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中国的城乡经济关系:逻辑、演进、问题与对策 下载:65 浏览:346

孙健夫1 李晓鹏2 温彩璇3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4期

摘要:
分析城乡经济关系应该秉持两种思维:其一是系统与结构的思维;其二是历史与演进的思维。中国城乡经济关系随着经济发展而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其特征演变的基本表现为城乡(在内容上与空间分布上)由局部低水平互动向整体高水平互动演变,城乡经济功能的差异性、互补性与协同性逐渐增强。中国现阶段城乡经济关系存在的问题是:城乡统一、高效、公平的产品与要素市场尚未形成,城乡空间经济布局协调性差,政府可支配的资源在城乡及不同层级城镇之间分配不均衡,农业现代化滞后于工业现代化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刺激响应型肽自组装及其应用 下载:58 浏览:399

郭家田 卢玉超 毕晨 樊佳婷 许国贺 马晶军 《应用化学学报》 2019年3期

摘要:
肽自组装体由于具有结构稳定、易调控、生物相容性好、可生物降解等优点,在构筑新型材料及生物医药领域表现出了巨大潜力。本文介绍了肽自组装的概念、机理和应用,详细归纳了刺激响应型肽自组装的研究进展;按照刺激源的不同将刺激响应型肽自组装分为pH响应型肽自组装、温度响应型肽自组装、溶剂响应型肽自组装、光响应型肽自组装、超声波响应型肽自组装以及离子响应型肽自组装;列举了肽自组装在药物控释、脊髓损伤修复、仿酶催化、生物模板等领域的应用。最后,基于目前肽自组装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影响肽自组装结构的外界因素不易精准把控、自组装的研究与生命科学领域的交叉程度低等)对肽自组装的发展做了展望。

侵染线虫病毒研究概述 下载:76 浏览:475

李先惠1,2 郭立华2 崔建州1 《生物技术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研究侵染线虫的病毒是为了能够深入的了解线虫的生理机制,从而更好地利用线虫资源。该文综述了11种已经报道的侵染线虫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和线虫病毒对寄主的侵染机制,旨在从寄生病毒的角度揭示病毒与线虫的互作关系,并对线虫病毒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和建议,为深入研究和利用线虫病毒提供参考。

饲粮中物理有效中性洗涤纤维水平对奶牛营养调控的研究进展 下载:12 浏览:404

边佳伟1 陈凤亭2 李妍3 李秋凤2 曹玉凤2 刘博4 李建国2 高艳霞2 《当代畜牧兽医》 2018年9期

摘要:
物理有效中性洗涤纤维通过影响反刍动物的生理活动,使唾液中缓冲物质更加高效的中和酸性物质,确保了瘤胃健康,使瘤胃内环境趋于稳定,缓解患瘤胃亚急性酸中毒的现象。可提高奶牛产奶量和乳脂率,因此本文对物理有效中性洗涤纤维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做一综述为奶牛饲料营养配制标准提供参考。

新常态下能源-环境治理投入产出模型的构建与应用探索 下载:79 浏览:399

严春晓 宋辉 张润清 《当代管理》 2018年12期

摘要:
该研究受我国学者陈锡康提出投入占用产出技术思路的启发,从我国目前编制投入产出表入手,为了适应新常态经济运行特点,一是结合数据提供的可能提出了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污染物排放量的经济-环境投入产出基础扩展模型构建思路;二是进一步以河北省为例,通过科学划分部门分类,扩展收集调查有关污染物产生量、治理量等数据,提出和完成了能源-环境治理投入产出模型的构建。并对模型中污染物的排放、产生、治理概念进行了规范,给出了计算完全产污、治污、排污系数和最终消费的污染治理系数,以及提高模型计算精度等问题的具体思路;三是利用模型对河北经济-能源-环境治理现状,相互影响的关联特征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实证提出了我国编制环境治理投入产出表的步骤和研究方向。

一例犬瘟热和细小病毒混合感染水貂的病例诊治 下载:12 浏览:360

冯书风1 杜静静1 张楚晗1 刘茜1 丁凯2 《当代畜牧兽医》 2018年1期

摘要:
诊断由规模化养殖场送来的六只已死亡水貂,在养殖场的死亡前期,精神沉郁,上吐下泻,粪便呈红褐色,不采食,高热,肌肉震颤并发出怪叫。眼圈周围出现大量分泌物;面部肿胀;爪子的角质层增厚。根据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资料,初步诊断为犬瘟热和感染细小病毒,在经过实验室诊断之后确认。最后根据症状提出了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方法。

基于卫星影像的传统村落平面形态识别研究——以保定西部传统村落为例 下载:79 浏览:387

郑继永1 王广和2 许颖3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8年8期

摘要:
传统村落是民族的宝贵遗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及潜在的可利用价值,而当今仍有相当数量的传统村落处于尚未发现状态。传统村落具有独特的平面形态特征,体现在平面色彩、村落布局、院落组合、建筑单体等方面。传统村落的平面形态特征在卫星影像图上有一定的可识别性,卫星影像的相关分析软件操作简便,易于推广使用,可作为传统村落识别的辅助工具。本文在分析保定西部地理概况、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分析保定西部传统村落平面形态特征,并与现代村落平面形态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及内在机制,探究如何基于卫星影像进行该地区传统村落平面形态识别,以寻求传统村落发掘的辅助方法。

