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社区老年人正常高值血压与高血压的区分因素 下载:64 浏览:430

魏嵘 刘开永 杨林胜 张菁菁 徐佩茹 祝一田 刘心记 冯强伟 李开春 李修德 王素芳 陶芳标 《预防医学杂志》 2019年9期

摘要:
目的分析社区老年人正常高值血压与高血压的区分因素及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方法抽取安徽省六安市城乡社区60岁及以上居民1 080人,将其中高血压和正常高值血压共967人纳入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筛选区分正常高值血压与高血压2组老年人的相关因素,并对筛选出的因素进行一阶交互作用分析。结果相比正常高值血压,患高血压老年人下列因素分布比例更高:高年龄组(80~94岁组与60~70岁组)、男性、有高血压家族史、慢性病共病数量(≥2组与0组)、肥胖、LDL-C高、TG高和尿蛋白异常。有统计学意义的交互作用项如下:性别(男/女)×年龄(低、中、高),性别(男/女)×高血压家族史(有/无)和BMI(正常、超重、肥胖)×高血压家族史(有/无)。结论高龄、男性、高血压家族史、慢性病、肥胖及其相关因素与高血压存在关联。高龄只在男性中与高血压有关联;高血压家族史与高血压的关联强度在男性中高于女性;肥胖只在有高血压家族史老年人中与高血压有关联。

城市社区老年人志愿功能动机与志愿行为的关系 下载:53 浏览:383

李虎1 梁露尹2 姜敏敏2 《老龄研究进展》 2020年5期

摘要:
采用志愿功能动机问卷(VFMI)、志愿行为意向问卷对广州市社区老年人进行了调查,探讨了老年人参与志愿活动的动机及其与志愿行为的关系。结果显示:知识理解、社会交往、自我保护、自我增强等功能动机与志愿行为意向显著正相关;曾经有过志愿者经历的老年人所有类型的功能动机得分均显著高于没有志愿者经历的老年人,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逐步分层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有过志愿者经历、社会交往功能动机显著预测志愿行为意向。有过志愿者经历的低龄老年人从事志愿活动的意愿更强,重要他人的角色支持能够增强老年人的志愿服务意向。

不同心血管疾病风险积分系统预测老年人群10年期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差异 下载:87 浏览:499

施美芳1 沈逸枫2 沈隽霏2 王蓓丽2 郭玮2 李钢1 潘柏申2 《国际检验医学》 2018年11期

摘要:
目的评估上海市宝山区友谊社区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特点并比较不同心血管疾病风险积分系统预测该人群10年期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差异。方法以上海市宝山区友谊社区为调查点,随机选取该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共1 983名。收集基础的流行病学资料并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将各风险积分系统[Framingham风险积分系统、缺血性心血管疾病(ICVD)简易评估工具、Reynolds风险积分系统、SCORE风险积分系统(西班牙)、SCORE风险积分系统(芬兰)、QRISK2风险积分系统]建立队列的基线资料与友谊社区老年人群进行比较。分别采用Framingham、Reynolds、SCORE 3种风险积分系统及《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中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分层计算友谊社区老年人群10年期心血管疾病风险积分并比较其差异。结果在1 983名受试者中,88例有心脑血管疾病病史,其中32例(1.61%)发生脑血管疾病事件、56例(2.82%)发生心脏疾病事件。友谊社区老年人群与各风险积分系统建立队列的主要风险因子基线水平存在较大差异。Framingham风险积分系统、Reynolds风险积分系统预测友谊社区老年人群发生10年期心血管疾病的平均概率分别为28.73%、13.95%,SCORE风险积分系统预测友谊社区老年人群发生10年期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平均概率为7.29%(以高危地区计算)、4.14%(以低危地区计算)。根据相关指南,对Framingham、Reynolds及SCORE(高危地区)3种风险积分系统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比计算结果进行分层,友谊社区老年人群中仅有11.29%的受试者风险分组相同,其余88.71%的受试者在风险组别划分上存在差异。结论上海市宝山区友谊社区老年人群是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Framingham、Reynolds、SCORE 3种风险积分系统预测该社区人群的10年期心血管疾病风险存在明显差异。

社区老年人群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研究 下载:64 浏览:494

吕芳1 赵玉生2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目的研究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及对社区老年人群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作用。方法 2005年从北京地区干休所选定725例老年人,填写调查表,测量ba PWV及颈动脉CIMT,2010年再次调查上述人群,重测ba PWV及CIMT,应用统计学方法探讨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CIMT的关系,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及对社区老年人群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右侧ba PWV增高组,右侧颈总动脉IMT厚度增加;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中男性、5年前吸烟及右侧ba PWV≥1700cm/s的人群比例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右侧颈动脉IMT增高对全因死亡及复合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有一定意义。结论右侧ba PWV与右侧颈总动脉IMT厚度有一定关系,男性、吸烟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大。

