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窖泥中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产酶特性的研究 下载:56 浏览:378

李永博1 黄治国1,2 赵阳1 李星1 任志强1,2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11期

摘要:
纤维素酶能够把纤维素降解成可发酵性糖,在许多工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价值。以窖泥为材料,采用传统平板法对产酶菌株进行筛选,获得一株产纤维素酶系齐全、活性强的菌株XWS-A,经16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在液态条件下,对该菌株产酶特性进行研究发现,产内切β-葡聚糖酶最佳条件为温度35℃,培养基初始pH5.5,培养时间72 h;产外切β-葡聚糖酶最佳条件为温度35℃,培养基初始pH6.0,培养时间72 h;产β-葡萄糖苷酶最佳条件为温度40℃,培养基初始pH6.0,培养时间72 h。进一步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内切β-葡聚糖酶最适反应温度是50℃,最适反应pH为5.5;外切β-葡聚糖酶最适反应温度是50℃,最适反应pH为6.0;β-葡萄糖苷酶最适反应温度是50℃,最适反应pH为6.0。

农林废弃生物质吸附材料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下载:59 浏览:413

易锦馨1,2 霍志鹏1 AbdullahM.Asiri3KhalidA.Alamry3 李家星1,3 《应用化学学报》 2019年6期

摘要:
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挑战之一,化工、冶炼及核燃料循环过程等排放的废水中含大量重金属离子、有机物及放射性核素等,若未经处理即排放会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吸附法的效率高、操作简单、低成本且无副产物、可循环利用及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使其成为废水处理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农林废弃生物质成本低、来源丰富、绿色环保且可再生,以其为原料制备的吸附材料被广泛研究。本文主要针对以农林废弃生物质为原料制备的生物炭、纤维素及木质素为研究对象,综述了生物炭的制备及改性方法、天然纤维素及木质素的改性方法及其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现状。从原材料、制备工艺、改性方法等方面总结分析了吸附材料的性能对水中污染物吸附的影响,提出了生物质基吸附材料在水污染治理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不同纤维素醚含量对3D打印混凝土强度性能的影响研究 下载:37 浏览:489

赵文斌1 林思远2 邵明刚2 李佳盛2 李睿2 安蕊梅1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主要研究不同纤维素醚含量对3D打印混凝土的层间抗拉强度、纵向劈裂抗拉和纵向抗压强度的影响。浇筑不同纤维素醚含量的6组试件,养护龄期分别为43 h和56 h时,对试件进行纵向劈裂、层间劈裂和纵向受压试验;对每个劈裂试件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获得劈裂抗拉强度的计算系数,推求每组试件的强度。结果显示,纤维素醚含量小于0.5%时,随着纤维素醚含量的增加,层间劈裂和纵向劈裂抗拉强度均有提高,纵向抗压强度减小。为了提高3D打印混凝土层间粘结强度,同时保证纵向抗压强度,建议纤维素醚含量在0.1%~0.2%之间。

东方肉座菌EU7-22纤维素内切酶Ⅰ的异源表达 下载:76 浏览:481

林俊涵1 林谢榕2 柯伙钊1 魏瑜1 柯轶1 王娜1 龙敏南1,3 《生物技术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实现东方肉座菌纤维素内切酶EGⅠ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获得重组EGⅠ。[方法]通过RT-PCR获得EGⅠ开放阅读框。将EGⅠ成熟肽和PHO1信号肽的DNA片段插入p PIC3. 5K后,重组表达载体电转化毕赤酵母。通过甲醇诱导表达和镍柱纯化获得EGⅠ。以羟甲基纤维素钠检测活性,以肽N-糖苷酶F分析N-糖基化,以SDSPAGE分析表达情况和糖基化修饰。[结果]获得EGⅠ分泌表达菌株,诱导96 h后上清液活性为0. 513±0. 002 U/m L,纯化后的EGⅠ活性为0. 558±0. 012 U/mg。SDS-PAGE表明EGⅠ分子量在100~180 k Da,远高于预测值47. 3k Da,经肽N-糖苷酶F处理后,降至63~75 k Da。[结论]实现了EGⅠ的分泌表达,获得活性为0. 558±0. 012 U/mg的糖基化重组EGⅠ。

