土壤养分评价——以房山平原区为例 下载:78 浏览:476

姜龙群1,2 侯贵廷1 黄淇2 方同明2 刘振华2 《中国土壤》 2018年11期

摘要:
采用因子分析与最小数据集相结合的方法,以北京市房山平原区农业地质调查的2435个土壤样品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结合专家打分法确定权重系数,计算土壤养分综合指数(介于17.06~100),从分布结果可以看出,土壤综合养分较好的地区主要位于石楼-韩村河-琉璃河-窦店区域内,较差的地区主要位于永定河流域,土壤综合养分中间值则位于广大平原区与山前地带,通过与层次分析等其它评价方法对比,认为因子分析结合专家打分权重法结论一致性较高,方法可行性强,同时该方法能够最大限度降低主观因素影响,可用极少的指标评价土壤整体养分状况,提升农用地分等评价效率和数据质量,可作为同类工作提供方法参考。

文县郭家坡滑坡形成机理与稳定性研究 下载:87 浏览:465

田运涛1 景博2,3 王高峰1 郭宁1 杨强1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19年3期

摘要:
选择受地震影响的郭家坡滑坡作为研究对象,在滑坡孕灾背景条件调查、大比例尺平面测绘、工程地质勘查、岩土测试等基础上,对其发育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然后运用有限元模拟定量分析了滑坡现状稳定性。结果表明:地震是滑坡整体破坏的主要诱因,高陡斜坡和裂隙发育的地层是造成郭家坡滑坡发生多级滑动的内在因素,滑坡在降雨饱水工况和地震工况下局部处于不稳定状态。

浅层地震在探测第四纪隐伏小断层中的应用 下载:75 浏览:435

刘志远1 魏云飞1 谭丁1 韩亚彬1 张合2 刘国辉3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10期

摘要:
以河北省大厂县某工程为例,针对区内第四纪覆盖层较厚、发育其中的断层与周围岩土体弹性差异小、多具走滑构造性质、位移量较小和区内干扰较大等特点,开展了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探测第四纪隐伏小活动构造的应用研究。通过采取高激发能量、小道间距、小采样率、小偏移距的方式,成功地发现了该断层,确定了其位置和产状。经后期探槽证实了本次勘探的有效性,为今后类似活动断层的探测提供了借鉴意义。

油气地质调查参数井成本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下载:51 浏览:491

罗淦 陶明琦 吕晓岚 陈光升 王俣宣 《天然气进展》 2020年8期

摘要:
为了厘清油气地质调查参数井的成本结构,探寻降本增效措施,使财政资金得到合理使用,从油气地质调查参数井的涵义及分类出发,剖析了参数井的成本结构及费用结构,总结出刚性和柔性两大类共43个影响因素,并从有可控空间的柔性因素入手,提出降本增效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油气地质调查参数井的施工作业时,应优选更先进的施工技术方案、使用更先进的技术服务控制成本,避免不必要的开支;②油气地质调查参数井的成本结构中,直接费中的原材料费用占比几乎超过60%,是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而管理费是降低间接费的主要手段,应运用信息化平台大数据技术对各项成本进行实时识别,将不适用于公益性地质调查招投标的费用项目及时清理;③应继续完善地质调查预算标准,规范计价清单,科学合理的降本增效。结论认为,参数井作为基础性、公益性油气地质调查中重要的钻探工程,随着工作的不断推进,应加强财务人员与项目人员的合作,推进清单化计价,进一步定量厘清各项成本,不断降本增效,为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保驾护航。

综合物探方法在湖南某贫水板岩地区找水的应用研究 下载:65 浏览:406

康方平1,2 蒋建良3 彭杰1 曹创华1 姚海鹏1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5期

摘要:
选取位于"衡邵干旱走廊"上的湖南省邵东县蔼竹村为例,研究和分析利用综合物探方法在贫水板岩地层内找水的可行性。通过采用视电阻率联合剖面法、高密度电阻率法和激电测深法相结合的综合物探方法进行探测,可有效地查明区内赋水相对有利的断层构造等部位,从而实现间接找水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板岩地区,先通过视电阻率联合剖面法和高密度电阻率法确定区内异常的大致位置,再结合激电测深,既能查明异常在垂向上发育状况,又可根据极化率参数来分析判断出低阻异常到底是"水"还是"泥",找水效果良好,为类似地区物探找水提供了实际经验。

