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长链非编码RNA与宫颈癌相关性研究进展 下载:22 浏览:225

罗丽芳 陈秀玮 《肿瘤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长度>200个核苷酸(nt)且无蛋白质编码功能的RNA。近几年研究报道,长链非编码RNA似乎是各种过程中的关键调节剂,并且对肿瘤的发生有严重影响。全文探讨lncRNAs、MALAT1、HOTAIR、CCHE1、BLACAT1、EBIC、ANRIL、SNHG16、NEAT1和SNHG20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环状RNA与肿瘤:生物标志物和主要调节因子 下载:53 浏览:278

陈杰1,2 马承贤1 何侠1,2 尹丽1 《肿瘤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环状RNA(circRNA)是一类新近发现的调节RNA,具有结构稳定、高度保守及组织特异表达等性质,其长度大小不一,常见数十到数千碱基对。研究显示,circRNA可作为肿瘤基因表达的主要调节因子,常见的作用方式是充当分子海绵吸附微小RNAs(miRNAs)来调节基因的表达,还可以通过直接调节转录和干扰剪接机制来发挥作用,因而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十分密切。虽然与线性对应物相比丰度较低,但它们通常以组织和发育阶段特异性的方式表达,加上共价闭环结构对RNA酶活性的显著抗性,这使得circRNA作为肿瘤和其他疾病的新型生物标志物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全文就circRNA形成机制、功能以及与肿瘤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Rab19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下载:81 浏览:519

宋玲 张洪 冯豆 高洁芳 范月莹 《生物技术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Rab19属于Ras-GTPase基因家族成员,探讨Rab19表达在胃癌诊断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从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下载胃癌数据集表达谱及临床病理特征资料。评估Rab19 mRNA在GC中的表达水平。通过Kaplan-Meier和Cox分析,确定Rab19在胃癌中的预后价值。使用TCGA数据集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以预测胃癌中Rab19作用的分子机制。[结果]Rab19在胃癌中过表达(P <0.0001),且Rab19的表达与肿瘤分级和瘤体大小都有显著相关(P <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Rab19高表达与胃癌患者生存时间长相关(P <0.05)。Rab19表达可作为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P <0.005)。此外,过氧化物酶体、状腺癌、泛酸和Co A生物合成、鞘脂代谢、细胞凋亡、硒氨基酸代谢、Notch信号传导途径和子宫内膜癌相关的基因集与Rab19的高表达表型存在差异。[结论]Rab19在胃癌细胞中明显上调,有望成为胃癌的诊断和预后中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基于TCGA数据分析研究TMEM206在HCC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下载:68 浏览:481

宋玲 张洪 冯豆 高洁芳 范月莹 《生物技术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探讨TMEM206表达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诊断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从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下载肝细胞癌数据集表达谱及临床病理特征资料。采用KaplanMeier和Cox分析,观察TMEM206表达对肝细胞癌患者生存和预后的影响。使用TCGA数据集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结果]TMEM206在HCC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 <0.000 1),并且TMEM206的表达与HCC的肿瘤分级、肿瘤分期都有显著相关。生存分析结果表明TMEM206表达越高,HCC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越短。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表明,TMEM206 mRNA的表达可能是判断HCC预后的有效生物标志物。GSEA鉴定了TMEM206在HCC中的高表达可能与泛素介导的蛋白质水解、胞吞作用、RNA降解、小细胞肺癌、癌症通路、胰腺癌、胞质DNA传感途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细胞周期等反应有关。[结论]TMEM206 mRNA高表达是肝细胞癌的诊断和预后中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血液肿瘤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电化学传感检测 下载:58 浏览:410

宫苗1 王晓英1 王晓宁2 《应用化学学报》 2019年9期

摘要:
血液肿瘤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主要累及骨髓、血液及淋巴组织。血液肿瘤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定量检测是实现疾病精细化病理分型以实施靶向治疗进而改善预后的关键。本文对血液肿瘤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种类、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检测方法进行概述,重点阐述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检测血液肿瘤相关生物标志物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对血液肿瘤相关生物标志物电化学传感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展望,拟为其深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急性肾损伤与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 下载:24 浏览:261

