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生成的逻辑理路与价值寓意——基于改革开放40年实践的经济哲学反思 下载:55 浏览:380

王程1,2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5期

摘要:
改革开放40年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使中国实现了三个告别:告别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演绎范式、告别西方主流社会学的发展范式、告别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理解的僵化模式。伴随着实践的推进,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也处在不断成熟的发展过程中,并呈现出自身独有的历史逻辑和价值寓意。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的演变不断重构着人类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

一流大学异地办学的生成逻辑与增值效应 下载:46 浏览:520

赵俊芳1 王博书2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20年4期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高等教育优质资源与地方城市双促的新型办学模式,一流大学异地办学活动备受社会关注。异地办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发展空间受限的困局,也部分满足了一些地方城市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需求,并赋予所在城市以特定的创新气质和文化禀赋。但作为大学母体的衍生组织和新创空间,异地校区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着多元主体间的利益不一致、学科资源享用不均以及空间区隔等问题。大学异地办学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利益调适和结构调整过程,应关注各利益主体间的共生点,完善大学制度整体设计,以真正实现多主体的增值效应。

习近平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生成逻辑及伦理内涵 下载:118 浏览:1297

付秋霜 《国学研究》 2023年2期

摘要:
习近平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蕴含丰富的生态伦理内涵,其内涵充分肯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尊重自然的伦理思维方式和敬畏生命的价值原则来体现“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伦理内涵。“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建构为解决当前生态危机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视域下“数字劳工”的生成逻辑 下载:156 浏览:1480

宋郁雯 《信号处理与图像分析》 2023年3期

摘要:
以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为理论依据分析“数字劳工”这以群体的物质基础、传递媒介、出现动力。以及从社会分工角度来分析资本逻辑主导下,“数字劳工”所呈现的非专业性和专业性、强迫性和非强迫性、生产性和消费性相结合的特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命题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与实践要求 下载:132 浏览:1335

杨恒梅 《哲学研究进展》 2023年5期

摘要:
作为表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论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命题的生成有外在的和内在的双重逻辑,其科学内涵在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根本遵循是“六个必须坚持”。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