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土壤微生物宏基因组文库构建及聚酮合酶基因的筛选 下载:97 浏览:503

杨雨蒙 徐敬国 胡伊旻 史雅凝 辛志宏 《中国土壤》 2018年6期

摘要:
土壤中包含丰富的聚酮合酶(PKS)生物合成基因簇,其编码合成的聚酮化合物具有抑菌、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为发现新型PKS基因,本研究采用宏基因组技术,以采自大连地区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构建土壤宏基因文库,分别根据Ⅰ型PKS和Ⅱ型PKS结构域保守序列设计探针,PCR靶向筛选到4个含有PKS基因的单克隆,经测序与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发现这4个单克隆的PKS基因分别单独聚为一支,与已知菌株编码的聚酮化合物亲缘关系较远,提示这些单克隆具有合成结构新颖聚酮化合物的潜力。本研究结果拓展了天然产物的开发利用途径,为新型聚酮化合物的发掘以及新药的获得提供了新思路。

基于迭代式回译策略的藏汉机器翻译方法研究 下载:52 浏览:248

慈祯嘉措1,2 桑杰端珠1,2 孙茂松3 周毛先1,2 色差甲1,2 《中文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该文通过稀缺语言资源条件下机器翻译方法的研究以提高藏汉机器翻译质量,同时希望对语言资源匮乏的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机器翻译研究提供借鉴。首先该文使用164.1万句对藏汉平行语言资源数据在Transformer神经网络翻译模型上训练一个基线系统,作为起始数据资源,然后结合翻译等效性分类器,利用迭代式回译策略和译文自动筛选机制,实现了稀缺资源条件下提升藏汉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性能的有效模型,使最终的模型比基准模型在藏到汉的翻译上有6.7个BLEU值的提升,在汉到藏的翻译上有9.8个BLEU值的提升,证实了迭代式回译策略和平行句对过滤机制在汉藏(藏汉)机器翻译中的有效性。

苯胺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共代谢机制 下载:65 浏览:380

王镔 蔡凯 邵汝英 赵振华 王帅 高峰 蒋伟群 《中国环境保护》 2020年11期

摘要:
本实验从苯胺废水中分离筛选出一株苯胺高效降解菌,并将其命名为LS1。经过形态特征和序列相似性对比,确定LS1为粪产碱杆菌。苯胺降解能力实验结果显示,苯胺浓度为1 000 mg/L以下,停留时间延长至72 h时,菌株LS1对苯胺的降解率可达到95%以上。苯胺最佳共代谢碳源选择的实验结果显示,以1 000 mg/L为苯胺实验浓度时,抗坏血酸对菌株LS1的降解率提高最为明显,其次是甲醇、葡萄糖、淀粉、蔗糖。鉴于对方便保存和经济方面的考虑,选取葡萄糖为最佳共代谢碳源,并通过实验证明最佳投加比为苯胺与葡萄糖COD为2∶1时。

鱼蛋白酶解液中产香酵母的筛选及发酵产香特性研究 下载:77 浏览:270

陈柔霖 李梦杰 冯淑莹 余辉 方旭波 陈小娥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0年12期

摘要:
洋大学食品与医药学院
摘要:为了筛选发酵鱼露用功能产香酵母菌株,从实验室保藏的鱼蛋白酶解液中分离得到7株酵母菌,经产香试验筛选得到1株最佳产香酵母,通过菌落形态特征结合ITS序列分析,鉴定该产香酵母为长孢洛德酵母(Lodderomyces elongisporus strain),耐盐性发酵适应性试验表明其能耐受10%的盐度。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发酵液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其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为醇类和吡嗪类物质,赋予发酵液玫瑰清香、烘焙坚果香等独特香味。由此可见,从鱼蛋白酶解液中筛选的该产香酵母具有增强风味的应用潜力,为后续研究应用于鱼露等发酵水产调味品提供了理论基础。

侗族传统酸鱼中降亚硝酸盐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在发酵香肠中的应用 下载:74 浏览:371

杜斌 韦曾传 汪肖 周笑犁 林栋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0年12期

摘要:
以侗族传统酸鱼作为乳酸菌筛选源,分离出17株乳酸菌。以降亚硝酸盐能力为筛选指标对初筛所得乳酸菌进行复筛,筛选到2株降亚硝酸盐能力优良且适于肉制品发酵的乳酸菌菌株,经16S r DNA全序列分析鉴定2株菌分别为植物乳杆菌(DLY-7)和发酵乳杆菌(DLY-10)。以筛选到的菌株为发酵剂制作单菌株发酵香肠,结果显示,在发酵结束时发酵香肠的NaNO2含量为9.81 mg/kg(DLY-7)和11.23 mg/kg(DLY-10),均低于国家标准,表明筛选菌株可用于开发成用于生产低亚硝酸盐的健康肉制品发酵剂。

