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文本重构下的高中英语课堂阅读活动探究 下载:34 浏览:405

齐元锋 《教学管理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在新课标对高中英语阅读提出多重要求的教育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受到较大挑战。针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符合新时代英语教育要求的文本重构教学手段,基于陶行知理论对文本重构设计原则做出处理。在此基础上,论文以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为例,结合一系列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活动,从句法分析、篇章梳理、标题预测、文意解析等层面提出有效的文本重构策略,以期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供具有一定价值的策略参考。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路径研讨 下载:30 浏览:332

孟庆凯 《教学管理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和其他学科知识相比,数学知识抽象性强。而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认识事物以形象思维为主,如果采用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不仅学习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还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对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特点,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入生活元素,采用现代手段,帮助学生更快、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降低学习的难度,提高学习效率。

论如何增强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 下载:33 浏览:494

李艳 《教学管理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数学是小学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改背景下,增强教学效果也成为教师追求的目标。为此,文章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以新课改理念为依据,对增强教学效果的策略进行了研究。

论新课改背景下如何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下载:73 浏览:408

胡涛 《教学管理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学生的全面发展得到了教师和家长的充分重视。为此,研究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教师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针对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创新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探究 下载:69 浏览:436

王金楠 《教学管理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文章阐述了初中数学教师创新数学教学方式的策略,探究提高数学课堂高效性的有效手段,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初中思想品德课家庭作业设计思考 下载:80 浏览:346

王秀英 《教学管理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课业减负、课堂增效已成为必由之路。能否实现这一目标,除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外,布置科学、合理、适度的课外家庭作业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文章结合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和探索,提供一些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外家庭作业设计的思考和做法,以期助力其成为学生励志进取的真正有意义的修身课。

DR与螺旋CT检查在胸部创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评估 下载:267 浏览:2758

宫凯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3期

摘要:
目的:研究胸部创伤诊断当中利用DR、螺旋CT检查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医院治疗疑似胸部创伤治疗患者入组,共选取90例2018.9-2021.5期间入院者,为患者均实施数字放射摄影(DR)、螺旋CT检查,对比患者手术病理确诊结果,分析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及误诊率、漏诊率结果,对比损伤类型诊断符合率。结果:在90例检查患者中,手术病理胸部创伤阳性85例,CT诊断的灵敏度、准确率、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对比数字放射摄影均具备显著对比优势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误诊率、漏诊率结果偏低,与数字放射摄影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CT诊断在肺挫伤、肺撕裂伤、纵膈损伤诊断中符合率相比数字放射摄影更高,存在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结论:胸部创伤诊断中为患者实施D螺旋CT检查可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使临床胸部创伤诊断误诊率降低。

腹部CT检查在结肠肿瘤性肠梗阻中的效果分析 下载:260 浏览:2117

宫凯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5期

摘要:
目的:在结肠肿瘤性肠梗阻诊断工作中,分析腹部CT检查的临床效果,并评估该措施的可行性、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指标入选时间:2020年12月-2021年10月。选择我院100例结肠肿瘤性肠梗阻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腹部CT检查、X线检查,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上述措施实施后疾病诊断价值进行对比,评估腹部CT检查的有效性。结果:与X线检查相比,腹部CT检查的准确性较高,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腹部CT检查在结肠肿瘤性肠梗阻诊断工作中发挥了显著优势,可以帮助患者提升疾病诊断准确率,对后续针对性治疗措施的实施具有积极意义。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心衰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中的效果观察 下载:45 浏览:843

崔玉红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5年2期

摘要:
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对冠心病心衰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2022年1月到2023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04例冠心病心衰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①观察组的室性心律失常纠正优良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护理前两组患者的LVEF、FS、LVEDd、LVED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LVEF、FS、LVEDd、LVEDs比对照组改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心衰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提供优质护理可以帮助患者纠正心律失常的症状,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值得推荐。

重视科学探究和实验教学 优化生物课堂教学 下载:37 浏览:448

孟翠红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19年10期

摘要:
结合初中阶段新教材和新课标的要求,以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和实验能力为主题,探讨如何选择材料来优化课堂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究学习和实验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目的。

浅谈学校组织小型活动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下载:61 浏览:388

胡庆胜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本文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意义和目的出发,运用观察生活、文献研究、案例比较等研究方法,重点讲述了如何对学生在学校体育活动中进行心理素质培养的途径:适时地鼓励和肯定;让学生学会互相帮助;在体育运动中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育运动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充分利用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改善和调节学生情绪。学校体育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体育活动对于影响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充满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依据学生的状况,正确运用不同途径和方法,使学生心理素质在活动中得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要结合学生实际存在的心理问题,针对性的进行干预,从而促使学生健康发展,全面发展,长远发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下载:64 浏览:383