纳米纤维素的制备及产业化 下载:94 浏览:500

杜海顺 刘超 张苗苗 孔庆山 李滨 咸漠 《应用化学学报》 2018年2期

摘要:
纳米纤维素因其独特的结构及优越的性能引起了学术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日渐成为新材料和纤维素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以木质纤维资源为原料,可分离出两种主要类型的纳米纤维素:纤维素纳米晶体(CNC)和纤维素纳米纤丝(CNF)。本文详细综述了CNC和CNF的制备方法,着重介绍了近几年新兴的制备方法,包括可回收的有机酸水解法综合制备CNC和CNF,美国高附加值制浆(AVAP)法制备木质素包覆的CNC和CNF,低共熔溶剂预处理结合机械剪切高效制备CNC和CNF,以及微极性环境下可调控机械剥离制备亲疏水性CNF等。同时,讨论了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并介绍了国内外纳米纤维素的产业化研究进展。最后,我们提出纳米纤维素的制备方法未来将朝着绿色、高效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紫外诱变结合驯化提高酿酒酵母对抑制物耐受性 下载:86 浏览:497

林贝 李健秀 刘雪凌 《生物技术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提高工业酿酒酵母Sc4126对木质纤维素预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发酵抑制物的耐受性。[方法]采用紫外诱变结合驯化对工业酿酒酵母Sc4126进行选育,对筛选出的三株菌株Sc4126-1、Sc4126-2、Sc4126-3在复合抑制剂和单一抑制剂存在下对比考查其发酵性能。[结果]相比原始菌株,3株菌株对抑制剂的耐受性均不同程度地提高。在复合抑制剂存在下,优势菌株Sc4126-1发酵时间为48 h,乙醇平均产率0.19 g/L·h,而原始菌株Sc4126发酵时间138 h,乙醇平均产率0.06 g/L·h,相比原始菌株,优势菌株发酵时间缩短65.22%,乙醇平均产率提高2.17倍。对于单一抑制剂,改造后的菌株对糠醛、香草醛的耐受性明显提高,而对乙酸的耐受性提高较少。[结论]通过紫外诱变结合驯化的方法,有效提高了工业酿酒酵母Sc4126对抑制剂的耐受性。

纤维素酶提取楮实子多酚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下载:77 浏览:488

​任欢欢1,2 马花1 石鹏霞1 武泽1 王江丽1 陈泽林1 张继1,2 《生物学报》 2018年12期

摘要:
以楮实子为原料,采用纤维素酶法研究楮实子多酚的提取工艺,以单因素实验(纤维素酶含量、浸提时间、液料比、浸提温度和p H)为依据,选取浸提时间、液料比、浸提温度和pH等4因素,以楮实子多酚提取率为指标,通过4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实验设计,优化了楮实子多酚提取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浸提时间150 min、液料比35∶1 mL/g、浸提温度70℃、pH6.10,楮实子多酚提取率达到39.67 mg/g。并通过2种体外抗氧化实验(DPPH自由基清除力和铁氰化钾还原法),证明楮实子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MMA-BA-AA共聚反应中单粒径产物影响的研究 下载:23 浏览:239

尚成新1 郭志成2 《化学研究前沿》 2020年4期

摘要:
选择羧甲基纤维素(CMC)作为稳定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进行共聚合成了MMA-BA-AA共聚乳液。研究了羧甲基纤维素用量、引发剂用量、功能单体用量、单体用量和MMA/BA配比对乳液的影响。结果显示,羧甲基纤维素效果显著,既是稳定剂又是接枝底物,CMC用量为0.4%~0.5%,引发剂用量为0.2%~0.35%,丙烯酸AA用量为1%~2%,单体总量应低于45%,MMA/BA配比为1/1~9/7时,制备的乳液较好,且粒径分布呈单峰状态。

甲基丙烯酸接枝纳米纤维素水凝胶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 下载:27 浏览:287

朱俊芳1 杨嵘晟1 冯树波2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6期

摘要:
本文通过酸解法制备纳米纤维素(nCE),再利用自由基聚合法将甲基丙烯酸(MAA)接枝到纳米纤维素上,得到含有多孔结构的纤维素基水凝胶,并以制备的水凝胶作为吸附剂处理染料废水。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镜(SEM)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讨论了吸附时间、pH、染料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对染料去除率的影响,优化了吸附条件。并对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平衡吸附等温线与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拟合。通过对吸附等温线的拟合,计算得到了吸附剂对亚甲基蓝(MB)的最大吸附量为1250.00 mg·g-1。

