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研究进展 下载:27 浏览:262

杨红斌 《中国科学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随着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核心部件的锂离子电池行业正在成为新的风口。本文列举了在锂电行业具有技术竞争优势的美国、日本、韩国、中国等国在锂离子动力电池方面的战略规划,分析了各国在技术路线上的差异。随后对锂电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研究发现,锂离子电池重点关注能量密度、成本、寿命;高镍多元材料将成为未来车用动力电池的主流正极材料体系;新体系固态锂离子电池将成为锂电行业新的研究方向。最后,从电池关键技术、市场发展、后续回收利用等三方面对我国锂电行业日后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定向沉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间接法测试土壤中有效硫 下载:86 浏览:490

李仓伟 《中国土壤》 2020年8期

摘要:
通过试验建立了一种定向沉淀技术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土壤样品中有效硫的分析方法。实验对共存干扰离子的消除、共存干扰离子的最大允许含量、方法的检出限、检测范围、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土壤有效硫的检测条件。在最佳仪器工作条件下,采用过氧化剂氧化浸提液中的有机质、盐酸分解碳酸根离子、铝盐络合溶液中氟离子、计算中扣除铬等方法,消除了测定过程中的干扰。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测定土壤中有效硫的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72%~3.31%之间,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0%~115%。应用本方法对土壤有效态成分标准物质GBW07412a、GBW07413a、GBW07414a、GBW07415a、GBW07416a进行了分析,测定值与认定值吻合较好,偏差范围满足国标要求。与传统的国标比浊方法相比,本实验方法操作更为简便快速,减少了重金属氯化钡的用量,污染小,准确度和精密度高,可用于批量农田土壤和森林土壤样品2.37~1538 mg kg-1有效硫的测定,检出限为0.79 mg kg-1。

血浆钙离子、25-羟基维生素D、CaSR及E-cadher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下载:27 浏览:436

韩雪 林杉 赵子伟 《肿瘤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血浆钙离子、25-羟基维生素D、组织中钙敏感受体(calcium sensitive receptor,CaSR)及E-钙黏蛋白(E-calciummucin,E-cadherin)在乳腺癌患者中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经手术切除治疗的乳腺癌患者360例(A组)、同期100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B组)和40例乳腺癌旁组织标本(距癌灶边缘5cm)(C组)。入院确诊后未经治疗前,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A组、B组血钙离子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A组、B组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三组均实施E-cadherin及CaSR免疫组化。[结果] A组血浆钙离子与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均低于B组(P<0.05);A组CaSR阳性率高于B组、C组(P<0.05);A组E-cadherin阳性率低于B组、C组(P<0.05);乳腺癌Ecadherin、CaSR、血钙、25-羟基维生素D表达与TNM分期、病理类型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淋巴结转移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钙离子、25-羟基维生素D、CaSR及E-cadherin与乳腺癌病变密切相关。

支撑喉镜下低温射频等离子手术在早期声门型喉癌术中的应用 下载:36 浏览:214

胡雪飞 张碧波 《肿瘤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支撑喉镜下低温射频等离子手术在早期声门型喉癌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2月到2016年1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支撑喉镜下常规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支撑喉镜下低温射频等离子手术治疗,记录两组预后情况。[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1,P=0.001)。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呼吸困难、黏膜水肿、发音功能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5%,对照组为19.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882,P=0.001)。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值分别为0.28%±0.11%和1.43%±0.6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36%±0.21%和2.18%±0.19%(P均<0.001),同时两组术后值均明显低于术前(P均<0.001)。两组的复发率、生存情况、颈部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撑喉镜下低温射频等离子手术在早期声门型喉癌术中的应用具有更好的微创性,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发音功能的恢复。

锅炉两层等离子点火技术在600MW机组中的应用 下载:31 浏览:325

龙智海 《中国电力技术》 2020年12期

摘要:
针对锅炉燃油点火系统油耗高、运行风险高的问题,利用锅炉两层等离子点火技术对锅点火系统进行改造,分析了改造方案和改造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改造后的等离子点火系统能够可靠保证锅炉点火,此次改造可为锅炉燃油点火系统升级提供参考。

机组水汽氢电导率间断超标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下载:29 浏览:312

张宝军 《中国电力技术》 2020年8期

摘要:
针对某机组水汽氢电导率间断超标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认为水汽系统总有机碳(TOC)高是导致该机组水汽氢电导率超标的主要原因,现有补给水处理系统与机组实际需求不匹配是机组水汽氢电导率超标的直接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水汽超标的具体措施。

