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乡村地域多功能性评价及其类型划分——基于徐州镇域的实证研究 下载:15 浏览:155

毛田颖1 马晓冬2 《中国城镇》 2019年9期

摘要:
文章以江苏省徐州市96个乡镇为研究单元,通过构建地域多功能的指标体系,研究乡村农业功能、经济功能、社会保障功能、休闲文化功能和生态服务功能的空间分异特征,识别各乡镇主导功能类型。结果表明:(1)农业功能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微山湖、骆马湖沿岸与睢宁南部;经济功能高值区多分布在工矿业发展较好、经济辐射较强的乡镇;社会保障功能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城区周边;休闲文化功能高值区主要沿大运河、大沙河分布;生态服务功能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微山湖西岸、京杭大运河与黄河故道沿岸。(2)全市地域类型组合多样,包括均衡发展型、单功能主导型、综合发展型3个大类,以及5个亚类,即农业主导型、经济主导型、社会保障主导型、休闲文化主导型、生态服务主导型,在揭示其空间分布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类型的地域特征,并针对性地提出乡镇未来发展策略。

中国文化背景下权力感对送礼行为的影响:关系取向的调节作用 下载:65 浏览:341

江红艳1 许梦梦1 陈红1 孙配贞2 《当代管理》 2019年10期

摘要:
前人研究发现个体的权力感会增强或减弱消费者的送礼行为。本文试图解决以往研究中的分歧,基于情境聚焦理论考察中国文化背景下关系取向如何调节权力感对送礼行为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通过两个研究发现:公共关系取向下,高(vs.低)权力感消费者更倾向于开展送礼行为;交换关系取向下,高(vs.低)权力感消费者较少倾向于开展送礼行为。而且,送礼感知(即感知愉悦和感知回馈)在不同关系取向下权力感对送礼行为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本文从情境聚焦理论的视角辨析了权力感对送礼行为发挥影响的边界作用条件,整合了不同文献证据间的对立观点,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同时,本研究对中国文化背景下送礼消费的营销宣传和广告策划都具有实践意义。

资源型企业跨区转移外溢效应的机理分析与检验 下载:25 浏览:211

李存芳1,2 董梅1,2 王青1,2 张晓旭1,2 《当代管理》 2019年3期

摘要:
资源型企业跨区转移的外溢效应,是一个基于新兴实践的管理科学问题。运用系统工程和经济统计的思想,采取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在系统梳理和分析提出三种外溢渠道的基础上,选取我国东部9个资源型企业与中西部3个省资源产业1995-2014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示范模仿渠道、竞争优化渠道的溢出效能检验显著为正,成为资源型企业跨区转移外溢效应形成的主要渠道。(2)竞争优化渠道的溢出效能明显高于示范模仿渠道的溢出效能,源于两个渠道特性与效能决定因素的差异明显。(3)人流带传渠道的溢出效能检验并不显著,不能成为资源型企业跨区转移外溢效应形成的主要渠道,这与我国现阶段资源开采产业的特征及其转入企业与当地企业的发展差距有关。研究结论可为调控资源型企业跨区转移和促进区域创新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基于Moodle平台的开发与实现 下载:72 浏览:460

郝水侠 王浩杰 刘晓杨 敖晶晶 《软件工程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Moodle是一个开源的在线学习平台,具有丰富的教学元素,通过模块化的课程管理,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管理,能够实现师生效率的全面高效。本文根据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对moodle系统中的功能进行拓展和开发,包括了用户分组、互动评价、在线考试、课程分类等功能,论述了这些功能实现的基本步骤,并在自己建立的moodle平台实现,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Moodle网站的二次开发 下载:81 浏览:470

郝水侠 刘晓杨 胡雨薇 《软件工程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Moodle是一个开源的在线学习平台,凭借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免费开源、完善的课程管理和学习功能等特点,受到了全世界广泛应用。本文根据实际Moodle网站系统应用中的问题,对原有系统进行了功能拓展,包括实现了导师制,批处理用户信息、个性化问卷调查、邮件收发和师生互评等新的功能,并在自己建立的Moodle网站系统实现。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实验学科交叉教学——以“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为例 下载:74 浏览:474

李贝贝 李宗芸 《生物学报》 2020年9期

摘要:
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其综合能力,从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角度,阐释学科交叉教学的必要性,以"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教学为例,挖掘蕴藏于其中的学科交叉点,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解释生命现象。

