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天学”视野中的荀子——利玛窦对《王制篇》物种分类说的改造 下载:61 浏览:393

方旭东 《哲学研究进展》 2020年4期

摘要:
《荀子·王制篇》关于物种分类的一段话,被明代来华传教士利玛窦引来支持其批判宋明理学万物一体说。仔细比照,可以发现,利玛窦对荀子原文做了一种改造,诸如:将"气"写作"形",将"水火"写成"金石",将"义"写成"灵才",等等。这种改造典型地反映了中西思维的差异,为我们了解荀子在西学尤其是天主教神学视野中的镜像提供了一个典型范本。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基因orf290功能域的初步研究 下载:76 浏览:481

姜慧 杨梦醒 陈为 刘学群 王春台 谭艳平 《生物技术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探讨线粒体基因orf290主要功能结构域与水稻配子体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关系。[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ORF290功能结构域,构建其不同功能结构域的表达载体,完成遗传转化,采用碘-碘化钾染色法观察阳性植株的花粉育性及小穗育性,统计分析ORF290功能结构域与育性的关系。[结果]与保持系相比,各功能结构域的转基因植株农艺性状的差异不明显,花粉育性及自然结实率均有所降低,35S::orf290(T0代)、35S::Rf1b 5'-orf290(T1代)、35S::Rf1b 5'-orf216(T0代)和35S::orf216(T0代)花粉育性(结实率)分别为:50. 7%(46. 5%)、33%(42. 15%)、38. 7%(37. 9%)和60. 8%(50%)。[结论]结果表明orf290是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基因,且ORF290功能结构域位于C端,N端具有线粒体定位信号。

气田井场植被恢复区域植物种类优选研究 下载:82 浏览:494

同霄1,2 马国伟1,2 朱妍1,2 蒋继辉1,2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0年7期

摘要:
植被恢复是油气田开发区域井场生态恢复的基本措施之一,植被恢复过程中首先要确定恢复区域适种的植物种类。在调查苏里格气田井场周边乡土植物资源的基础上,归纳得到了影响井场植被恢复的评价指标,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建立植物优选的层次结构模型,采用专家打分的方式构建判断矩阵,通过层次排序和一致性检验后,计算得到备选植物的适种程度排序,结果表明,沙蒿和赖草2种植物最适合苏里格气田井场种植。

河西走廊民勤人工梭梭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研究 下载:93 浏览:481

滕玉风 马力占 玉芳 甄伟玲 钱万建 穆刚 鲁延芳 田晓萍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19年2期

摘要:
采用野外样方调查法,对民勤5个区域的人工梭梭林群落从物种重要值、多样性及土壤水分含量和物种多样性相关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民勤生态环境脆弱,人工梭梭林群落物种组成简单,共有植物16种,分属8科14属,以梭梭、骆驼刺、雾冰藜、沙蓬、刺沙蓬为优势种,反映了沙漠植被的特征;(2)民勤人工梭梭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较低,其群落层次结构可分为灌木层和草本层,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多度比灌木层高,灌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比草本层的大,Simpson指数比草本层的小,反映出灌木层物种集中程度偏低、草本层物种均匀度偏低的规律;(3)草本植物对0~60 cm土层含水量有较高的依赖,草本层多度与0~60 cm土层含水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种的丰富度与0~60 cm土层含水量无显著的相关关系,而灌木层种的丰富度、多度与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均无显著的相关关系,即土壤水分的变化对植物种的丰富度没有显著的影响。

宜昌市矿区矿渣废弃地边坡植被恢复的物种推荐与搭配探讨 下载:84 浏览:511

郭萍1 夏栋2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18年7期

摘要:
以宜昌市龙泉镇某矿区矿渣废弃地边坡为研究对象,应用普通生态学调查方法对边坡重建植被群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矿区矿渣废弃地边坡的植被生态修复样地内植物种类计15科24属24种,其中禾本科植物和菊科植物居多,分别为5种和6种,其他都是1科1种。根据植被调查和文献统计的结果,筛选出矿区矿渣废弃地边坡植被生态修复先锋物种为:狗尾草、狗牙根、铺地榕、高羊茅和竹叶草。在筛选先锋物种的基础上,考虑矿区矿渣废弃地边坡的陆生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为快速达到边坡复绿效果,提出了植被恢复物种搭配组合。