黄骅拗陷隐性断裂带分布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下载:68 浏览:336

单晨晨 温明明 冯强强 《天然气进展》 2019年10期

摘要:
为了研究隐性断裂带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在渤海湾盆地黄骅拗陷共识别出两种类型八条隐性断裂带,其活动性的差异导致该区隐性断裂带的演化程度不一,构造特征不同。研究区隐性断裂带主要分布在中部的歧口凹陷和南部的孔南地区,以贯穿孔南地区南北向基底走滑型隐性断裂带和东西向调节构造型羊三木等隐性断裂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类型隐性断裂带的油气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①活动的隐性断裂带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对烃源岩的热演化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②复杂的构造活动会形成大量裂缝,可大大改善油气输导能力;③隐性断裂带延伸至深部油气储层,很好地起到了输导油气的作用。隐性断裂带对成藏圈闭类型及规模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发现其演化程度与油气输导能力呈正相关,因而可以定性地确定隐性断裂带末期断面贯通时,油气输导能力达到最大,即是油气运移的最佳时间。结论认为,通过研究隐性断裂带对油气的控制作用,可以为油气勘探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

广西桂中南部地区富硒土壤硒含量及其与土壤理化性状的关系 下载:60 浏览:167

柴龙飞1 李杰1 钟晓宇1 郑国东1 欧阳鑫东1 陆康运1 雷天赐2 蔡鹏捷3,4 《土壤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为了解广西桂中南部地区富硒土壤的硒含量及其分布特征,明确土壤硒与主要土壤性状指标的关系,选择水田和旱田,分别于0~20 cm和150~200 cm深度取样,测定土壤全硒含量及主要理化性状。结果表明,桂中南部地区农田表层土壤(0~20 cm)全硒平均含量(算术平均值)为0.77μg g-1,93.76%的农田表层土壤属于富硒土壤(0.4~3μg g-1),深层土壤(150~200 cm)全硒平均含量为0.62μg g-1,79.04%的深层土壤属于富硒土壤,研究区内的表层和深层土壤全硒都达到足硒标准(0.175~3.000μg g-1)。广西桂中南部研究区内农田土壤硒含量与土壤的Al2O3、Fe2O3、有机碳呈正相关,与pH值呈负相关,旱地土壤相对于水田土壤富Al2O3、Fe2O3、有机质,低pH值,导致旱地土壤的硒含量高于水田土壤。据此表明,广西桂中南部地区农田土壤有利于种植富硒作物。

河北张家口季节冻土温度水分时空演化相关性研究 下载:16 浏览:311

庞丽丽1,2 董翰川1,2 冯建华1,2 李康1 《土壤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河北张家口属于季节性冻土区,温度和水分是影响土体结构和强度的主要因素,因此研究土壤温度和水分变化相关性对于分析土体结构稳定性和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国产智能化墒情监测设备,在张家口坝上与坝下过渡带选择一个典型坡面为研究区,采用垂向分层监测方法,对土壤进行温度和含水率观测,历时一个水文年。通过监测数据分析,探究季节性冻土不同土壤层温度、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以及纵向空间不同土壤温度梯度、含水率变化关系。研究表明:典型坡面0.6 m以上土壤层,受大气温度影响,并相对于大气温度变化滞后。0.75 m以下土壤层全年温度高于0℃,最大冻土深度为0.6 m。斜坡面以下0.3 m、0.75 m处含水率变化受气温影响最大,变化规律一致,但影响因素不同;斜坡表面以下0.45 m和0.6 m温度的变化对于土壤层含水率的变化影响较小,且不同层位影响程度不同。