烷基化中离子液体与烃分离的实验研究 下载:64 浏览:290

鲁朝金1 杜云散2 《装备技术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针对离子液体烷基化反应流出物中的离子液体-烃乳化液体系,选用高效聚结纤维填料进行离子液体与烃分离实验,考察了离子液体对纤维材料的润湿性,并重点研究了采用聚结分离方法时,烷基化过程中离子液体与烃分离装置的防堵能力以及分离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离子液体对改性纤维有较好的润湿性,该纤维填料聚结器防堵能力强且分离效果好。

液-液微萃取技术测定环境水样中7种农药 下载:68 浏览:386

李幼林 周光明 罗庆红 胡玉 潘庆庆 《中国环境保护》 2020年10期

摘要:
该研究建立了一种新型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分光光度法(HPLC-UV)测定环境水样中7种农药含量。在优化后的条件下,使用离子液体作为萃取溶剂,与水样混合均匀促使其形成乳液,再利用液-液微萃取技术提取出目标物,该过程对环境友好无害。在最佳条件下,7种农药分离良好、标准曲线线性良好、相关系数(γ)均不小于0.999 3。结果还表明,自来水和崇德湖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88%~4.24%和2.57%~4.86%。自来水和崇德湖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5.52%~97.12%和96.90%~104.06%。

钙离子调控蛋白在肿瘤血管形成及肿瘤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下载:73 浏览:484

李会 王运丹 王君 张慧敏 李佳蓬 王腊 项园 廖兴华 包乐媛 《生物技术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探讨钙离子调控蛋白在肿瘤血管生成及肿瘤发展中的作用。[内容]Ca2+作为第二信使参与生命活动中多种途径的调控,钙离子调控蛋白作为Ca2+的生物信息传递载体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的激活是肿瘤新生的第一步,新生血管的形成能促进实体瘤生长、侵袭和转移。该文综述了参与钙离子浓度调控的钙调控蛋白S100蛋白、膜联蛋白(Annexin)、钙网蛋白(CRT)、钙调蛋白Ca M及其他非直接钙离子结合的钙调控蛋白,这些蛋白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如何通过调控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的功能进而影响肿瘤血管生成与肿瘤转移,该综述聚焦重点是肺癌的研究,也对其他常见癌症有涉及。[结论]钙离子调控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调节血管形成和肿瘤发展的一类蛋白,是肿瘤发展的标志物及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

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阻抗谱分析研究进展 下载:24 浏览:316

庄全超1 杨梓1 张蕾1 崔艳华2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11期

摘要:
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阻抗谱( EIS) 是研究电化学系统最有力的实验方法之一,在过去的20多年中,EIS被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研究和生产领域,包括研究电极界面反应机理和容量衰减机制,测定相关电极过程动力学参数和电池的健康状态、荷电状态以及电池的内阻。本文分析了锂离子电池中电极极化过程包含的3个基本物理化学过程——电子输运、离子输运和电化学反应过程,探讨了每一基本物理化学过程包含的步骤及其EIS谱特征,详细论述了与电子输运相关的基本物理化学过程——接触阻抗和感抗产生的机制;介绍了多孔电极理论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阐述了基于多孔电极理论进行阻抗谱数值模拟的建模原理与方法。综述了石墨、硅、二元3d过渡金属氧化物、LiCoO2、尖晶石LiMn2O4、LiFePO4、尖晶石Li4Ti5O12、过渡金属氟化物材料等电极的典型阻抗谱特征和各时间常数的归属问题。最后讨论了EIS现存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基于无机电致变色材料的变色储能器件 下载:27 浏览:307

吴战 李笑涵 钱奥炜 杨家喻 张文魁 张俊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11期

摘要:
电致变色和电化学储能的原理均是基于电荷在电极中的嵌入或脱出而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具有相同的电化学本质。将电致变色和电化学储能功能集成在一起的电化学器件即电致变色储能器件。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电化学储能器件已广泛商业化,单一功能的电致变色器件也已被广泛报道并有商业化应用,但有关电致变色储能器件的研究仍然停留在实验阶段。该类器件在电化学储能的同时,可以改变其在可见光甚至红外波段的透射率,并可用颜色指示器件的荷电状态,为电化学器件提供新的应用前景。电致变色储能器件主要包括电致变色超级电容器、电致变色电池和光驱动电致变色智能窗等。电致变色超级电容器和电致变色电池以同时具有电致变色效应和电荷存储性质的材料为正负电极,光驱动电致变色智能窗则还包括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光电转换部分。这些器件可用于建筑节能智能窗、静态显示、智能传感等。此外,在柔性基底上制备的可穿戴电致变色储能器件在智能服装、植入显示器和电子皮肤等方面具有应用潜力。本文从基本原理、研究进展和应用领域等方面对无机电致变色储能材料与器件进行综述,并提出未来的研究展望。