明沟与暗管排水工程对盐碱地开发的土壤改良效果评价 下载:40 浏览:348

耿其明1 闫慧慧2 杨金泽1 张杰2 陈亚恒2 《土壤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为研究盐碱地开发整治工程对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效果,以黄骅市盐碱地开发项目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盐碱地开发工程前、明沟排水工程和暗管排水工程土壤中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容重、有机质含量、含盐量、pH值、和含水量等指标的差异。并建立土壤肥力综合评价体系,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对土壤肥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明沟排水工程对土壤中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高于暗管排水工程,而暗管排水工程对于降低土壤盐渍化程度效果显著,降低速度快。经过明沟和暗管排水工程实施后土壤肥力综合指数分别从0.1330、0.2200增加到0.7440、0.6807,明沟排水较暗管排水工程的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分高出23.29%。总体来说,明沟和暗管排水工程均能有效改良土壤,明沟与暗管排水工程相比实施后的效果更好,且暗管排水工程对含盐量的改良效果更好。

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高速公路边坡土壤质量的影响 下载:43 浏览:301

郭爽 牛小云 吴桐 黄大庄 高卓田 池铭炎 《土壤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为探讨种植杠柳(Periploca sepium)与鸡矢藤(Paederia scandens)对高速公路边坡土壤质量恢复效果,对其下0~10 cm、10~20 cm、20~30 cm土层的土壤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进行研究,与传统护坡植被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进行比较,通过主成分分析,对3种植被恢复下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基本表现为鸡矢藤植被下最高,微生物数量为紫穗槐植被下最高;土壤含水量、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均表现出随着土层加深不断递减,土壤容重和pH则相反;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均呈现季节变化;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鸡矢藤(0.33)>紫穗槐(-0.11)>杠柳(-0.21),鸡矢藤对土壤质量恢复效果最好,优于传统护坡植被紫穗槐,杠柳对土壤的恢复能力与紫穗槐相差不大,因此鸡矢藤与杠柳均可作为优良的高速公路护坡植被进行推广应用。

新媒体环境下音乐教育的创新途径研究——以公众号为例 下载:417 浏览:2414

孔腾腾 《当代音乐研究》 2021年12期

摘要:
新媒体的出现为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多便利,尤其是像公众号提供的网络课堂等教育新模式,带动了音乐教育的创新发展。本文以公众号为例,对新媒体环境下音乐教育的创新途径进行研究,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音乐传播的便捷性、共享性、互利性和虚拟性的特点。对新媒体环境下音乐教育的创新途径,加强教学模式与观念创新,实现教学角色与主体的转变,对教学手段与教学形式创新进行展开,展示了新媒体的出现为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阴山北麓雨养条件下春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特性分析 下载:53 浏览:365

叶君1,2 吴晓华1 崔国惠1 王小兵1 于美玲1 杜昕帅3 王亚东3 赵丽茹1 李元清1 《农业学报》 2019年8期

摘要:
以内蒙古、黑龙江、甘肃等地生产中大面积种植的春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阴山北麓雨养条件下不同春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籽粒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籽粒品质特性。结果表明:从籽粒产量来看,拉1553和太空格来尼的产量最高。进一步分析,亩穗数的贡献率最大,为1.030,其次是穗粒数,贡献率为0.440,最小的是千粒重,贡献率为0.360。从籽粒品质来看,农麦2号和农麦4号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相关性分析表明:籽粒产量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在阴山北麓雨养条件下,拉1553和太空格来尼具有高产潜力,而农麦2号和农麦4号具有稳定的强筋品质。该区高产强筋小麦的选育和配套栽培措施的制定应注意协调籽粒产量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等品质性状的关系,同时稳定穗粒数,提高千粒重,充分发挥品种的产量、品质特性。

北方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与趋势分析 下载:68 浏览:396

路战远1,2,3 程玉臣1 王玉芬2 张向前1 王建国1,3 赵小庆1,2 任永峰1 张德健2 《农业学报》 2019年7期

摘要:
保护性耕作在我国经过近20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文章以内蒙古保护性耕作技术为例,阐述了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特点、保护性耕作发展历史和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等情况;总结了农牧交错区高秆穴播作物模式、矮秆条播作物模式、块根块茎类少耕带作模式和草原改良模式等多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阐明了农牧交错区在保护性耕作发展中与农业区划结合不够、农艺技术创新滞后、机械装备专用性和可靠性低、杂草发生及危害严重等突出问题;对今后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发展定位、发展趋势、内涵界定、装备选择和长效机制建立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做了趋势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扇贝土和黄土在刺参幼参饲料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36 浏览:389

