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超声波清洗在柑橘采后病害防治的应用 下载:62 浏览:405

孙思明 林羡 陈于陇 唐道邦 吴继军 徐玉娟 谢春阳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9期

摘要:
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考察了温度(25℃45℃)、时间(5 min15 min)、功率(350 W750W)的不同超声波清洗条件对采后柑橘表面微生物和霉菌的清除效果,以及对柑橘储藏过程中腐烂率、腐烂面积和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发现,超声波处理的温度是影响柑橘储藏过程腐烂程度和呼吸速率的主要因素,随着温度的升高,柑橘的腐烂率、腐烂面积、呼吸速率显著下降;同时,超声波处理时间的增加,对柑橘的呼吸速率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优化确定了超声波清洗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45℃、时间15 min、功率460 W。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优化条件下柑橘储藏过程的腐烂率为0、腐烂面积为0、呼吸速率39.47 mg CO2/kg·h,结果与预测值接近,有效地实现了柑桔采后病害的防控,为超声波在柑橘采后病害防治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人工繁育大泷六线鱼仔稚鱼的骨骼畸形观察 下载:53 浏览:333

盖珊珊 官曙光 于超勇 赵文溪 刘洪军 于道德 宋静静 刘莹 《中国水产学报》 2020年6期

摘要:
为确定人工繁育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仔稚鱼骨骼畸形发生时期、部位及类型,采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法对其骨骼畸形现象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孵化后1~60dph大泷六线鱼600尾骨骼标本中,共发现20种骨骼畸形类型,主要表现为脊柱侧凸、脊柱后凸、脊柱前凸、迈克尔氏软骨弯曲、角鳃骨弯曲等;大泷六线鱼骨骼畸形率为19.50%,主要发生时期为6~10dph和16~20dph,其中,脊柱畸形主要发生时期为6~10dph,头部及鳍骨骼畸形主要发生时期为16~20dph。研究表明,骨骼畸形是导致大泷六线鱼仔稚鱼发育前期高死亡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探究大泷六线鱼骨骼畸形形成机制,以及优化苗种培育关键时期的养殖管理条件提供基础依据。

大泷六线鱼仔稚鱼脊柱及附肢骨骼系统的发育观察 下载:47 浏览:353

于超勇 官曙光 于道德 赵文溪 宋静静 盖珊珊 张伟 刘莹 《中国水产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为揭示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脊柱及附肢骨骼系统的发育规律,以确定骨骼发育时序与骨化时间关键节点,采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方法对大泷六线鱼仔稚鱼脊柱及附肢骨骼系统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详细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大泷六线鱼骨骼发育始于胚胎时期,初孵仔鱼已具备脊索、髓弓、脉弓等骨骼元件;髓棘、脉棘在19日龄时全部形成,脊柱椎体于28日龄时开始由头端向尾端骨化,至50日龄时脊柱椎体全部完成骨骼元件骨化;大泷六线鱼附肢骨骼系统的发育时序为胸鳍、尾鳍、背鳍、臀鳍和腹鳍,其中胸鳍、尾鳍的发育明显早于其他附肢骨骼;胸鳍的乌喙骨-肩胛软骨形成于孵化前,20日龄时胸鳍支鳍软骨全部形成,胸鳍条出现,27日龄时匙骨最先开始骨化;尾鳍发育以6日龄时仔鱼尾下骨的发育为起点,20日龄时尾鳍发育成型,5枚尾下骨发生融合,分为上、下两叶,尾鳍条中间微凹,35日龄时尾骨复合物开始骨化;背鳍和臀鳍分别出现在14和15日龄,第二背鳍较第一背鳍首先出现,臀鳍支鳍骨由中间向头尾两端出现,40日龄时,背鳍、臀鳍开始由前向后骨化;腹鳍于16日龄时开始发育,并于31日龄时开始骨化;至60日龄时,大泷六线鱼脊柱及附肢骨骼系统基本完成硬骨化。研究表明,大泷六线鱼骨骼发育过程历时较长,其脊柱及附肢骨骼早期发育与其巡游运动模式向机动运动模式的转变、摄食能力的增强密切相关,尾下骨的高度联合现象进一步证明了大泷六线鱼处于较高的进化分类地位,本研究结果可为大泷六线鱼早期骨骼功能发育研究及其系统进化分类提供理论依据。

牡蛎疱疹病毒(OsHV-1)间接原位杂交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下载:88 浏览:520