窖泥中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产酶特性的研究 下载:56 浏览:380

李永博1 黄治国1,2 赵阳1 李星1 任志强1,2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11期

摘要:
纤维素酶能够把纤维素降解成可发酵性糖,在许多工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价值。以窖泥为材料,采用传统平板法对产酶菌株进行筛选,获得一株产纤维素酶系齐全、活性强的菌株XWS-A,经16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在液态条件下,对该菌株产酶特性进行研究发现,产内切β-葡聚糖酶最佳条件为温度35℃,培养基初始pH5.5,培养时间72 h;产外切β-葡聚糖酶最佳条件为温度35℃,培养基初始pH6.0,培养时间72 h;产β-葡萄糖苷酶最佳条件为温度40℃,培养基初始pH6.0,培养时间72 h。进一步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内切β-葡聚糖酶最适反应温度是50℃,最适反应pH为5.5;外切β-葡聚糖酶最适反应温度是50℃,最适反应pH为6.0;β-葡萄糖苷酶最适反应温度是50℃,最适反应pH为6.0。

天津市重污染应对方案评估方法体系构建研究 下载:41 浏览:444

李怀明1,2 孙静1 郭健1,2 李敏姣1,2 张雷波1,2 尹立峰1 王兴1,2 《中国环境保护》 2018年10期

摘要:
在天津市历次重污染过程案例源解析数据库的基础上,对实时发生的不同类型重污染过程归类,优先选择针对性的应急措施,形成不同重污染过程的调控方案情景组合,结合各类排放源在重污染过程中的不同贡献率,充分考虑各类控制措施对应排放源的可削减空间、控制措施的可执行性,以及控制措施的经济可行性等因素,形成最优方案,并以质量先行或成本先行等不同管控目标,通过空气质量模型和实时污染来源解析方法,对方案进行及时修正优化,构建天津市重污染应对方案评估方法体系。

产抑菌物质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下载:67 浏览:487

袁丹丹1 张晓元1 郝荣华1 崔燕1 高亮2 陈勉1 刘飞1,3,4 凌沛学1,3,4 王凤山4 《生物技术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筛选高产抑菌活性物质的乳酸菌菌株,并研究抑菌物质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平板琼脂孔扩散法从发酵制品中筛选出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并对其进行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测定抑菌谱,考察发酵产物对p H、温度、5种常见蛋白酶的敏感性。[结果]该菌株被鉴定为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其发酵产物对细菌有抑制作用,对霉菌和酵母菌无抑制作用; p H 2. 0时发酵液抑菌圈直径达到21. 24±0. 45 mm,比p H 6. 0时高32. 7%;经沸水浴后原始发酵液抑菌圈直径下降了34. 3%,p H 2. 0时仅下降6. 9%;经蛋白酶处理后抑菌圈直径与对照组相比变化不大。[结论]筛选得到的乳酸菌菌株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该抑菌物质在酸性条件下有较高的抑菌活性和热稳定性,对5种蛋白酶不敏感。

家居智能用电水平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研究 下载:87 浏览:462

徐梦佳1 王渝红1 竺懋渝2 赵贺2 刘庆时2 《电力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完善与细化智能电网评价指标是必然趋势。作为智能电网的主要利益者,提高用户智能用电水平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部分,因此从系统性、典型性、可比性原则出发构建评价家居智能用电水平的指标体系。首先进行专家群决策补充指标集,提高了原体系全面性,然后应用数学规划方法估计原始判断矩阵与理想值之间的偏差,结合专家群可信度,提出了一种体现专家决策误差的指标权重区间计算模型,并对弱权重指标进行筛选,提高指标体系精炼性,最后对实际小区的智能用电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指标体系能有效、可靠地评价家居智能用电水平。

结核病阳性血清特异结合蛋白的筛选与鉴定 下载:81 浏览:494

易小妹1,2 王丽1 罗丹1 王忠刚3 李玲玲1 廖雅婷1 曾焱华1 《生物技术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从T7噬菌体展示的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DNA文库中筛选结核病阳性血清特异结合蛋白。[方法]以饱和硫酸铵法初步纯化的结核病阳性血清为靶分子,对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DNA文库进行3轮生物淘选; PCR扩增阳性噬菌体的外源DNA片段,测序后进行BLAST分析;间接ELISA和斑点免疫印迹试验检测阳性噬菌体与结核病阳性血清能否特异结合。[结果]经过3轮生物淘选,与结核病阳性血清特异结合的噬菌体得到明显富集; BLAST结果表明随机挑取的19个阳性噬菌体包括4种不同的序列,其中编码核糖激酶的序列出现次数最多;这些代表性噬菌体均能与结核病阳性血清特异结合。[结论]成功筛选到能与结核病阳性血清特异结合的4种蛋白,其中核糖激酶可能为与结核病阳性血清特异结合的优势抗原。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药物蛋白虚拟筛选 下载:38 浏览:381

