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利用几种不同材料制作物理模型的实践与反思 下载:73 浏览:475

​刘闻川1 丁晴2 《生物学报》 2018年10期

摘要:
以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为研究材料,通过学生自选材料模型制作,问卷调查反馈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及评价,介绍和比较了几种制作物理模型材料,讨论相关材料的特点,并对日后物理模型构建的教学给予建议。

氧化铝纳米流体临界热流密度机理模型研究——物理模型 下载:81 浏览:329

何晓强 余红星 江光明 《核工业与技术》 2018年11期

摘要:
针对现有纳米流体临界热流密度(CHF)模型存在的不足,基于气泡力平衡分析方法,考虑接触角和毛细现象带来的影响,构建了针对氧化铝纳米流体CHF的机理模型。结果表明:模型可模拟CHF随纳米流体浓度(cNF)变化的规律,随着cNF增加,CHF开始增加;但增加至某一浓度之后,CHF不再增加而维持恒定值;模型表明CHF与纳米微粒直径(d0)无关,这与已有实验结果吻合;随着接触角或倾斜角增加,模型计算得到的CHF减小。

物理建模与物理解模教学探究—以“轻物”模型教学为例 下载:59 浏览:534

江秀梅 刘大明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物理模型思维是中学物理最重要的思维方法之一,亦是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重要要素之一。物理模型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巨大障碍,根本原因在于课程资源缺乏建模思想,且教师自身建模意识淡薄、建模能力薄弱。通过整理物理模型理论知识,明确了物理建模和物理解模两种思维过程,从而提高师生建模意识、提高建模能力。

潜水推流器作用下八边形养殖池的集污性能 下载:73 浏览:511

吴彦飞1,2 张清靖2 桂福坤1 张泽坤3 陈庆龙4 冯德军1 《水产研究进展》 2024年1期

摘要:
为了探究潜水推流器作用下八边形养殖池内的污物聚集特点,本研究利用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潜水推流器不同的布设角度θ、布设距离比d/a (中垂线模式:d1为推流器叶轮轴线中点与最近的池壁之间的距离,a1为八边形养殖池长边边长;对角线模式:d2为推流器叶轮轴线中点与最近的短边边长之间的距离,a2为八边形养殖池排污口与最近的短边边长之间的距离)、推流器数量n和布设模式对八边形养殖池内污物聚集的影响。试验利用高清相机记录养殖池内的污物分布情况,并使用MATLAB分析计算污物与池中心的距离。实验中通过比较不同工况下污物与池中心距离的最大值的大小,衡量养殖池集污性能的优劣。结果显示,潜水推流器的布设角度θ、布设距离比d/a、推流器数量n以及布设模式都影响池内污物聚集的效果。在本研究设置的布设距离比工况下,潜水推流器布设角度θ为45°时集污效果最优,而当布设角度θ大于70°时,随着布设角度增加,八边形养殖池周边出现集污死角,残饵及粪便距离排污口中心变远且饲料离散程度变大;在30°、40°、45°、50°工况下,污物聚集效果随布设距离比d/a的增大逐渐增强,当布设距离比为1/2时集污效果最好。养殖池集污性能随潜水推流器数量的增加而整体呈现增强的趋势,尤其是潜水推流器数量从1增加至2时,集污性能明显提升,但是持续增加后,集污性能不再有明显的提升。其余设置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角线布设模式下的养殖池集污性能明显优于中垂线布设模式。研究表明,潜水推流器采取对角线模式,布设时不少于2个,布设角度θ为45°附近,此时八边形养殖池集污性能较优。研究结果可为八边形养殖池内潜水推流器的布设方式提供依据与指导。

潜水推流器作用下八边形养殖池的集污性能 下载:70 浏览:489

吴彦飞1,2 张清靖2 桂福坤1 张泽坤3 陈庆龙4 冯德军1 《水产研究进展》 2024年1期

摘要:
为了探究潜水推流器作用下八边形养殖池内的污物聚集特点,本研究利用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潜水推流器不同的布设角度θ、布设距离比d/a (中垂线模式:d1为推流器叶轮轴线中点与最近的池壁之间的距离,a1为八边形养殖池长边边长;对角线模式:d2为推流器叶轮轴线中点与最近的短边边长之间的距离,a2为八边形养殖池排污口与最近的短边边长之间的距离)、推流器数量n和布设模式对八边形养殖池内污物聚集的影响。试验利用高清相机记录养殖池内的污物分布情况,并使用MATLAB分析计算污物与池中心的距离。实验中通过比较不同工况下污物与池中心距离的最大值的大小,衡量养殖池集污性能的优劣。结果显示,潜水推流器的布设角度θ、布设距离比d/a、推流器数量n以及布设模式都影响池内污物聚集的效果。在本研究设置的布设距离比工况下,潜水推流器布设角度θ为45°时集污效果最优,而当布设角度θ大于70°时,随着布设角度增加,八边形养殖池周边出现集污死角,残饵及粪便距离排污口中心变远且饲料离散程度变大;在30°、40°、45°、50°工况下,污物聚集效果随布设距离比d/a的增大逐渐增强,当布设距离比为1/2时集污效果最好。养殖池集污性能随潜水推流器数量的增加而整体呈现增强的趋势,尤其是潜水推流器数量从1增加至2时,集污性能明显提升,但是持续增加后,集污性能不再有明显的提升。其余设置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角线布设模式下的养殖池集污性能明显优于中垂线布设模式。研究表明,潜水推流器采取对角线模式,布设时不少于2个,布设角度θ为45°附近,此时八边形养殖池集污性能较优。研究结果可为八边形养殖池内潜水推流器的布设方式提供依据与指导。