P2结构层状复合金属氧化物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下载:31 浏览:316

刘建文1 姜贺阳1 孙驰航1 骆文彬1 毛景2 代克化1,3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11期

摘要:
目前,碱金属(锂、钠、钾等)离子电池中的锂离子电池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力地支撑了社会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然而,由于锂在地壳中的丰度较低,以较高丰度的钠为基础的钠离子电池引起了研究者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正极材料是制约钠离子电池实用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们需要开发出面向实际应用的正极材料。P2结构层状复合金属氧化物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资源丰富、制备简单、结构稳定、放电容量高、倍率性能好和循环稳定性较好等优点,获得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具有实用化前景。这一系列材料由于涉及到多种过渡金属元素的组合,较为复杂。本文针对含单一过渡金属、二元组分过渡金属、三元及以上组分过渡金属的P2结构材料及其优化改性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力求厘清研究脉络,梳理研究思路,并给出了今后发展的方向与预测。P2结构材料的主要问题是提高其初始放电容量,氧还原的应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向。此外,优化材料组分及采用具有丰富储量、低成本、高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的原材料是进一步降低成本并保护环境的重要研究方向。

低温等离子体催化处理含酮类有机废气 下载:59 浏览:370

宋世炜1 陈浩卓1 黄江荣2 巩向杰3 杜长明3 《中国环境保护》 2019年8期

摘要:
文章介绍了含酮类有机废气的特征与危害、等离子体催化处理含酮类有机废气现状。重点探讨了不同类型的等离子体催化净化含酮废气装置,各种影响参数如放电功率、放电方式、气体浓度、气体流速、催化剂种类、性质、吸附性、温度、活性物种等对等离子体催化处理含酮类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催化处理含酮类有机废气技术具有去除率高、能耗低、效率高、产物选择性好等特点。文章同时探讨了等离子体催化氧化酮类物质的机理,提出了等离子体催化氧化酮类有机废气未来的发展方向。

纳米孔生物分子检测研究 下载:28 浏览:318

林子涵1,2 陈煌1 董嘉伟1 赵道辉3 李理波1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9期

摘要:
纳米孔单分子检测技术是一种集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无需标记等优点的传感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蛋白质检测、基因测序和标志物检测等领域。基因测序的费用、灵敏度和精度是该检测技术的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而开发新型的纳米孔材料则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手段。本文从纳米孔材料的选择和设计角度出发,综述了三种不同的纳米孔,即蛋白质等生物纳米孔、固态纳米孔和新型二维材料纳米孔在生物分子检测方面的应用现状,并比较了生物纳米孔与固态纳米孔的差别。本文也重点阐述了二维材料纳米孔在生物分子检测中的实验和模拟研究进展。最后,对纳米孔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液质联用中接口离子化新技术 下载:32 浏览:307

田甜1 张芳1 张曙盛1 冯陈国1 苏越2 林国强1,3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9期

摘要: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简称液质联用,LC-MS)将色谱的高分离效能与质谱强大的结构测定功能结合,不仅实现了对复杂混合物更准确的定性定量分析,而且简化了样品的前处理过程,使样品分析更简便,在药物分析、食品与环境分析以及生物样品检测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LC-MS的核心组成部分,液质接口的作用是将LC的液体引入,发生电离,并将生成的离子传输进MS。因此,接口离子化技术的改进直接影响了LC-MS的发展和应用。为了获得更高的灵敏度和更广泛的适用性,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离子化技术的研究,以促进分析物的解吸,提高其电离和传输效率,减少基质效应的干扰。本文针对近年来LC-MS接口离子化技术的改进和发展,从离子化原理出发,对接口离子源的构造、影响电离的因素、以及相关的应用进行综述,探讨其优缺点,并对LC-MS接口离子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天然色素替代亚硝酸盐在腊肉着色和护色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24 浏览:252