路晶晶1 赵春龙2 郭冉1 崔兆进2 夏辉1 王美雪1 解伟1 杨品贤1 贾高旺1 刘春阳1 《中国水产学报》 2018年3期

摘要:
为探寻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饲料中品质优、资源广、价格廉的海泥替代物,用扇贝土和混合一定比例螺旋藻(1∶9)的黄土分别替代海泥,并搭配海带投喂平均体质量为0.35g的刺参幼参,试验设海泥组、扇贝土组、黄土组,每组设3个重复,在室内水族玻璃缸中进行试验,每个缸中放80头幼参,饲养时间为56d,养殖试验结束后,分别测定各组刺参的生长、消化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结果表明:扇贝土组和黄土组刺参的成活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等均高于海泥组,而饲料系数略低于海泥组,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黄土组脏壁比、比肠重显著低于扇贝土组和海泥组(P<0.05);扇贝土组刺参肠道中淀粉酶活力显著高于黄土组(P<0.05),但两组与海泥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扇贝土组刺参体腔液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显著高于黄土组(P<0.05),且两组显著高于海泥组(P<0.05);扇贝土组和黄土组刺参体腔液过氧化物酶(POD)活力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高于海泥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扇贝土和混合螺旋藻的黄土均可作为新资源完全替代海泥饲料,且以扇贝土最优。

过程质量监督控制在机电产品检验监管中运用研究 下载:102 浏览:1273

肖红英 《国际检验医学》 2024年12期

摘要:
为切实保障机电产品的整体质量,加强机电产品的检验监管,文章围绕机电产品的特点分析检验监管的现状,并针对传统批批检验效率低下的问题,在该项工作中引入了过程质量监督控制,并围绕抽批检验的方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以阀门检验为重点、合理选择抽样方案、规范批量生产、分层生产、分区生产、流程生产不同条件下检验方法等内容,分析过程质量监督控制在机电产品检验监管中的运用要点,以供参考。

非诉讼调解在刑事领域的实践与问题探讨 下载:156 浏览:2568

赵波 《争议解决研究》 2021年9期

摘要:
随着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推进,非诉讼调解在刑事领域的实践得到了日益重视。刑事领域非诉讼调解是一种有效的纠纷解决方式,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司法压力、提高解决效率。然而,其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平衡当事人权益与公共利益、被告人自愿性等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完善法律规定、建立专业队伍等措施来促进刑事领域非诉讼调解的健康发展。

乡村振兴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路径探究——以太行山革命老区为例 下载:198 浏览:1874

王佳惠 赵金辉 赵然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2年10期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实现共同富裕最艰巨、最难的任务还是在农村。”根据“振兴国家,必须振兴农村”的伟大决策,要动员全党全社会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全面建成小康,尤其鼓励具有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的地区注重资源的开发利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在太行山区,中国共产党带领老区人民艰苦奋战,形成了先进的革命历史文化,积淀了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资源。然而因为其大多分布零散、要素单一,难以成片,且因为山区交通不便,文旅融合不够深入等因素,直接导致太行山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仍处于较低的水平,离我们实现太行山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目标还相差较远。为此,本文通过对太行山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路径的探析,提出太行山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思路与探索,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帮助太行山革命老区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

青年群体对红色革命历史和精神的传承调查研究——以党史题材“落地”,红色影视“破圈”为例 下载:163 浏览:1898

​郭展羽 冀紫阁 黄嘉琪 王圣坤 任晓丹 张素罗 韩璐 《历史研究进展》 2022年8期

摘要:
本文以青年群体为研究对象,探究青年群体通过红色影视传承红色革命历史和精神。总结归纳红色影视“破圈”发展的成效与不足,规范文化传媒发展,弘扬红色历史和精神。在潜移默化中给予当代青年价值引领,并在青年群体凭借红色影视传承红色革命历史和精神上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技术制备可生物降解聚乳酸发泡材料的研究进展 下载:142 浏览:1483

闫俊典1 刘亚娟2 《材料科学研究》 2023年4期

摘要:
可生物降解泡沫塑料的发展符合当前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聚乳酸发泡材料具有生物可降解性、良好的耐热性、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可成功应用于缓冲包装、隔热、降噪、过滤吸附、组织工程等领域。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物理发泡剂在塑料基体中溶解度大,同时具有无毒环保、价廉易得等优势,使得超临界流体发泡技术在制备发泡材料方面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并成为当前研究热点。本文首先介绍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技术,然后,对聚乳酸发泡行为的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为今后聚乳酸发泡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最后,对目前制备高性能聚乳酸微孔发泡材料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展望。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满意度的实证研究 ——基于346份问卷的统计分析 下载:288 浏览:1418

丛林 韩璐 张焘 《中国教育学报》 2023年5期

摘要: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型人才支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为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最重要路径和基础。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客体,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满意度是评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效能的的一个重要指标。基于此,文章通过SPSS和AMOS软件调查统计了H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服务满意度,并从三个一级指标对H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满意度进行分析论证,最终从学生个人层面、学校层面、政策层面提出针对性建议。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