融合多特征的城市不透水面覆盖率估算方法 下载:91 浏览:487

李方刚 李二珠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0年2期

摘要:
高分辨率遥感技术的发展为准确估算城市区域精确不透水面信息提供了有效可靠的数据源。为了利用高分遥感影像精确估算不透水面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特征的城市不透水面覆盖率(Impervious Surface Percentage,ISP)遥感估算模型。该方法利用Sentinel-2光学遥感数据和珞珈一号夜间灯光遥感数据,从多个角度提取了反映不透水面信息的指数特征,基于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构建了多因子不透水面覆盖率估算模型。以南京市为研究区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多因子不透水面覆盖率估算模型可以有效融合多种遥感信息,明显提高了城市ISP估算精度。

基于加权整体最小二乘的单像空间后方交会解算 下载:91 浏览:478

朱笑笑 曹泽强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9年3期

摘要:
在常规单像空间后方交会的解算过程中,整体最小二乘(TLS)算法在减小地面控制点及观测变量存在的误差方面有较广泛的应用。但在解算不等精度测量时,直接采用TLS算法进行参数估计易出现解失真的情况,因此为提高解算精度,可以为不同观测值定权,进行外方位元素的计算。本文以解算全微分共线方程为研究主线,并引进协因数阵为观测值定权,尝试采用加权整体最小二乘算法(WTLS)对单像空间后方交会进行解算。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较最小二乘算法与整体最小二乘算法在精度和准确度方面均有较大提高,在单像空间后方交会解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中国住宿和餐饮业在产业链上位置测度及其动态变迁 下载:45 浏览:395

司增绰1 徐振宇2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20年12期

摘要:
文章运用产业上游度测度模型,测度了我国住宿和餐饮业在产业链上位置,考察了其在产业链上位置的动态变迁。总体来讲,住宿和餐饮业在全球产业链上和国内产业链上的位置都向产业链上游移动。从封闭经济到开放经济,住宿和餐饮业的产业上游度存在着较大波动,2002—2010年全球产业上游度都大于其国内产业上游度;2012—2017年则相反,住宿和餐饮业国内产业上游度波动幅度要大于其全球产业上游度波动幅度。住宿和餐饮业净出口变化方向与其国外产业上游度变化方向基本相同,净出口增加对其国外产业上游度上升有促进作用。住宿和餐饮业全球产业上游度变化趋势与其国内产业上游度变化趋势基本相似。总体来讲,现阶段住宿和餐饮业国内产业上游度增长速度要大于其全球产业上游度增长速度。

淮海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转型耦合时空格局 下载:90 浏览:485

尹倩倩 仇方道 《地理研究进展》 2018年4期

摘要:
通过建立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转型之间的耦合模型,深入分析了2000~2015年淮海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转型耦合关系及时空异质性特征,发现:(1)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相对较高的区域沿京沪和东陇海铁路呈轴线分布;(2)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且不同城市之间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3)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耦合协调状态沿"勉强协调→低度协调→中度协调→高度协调"线路逐次提高。空间上,呈以徐州为中心,沿京沪、陇海形成"+"字区域格局。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耦合协调度未体现出一致性且不同城市的差异性显著。

大数据时代青年意识形态教育技术路径 下载:61 浏览:465

林于良1 刘广登2 《中国教育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分析大数据时代青年意识形态教育面临异质社会思潮网络渗透技术不断升级、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微传播能力式微、青年网络行为数据获取和分析困难等现实困境,通过树立大数据思维、运用微传播方式、提升青年意识形态教育队伍战斗力、增强教育内容吸引力、加强网络议题设置力等技术路径,破解实践难题,有助于实现青年意识形态教育范式创新。

简化教学素材引发积极学习 下载:58 浏览:491

李雪 《数学教学与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简化教学素材,是精简教学的主要着力点,也是优化教学重要的切入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得重视文本解读、学情分析,更要关注教学素材的遴选,以期达成:细化操作,加速感悟;优化训练,推进理解;科学梳理,促进建构等目标。使得学生有信心,也有激情投身于知识探究之中,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智能得到锻炼,素养得到积累。

河北民间舞蹈沧州“落子”的传承研究 下载:87 浏览:356

王馨怡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沧州落子是河北冀中一带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作为沧州人民情感传递的重要途径,其具有很强的参与性与自娱性。本项目将通过文献考察、田野调查与舞蹈形态学、舞蹈生态学等研究方法,对沧州落子的文化内涵进行凝练解读,充实理论研究。通过引导、支持与保障以应对新时期"落子"发展机遇与挑战。这些不仅是文化抢救工程付诸实施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本项目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国网络英语教学中的教师研究统计分析 下载:59 浏览:493