黄韬睿1 王鑫2 童光森1 孟甜1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0年2期

摘要:
通过离子色谱法测定腊肉中亚硝酸盐含量,利用此方法对四川省市售10批腊肉样品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不合格率为20%,亚硝酸盐使用和残留超标现象较为突出;为改变这种现象,杜绝亚硝酸盐使用和残留超标,以红曲红、高粱红、辣椒红3种天然色素替代亚硝酸盐对腊肉进行着色和护色,通过专业人员感官评价,发现红曲红着色效果最好,与亚硝酸盐着色效果差异不大。添加3种色素的腊肉经过沸水煮制后,护色效果均不如亚硝酸盐,故在后续研究中准备使用红曲红配合亚硝酸盐来对腊肉进行着色和护色。

纳米孔生物分子检测研究 下载:26 浏览:310

林子涵1,2 陈煌1 董嘉伟1 赵道辉3 李理波1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7期

摘要:
纳米孔单分子检测技术是一种集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无需标记等优点的传感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蛋白质检测、基因测序和标志物检测等领域。基因测序的费用、灵敏度和精度是该检测技术的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而开发新型的纳米孔材料则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手段。本文从纳米孔材料的选择和设计角度出发,综述了三种不同的纳米孔,即蛋白质等生物纳米孔、固态纳米孔和新型二维材料纳米孔在生物分子检测方面的应用现状,并比较了生物纳米孔与固态纳米孔的差别。本文也重点阐述了二维材料纳米孔在生物分子检测中的实验和模拟研究进展。最后,对纳米孔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液质联用中接口离子化新技术 下载:25 浏览:307

田甜1 张芳1 张曙盛1 冯陈国1 苏越2 林国强1,3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7期

摘要: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简称液质联用,LC-MS)将色谱的高分离效能与质谱强大的结构测定功能结合,不仅实现了对复杂混合物更准确的定性定量分析,而且简化了样品的前处理过程,使样品分析更简便,在药物分析、食品与环境分析以及生物样品检测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LC-MS的核心组成部分,液质接口的作用是将LC的液体引入,发生电离,并将生成的离子传输进MS。因此,接口离子化技术的改进直接影响了LC-MS的发展和应用。为了获得更高的灵敏度和更广泛的适用性,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离子化技术的研究,以促进分析物的解吸,提高其电离和传输效率,减少基质效应的干扰。本文针对近年来LC-MS接口离子化技术的改进和发展,从离子化原理出发,对接口离子源的构造、影响电离的因素、以及相关的应用进行综述,探讨其优缺点,并对LC-MS接口离子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碳在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材料中的作用 下载:31 浏览:316

张伟1,2,3 齐小鹏1,2 方升1,2 张健华1,2,3 史碧梦1,2 杨娟玉1,2,3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4期

摘要:
随着低比容量硅碳复合材料(<500 mAh/g)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商业化应用,硅基负极材料也从实验室研究走向了产业化发展。近年来的研究工作中,许多方法被用来解决硅在循环过程中体积变化(>300%)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在材料结构方面,从最初的硅材料纳米化、硅与其他材料复合等技术手段转变到了硅碳复合材料二次颗粒的结构设计、表面包覆层设计等方法;在应用性能方面,除了早期文献报道的材料比容量、循环性能等参数外,还增加了材料比表面积、振实密度、首次及循环库仑效率等更符合电池实际应用要求的性能参数研究,从而极大地推动了硅基负极材料的商业化应用进程。本文首先综述了近年来硅碳复合材料组成、结构设计的发展脉络,进一步分析了由石墨、软碳、硬碳、碳纤维和石墨烯等碳源合成的硅碳复合材料的结构特点,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分析对比,总结了碳在硅碳复合材料结构及其性能上发挥的作用。最后,对硅碳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的结构设计要求和碳材料的选择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锂离子电池有机硅功能电解液 下载:28 浏览:308

汪靖伦1 冉琴1 韩冲宇1 唐子龙1 陈启多2 秦雪英2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4期

摘要:
高安全高电压电解液的开发是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发展的重要方向。有机硅化合物由于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能,使其成为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有机硅电解液的研究进展,重点从功能分子设计的角度介绍含碳酸酯基、氨基甲酸酯基、腈基、离子液体、含氟类的有机硅功能电解液溶剂制备及电池性能表现;详细阐述具有结构多样性的有机硅化合物用作高电压添加剂、高安全添加剂、高/低温添加剂、储存/耐自放电添加剂、吸酸吸水添加剂及其在不同电池材料体系中的应用。最后,对有机硅电解液的研究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1/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