李亚楠1,2 白昌明2 刘金兰1 辛鲁生2 李晨2 刘莉2 黄博闻1,2 魏智薪2 王崇明2 《水产研究进展》 2019年4期

摘要:
为建立实现牡蛎疱疹病毒(OsHV-1)在贝类宿主组织中的精确定位方法,基于原位杂交PCR (ISPCR)技术建立了OsHV-1的间接原位杂交PCR (indirect ISPCR)检测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OsHV-1在魁蚶主要器官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检测和分析。首先选择适合原位杂交PCR的引物,在载玻片上实现对原位固定靶组织内病毒DNA的稳定、特异扩增,然后与使用相同引物制作的地高辛标记核酸探针进行原位杂交,最后通过免疫酶标技术显示样本内OsHV-1的组织分布。为了达到最佳检测效果,对间接ISPCR的扩增循环数以及组织消化的蛋白酶K浓度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最适PCR扩增循环数为20,蛋白酶K浓度为20μg/mL。利用经优化的间接ISPCR检测方法,对OsHV-1在魁蚶外套膜、鳃、肝胰腺、斧足和闭壳肌5个样本中的组织分布情况和亲嗜性进行检测和分析。病毒阳性信号主要分布于魁蚶外套膜结缔组织中浸润的血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肝胰腺和鳃浸润的血细胞、斧足和闭壳肌中坏死肌肉细胞的细胞核中。本研究建立的间接ISPCR检测方法具有灵敏、特异和精确定位的优点,通过组织切片上显示的病毒核酸阳性信号,能判别OsHV-1在不同组织部位的分布特点和受感染的细胞类型;适用于OsHV-1感染的确诊、病毒对不同组织器官的亲嗜性、病毒侵染途径和致病机理等相关研究。

中国水产动物病毒学研究概述 下载:95 浏览:474

桂朗1 张奇亚1,2,3 《水产研究进展》 2019年1期

摘要:
本研究简要概述了过去几十年来中国水产养殖动物病毒学的代表性研究成果,主要涉及鱼类病毒、虾类病毒、两栖和爬行动物病毒等。此外,本研究还展望了水产动物病毒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以有助于加深对中国水产养殖动物病毒学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认识。

一例日本囊对虾暴发性死亡的病原分析 下载:92 浏览:528

韩琳1,2 王秀华2 杨冰2 万晓媛2 武和英2 张庆利2 黄倢2 《水产研究进展》 2018年5期

摘要:
为了阐明山东省潍坊市一对虾养殖场发生日本囊对虾暴发性死亡的原因,采用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对发病对虾进行了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桃拉综合征病毒(Taura syndrome virus,TSV)、黄头病毒(yellow head virus,YHV)、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传染性肌肉坏死病毒(infectious myonecrosis virus,IMNV)、偷死野田村病毒(covert mortality nodavirus,CMNV)及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AHPND)7种病原的检测,且对发病对虾进行了常规组织病理学观察。同时采用16S r DNA细菌鉴定方法及浸泡回接感染实验对分离自发病对虾体内的可疑病原菌进行了分子鉴定及毒力测试。结果显示,发病对虾样品核酸检测呈现WSSV强阳性,IHHNV和CMNV为弱阳性,其他4种病原为阴性。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在对虾的胃、鳃等上皮组织中存在WSSV包涵体,头部肌肉纤维出现离散。对分离编号为2901、2902、2903的3株优势可疑病原菌鉴定结果显示,3株菌分别与印度格里蒙菌、交替单胞菌及溶藻弧菌相似,相似度分别为99%、99%及100%。攻毒结果显示,3株可疑病原菌的LC50分别为9.8×107、1.1×108与2.3×108 CFU/m L,各细菌毒力均较弱,非导致对虾出现暴发性死亡的病原。研究表明,导致本次日本囊对虾暴发性死亡的病因与混合感染病原WSSV、IHHNV、CMNV有关,其中WSSV感染是造成日本囊对虾暴发性死亡的主因,研究结果可为解析当前养殖日本囊对虾疾病暴发及其成因提供参考。

基于长片段PCR扩增的牡蛎疱疹病毒基因组高通量测序 下载:90 浏览:519

史杰1,2 白昌明2 李晨2 蔡生力1 王崇明2 《水产研究进展》 2018年4期

摘要:
为获取2001年低温冻存栉孔扇贝感染牡蛎疱疹病毒(Os HV-1)变异株(ZK2001)基因组序列,并分析ZK2001与其他Os HV-1变异株的序列差异和系统发育关系,利用基于长片段PCR的基因组DNA的扩增和富集技术,获取2001年栉孔扇贝感染Os HV-1变异株的基因组DNA;再使用Illumina Hiseq 2500 PE25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其测序。最后分析ZK2001与Os HV-1其他变异株基因组的序列差异和系统发育关系。测序数据组装后获得8个Scaffold。基因组变异分析结果显示,ZK2001与参考基因组相比存在328个SNP位点,SNP和序列插入/缺失变异是导致Os HV-1基因组序列变异的主要变异类型。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ZK2001变异株与分离自我国的Os HV-1变异株亲缘关系最近,与分离自欧洲的Os HV-1μvar及其相关变异株的亲缘关系最远,说明中国和欧洲分布Os HV-1间存在因地理隔离导致的遗传分化。研究表明,基于长片段PCR的DNA富集技术,可以有效地扩增和富集冷冻样本中Os HV-1基因组DNA,并应用于高通量测序。Os HV-1不同变异株基因组序列数据的获取和积累,将为其基因组尺度的基因变异、株系演化和系统发育关系等研究提供重要基础。