健康老龄化背景下社区老年人体育发展机制研究 下载:142 浏览:1515

何勇明 于西增 《老龄研究进展》 2024年12期

摘要:
社区老年人体育是老年人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方法,在对健康老龄化的内涵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分析社区老年人体育发展的原因,并以此提出坚持政府主导,创新社区老年人体育发展理念;坚持合理规划,提高社区老年人体育发展质量;坚持广泛宣传,营造社区老年人体育发展氛围的社区老年人体育发展路径。

社区老年人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的认知和需求 下载:24 浏览:644

蔡姗姗 《中国中医药》 2025年3期

摘要:
更好的了解社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以及老年患者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的认知和需求。方法:选取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恢复期常规治疗的200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老年患者接受家医团队中医药特色管理前后生活质量状况进行对比。结果:社区老年患者在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认知上的提高,能够帮助他们有效提升生活质量,因此可以作为健康管理的重要工作方法,进而保证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结论:社区老年患者在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的认知和需求上得到提高,可以更好地维护老年人的健康,提升老年患者健康意识,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社区老年人患痴呆的社会经济地位差异及相关因素 下载:57 浏览:553

张丽娟1.2 宋丹2 程桂荣2 《中国经济》 2025年1期

摘要:
通过调查和分析不同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SES)人群患痴呆的相关因素,为老年人痴呆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老年人基线期认知调查数据,用教育、职业评分和可支配收入定义SES并分成低、中和高三个潜在类别,多因素逻辑回归分组分析人群患痴呆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0 302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低、中和高SES人群痴呆患病率分别为16.81%、6.87%和1.50%。与高SES人群相比,中和低SES人群患痴呆风险为3.018倍(95%CI:2.152~4.231)和4.244倍(95%CI:2.869~6.279)(P<0.001)。高龄增加了全人群患痴呆的风险,智力休闲活动降低了全人群患痴呆的风险,分别为:低SES组(OR=0.465, 95%CI: 0.309~0.699),中SES组(OR=0.439, 95%CI: 0.331~0.581)和高SES组(OR=0.423, 95%CI: 0.230~0.778)。低SES组,饮酒、患脑血管疾病、抑郁和嗅觉障碍增加了患痴呆风险;中SES组,无配偶、无健在兄弟姐妹、饮酒和抑郁增加了痴呆患病风险;高SES组,患抑郁和听力障碍增加痴呆的患病风险(P<0.05)。 结论 中国老年人患痴呆存在显著的SES差异,针对不同SES人群实施有针对性的认知防控措施是必要的。

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与保健方法探讨 下载:149 浏览:1943

舒纯 《国际护理学》 2022年2期

摘要:
目的:探析对社区老年人实施居家护理与保健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总共选出62例社区老年人纳入实验研究范围,根据老年人的居家护理与保健现状予以更加合理且有效的对策,并在干预后比较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结果:经过全面实施居家护理与保健方法后社区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有大幅提升,各指标评分均较高,与干预前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P<0.05)。结论:对社区老年人采用居家护理与保健方法效果极佳,值得推广普及。

医养护一体化模式在社区老年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185 浏览:2634

董莉 何珊珊 《国际护理学》 2021年1期

摘要:
目的:探究社区护理过程中采用医养护一体化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现选取2019.10-2020.10来我社区就诊的62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使用医养护一体化模式的实验组,每组各31例,护理干预一个月后,对两组老年人的治疗依从性包括运动合理、按医嘱服药、饮食健康和定期复查等和SAS评分和SD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老年人的治疗依从性包括运动合理、按医嘱服药、饮食健康和定期复查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干预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存在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养护一体化模式运用在社区护理过程中能使老年人的依从性得到明显提高,同时使老年人的不良心理状态得到显著改善,老年人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社区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探析 下载:324 浏览:3148

孟莉 《中国护理学报》 2021年7期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医疗保健的进步,延长人均预期寿命,老年人口快速增加,在我们社区中,老年人约占总人口的60%以上。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是老年期,其生理、心理都有显著的改变,易患很多疾病,所以社区护理中认识老年期的变化特征,及时给予心理护理,可以提升生活质量,让其愉快度过晚年生活。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