周世英 李福东 姜定 《软件工程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药物的研发是一种投入成本高、耗费时间长且成功率较低的一种研究,为了在药物开发阶段可以快速获得潜在的化合物,针对性地提出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药物蛋白虚拟筛选的方法。首先从给定数据集中学习如何提取相关特征,获取配体原子和残基类型进行特征分析,快速识别活性分子和非活性分子,然后使用降维方式和K折验证等方法对药物筛选的模型进行处理,最后通过分析富集因子和AUC值验证诱饵化合物与分子蛋白的互相作用验证模型的可靠程度,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筛选方法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有效地加快了虚拟筛选过程。

海藻多糖生物转化菌种的筛选 下载:78 浏览:479

周林1 赵林1 李昆仑2 岳秋林1 《生物技术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利用生物转化法制备海藻多糖,并筛选得到生物转化海藻多糖抗氧化能力最佳的菌株。[方法]采用复合酶解和微生物转化的方法,以ABTS自由基清除率检测为评价指标,对不同菌株生物转化后的海藻多糖进行比较,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检测微生物转化前后海藻多糖的变化。[结果]复合酶解后的水溶性海藻提取物经单一真菌菌株、单一细菌菌株、混合菌株发酵后,检测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结果表明,经植物乳杆菌酵母菌混合菌株发酵后,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高达87. 5%。[结论]植物乳杆菌、酵母菌复合菌株转化后的海藻多糖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与转化前海藻多糖相比清除率提高51. 2%,HPLC检测发现,其海藻多糖的成分增加,其保留时间为6. 186、8. 014、9. 365 min。

发育期火龙果内参基因的筛选和验证 下载:86 浏览:480

崇慧影 文晓鹏 《生物技术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筛选火龙果果实发育期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方法]以火龙果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为材料,利用qRT-PCR技术检测17个看家基因的表达水平,借助ge Norm和Norm Finder筛选出果实发育期理想的内参基因。[结果]Ge Norm评估YLS8和ACT并列排名第一,表达稳定值均为0. 221,配对差异值V2/3为0. 105; Norm Finder排名前两名为TBP2和YLS8,表达稳定值为0. 160和0. 191。使用内参基因YLS8和TBP2分析火龙果甜菜色素合成途径关键基因HpCytP450-like1的表达水平,与基因Hp Cyt P450-like1在火龙果果实发育期表达趋势一致。[结论]从17个候选基因中筛选出2个理想的的内参基因YLS8和TBP2,可作为火龙果果实发育期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研究。

缺铁应答基因FOX1上游调控基因的筛选 下载:81 浏览:497

李亚军1 费小雯2 邓晓东1 《生物技术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筛选与莱茵衣藻FOX1基因启动子结合的调控基因序列。[方法]利用酵母单杂交的方法,构建pHIS2.1-FOX1诱饵载体,并将其转入到酵母菌株Y187中,在SD/-Trp/-His/-Leu/50 mmol/L 3-AT筛选培养基上挑选酵母阳性转化子,PCR克隆阳性转化子的序列并测序,利用Blastx程序检索phytozome莱茵衣藻基因组数据库,获得阳性转化子序列的同源基因信息。[结果]18个酵母阳性转化子测序成功,其同源基因主要有CTR型铜离子转运体(CTR2)、核糖体蛋白,和参与光合作用、氧化还原反应和物质运输等方面的功能蛋白。[结论]利用酵母单杂交技术筛选到缺铁应答基因FOX1潜在的上游调控基因。

一种高效筛选MxGTPase效应区SNP方法 下载:70 浏览:478

尹春光1 秦宏伟1 彭浩1 王晓强1 杜立新2 赵桂苹2 《生物技术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建立高效检测家禽Mx功能区SNP方法 ,改进PCR SSCP。[方法]以引进品种和地方品种为研究对象,筛选引物,优化程序,通过二次PCR改进SSCP方法对Mx基因GTPase效应区SNP进行检测。[结果]SSCP检测引物分型检测及SNP分析,检测结果与测序一致。来航鸡检测到阳性结果,且PA检测的多态位点均由编码区A/G替换引起,济宁百日鸡和来航鸡两个群体PIC为0.2515和0.2628,呈低度多态。[结论]χ2独立性检验位点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呈Hardy-Weinberg平衡,不同品种间位点8(S631N)基因型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改进后的PCR SSCP高效经济简便,为高通量后期检测、新位点筛选奠定基础。