李艳红1,2 方芳2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4期

摘要: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综合征。目前国内外临床上对肾损伤的评估仍然依赖于血肌酐和尿量的变化,缺乏有效的生物标志物来早期识别,导致治疗延迟,AKI病死率居高不下。寻找理想的生物标志物,实现AKI早期诊治是亟待解决的临床实际问题。儿童AKI与成人相比具有一定特殊性,已发现的AKI生物学标志物是否适用于儿童及新生儿尚需进一步验证。文章通过对颇具儿科临床应用前景的几种AKI生物标志物及其作为早期识别AKI标志物的优点和局限性进行综述,为儿童AKI的早期诊断提供方向。

利用分子生物标志物法揭示种植芭蕉的农业土壤中有机质的来源与降解 下载:15 浏览:489

张朋超 李芳芳 常兆峰 张惠芳 王朋 郭秉林 梁妮 《土壤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采集并比较两类不同耕作活动下的土壤(BJ和YS),利用分子生物标志物法对其中土壤有机质(SOM)的组成、分布特征和降解状态进行分析比较,以研究不同耕作活动对SOM的影响。土壤总碳含量从1.75%(YS)降低至1.58%(BJ),表明BJ中SOM的含量显著下降;脂肪酸的含量从127.22 mg g-1 C(YS)增大至345.09 mg g-1 C(BJ),长链烷烃C29、C31,以及芭蕉叶和茎中未检测到的烷醇在BJ中大量出现,表明芭蕉来源有机质的大量输入。C/N值从14.94(YS)降低至11.47(BJ),烷烃的ACLFA值从23.87(YS)增大至24.97(BJ),3,5-DHBA/V值从0.52(YS)增大至0.64(BJ),表明BJ的降解程度高于YS。短链烷烃和木质素V类可能来自原始土壤中的有机无机复合体。以上结果证明:人为耕作活动加速了SOM在土壤中的周转。广泛了解人为耕作活动对SOM的影响,将会为土壤经营管理以及估算受人为干扰的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提供重要的信息。

泌尿系统感染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下载:95 浏览:505

杨美玲1 刘浩2 杨林1 朱平1 《国际检验医学》 2020年5期

摘要:
泌尿系统感染(UTI)是临床最常见的细菌感染之一,通常症状不典型。准确诊断和早期治疗对于防止继发血流感染及改善患者长期预后至关重要。目前,主要通过临床症状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对UTI进行诊断。实验室检测中,中段尿培养是UTI诊断的金标准,但其阳性检出率低且耗时长,无法满足临床需要。因此,寻找新的UTI生物标志物作为中段尿培养方法的补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文章就目前几种新的血清和尿液UTI生物标志物进行综述。

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下载:82 浏览:478

潘允琪 汤瑾 王坚镪 李运改 《国际检验医学》 2020年2期

摘要:
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JI)是关节置换术后发生的严重并发症,需尽快明确诊断、积极治疗,以避免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由于实验室传统检查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的限制,PJI的诊断至今仍面临巨大挑战。近年来,一些兼具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的检测方法,包括生物标志物检测和病原学检测方法在PJI诊断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文章对关节置换术后PJI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便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非输血依赖性地中海贫血患者脑血管病变生物标志物S100和NSE水平观察 下载:75 浏览:490

付晓英 朱薇 吉莉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非输血依赖性地中海贫血(NTDT)患者脑血管病变生物标志物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经颅多普勒(TCD)检测的相关性。方法将NTDT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和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清S100B和NSE蛋白水平;利用酶法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运用TCD检测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分析S100B、NSE分别与LDH和TCD血流参数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S100B、NSE、LDH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不同NTDT表型血清S100B、NSE和LDH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TCD血流动力学参数平均血流速度(Vm)和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V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S100B与LDH、左侧大脑中动脉Vm、左侧大脑中动脉Vp呈正相关(均P<0.05);观察组NSE与LDH、左侧大脑后动脉阻力指数(RI)、左侧大脑后动脉搏动指数(PI)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TCD血流动力学特征与脑血管病变的生物标志物S100B和NSE相关。

心脏手术相关急性肾损伤的临床实验室检测 下载:87 浏览:515

武大伟 宁莉 魏殿军 《国际检验医学》 2018年1期

摘要:
心脏手术相关急性肾损伤(CSA-AKI)是一种常见的心脏手术后并发症,常发展成为慢性肾病,是慢性肾病发病率、死亡率增高的危险因素。患者发生CSA-AKI后死亡率、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明显增加。早期诊断CSA-AKI对预防和减少该并发症尤为重要。寻找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急性肾损伤早期血清和尿液生物标志物是目前CSA-AKI研究的热点。文章对CSA-AKI的病因、危险因素、分级进行了阐述,并对目前临床实验室新的生物诊断标志物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原发性肝癌生物标志物与中医微观辨证学创新和发展 下载:60 浏览:319