农业种植玉米的增效技术研究 下载:76 浏览:822

张丽英 《农业研究进展》 2024年8期

摘要:
本文将围绕农业种植玉米的增效技术开展分析讨论,阐述我国玉米种植现状,以及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包括采取高效套种技术、大垄双行覆膜栽培模式、推动玉米种植全程机械化模式发展、采取科学的施肥技术、利用灌溉设备控制植株需水管理、增强病虫害管理,以此提升玉米种植的效益,助力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

现代化农业中玉米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 下载:40 浏览:345

季春英 《农业学报》 2025年4期

摘要:
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玉米种植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与提高,促进了玉米产业的发展。在玉米生产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掌握先进的种植技术,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才能把病虫源控制住,为玉米的高产高质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以玉米为研究对象,对其种植技术进行了探讨,并对其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分析,以期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促进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浅谈淡水鱼健康养殖及病害的防治技术 下载:55 浏览:575

王阔 《中国水产学报》 2025年3期

摘要:
随着淡水鱼养殖产业的迅速发展,更多养殖户投入到了该养殖行业中进行研究和探索,使得淡水鱼养殖产业遇到了更多机遇,但同样也出现了较多问题。如何确保鱼苗茁壮生长、避免因疾病侵袭造成减产现象出现,是摆在养殖户面前的主要问题。本文对淡水鱼健康养殖及其中的常见疾病问题进行了简要探讨,并提出具体可行的防治措施和方法,希望可以有助于淡水鱼养殖工作的顺利开展。

马铃薯种植技术及常见病害防治措施分析 下载:268 浏览:2759

陈玉林 《农业研究进展》 2021年5期

摘要:
马铃薯有着多重价值,可以作为工业原料,农业原料和粮食作物等等,因此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和认可,所呈现出的种植范围和规模日益扩大,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因此结合这样的情况,本文有针对性的分析马铃薯种植技术要点以及常见的病害防治措施等一系列相关内容,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为种植户提供一定的参考。

山区铁路高边坡危岩落石病害防治技术研究 下载:95 浏览:1010

邓跃龙 《国际科技论坛》 2024年7期

摘要:
山区铁路高边坡危岩落石病害是铁路运营中的重大安全隐患。本文深入探讨了该病害的成因,包括地质构造、自然环境和人为活动等多方面因素。同时,详细介绍了实地调研、实验室试验和数值模拟等防治技术研究方法,并重点阐述了高边坡稳定性分析、岩体加固与防护技术以及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等工程实践应用。通过综合应用这些技术,可有效提升山区铁路高边坡的稳定性,减少危岩落石病害的发生。旨在为山区铁路的安全运营提供科学、有效的防治技术支撑。

水稻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 下载:167 浏览:1676

李爱华 《国际科技论坛》 2023年5期

摘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水稻种植技术其中包括旱育壮秧、整地、施肥等,其次就水稻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论述,如农业防治、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等,以供参考。

北方春播马铃薯种植技术及病害防治措施 下载:274 浏览:3049

崔力 《中国农业》 2022年1期

摘要:
马铃薯是北方地区一种比较常见的经济作物,在北方春季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比较好。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则需要加强对北方春播马铃薯种植技术的重视,了解各环节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根据种植区域的实际情况实现种植技术的充分实施,提高田间种植技术效果,与此同时,也要做好病害防治工作,在了解病害发生特点和规律后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降低马铃薯病害发生率。

肉牛养殖的技术要点及病害防治 下载:136 浏览:1379

房玉红 《当代畜牧兽医》 2023年12期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对于牛肉的需求越来越多,这也为肉牛养殖带来了非常好的前景。在养殖肉牛的过程中,养殖技术使用的是否规范,以及病害的防治是否科学,这些都对肉牛的健康生长和牛肉最终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市场对于牛肉优品质、高质量的要求,就一定要做好肉牛的养殖管理工作。本文就将围绕肉牛的养殖技术要点与常见病害的防治进行分析与探讨,以供参考。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