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新型森林碳汇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设计 下载:86 浏览:494

郗希1 李超2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8年4期

摘要:
低碳经济已是大势所趋,而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则被视为减排的有力手段、低碳经济之灵丹妙药。但目前构想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存在明显局限和诸多难题。为此,考虑将生态公益林吸收二氧化碳的功能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中,以构建相关模型,给出相应计算方法。如此,企业在碳排放权交易中的选择余地扩大,既可选择买入其他企业的结余指标,也可以选择由购买或营造生态公益林的碳汇功能转化而来的"指标",即排放多少、吸收多少,通过对冲形成自然平衡,达到减排或零排的实际效果。这种新的机制不会给目标企业特别是排放较多的企业的生产力造成严重硬性制约;同时可以刺激生态公益林及其周围生态环境的保护、改善与开发,从而达到减排的终极目标;还可以大幅度增加生态公益林养护者的收入,用市场机制救助山区林农,补偿他们及当地经济为环境改善所遭受的经济损失。

金融支持广西林业碳汇发展的路径选择探析 下载:46 浏览:391

易扬 罗述武 毛丽莉 《金融研究杂志》 2019年1期

摘要:
本文探讨当前金融支持广西发展林业碳汇的路径,详细阐述了目前国内碳汇金融的四种途径,比较分析碳汇金融途径的优缺点。最后,文章从政府和金融机构层面提出当前金融支持广西发展林业碳汇的政策建议。

加快构建低碳城市,打造最佳人居“天堂”——论苏州市的低碳城市建设 下载:11 浏览:430

宫苏弟 《低碳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围绕苏州市的建设目标,从7个低碳城市建设环节出发,即从产业、建筑、交通、消费、能源、捕获与封存技术、管理与制度体系的低碳建设环节中,对苏州市低碳城市的构建与发展进行概述。

桑沟湾春季有色溶解有机物吸收光谱特性及空间分布特征 下载:65 浏览:474

吴文广1,2 张继红2 刘毅2 王新萌2 杨珺2 冯旭2 康秦梓2 《水产研究进展》 2024年4期

摘要:
为探究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光学性质如何示踪海水中溶解有机物组分的动态信息,实验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手段,分区域测定了桑沟湾春季水体及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CDOM的吸收光谱特征,探讨了CDOM的来源组成、空间分布特征、迁移转化过程及其与养殖活动的关系。结果显示,(1)波长为355 nm的吸收系数[a(355)]范围为0.23~9.09/m,不同水层空间分布差异显著,表层和底层均从近岸区向贝藻区逐渐降低,在海带区升高后向外海逐渐降低;海带区从表层向底层先降低后升高,高密度、规模化的海带养殖释放了大量的CDOM,各区域沉积物间隙水a(355)是其表层、中层和底层之和的1.3~2.5倍,CDOM在沉积物间隙水中富集并逐渐累积。(2)光谱斜率(S275~295)范围为0.013~0.036,外海区和海带区S275~295均值显著高于其他各区,海带区和外海区CDOM中海源有机质占主要成分,而近岸区以陆源有机质为主;近岸区CDOM中的腐殖酸类物质含量从表层到底层逐渐降低,沉积物中积累的富里酸类物质含量较高,海带区和外海区呈相反趋势。(3)比紫外吸光度(SUVA254)范围为4.60~14.10 L/(mg·m),贝类区、贝藻区和藻类区SUVA254均呈现出从表层到底层逐渐增大的趋势,CDOM的芳香性逐渐增强并在沉积物间隙水中达到最大;海带区和外海区沉积物间隙水中的SUVA254显著高于其他各区。研究表明,海带区的规模化养殖活动向养殖海区及邻近海域贡献了较多的惰性溶解有机物,暗示着海带养殖活动有较强的碳汇效应,并通过海流作用向外海输送。本研究对桑沟湾海域不同养殖区域的CDOM的吸收特性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可为全面了解海水养殖的碳源汇效应提供基础数据。

辽宁省海水养殖贝藻类碳汇能力评估 下载:50 浏览:396

于佐安1 谢玺1 朱守维2 杜尚昆2 李晓东3 李大成1 周遵春1 王庆志1 《中国水产学报》 2020年6期

摘要:
为了评估海水养殖贝藻类的碳汇能力或潜力,根据辽宁省近年来贝藻类养殖产量(2015、2016、2017年分别为271.28万t、284.46万t、281.50万t),参考贝藻类干组织中碳含量和干组织占总质量比例,从物质量评估和价值量评估两方面对2015—2017年辽宁省贝藻类养殖的碳汇能力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2015、2016、2017年辽宁省海水养殖贝藻类通过收获可以从海水中分别移除碳约27.95万t、27.51万t和27.86万t,平均每年移除碳约27.77万t,相当于101.82万t二氧化碳(CO2),减排这些CO2所需费用约1.60亿元。研究表明,辽宁省基于贝藻类养殖的碳汇渔业具有巨大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不同光环境下两种品系坛紫菜DOC分泌特性研究 下载:50 浏览:442

