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甲状腺乳头状癌右侧喉返神经深面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下载:20 浏览:362

姜琳 张艳 郑伟慧 王可敬 韩春 《肿瘤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右侧喉返神经深面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资料,对所有患者的手术情况、临床病理参数、随访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接受手术治疗患者191例,其中病理学诊断确诊右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54.9%,右侧喉返神经深面淋巴结转移率23.6%,右侧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率19.9%。单因素分析显示,右侧喉返神经深面淋巴结转移与性别(P=0.001)、肿瘤直径(1.0cm为界)(P<0.001)、是否包膜外侵犯(P<0.001)、是否喉返神经浅面淋巴结转移(P<0.001)、是否侧颈部淋巴结转移(P<0.001)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P=0.005)、肿瘤包膜外侵犯(P=0.020)、喉返神经浅面淋巴结转移(P=0.007)、侧颈部淋巴结转移(P=0.047)是喉返神经深面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男性、肿瘤有包膜外侵犯、喉返神经浅面淋巴结有转移、侧颈部淋巴结有转移的患者,在有效保护喉返神经及下极甲状旁腺的同时,建议清扫右侧喉返神经深面淋巴结。

6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分析 下载:31 浏览:330

戴信深1 郭良2 赵佳正2 楼建林2 韩春2 谭向荣2 赵坚强2 梁忠2 《肿瘤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为临床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丝线定位法,精准划分颈淋巴结各分区,对收治的68例cN1bPTC患者,均行包含Ⅱa、Ⅱb、Ⅲ、Ⅳ、Ⅴa、Ⅴb区和LNSS的颈侧区淋巴结清扫,共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82侧。分析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情况,探讨Ⅱb区、Ⅴa区、Ⅴb区、LNSS以及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规律。[结果] cN1b患者总颈淋巴结转移率92.6%(63/68),其中颈侧区转移率86.8%(59/68),中央区转移率79.4%(54/68)。侧颈清扫82侧,中央区清扫83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78.3%,Ⅲ区为62.2%,Ⅳ区为57.3%,Ⅱ区为47.6%(Ⅱa区43.8%,Ⅱb区7.3%),Ⅴ区为15.9%(Ⅴa区11.0%,Ⅴb区6.1%),LNSS转移率为9.8%。在Ⅱb区转移的患者中伴有Ⅱa区淋巴结转移或颈侧区多区域(2个以上区域)淋巴结同时转移情况多见;在Ⅴa区和Ⅴb区转移的患者中,伴有肿瘤被膜侵犯和颈侧区2个以上区域淋巴结同时转移情况较多;在LNSS转移的患者中,伴有Ⅳ区淋巴结转移和原发灶肿瘤位于甲状腺下极较多;在颈侧区淋巴结跳跃性转移患者中,原发灶肿瘤多位于甲状腺上极。[结论] cN1bPTC应常规清扫Ⅱa、Ⅲ、Ⅳ区淋巴结。保证副神经功能前提下,Ⅱa区或颈侧区≥2区域有淋巴结转移,需考虑清扫Ⅱb区淋巴结。有Ⅱ~Ⅳ区中多区同时转移或原发灶肿瘤明显被膜侵犯,需考虑清扫Ⅴ区淋巴结。当原发灶肿瘤位于甲状腺下极或Ⅳ区淋巴结有转移,清扫LNSS应更积极。原发灶肿瘤位于甲状腺上极患者,跳跃性淋巴结转移更常见。

冰冻病理技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效果及价值研究 下载:28 浏览:952

韦永焦 谢凯圣 张斌 《中国医学研究》 2025年3期

摘要:
目的:探析冰冻病理技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起止时间: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抽取这一时间段中在我院就诊的20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经组织活检、实验室检查等确诊)为观察对象,基于患者的病理切片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常规石蜡切片诊断)、分析组(100例,冰冻病理技术),对比两种方式诊断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组织取样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相较于对照组(7200.12±100.37)min,分析组患者诊断结果确诊时间(30.28±10.06)min更短(P<0.05);两组患者临床诊断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诊断中,常规石蜡切片和冰冻病理技术均有着较好的诊断准确性,且冰冻病理技术在临床诊断时间上更有优势,可于临床推广应用。

多模态超声影像组学用于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作用分析李静 下载:124 浏览:1148

李静 《肿瘤研究》 2023年11期

摘要:
目的:分析多模态超声影像组学在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笔者单位收治的PTC结节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且于术前接受常规二维超声(US)、超声造影(CEUS)、应变超声弹性成像(SE-US)检查,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并根据患者病理结果分组:转移组43例、无转移组57例。比较两组结节一般情况(如多灶性、微钙化等)。结果:转移组患者结节最大径(0.78±0.12)cm高于无转移组(0.67±0.14)cm,P<0.05;两组在病灶最大径之和、微钙化数量、被摸接触范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态超声影像组学有利于临床医师在术前对PTC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准备的判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miR-133a-3p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关系研究 下载:290 浏览:2923

史琳 杨丽 徐杰华 陈皓 玉巧 杨小洁 梁海薇 李霞 韦懿宸 韦康来 《肿瘤研究》 2021年6期

摘要:
甲状腺癌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中最常见的亚型是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其发生、发展与多种基因的异常密切相关。miRNA-133a-3p作为miRNA家族的成员之一,在卵巢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多种肿瘤的发生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目前尚无miR-133a-3p在PTC中的研究。现就miR-133a-3p与PTC的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冰冻病理技术的应用观察 下载:175 浏览:2065

杨小燕1 杨绍贤2 《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究冰冻病理技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石蜡切片诊断的方法,实验组采用冰冻病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具体诊断时间和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研究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组织取样时间基本相同,对照组患者诊断结果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冰冻病理技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应用,可以实现患者诊断时间的缩短,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应用效果较为良好。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