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技术与制度交互视角下建筑企业绿色转型能力评估 下载:50 浏览:320

杨涛1,2 薛松1,3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0年10期

摘要:
在"外生性政策规制"导向下,利用扎根理论从技术与制度维度提炼出21个企业绿色转型能力的内生性因素。利用ISM方法识别内生性因素影响路径,根据FID原理,确定各个节点的状态模糊集和概率模糊集,计算价值节点的频率矩阵,并以JM公司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技术与制度相互影响、协同促进企业绿色转型能力的形成;市场调研、财务能力是建筑企业绿色转型内生性驱动因素;构建的ISM-FID方法能有效评估建筑企业绿色转型能力,为提升建筑企业绿色转型能力提供理论支撑。

生态文明与世界近现代史学科体系的构建 下载:85 浏览:423

付成双 《历史研究进展》 2018年5期

摘要:
我国世界史工作者对世界近现代史学科体系的建设提出了多种设想,其中,现代化为主线的世界近现代史学科体系由于其较大的包容性和与当前学界研究的动向联系密切而受到学者们较多的关注。但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现代化史观缺乏生态关怀的缺陷也日益明显。本文试图结合当前生态文明的整体背景,借鉴环境史的理论,以对现代化为主线的世界近现代史学科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环境经济学的理论贡献 下载:41 浏览:457

孙永平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11期

摘要:
习近平根据中国实际提出了许多生态文明的思想和观点,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首先,本文从时间、空间和污染物3个维度,分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产生的现实根源和时代背景;其次,本文从环境经济学视角总结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最后,总结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环境经济学的理论贡献。通过环境经济学的视角比较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能够准确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环境经济学的理论贡献,而且有助于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特征和理论贡献,将切实推动中国的生态文明战略向纵深发展。

生态文明多元共治的利益悖论及共容路径探析 下载:52 浏览:372

张雪1,2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1期

摘要:
生态文明多元协同治理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创新模式,其治理成效取决于多元主体之间的利益协同与共容。基于利益共容理论视角,审视现阶段生态文明多元共治,还存在政府协同、市场协同、社会协同、主体协同、政策协同等不畅的问题。促进多主体之间利益共容是生态文明协同治理的关键,为此需要做到:凝共识,树立科学利益观;强政府,构建利益激励兼容机制;活市场,以必要的利益调控强化企业生态责任;励社会,让公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得到合理的收益;健机制,推进生态文明整体治理。

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绿色科技要素 下载:89 浏览:499

王娅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8年9期

摘要: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从绿色科技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统一性论证绿色科技创新引领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从绿色科技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具体作用分析绿色科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要素与核心动能;最后从绿色科技与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中探讨了生态文明建设中绿色科技之路的实践机制。

近年来全国践行“两山论”的路径及内在分析 下载:46 浏览:446

徐志芳 张立辉 李娟娟 《中国环境保护》 2018年7期

摘要: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多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总要求,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发展规划中的重要部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就是要在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和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大力推进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走一条绿色发展道路,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以全国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的成功转型地区为例,在彰显"两山论"的深刻内涵的同时,为全国其他区域的"两山论"实践提供参考。由此分析,"两山论"的实现以经济的繁荣为支撑、以环保执法力度为保障、以机制的不断跟进为动能、以全民参与为基本要求。

生态文明视角下绿色金融价值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 下载:65 浏览:431

严思屏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0年8期

摘要:
金融市场是生态资源金融价值得到充分挖掘的重要平台,有助于解决我国部分地区生态优势无法转化经济优势的长期性问题。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有利的外部机遇,需要从政府服务和市场机制两方面共同推动。绿色金融价值逻辑体现在内涵要求、前提基础和实践导向上,这与生态文明建设本质是一致的。本文认为,中国绿色金融亟须解决法律法规突破、产品创新、配套政策、评估机制等实践问题,建议从政策法规、产品工具、机制保障方面加强协调,以合力思维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江苏生态文明建设形势分析及对策研究 下载:44 浏览:441

荣伟伟1,2 《中国环境保护》 2018年1期

摘要:
当前,针对生态文明建设,国内外开展了很多研究,但主要集中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方面,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推进领域的研究,特别是从政策设计层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成效比较突出的省份之一,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但总体上看,我省在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过程中,还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结合作者在职能管理部门实践工作中掌握的情况,基于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形势分析,探讨新形势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决策参考。

南京江宁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的探索与思考 下载:40 浏览:347

董静 易思思 杨瑶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2013年10月江宁区被列为江苏省18个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之一,于2018年12月通过了江苏省水利厅组织的试点验收。本文总结了江宁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组织制度保障情况、重点任务和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其经验可为其他地区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提供参考。

基于聚类分析和层次分析法的湖南省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下载:55 浏览:370

山红翠 盛东 徐幸仪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本文在分析湖南省水生态文明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湖南省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库。根据湖南省各区域的水生态文明特点,采用聚类分析法将全省划分为4个水生态分区,并采用基本指标和特色指标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各分区内基本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和得分。以第一分区的典型城市长沙市作为案例,分析长沙市的水生态文明现状,评价结果合理。通过湖南省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期为其他区域的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提供参考。

关于河湖长制背景下湖北省黑臭水体治理的思考 下载:92 浏览:416

徐会显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0年7期

摘要: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是党中央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本文以湖北省为例,通过对其黑臭水体治理现状及河湖长制实施情况进行详细分析,系统探讨了河湖长制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支撑作用,为充分发挥河湖长制优势,全面打赢城市黑臭水体攻坚战提供借鉴。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减量化”路径研究——以天津市武清区为例 下载:61 浏览:365