TBS技术在严寒地区边坡防护中的应用 下载:82 浏览:490

铁朝虎1 洪彰华1,2 左亚西1 党超军1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18年3期

摘要:
为了探索严寒地区边坡生物防护模式,将厚层基材(TBS)技术引入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边坡生物防护治理工程中,以此实例介绍了TBS工艺流程及寒冷地区边坡防护植物的选择,对绿化后的植被生长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只要合理选择防护物种和初期进行认真养护,TBS工艺在严寒地区边坡生物防护中完全可以达到预期效果。

高寒高海拔地区水电站施工扰动区生态修复技术及植物物种选择 下载:83 浏览:496

应丰 李健 王静 林靓靓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18年2期

摘要:
以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某在建水电站为例,通过对水电站各施工扰动区的施工特点、扰动情况及其立地条件的分析,进行扰动破坏面及其问题的归类梳理,结合项目区环境特点和国内外水电站工程施工扰动区生态修复技术,对岩质边坡、土(石)质边坡、弃土弃渣堆垫面、施工硬化地表和一般扰动面,分类提出了相应的生态修复措施和植物配置方式,并通过对项目区植被类型、物种的调查、研究,筛选出了可能适宜各施工扰动区的植物物种。最后结合项目特点探讨了高寒高海拔地区水电站施工扰动区植被生态修复的研究思路。

浙江省无居民海岛土壤重金属污染与植物多样性的关系 下载:26 浏览:282

魏艳艳1,2 张凯迪1,2 徐良3,2 赵敏3,2 唐继荣4 《土壤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土壤重金属因不易分解且部分会随着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而影响生物体的正常生长。另外,土壤重金属也会对生态系统的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在我国无居民海岛面临着保护与开发的矛盾背景下,开展无居民海岛土壤重金属污染与植被多样性的关系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野外植被与土壤的调查与采样,结合实验室分析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定性与定量地研究植物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仅部分土壤受到重金属的污染。对19个土壤样方的铬、汞、砷、铜、锌、镍、镉和铅等八种重金属元素分析结果为仅4个土壤样方受到镉的污染,5个土壤样方受到了铅的污染。(2)植物群落多样性与土壤镉和铅污染指数成负相关。植物物种多样性越高,其生境下土壤受镉和铅污染的程度越低。(3)不同科和种的植物对镉和铅两种重金属的耐受性不同。如,菊科、豆科、蔷薇科、茜草科、百合科、大戟科、松科和山茶科植被对镉和铅均有耐性或适应性。柃木、滨柃、檵木、杜鹃、芒和蕨对铅和镉均有一定的耐性或适应性。(4)植物生活型不同其对重金属的耐受性不同。例如,草本和灌木比乔木更能适应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环境。另外,多年生草本比一年生草本更能适应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环境,常绿植被比落叶植被更能适应镉铅污染的环境。对无居民海岛土壤重金属污染和植物多样性关系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研究区的土壤和植被资源状况,也对无居民海岛资源的保护提供了参考依据。

植物学野外实习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的设计 下载:84 浏览:490

徐冰 刘全儒 刘丹辉 向本琼 王宁 雷维蟠 《生物学报》 2020年1期

摘要:
野外实习是生物学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理论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基于虚拟仿真技术构建的植物学野外实习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包括植物识别、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及森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测定3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学生可通过网络平台访问该系统,交互式的虚拟操作激发学习兴趣。虚拟仿真技术辅助野外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物候、天气、师资、教学学时等对野外实习教学的影响,为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提供新思路。

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对葡萄果实品质及叶片衰老的影响 下载:72 浏览:353

薛竟一1 王瑞雪1 魏蓉1,2 张朝红1 《土壤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以3年生露地栽培葡萄户太8号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不同时期叶面喷施亚硒酸钠的方法,探究提高葡萄果实硒含量方法及其延缓叶片衰老的效应。结果表明,喷硒后新抽生出副梢新叶中的硒含量与老叶中硒含量呈高度正相关(r=0. 99),硒在葡萄植株内具有移动性,可重复利用。不同浓度处理以50 mg/L亚硒酸钠处理后的果实品质最好;不同时期处理下始着色期处理后的果实品质最好。50 mg/L亚硒酸钠处理后延缓叶片衰老效果最明显。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可有效提高葡萄果实含硒量从而提高果实品质,有效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从而增加叶片光合量进一步延缓叶片衰老。