权伟1 应苗苗1 王怡娟1 周庆澔2 许曹鲁2 《中国水产学报》 2018年6期

摘要:
为明确坛紫菜Porphyry haifanesis在生长过程中溶解有机碳(DOC)的分泌特性,以两种品系"洞头本地菜"和"浙东1号"的坛紫菜为材料进行了不同光照(1500、2000、3800Lx)和黑暗条件下的室内养殖试验,通过测定养殖水体中DOC、溶解无机碳(DIC)含量变化,对DOC分泌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光照强度2800Lx下,两种品系的坛紫菜DOC分泌速率与DOC分泌量占固碳量的比例均在光照2h时达最高;在光照6h条件下,坛紫菜DOC分泌速率与DOC分泌量占固碳量的比例均在2000Lx时最高;随着黑暗时间的延长,两种品系坛紫菜的DOC分泌速率、DOC分泌量占释碳量的比例均逐渐下降,黑暗2h时,DOC分泌量占释碳量的比例"洞头本地菜"最高达66.09%,"浙东1号"最高达75.04%;光照条件下,两种品系坛紫菜DOC的分泌与碳同化的同步性较弱,而黑暗条件下,DOC的分泌与DIC的释放同步性较强;在光照与黑暗条件下,"浙东1号"坛紫菜DOC分泌基本未表现出滞后效应,"洞头本地菜"坛紫菜DOC分泌在光照6h后表现出微弱的滞后效应。研究表明,坛紫菜在光照或黑暗条件下,均会向水体中分泌DOC,提高海水中的DOC浓度。

我国海洋牧场蓝色碳汇补偿方案设计探讨 下载:33 浏览:382

沈金生 吕金诺 刘荣建 《中国海洋学报》 2020年5期

摘要:
海洋牧场是修复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有着明显的扩增碳汇能力,对缓解温室效应意义重大。开展海洋牧场蓝色碳汇补偿既是加快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也是调动生产经营者积极性的重要选项。然而,从海洋牧场推进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此领域补偿存在缺失。为此,从碳汇视角,运用成本收益法刻画补偿机理,提出以政府和市场为补偿主体的理论研究思路,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并考虑方案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具体设计了海洋牧场蓝色碳汇补偿方案,同时涉及资金来源、资金使用与效果考评等补偿措施与建议,以期为我国海洋牧场示范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海洋牧场蓝色碳汇激励性补贴研究 下载:84 浏览:482

沈金生1 王泽鹏1 王选奇2 《中国海洋学报》 2018年4期

摘要:
运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理论,构建政府激励补贴模型,得出政府的激励补贴额度和补贴可行域,并进一步探讨政府对海洋牧场蓝色碳汇的最优激励补贴期限。实证模拟部分选取獐子岛海洋牧场虾夷扇贝为核算对象,运用所构建的政府激励补贴模型,测算得出:在近十年来,政府基准补贴额度在210万-790万元区间内,政府激励补贴额度在15万-20万元区间内,且政府对海洋牧场的基准补贴和激励补贴额度与海洋牧场的蓝色碳汇量息息相关;獐子岛海洋牧场虾夷扇贝蓝色碳汇的最优激励补贴期限为7年。另外,未来应在逐步推进实施海洋牧场蓝色碳汇的政府补贴基础上,完善海洋牧场蓝色碳汇数据库,使得政府对海洋牧场的蓝色碳汇补贴更有效率。

碳汇造林工程技术与经济效益分析 下载:261 浏览:2655

谢杨1 雷璐侨2 《中国经济》 2022年9期

摘要:
污染严重影响人类的正常生活,并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随着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正在不断升温。排放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人类工业化生产活动造成。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毁林拓荒,工业碳排放等都导致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提高。习近平同志指出,《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7月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这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加强对碳汇造林的研究和投入,充分利用碳汇造林技术实施碳中和,发挥其最大的潜能和价值是非常有必要的。

“双碳”目标下林业碳汇的发展路径研究 下载:60 浏览:656

张卓 《林业研究》 2025年1期

摘要: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各国纷纷加强减排行动并寻求新的途径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其中,森林作为重要的碳汇资源,被广泛认为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实现双碳目标,即同时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加碳汇量,林业碳汇的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三台县林业碳汇项目发展的建议 下载:133 浏览:1363

陈慧铭 刘丹 《林业研究》 2023年4期

摘要:
本文在简要阐述三台县林业碳汇项目的基础与优势,项目推进情况和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对林业碳汇项目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从抢抓发展机遇,加大管护力度,提升社会影响,探索融合发展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对挖掘三台县林业碳汇项目发展的潜力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现实意义。

林业碳汇项目开发 下载:140 浏览:1633

郑海龙 《林业研究》 2023年1期

摘要:
本案例主要论述林业碳汇具有生态、社会、经济等多重效益,兼备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双重功能,是国际公认的优质碳减排产品,林业碳汇发展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环节。开发和交易林业碳汇是林业生态产品市场化、货币化的具体体现,是走绿色发展、生态产业化创新的生动实践,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富民强村,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论发展林业碳汇,助力乡村振兴意义 下载:150 浏览:1451

栾晓刚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3年7期

摘要:
我国森林覆盖区域主要在农村,坚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引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将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和动力,把林业碳汇交易作为落实中国碳达峰目标、碳中和愿景与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之一,能够同时驱动城镇工业、第三产业减排和乡村振兴低碳化发展,能够将农村地区的林业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有力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内在要求,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建立生态系统碳汇监测核算体系的研究 下载:97 浏览:1054

白巧 施川 《能源学报》 2024年2期

摘要:
环境的发展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中国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部署。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监测体系的完善、优化、高效、合理实施,检验和评价环境状况成为时代的发展趋势。在响应国家号召,支持国家生态环保文明建设的发展下,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部署,对强化生态环境监测的要求及检测结果对环境保护措施的改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从生态系统碳汇监测功能出发,并提出建立生态系统碳汇监测核算体系的措施,使其在具体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功效,实现低碳经济的实施战略部署。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