不同改良方式下滩涂围垦区土壤水盐动态——以江苏如东为例 下载:65 浏览:402

沈洪运1 解雪峰1 濮励杰1,2 朱明1 黄思华1 阚博颖1 魏文杰3 《土壤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滩涂盐碱地脱盐是促进地区农业发展、保障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江苏如东滩涂围垦区为研究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滨海盐碱地改良过程中土壤水盐动态。结果表明:PAM改良剂(P)处理的土体含水率在燕麦整个生育期内保持较高水平;秸秆覆盖(F)处理的表层土壤含水率在燕麦抽穗期和成熟期明显下降。P、F处理的脱盐效果显著,有机肥(M)和对照(C)处理在燕麦成熟期的返盐表聚现象明显。对比各时期C处理表层土壤含盐量(4.38 g kg-1~22.07 g kg-1),其他三种处理的表层土壤脱盐效率为F(53.91%~85.66%)> P(41.22%~76.20%)> M(8.99%~61.48%)。在本试验的处理措施中,土壤PAM改良剂在滩涂围垦区土壤持续脱盐保墒方面效果较好,其次为秸秆覆盖,单一施用有机肥的改良效果较差。

基于MapGIS的城市地质信息系统的构建——以镇江市为例 下载:63 浏览:437

杨礼平1,2 武健强1,2 高立1,2 杨其菠3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9年10期

摘要:
城市地质的信息化主要是从城市地质环境特征出发,选择或改进地质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地质,是城市建设、城市规划的公益性、基础性工作。城市地质信息化的核心部分是城市地质信息系统。据此,以镇江市为例,以镇江市地质大数据为依托,基于MapGIS技术构建城市地质信息服务平台。镇江市地质信息系统的性能集可靠性、易用性、集成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于一体,实现了城市地质环境各类信息的管理、浏览、查询和专业分析等功能以及二维及三维信息的对比显示及空间信息与专业属性信息的联动查询。该研究为"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对城市的规划、发展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对国内其他城市地质信息系统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滕州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74 浏览:278

秦鹏一1 王敏1 高宗军1 邹晶莹1 王昕翌1 冯建国1 庞绪贵2 《土壤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为确定滕州地区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及生态危害程度,在研究区均匀布置深层和表层土壤采样点进行生态风险调查,采用地积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两种方法对表层土壤八项重金属污染程度及生态危害等级进行判定。积累指数表明,滕州地区表层土壤中小部分地区的Hg达到强-极强的污染水平,整体上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主要处于0~1级,污染水平处于2级以上的相对较少;危害系数表明,As、Zn、Pb、Cr、Cu处于轻微危害等级,部分Cd为中等及强的危害等级,多数Hg处于中等至强危害等级,少数为极强的危害水平;综合危险指数表明,土壤整体危害级别为中等危害程度;研究区重金属污染源来源与工矿业的废料排放、交通运输以及农田化肥农药的使用有关。

浅谈青海省鱼卡矿区三井田含煤地层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下载:51 浏览:366

赵宇星 《煤炭技术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青海鱼卡矿区三井田煤层结构复杂,鱼卡矿区三井田含煤地层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以及曲流河三类沉积相。大煤沟组一段沉积期主要以冲积扇相发育为主,大煤沟组二段沉积期主要发育辫状河相,石门沟组一段沉积期主要发育曲流河相,通过对典型钻孔ZK38-2沉积相划分及走向上钻孔之间的沉积相对比研究,对井田内煤层对比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园林绿化现状调查技术研究 下载:82 浏览:487

狄群1 赵小祥2 黄亮2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9年4期

摘要:
园林绿化是城市生态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改善人居环境,并保持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时期,园林绿化覆盖状况在动态变化中,快速有效的调查手段对于城市规划决策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园林绿化的特点,利用已有的遥感影像与矢量地形图,设计了半自动的现状调查技术方案。首先基于可见光波段差异植被指数在遥感影像上提取植被候选区域;接着,在矢量地形图剔除部分误检的基础上,采用交互方式确定最终的绿化区域;最后,使用自主开发的软件统计数据并计算各项指标。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方案具有生产成本低、更新速度快、成果质量可靠等优势,适合大范围的园林绿化现状调查。