冯文杏 周小舟 张卫 韩志毅 孙新锋 马文峰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11期

摘要:
肝细胞癌(HCC)是世界上第六大常见的癌症,并且是第四个癌症相关死亡原因。尽管在HCC诊断处理上取得了重大进步,但仅1/3的新确诊患者适合于治愈性治疗。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对HCC生物学的理解增加,不断有新的标志物被发现。由于具有非侵入性、目的性及能反复评估的潜力,血清标志物是非常有潜力监测和早期诊断HCC的工具。在科学发展的契机下,多学科交叉对这一疾病的早期诊断、预防和预后预测模式与中医辨证论治思想在某些方面有相同之处,或可为中医对疾病整体观与微观辨证之间的关系架起研究的桥梁,从而发展建立客观可行的中医辨证模式,亦是中医传承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

蛋白质组学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诊断作用 下载:65 浏览:772

蓝锦云 《诊断医学》 2025年3期

摘要:
围生期窒息和新生儿脑损伤仍然是影响新生儿生存质量的原因之一,其可引起神经功能障碍和死亡。目前主要结合临床数据、神经影像学和神经电生理学的方法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进行诊断和预测预后。传统的生物标志物在多因素疾病中运用受限。基于生物学的“组学”方法--蛋白质组学技术可能有助于识别脑损伤相关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预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严重程度。本文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生理病理过程、蛋白质组学技术及生物标志物作一综述,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生物标志物发现与应用 下载:75 浏览:772

胡周 叶芷馨 《神经科学研究》 2024年12期

摘要:
神经退行性疾病,例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亨廷顿病,是一类以神经元功能丧失和细胞死亡为特征的疾病。这些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难点。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生物标志物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估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旨在综述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生物标志物的发现方法、主要类型以及应用现状,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肿瘤早筛与诊断技术的最新进展 下载:889 浏览:827

陆璐 杜晓静 《肿瘤研究》 2024年2期

摘要:
随着肿瘤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寻找早期检测和筛查方法成为人们健康管理的重要议题。本文综述了肿瘤早筛与诊断技术的最新进展,以期为医学界和公众提供有益信息。最新进展包括影像学技术、生物标志物、基因检测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各种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的分析,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的探讨,为肿瘤早期诊断提供有益的参考。

化学发光免疫法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的应用 下载:225 浏览:2312

崔丽丽 宋婷 《肿瘤研究》 2022年9期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使用化学发光免疫法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检验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2018年2 月至2020年2 月我院对38 例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分析,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了健康体检者38 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对两组进行检测,对各指标和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各指标阳性率分别是CEA(0)、CA125 (2.63%)、GGT(0)、AFP(2.63%),对照组是89.47%、73.68%、55.26%、52.63%,两组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的CEA(246.93±123.64ng/mL)、CA125 (308.67±117.69U/mL)、GGT(417.34±181.36U/L)、AFP(401.38±150.34ng/mL),对照组为2.13±0.98 ng/mL、50.36±8.21U/L、20.31±1.65 U/mL、13.25±1.85 ng/mL,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使用化学发光免疫疗法老标记肿瘤标志物,可以为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观察化学发光免疫法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的价值 下载:293 浏览:2984

王志银 《肿瘤研究》 2021年4期

摘要:
目的本文主要针对化学发光免疫法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126例肿瘤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择同期体检正常者50例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均接受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查肿瘤标志物AFP、CA125、CEA、CA153、CA199,观察两组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差异性。结果观察组AFP(9869.0±69.0)ng/mL、CEA(82.5±1.6)ng/mL、CA125(526.9±31.9)kU/L、CA153(521.5±23.8)kU/L、CA199(425.8±5.9)kU/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方法有助于准确检出肿瘤生物标志物,从而辅助诊断疾病,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值得推广。

IgA血管炎性肾炎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下载:62 浏览:786

​潘蒙恩 毛建华 《生物技术研究》 2024年3期

摘要:
IgA血管炎(IgAV)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小血管炎,长期预后与肾脏受累相关。IgA血管炎性肾炎(IgAVN)的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肾脏穿刺活检虽准确但具侵入性。因此,寻找非侵入性的生物标志物非常重要,有助于实现IgAVN的早期诊断和监测。本综述探讨了目前IgAVN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