舌鳞状细胞癌相关长链非编码RNA的筛选与分析 下载:82 浏览:490

郭继平1 马光1 王志杰2 齐善厚2 郭美红1 《生物技术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获得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与正常舌组织中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并进行功能注释和参与的生理过程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利用GEO数据库中GES13601的原始芯片数据,采用affymatrix软件套件对芯片数据进行重新均一化和标准化,并筛选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查找其参与的生理过程。[结果]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与正常舌组织差异表达的基因个数为5 613个。其中在癌组织中上调的为2 951个,下调的共2 662个。从中筛选到长链非编码RNA 38个,上调19个,下调19个。其中的某些参与涉及肌肉、淋巴生长和癌细胞发送等生理过程,但是大部分的功能未知,尚需进一步研究。[结论]筛选到舌鳞状细胞癌相关的38个长链非编码RNA,为寻找早期舌鳞状细胞癌标志物提供了新的参考。

影响BLM基因表达的miRNAs筛选及抑制效率研究 下载:86 浏览:510

谌颖莲 许厚强 赵佳福 王赛楠 《生物技术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筛选调控BLM基因表达的miRNAs并研究其抑制效率。[方法]利用Target Scan Human 6.2、microRNA.org、PicTar以及miRsystem在线软件预测调控BLM基因表达的miRNAs;miRNA通过脂质体转染和特异茎环引物反转录、荧光定量PCR及Pfaffl算法检测miRNA对BLM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初步筛选出hsa-miR-338-3p为调控BLM基因表达的miRNA;hsa-miR-338-3p抑制效率试验结果表明:当前列腺癌细胞(PC3)转染20μmol/L的hsamiR-338-3p minic时,实验组BLM表达量为对照组的0.44倍,抑制了BLM的表达(P<0.01);转染40μmol/L的hsa-miR-338-3p minic时,实验组BLM的表达量为对照组的2.55倍,促进了BLM的表达(P<0.01);转染60μmol/L的hsa-miR-338-3p minic时,实验组BLM的表达量为对照组的1.14倍,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转染20μmol/L、40μmol/L和60μmol/L的hsa-miR-338-3p minic时BLM基因的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组的0.44倍、2.55倍和1.44倍,转染不同剂量的miRNA对BLM基因的表达情况具有不同的影响。

耐高温拟微绿球藻诱变株的筛选与培养 下载:97 浏览:501

李青 吴洪 冯倩 尹顺吉 崔春莉 陈传红 《生物技术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筛选拟微绿球藻耐高温突变株,提高其高温耐受能力,延长夏季养殖时间。[方法]对拟微绿球藻进行3次EMS重复诱变和反复45℃高温处理后,利用200 mmol/L HYP压力进行48孔板和24孔板两轮筛选,得到的优势突变株进行反应器高温培养评价和夏季室外培养验证。[结果]夏季室外培养,突变株HT39最终生物积累量和EPA含量分别达到1.93 g/L和3.62%,比野生株提高48.0%和21.9%。[结论]利用重复诱变和多孔板压力筛选的方法获得的优势突变株HT39夏季室外培养表现出较强的高温耐受性能,为选育重要经济藻株拟微绿球藻耐高温品系提供了方法依据。

基于安全样本筛选的不平衡数据抽样方法 下载:72 浏览:394

石洪波 刘焱昕 冀素琴 《人工智能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针对欠抽样可能导致有用信息的丢失,以及合成小类的过抽样技术(SMOTE)可能使大类和小类间类重叠更严重的问题,文中提出基于安全样本筛选的欠抽样和SMOTE结合的抽样方法(ScreeningSMOTE).利用安全筛选规则,识别并丢弃大类中部分对确定决策边界无价值的实例和噪音实例,采用SMOTE对筛选后数据集进行过抽样.基于安全样本筛选的欠抽样既避免原始数据中有价值信息的丢失,又丢弃大类中的噪音实例,缓减过抽样数据集类重叠的问题.实验表明在处理不平衡数据集,特别是维数较高的不平衡数据集时ScreeningSMOTE的有效性.

用正交实验探究不同激素浓度组合对地被菊花序轴组织培养的影响 下载:75 浏览:483

​白俊峰 《生物学报》 2018年12期

摘要:
将正交实验利用到地被菊花序轴组织培养的激素种类与浓度的筛选中,利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选取了3种激素,6-BA、NAA、2,4-D,3个浓度,1水平、2水平、3水平,做了9组试验,每组重复6次,共54次试验,用直观分析的方法,找到了诱导地被菊花序轴愈伤和芽的激素浓度组合的试验最优与趋势最优。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