南海北部陆坡西部海域“海马”冷泉甲烷渗漏及其海底表征 下载:75 浏览:451

赵静1梁前勇1,2 尉建功1,2 陶军1,2 杨胜雄1,2 梁金强1,2 陆敬安1,2 王建军3 方允鑫1,2 龚跃华1,2 何雪宝3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1期

摘要:
2015年3月"海马"号遥控无人潜水器(ROV)在南海北部陆坡西部海域首次发现活动冷泉,并命名为"海马"冷泉,此后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先后组织了3个航次,对"海马"冷泉开展进一步勘查和研究。本次研究在综合分析4个航次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初步阐述"海马"冷泉的分布范围、地形地貌、生物群落、自生碳酸盐岩和流体活动等特征。总体而言,"海马"冷泉区地势平缓,气体渗漏现象非常发育,是以CH4为主要气体渗漏形成的活动冷泉区,且气体渗漏活动具有时空迁移性。气体碳同位素组成表明,海马冷泉区的CH4为混合成因气,且以微生物成因为主;"海马"冷泉区发育有多种类型的化能自养冷泉生物群落,冷泉区种类丰富,目前已报道了多个冷泉生物新种。这些发现为研究南海北部陆坡西部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及其环境效应、冷泉生物生命起源与演化和南海与印度洋及太平洋物种迁移贯通等科学问题提供重要依据。

河南省固始县陈集磷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下载:11 浏览:342

李磊磊1 李天成2 李随领1 《低碳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矿区位于华北坳陷南部边缘驻马店-淮滨凹陷的东南部。地表为大面积第四系黄土覆盖,下部基岩为寒武系辛集组白云质灰岩、石英砂岩、炭质页岩、泥质砂质页岩。本矿床属沉积成因磷块岩矿床,矿体主要受地层控制,顺层产出。本文对该区矿床地质概况及矿层地质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同时对矿床的成因进行了浅析,并指出寻找此类矿体的方向。

苏锡常地区地裂缝发育情况及监测方法简述 下载:66 浏览:446

龚绪龙 于军 卢毅 王光亚 《地球科学探索》 2018年4期

摘要:
地裂缝是地表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开裂,在地面上形成具有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苏锡常地区作为江苏省的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一个区域,由于发展早期过度使用地下水造成地面不均匀沉降,从而导致地裂缝灾害频发,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了十分巨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对苏锡常地区的地裂缝发育情况和目前使用的监测手段进行简要的介绍,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野牛沟景区科普旅游开发研究 下载:68 浏览:494

沈洪江 覃爽 宁萌萌 《地球科学探索》 2018年4期

摘要:
地质公园是以保护地质遗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宗旨,地质公园科普旅游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全新旅游方式。文中分析了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野牛沟景区的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和自然人文景观资源特征及旅游开发现状,并从旅游产品、旅游线路和科普旅游措施等方面探讨了野牛沟景区的科普旅游开发和规划问题,设置了研学、自然观光、探险、朝圣等旅游产品并规划了相应的旅游线路,为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的科普旅游开发提供思路。

全球主要国家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进展 下载:54 浏览:463

萧惠中1,2 张振1,2 《海洋研究》 2023年4期

摘要: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高效清洁的新能源,分布广、规模大,势必成为未来的主流能源。在当前能源紧缺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影响下,世界各国都对潜力巨大的天然气水合物产生了浓厚兴趣。文章对全球主要国家的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并提出:对我国天然气水合物重点目标区加大研究力度;加大海域和陆域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调查力度,寻找更多可供试采的水合物矿区;与国际接轨,加强国际合作;考虑经济问题,以期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开发模式;把环境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尽可能避免水合物开采带来的环境及地质灾害问题等建议。以期能为未来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查试采工作提供有益帮助。

基于高分六号遥感数据的中草药信息提取研究 下载:62 浏览:426

李煜 《中国农业》 2019年2期

摘要:
遥感的定量分析是遥感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但对于光谱曲线相似的植物难以区分。中草药和冬小麦光谱曲线较为相似,通过对中草药和冬小麦生长周期的研究,寻找冬小麦生长周期中的特殊阶段,计算该阶段与中草药光谱曲线的微小差异并加以放大,从而提取中草药的种植区域,可为今后中草药遥感定量分析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