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肥料及增效剂对黑土无机氮水解酶和大豆产量影响研究 下载:331 浏览:253

周祎1 杨彦明1 郑海春2 刘景辉1 张博文1 李金龙3 刘靖煜1 《土壤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研究设化肥(CK,掺混肥200 kg hm-2)、无肥(WF,掺混肥0 kg hm-2)、化肥+增效剂(HZ,CK+增效剂20 kg hm-2)、秸秆+有机肥+化肥(JYH,秸秆7500 kg hm-2+有机肥30000 kg hm-2+CK)、秸秆+有机肥+化肥+增效剂(JYHZ,JYH+增效剂20 kg hm-2)5个处理,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秸秆、有机肥、化肥及增效剂对黑土含水量、无机氮含量、水解酶活性、大豆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豆苗期(VE)持续干旱、分枝期(V6)持续降雨条件下,各处理对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未产生显著影响,但JYH、JYHZ处理可导致2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显著增加;大豆盛花期(R2)至成熟期(R8),WF、HZ处理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JYH、JYHZ处理,秸秆、有机肥处理在保持表土水分方面劣势明显。(2)大豆生育前期(VE、V6、R2)CK、WF、HZ处理NH4+-N高于JYH、JYHZ处理,而R8期JYH、JYHZ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VE至R8期,秸秆、有机肥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NO3--N含量,增效剂可不同程度降低土壤NO3--N含量。(3)V6期,JYH、JYHZ处理0~40 cm土层土壤脲酶活性显著高于CK、WF、HZ,配施增效剂可显著提高大豆V6期脲酶活性,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增效剂处理可显著提高鼓粒期、成熟期土壤蔗糖酶活性;秸秆、有机肥处理可提高大豆生育后期土壤蔗糖酶活性。(4)JYH、JYHZ处理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较CK提高4.72%、3.78%和6.08%、4.72%,生物产量与总荚数、总粒数、茎节数、株高呈负相关,但不显著。该研究为改善黑土耕层结构、降低农田化肥面源污染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种植密度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下载:87 浏览:2166

刘永建 《中国农业》 2024年10期

摘要:
种植密度作为影响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关键因素,受到农业生产者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合理的种植密度有助于优化群体受光和通风条件,促进养分吸收,提高产量和品质。探讨种植密度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对于指导大豆生产实践、实现高产优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种植密度的概念入手,分析种植密度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阐述不同密度条件下大豆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为优化大豆种植密度提供理论依据。

气象要素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析 下载:76 浏览:929

​刘春兰 《气候变化研究》 2024年5期

摘要:
黄河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盐碱地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备受关注。盐碱地气象要素直接影响着大豆的生长发育及产量。目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黄河三角洲地区气象要素呈现出更加复杂多变的特点,其对盐碱地大豆种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值得深入探讨。

不同生物肥施用量对大豆产量影响研究 下载:88 浏览:1235

李劲彬1,2 庞喆1,2 张亚波2 蒋红丽1,2 《生物学报》 2024年5期

摘要:
通过在秦岭北麓半丘陵地带进行不同肥料不同施用量的田间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施加量的传统复合肥和微生物肥料对大豆产量的影响,探究不同施肥措施以及施肥量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共设计了A、B、C、E、D五组处理以及CK(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在传统复合肥B处理下,大豆株高生长适中且分支期开始叶绿素含量快速升高,产量最高,达227 kg/亩;而微生物肥料E处理下,叶绿素含量较高,株高较低,产量位居第三。综合对比分析,单一处理下,与微生物肥相比,传统复合肥更有利于大豆产量的提高。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