访海棠花昆虫群落多样性及优势物种时间动态 下载:59 浏览:384

杜秀娟 张静 吉国强 杞杰 武新琴 张芳 《林业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本研究对山西省生态园、汾河公园、森林公园中的访海棠花昆虫的多样性和时间动态进行了调查分析。访海棠花的昆虫丰富度指数是12,目丰富度指数是4,属丰富度指数是11,膜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和脉翅目昆虫为访海棠花昆虫。生态园访海棠花昆虫的丰富度指数、多度指数、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辛普森多样性指数高于汾河公园,与森林公园差异不显著。生态园、汾河公园和森林公园具有特有物种,而生态园和汾河公园具有优势物种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生态园和森林公园中华蜜蜂都具有2个访花高峰,生态园中意大利蜜蜂具有4个访花高峰,森林公园意大利蜜蜂具有3个访花高峰。中华蜜蜂与意大利蜜蜂的访花时间具有互补性。

区域气候与中国柳属物种多样性格局的关系研究 下载:60 浏览:276

王芳1 熊喆1 延晓冬3 戴新刚1 李亚飞3 王磊斌2 《气候变化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空间统计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柳属物种多样性在中国区域尺度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并且采用逐步广义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柳属物种多样性与主要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柳属物种多样性在中国的分布格局表现为区域广泛,局部聚集:聚集区分布在新疆阿勒泰地区、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其中西南分布区的青藏高原与横断山脉毗连处为中国柳属物种多样性分布中心。2)柳属物种多样性在经度、纬度、气温、降水、蒸散量等气候气候因子一维格局上的分布随着因子梯度先增加后减小,均存在一个最适区间。3)柳属物种多样性与水分因子呈正相关、与能量因子呈负相关关系。水分因子是影响柳属物种多样性的主导因子,能量与水分间的交互作用对物种多样性影响微弱。4)结论部分地支持了水—热动态假说和生态位保守假说,但柳属物种多样性格局成因并非由任何单一假说来完全地解释,这表明其他因子如历史因素、地形异质性、土壤因素或扰动等也可能是形成柳属物种多样性格局的重要因素。

松花湖自然保护区金龟总科物种多样性研究 下载:57 浏览:374

宋子龙1 崔书丹2 孙国文1 吴相菊1 张秋艳1 《林业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通过对松花湖自然保护区金龟总科物种多样性系统调查,共采集到该区金龟甲414头,隶属于5科19属25种,其中,鳃金龟科9属9种,花金龟科4属5种,丽金龟科4属9种,斑金龟科和犀金龟科各1属1种,丽金龟科昆虫的种群数量最大。该区金龟甲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动态,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和优势集中性指数均在6月份达到峰值。

生态园访芍药花昆虫物种形态特征及访花行为 下载:51 浏览:364

杜秀娟1 宋丽文2 左彤彤2 《林业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本文对山西省万柏林生态园内访芍药花昆虫进行调查,共鉴定出11种,隶属于双翅目食蚜蝇科、膜翅目蜜蜂科、隧蜂科、切叶蜂科和半翅目盲蝽科3个目5个科。其中,膜翅目的丰富度值为6,最高,占54. 55%。长尾管蚜蝇、短腹管蚜蝇和意大利蜜蜂的多度值较高。4—6月,意大利蜜蜂有3段时间访芍药花,是有效的传粉昆虫。5月22日,膜翅目的丰富度值最高,为6。双翅目多度值最多,为39。对11种访芍药昆虫的形态特征和访花行为进行了描述,相同科物种访花行为相似。

外来入侵物种豚草研究进展 下载:53 浏览:367

包颖 《林业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本文总结了豚草目前防治技术,介绍近年来关于豚草研究的新成果,并提出深入研究豚草重要成分、合理利用豚草植物及实现学科交叉等豚草未来研究与利用建议。