王纯1 戴林琳2 刘俊学3 《中国城镇》 2020年10期

摘要:
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贯穿于土地整理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演变历程,生态文明理念强调减量、闭环、和谐,更进一步突显"减量化"的重要性。在天津市武清区国土空间规划的实践中,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是重要专项工作。为实现城镇、农业、生态空间格局优化,以及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目标,在农业和生态地区推进散乱工业退、空置零碎居住退、低效利用退,并实践了梳理底数、确定目标、明确格局、制定措施的"四步法减量化"路径。

基于生态文明视角下的空间规划基础评价——以青岛市“多规合一”空间规划为例 下载:31 浏览:328

于连莉1 罗研2 刘晓东3 梁涛4 《中国城镇》 2019年8期

摘要: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简称"承载力评价")和国土开发适宜性评价(简称"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科学基础支撑。本文是基于《青岛市"多规合一"空间规划(2016—2035年)》评价工作,从要素分析、因子选取、指标计算、阈值确定、权重确定、等级划分等方面构建了青岛市基础评价的技术框架,着重解决基础评价的交互关系、陆海统筹,提出功能适用性的初步建议,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奠定坚实基础。

丹东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新探索 下载:64 浏览:384

单楚砚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0年3期

摘要:
丹东市是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本文主要介绍了丹东市作为第一批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经过三年多的水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行政验收,正式成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本文详细介绍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背景,紧紧围绕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水管理体系总体目标及主要任务,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方面介绍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取得的效果,旨在为其他城市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旅游度假区规划管控研究——以尼山文化旅游度假区为例 下载:15 浏览:157

史衍智1 丁芝2 郑玉银2 杨宏阁2 《中国城镇》 2019年2期

摘要: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以来,十九大继续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论断。随着自然资源部的成立和空间规划职能的调整,特别是近期明确提出"建立和实施全域、全类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对于旅游度假区这一特殊的"开发主导型重要生态区域"的空间管控与利用将提出新的要求。针对旅游度假区的法规缺失、规划管控脱节等问题,为提高旅游度假区管控效能实施抢救性的管控,本文以山东省曲阜市尼山镇尼山文化旅游度假区为例,从底线管控、风貌把控、理性发展、抢救管理四个方面提出规划管控策略,创新性提出"三区四线"的全覆盖空间管制、"负面清单"式的底线思维发展模式,尝试探索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旅游度假区的规划管控研究。

生态文明视角下贫困地区乡村振兴路径研究——以晋中市东部五县为例 下载:61 浏览:391

汪淳1,2 董晓莉3 韩经纬3 《中国城镇》 2020年1期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恢复绿水青山的力度在不断加大,党的十九大也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乡村地区也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精准扶贫需要重点关注的地区。从我国现实情况来看,生态环境好的地区往往也是"老、少、边、穷"地区,其中的乡村地区尤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精准扶贫的重点地区,不仅肩负着生态保护的管控要求,还面临着保护中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和美丽发展的要求。本文以山西省晋中市东部五县乡村地区发展为例,通过三类空间管控与乡村综合指引、精准扶贫与产业振兴、城乡融合与特色重塑三大抓手探索生态文明视角下贫困地区乡村振兴路径,为贫困地区和生态保育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

无锡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的实践与思考 下载:45 浏览:467

华烨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19年8期

摘要:
2013年7月,无锡市被水利部列入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2017年7月江苏省无锡市顺利通过了水利部和江苏省政府联合主持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验收。无锡市在城市创建工作中坚持以太湖治理为统领,努力建设安全集约的水资源体系、健康畅达的水环境体系、和谐秀美的水生态体系、严格现代的水管理体系、彰显特色的水文化体系,走出了一条具有无锡特色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道路。本文详细介绍了无锡市在此次创建中的目标任务、具体措施、建设成效,以及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以期为其他地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作提供借鉴。

企业碳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来自S&P500强的证据 下载:22 浏览:222

周志方1,2 董子琦3 曾辉祥1 肖艺璇1 《当代管理》 2019年12期

摘要:
全球变暖使人类生存面临着巨大威胁,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当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碳效率作为衡量企业经济环境效益的直接工具,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企业优化低碳管理体系,提升低碳运营水平,实现低碳经济意义重大。本文以碳信息披露项目(CDP)为平台,以2011-2014年S&P500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企业碳效率及其与企业价值、制度环境和资本市场压力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碳效率的主要决定因素。结果表明:碳效率与企业价值显著正相关,与制度环境显著负相关,与筹资数量、资产负债比率相关性不大;企业碳效率同时受到企业内部因素和社会、经济市场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体现了碳效率在企业低碳化生产经营中的重要性。随着中国碳交易市场的逐渐健全完善,中国企业应当树立低碳运营意识,提高低碳管理水平,有步骤、有重点地提升碳效率。

浅谈如何做好铁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工作 下载:79 浏览:442

马涛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0年12期

摘要:
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关键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和主要交通方式之一,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聚焦"交通强国、铁路先行",从铁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管理入手,探讨如何积极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对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新时代做好铁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工作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意义重大。

基于河长制的农村河道整治创新路径探究 下载:71 浏览:419

杜倩雯1 胡媛媛2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本文以盐城市亭湖区为例,对全面推行河长制过程中的河道整治状况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亭湖区农村河道整治的前期探索,总结了当前农村河道整治中存在的问题,为在河长制的推动下探索农村河道整治提供新路径。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