宋汝婕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中说的一句话:"教师,这是学生智力生活中第一盏、继而也是主要的一盏指路灯;是他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会他们尊重科学、文化和教育。"在我看来,我们广大教师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别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虚拟现实技术功能训练联合平衡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疗效观察 下载:30 浏览:443

王连东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目的分析虚拟现实技术功能训练联合平衡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采取虚拟现实技术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平衡针治疗,两组各48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Fugl-Meyer量表(FMA)评分、平衡能力测试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均明显增加;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 46、4. 47,P <0. 01)。两组患者平衡功能均有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 30、13. 57,P <0. 01)。两组MBI评分均明显增加;观察组治疗后M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 02,P <0. 01)。结论在虚拟现实技术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应用平衡针不仅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而且可有效促进平衡功能的恢复,亦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优质护理在肿瘤患者介入手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分析 下载:248 浏览:2682

张芳芳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在临床肿瘤介入手术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的价值。方法:试验抽取介入手术病例共80例,均为肿瘤疾病,就诊于2018.01~2020.10内,按就诊排号均分为40例/组,双号-乙组,单号-甲组,以2组展开对照。甲组干预方案为常规护理,乙组干预方案为优质护理。对照疼痛分级、满意水平、并发症等。结果:试验后对照1级疼痛占比,乙组结论统计所得低于甲组(P<0.05)。试验后对照满意率占比,乙组结论统计所得高于甲组(P<0.05)。试验后对照并发症占比,乙组结论统计所得低于甲组(P<0.05)。结论:在临床肿瘤介入手术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有突出作用,可减轻机体疼痛,减少各种并发症,且患者满意水平较高,可积极推广和借鉴。

不同时间窗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下载:35 浏览:368

刘志刚 孙红玲 《中国医学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窗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给药时间不同分为试验组(20例,发病至给药时间<3.0 h)和对照组(20例,发病至给药时间在3.0~4.5 h)。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mRS、NIH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m RS及NIHSS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上消化道出血及颅内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过程中,发病至给药时间<3.0 h时间窗治疗的疗效确切且安全。

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下载:183 浏览:2062

范莹莹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3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9月到2021年6月,某医院收治的90例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和临床护理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临床护理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对两组病人的心理状态和护理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临床护理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护理组的焦虑、抑郁、烦躁和恐惧程度显著降低,P<0.05;临床护理组的药物依从性、作息依从性、饮食依从性和运动依从性较好,P<0.05。结论:对有心律失常的冠心病病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明显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提高病人的护理依从性。

生化检验在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肝损伤,心肌损伤诊断的价值研究 下载:322 浏览:3437

叶亮 梁萌 《国际检验医学》 2022年2期

摘要:
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肝损伤,心肌损伤中实施生化检验法所取得的应用效果。方法: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肝损伤,心肌损伤患儿数为78例(2019.1-2022.1),纳入到观察组。选取于同时间在医院中接受健康体检的人员数为78例,纳入到对照组。对两组人员均实施生化检验,观察肝功能及心肌功能指标、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及血沉水平。结果:羟丁酸脱氢酶、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指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指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及血沉水平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肝损伤,心肌损伤疾病诊断中实施生化检验方法,疾病诊断效果突出,能够将患儿的机体炎症状态直观地反映出来,完成了对患儿肝损伤、心肌损伤程度的科学及准确判断,为疾病治疗提供了科学及有效的依据。

燃气管道仪表计量系统研究 下载:72 浏览:742

韩冰 《中国仪器》 2024年8期

摘要: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燃气作为清洁、高效的能源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燃气管道仪表计量系统作为燃气行业中至关重要的工具,在确保燃气供应安全、准确和可靠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核心素养背景下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理性思考 下载:267 浏览:2525

郇群 《中国艺术研究》 2022年2期

摘要:
随着现代人对艺术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幼儿园艺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分量不断提升。《纲要》中指出,学前教育中的艺术教育应发挥其美育功能,以及情感教育的作用,既要能够通过教学传授给一定的艺术知识技能,还要促进幼儿健全人格得到形成。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艺术教育被纳入到文化基础教育层面,因此幼儿艺术教育应彰显核心素养的内容。以下本文从实践角度出发,就目前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幼儿艺术教育的现状进行反思,并以音乐教育为例,提出核心素养下幼儿艺术教育的实践策略。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围孕期女性心理分析与护理干预 下载:233 浏览:2629

石晓敏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2年1期

摘要:
目的: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围孕期女性心理分析与护理干预。方法:抽取300例孕妇进行分析,对比护理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对比护理前后的SDS以及SAS分值,实验组远远强于对照组,差异较大,存在临床对比价值。结论: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围孕期女性进行心理分析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缓解焦虑,压抑等不良情绪,保持心理健康稳定,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