浅谈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的培养 下载:145 浏览:888

蔡琳琼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24年1期

摘要: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物理知识以提高备考效率,常常需要建立各种模型来帮助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吸收与理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本文就高中物理模型的特点、建立模型的作用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进行了简单的探析。

物理模型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 下载:95 浏览:926

陈国栋 《现代物理学报》 2024年5期

摘要:
建立一个物理模型,其实就是对问题进行一种简单的表述和仿真,把一些抽象的物理知识可视化,让学生在看到这些现象的过程中,发现它们之间的共性,发掘出它们的实质,以此来提高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理解、记忆和掌握的能力,这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教学方法。

加强物理模型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下载:96 浏览:987

徐卓林 《现代物理学报》 2024年4期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高考评价体系聚焦“考思维”“考能力”。高考命题遵循了“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命题;无情境,不成题”的思路或要求。命题必有物理模型!近年来在物理高考题型中越来越多的物理情境为教学过程中常见的物理模型.学生遇到此类题目时会束手无策,不知从何方向进行思考,更不懂得如何利用物理概念及规律进行解题.学生普遍感觉高中物理难学:一听就懂。一做就费。究其原因在于他们仍习惯于初中的那种形象思维方式,只会记概念、规律的静态结论,而不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只会模仿性地解决一些简单的物理问题,缺乏对物理模型建构的能力。对于具体物理情景的综合性问题,不善于通过观察分析,提炼出现实情景的物理模型,纳入到相关的知识体系中去加以处理分析。其实复杂的综合题往往是由多个相关联的物理模型组成,只有准确还原设计题目时所依据的物理模型,才能在解题者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物理图景,理清正确思路,顺利解题。因此把具体情景构建抽象成正确的物理模型是非常重要的,是学生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为导向基于学案的物理模型教学——以“光现象”单元作图为例 下载:176 浏览:1850

傅秋娜 《现代物理学报》 2023年9期

摘要: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学案为载体,引导学生在日常观察和体验中代入物理视角,对常见光学模型及其遵守的规律进行总结归纳,给出了“光现象”单元作图教学案例和简要评析,以期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学习模式。

高中生物物理模型教学分析 下载:205 浏览:2308

李冬芬 《现代物理学报》 2022年3期

摘要: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学生要迎来人生中第一次大型考试——高考。对学生来说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非常大,并且在高中阶段知识难度又上升一个等级。对于高中生物这门学科而言,知识点多而繁琐,覆盖面广,学生在学习这门学科的时候难免难免会觉得有压力。因此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要优化高中生物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围绕具体的生物模型,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显著提升。

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下载:186 浏览:1985

刘培 《物理进展》 2022年12期

摘要: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发展与深入,在素质教育的领导下核心素养问题逐渐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密切关注,其有效促进了新时期我国教育教学工作的多元化发展,为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确立提供了强劲的助力与保障。在本文中,笔者以高中物理教学工作作为切入点,针对核心素养下如何促进高中物理模型的构建与应用展开了分析,在此期间,通过结合大量日常教学实践进行分析,笔者总结了相应的教学策略,旨在为后续教学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基于问题导向教学模式构建物理模型过程———“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 下载:209 浏览:2018

张维榕 《物理进展》 2022年3期

摘要:
本文从一个生活中的小实验出发,通过问题导向,运用物理实验实现对自由落体运动模型的构建,加强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条件、运动性质及规律的认知,提升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物理模型的策略 下载:985 浏览:1901

韩乐 《生物学报》 2022年2期

摘要:
高中生物学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更加全面系统又丰富多彩的世界。分子和细胞的基本结构使学生能够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遗传和进化的特殊定律使我们感受到生命的魅力,生物与环境的有机统一让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大自然的奥秘。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老师只讲授教材上枯燥无味的知识,往往不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构建物理模型可以很好地改变这一点。作为一名高中生物学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物理模型构建的基本思维和技能,以帮助学生以创新的方式更好地获取生物学的相关知识。

浅谈新课标下物理模型构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下载:824 浏览:2067

董朝辉 《生物学报》 2021年1期

摘要:
生物这门学科属于自然科学中比较重要的分支之一,就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课程来说,“模型构建”主要是希望能够通过良好的引导和教学,帮助学生构建模型,并感悟生物概念思维、掌握生物学习技巧等。目前的基本情况,很多学生都觉得只要认真听课、努力背书、多做习题就能够将生物学科分数提升上去,并学好该科目,但是显然,生物学科对学生的要求绝对不仅如此,更多的是要求学生能够从理性思维角度出发学习并理解知识,将建模思想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令学生能够真正构建完善的理科意识。本文将针对物理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策略展开研究,期待为教学提供帮助。

物理模型构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贯彻“三教”理念的应用 下载:1423 浏览:2910

喻武鹃 《生物学报》 2021年6期

摘要:
本文就笔者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物理模型构建的应用作出详述,为进一步研究物理模型构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贯彻“三教”理念的应用奠定基础。文章根据“三教”理念的三个要求,分别列举了相应的教学实例。三个实例显示,物理模型的构建有利于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有利于学生直观的认识和理解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提升表达能力。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增加,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以及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增强。

建构物理模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下载:94 浏览:1883

邢书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3年5期

摘要: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以物理为中心,重视学生的物理概念和典型模型理解能力的培养。而物理模型的建立是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手段,它可以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运用并且优化问题的解决过程。所以,在教学设计、理论知识、应用问题分析等方面,应加强学生对物理模型教学的认识,加强对物理模型建立问题的思考,提高对物理知识的运用水平和解题技巧。在此基础上,本文着重阐述了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的几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