外来入侵物种豚草研究进展 下载:55 浏览:367

包颖 《林业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本文总结了豚草目前防治技术,介绍近年来关于豚草研究的新成果,并提出深入研究豚草重要成分、合理利用豚草植物及实现学科交叉等豚草未来研究与利用建议。

小球藻属DNA条形码的鉴定研究 下载:47 浏览:430

张稚兰1 邢炳鹏1,2 《海洋研究》 2023年6期

摘要:
为探讨小球藻鉴定的新方法以及评估小球藻属DNA条形码候选序列的鉴定作用,文章对20株小球藻的线粒体基因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I)、核基因组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以及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bcL)3个片段进行PCR扩增测序,并对各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COI、ITS和rbcL序列在20株小球藻中的扩增和测序效率均呈阳性,扩增成功率分别为76%、83%和70%;经评估,COI、ITS和rbcL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在小球藻分类鉴定中均不适合较低的分类单位,但可参考动植物的分类方法,将多个片段组合应用,从而筛选不同进化级别的DNA条形码。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濒危物种管理探析 下载:85 浏览:491

苏雪 《农业研究进展》 2019年7期

摘要:
野生动植物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自然生态资源之一,对我国社会自然生态系统的调节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管理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使我国森林与草原锐减,湿地退化,生态环境恶化程度加大,给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尤其是濒危物种受到严重威胁。对此,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与濒危物种的管理尤为重要,可以促进野生动植物健康生长和一些濒危物种种群的恢复和发展。

不同放牧方式对克氏针茅草原植物群落物种间关联的影响分析——以中蒙边境两个苏木为例 下载:84 浏览:378

敖敦格日乐1 罗培1 G. Yumchmaa2 Ts. Bazarkhand2 E. Altanbold2 赛西雅拉图1 《农业学报》 2019年2期

摘要:
为探讨克氏针茅草原植物群落物种间关联对不同放牧方式的响应,文章以中蒙边境两个苏木为例,选用X2检验、Jaccard关联指数、Spearman秩相关分析和Pearson相关系数对研究区内两个苏木的植物群落的优势种种间关联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蒙古国纳兰苏木相比,中国那仁宝拉格苏木草场的植物群落种间关系联结较为松散,种间存在一定的竞争、互斥现象;那仁宝拉格苏木植物群落内一年生植物比重增加,挤压原生多年生优势种生存空间;不同放牧方式对草原植物群落物种间关联产生重要影响,不合理的放牧方式可能导致草原种间失联,从而引起草原生态系统失衡。

基于线粒体COⅠ和Cytb基因探讨北鲍南养对皱纹盘鲍群体遗传结构的影响 下载:78 浏览:466

吴宙1,2 周丽青2 迟长凤1 吴彪2 孙秀俊2 刘志鸿2 赵丹2 于涛3 郑言鑫3 《水产研究进展》 2024年1期

摘要:
为探讨近三十年来我国皱纹盘鲍养殖模式对群体遗传结构产生的影响,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COⅠ)基因和细胞色素b(Cytb)基因分析了定殖漳州的群体、大连培育蓬莱越冬群体、荣成培育福建越冬群体及长山列岛(砣矶岛、大钦岛、南隍城岛)皱纹盘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遗传结构。结果显示,在259个个体730bp的COⅠ序列片段中检测到48个变异位点和30个单倍型,6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586~0.897,核苷酸多样性为0.005 6~0.008 1。259个个体730bp的Cytb序列片段中检测到59个变异位点和32个单倍型,6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605~0.909,核苷酸多样性为0.007 7~0.0120。基于COⅠ和Cytb基因的群体间Fst值以及AMOVA结果表明,绝大部分群体之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并且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现行的皱纹盘鲍北鲍南养模式加强了不同群体之间的基因交流,使不同遗传背景的种群二次接触,导致皱纹盘鲍6个群体均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而各养殖群体中的不同选育条件则可能是造成显著遗传分化的重要原因。本研究对分属南北沿海的6个皱纹盘鲍群体的遗传评估将为我国皱纹盘鲍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养殖模式对遗传结构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