王秋菊1 张士诚2 《英语教学》 2019年7期

摘要:
基于2000—2015年为止我国24种期刊发表的85篇有关网络英语教学中的教师研究论文,本研究从研究对象和研究者、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对我国网络英语教学中教师研究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研究对象还是研究者,高校英语教师均占绝对优势;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方面网络英语教学中的教师研究呈现明显的阶段发展特征:起步阶段(2000—2007年)与发展阶段(2008—2015年)。目前研究中存在着研究对象和研究者不均衡、实证研究质化法薄弱、资料收集手段缺乏规范性和多样性、研究内容覆盖面窄等问题,文章进而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论学前儿童品格形成的自然路径 下载:49 浏览:478

何应兰 《中国教育探索》 2019年8期

摘要:
学前阶段是儿童品格自然形成的阶段,也就是儿童品格的"心理肌肉"形成阶段。儿童内在的潜在本能是其品格形成的动力;有吸收力的心理是其品格形成的源泉;精神胚胎是其品格形成的基础;"工作"是其品格形成的具体活动途径。在学前阶段,品格教育的特殊使命就是创设一个对儿童有巨大吸引力的、自由、开放的环境来保护儿童品格的自然形成。

论“适合的教育”:内涵与实现路径 下载:56 浏览:500

周思 赵峻岩 《中国教育探索》 2019年4期

摘要:
"适合的教育"是推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适合的教育是以符合教育规律为前提,以学生为根本,以发现差异为核心的最公平的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课程、教学、教师三个方面紧紧地围绕学校教育不断发展与完善,是实现"适合的教育"的关键要素。打造"课程超市",让每一个学生能选择适合的教育;采取"分层走班教学",让每一个学生享有适合的教育;转向"欣赏型教师",让每一个学生融入适合的教育。要坚信"适合的教育"一直存在,它之于教育领域是必然的选择。但实践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这与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观念以及高度标准化的教育制度密切相关。

论小学科学课的课程属性及有效实施 下载:41 浏览:479

张新玉 《中国教育探索》 2019年3期

摘要:
小学科学课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当下教育界对小学科学课的课程属性缺少深入研究与认识,以致在课程的实际实施过程中出现教学目标定位不准、教学内容囿于书本、教学方法流于形式等问题,无法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落到实处。因此,有必要在结构主义方法论的视域下,深刻探讨小学科学课程的本质属性。而有效实施该课程的举措有:明晰科学素养,确定教学目标;贴近自然与生活,创设教学情境;以探究性教学为主,优化教学方式。

论高校学术委员会制度的建构与重构——基于学术权力独立性与统整性的考量 下载:66 浏览:491

蔡国春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9年2期

摘要:
学术权力是学术委员会制度建构的合法性基础。《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为学术权力从"依附"走向"独立"奠定了政策基础。当前由于不同高等教育政策法规间存在矛盾,导致在高校内部治理实践中学术权力碎片化,学术委员会难以发挥"作为校内最高学术机构"的功能。要实现《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所确立的政策目标,需要基于学术权力的"统整性"重构学术委员会制度,借此助推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为了职业,还是通过职业——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变革的方向抉择 下载:74 浏览:510

肖龙1 陈鹏2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20年1期

摘要:
在智能化时代,是固守"为了职业"的目的型职业教育,还是向"通过职业"的手段型职业教育转变,这关乎职业教育的存在与发展。智能化时代劳动者不断增强的生涯与人本诉求预示着目的型职业教育将因无法适应未来而失效。在学校职业教育的局限性日渐凸显以及职业的教育意蕴日益彰显的背景下,"通过职业"的手段型职业教育的发展被赋予现实需要和时代可能。向"通过职业"的手段型职业教育转变,需要将教育场域从"在学校里"拓展至"在职业中",教育内容从零散的专业技能变革为综合的关键能力,教学方式从机械训练转换为行动反思。

基础教育国际化语境下英语师范生超学科培养路径 下载:88 浏览:364

朱荣华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11期

摘要:
在基础教育国际化语境下,高校需要从超学科的视角重新思考英语师范生培养方案,打破长期以来以单一学科教育为导向的培养路径,培养具有融通多学科思维能力,又能用英语娴熟讲授至少1门非英语课程的师范生,以满足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师资需求。超学科是指一种融合各学科信息的创新理念,旨在解决现有学科结构方式无法解决的问题。英语师范生超学科培养路径主要有四条:一是跨学院合作,走合作共赢之路;二是创新培养模式,以培养卓越教师为目标;三是超越学科界线,打造超学科课程方案;四是多部门合作,完善超学科培养体系。在对英语师范生实施超学科培养方案之前,相关职能部门应从前期调研、组织管理和师资力量的整合等方面做好准备工作,为超学科人才培养扫清思想障碍、体制障碍。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