离子液体辅助纳米纤维素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下载:68 浏览:442

黄健1 林春香1 陈瑞英2 熊万永1 温小乐1 罗鑫1 《材料科学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以脱脂棉纤维素(Cellulose,Ce)为原料,以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使用酸性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Bmim]HSO4)为溶剂和水解催化剂对纤维素进行水解和改性,然后对改性纤维素进行高压均质处理制备出纳米纤维素吸附剂(AA/AM-g-NC)。对AA/AM-g-NC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并以亚甲基蓝为吸附质研究了对AA/AM-g-NC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离子液体辅助高压均质处理脱脂棉后得到纤丝交联网状结构的AA/AM-g-NC吸附剂。这种吸附剂的晶型保持了纤维素Ⅰ型结构,结晶度略有提高;AA/AM-g-NC吸附剂表面接有丙烯酸和丙烯酰胺官能团,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受pH值的影响且为自发放热过程,并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吸附过程接近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由颗粒的内扩散和表面扩散共同控制。

不同纤维素醚含量对3D打印混凝土强度性能的影响研究 下载:78 浏览:474

赵文斌1 林思远2 邵明刚2 李佳盛2 李睿2 安蕊梅1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要研究不同纤维素醚含量对3D打印混凝土的层间抗拉强度、纵向劈裂抗拉和纵向抗压强度的影响。浇筑不同纤维素醚含量的6组试件,养护龄期分别为43 h和56 h时,对试件进行纵向劈裂、层间劈裂和纵向受压试验;对每个劈裂试件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获得劈裂抗拉强度的计算系数,推求每组试件的强度。结果显示,纤维素醚含量小于0.5%时,随着纤维素醚含量的增加,层间劈裂和纵向劈裂抗拉强度均有提高,纵向抗压强度减小。为了提高3D打印混凝土层间粘结强度,同时保证纵向抗压强度,建议纤维素醚含量在0.1%~0.2%之间。

载钯细菌纤维素纳米纤维复合膜用于乙醇的电催化氧化 下载:65 浏览:466

敖克龙 李大伟 姚壹鑫 吕鹏飞 魏取福 《材料科学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以发酵合成的细菌纤维素(BC)为载体支架,用一步化学还原法在BC上直接生长钯纳米颗粒(Pd NPs),制备出载钯细菌纤维素纳米纤维复合膜(Pd/BCF)。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测试结果表明,Pd NPs比较均匀地分散在纤维表面及介孔中,粒径约为10 nm,载量约为19.0%。电化学测试如循环伏安(CV)、电化学阻抗谱(EIS)、计时电流(CA)、计时电位曲线(CP)等的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碳材料载体和Pt催化剂相比,Pd/BCF对碱性介质中乙醇电催化氧化的活性显著提高,且在反应中的抗中毒能力较强。

纤维素对海洋细菌生物被膜形成及厚壳贻贝幼虫附着变态的调控 下载:45 浏览:349

梁箫1,2,3 童欢1,2 彭莉华1,2 杨丽婷1,2 常睿珩1,2 杨金龙1,2,3 《中国水产学报》 2020年2期

摘要:
为探讨纤维素对假交替单胞菌属细菌等在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的生物量和胞外产物的影响,以及生物被膜等生物学特性的改变对海洋无脊椎动物幼虫附着变态的影响,选取对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幼虫附着变态具有高诱导和中等程度诱导活性的海洋细菌Pseudoalteromonas atlantica、Shewanella loihica,分析了纤维素在细菌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和生物被膜形成后,对生物被膜特性,如细菌密度、膜厚、胞外产物等的影响,以及生物被膜对厚壳贻贝幼虫附着变态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纤维素对厚壳贻贝幼虫的附着变态无显著性影响(P>0.05),而纤维素与细菌共同形成的生物被膜及纤维素处理的生物被膜对幼虫附着变态的诱导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通过对生物被膜的特性分析发现,两种纤维素添加方式处理的生物被膜,与野生型单一生物被膜相比,细菌量均明显减少,膜厚降低,胞外多糖、胞外脂含量减少,而胞外蛋白无显著变化(P>0.05)。研究表明,纤维素可通过调控细菌生物被膜的细菌密度、膜厚和胞外产物等特性,最终影响厚壳贻贝幼虫的附着变态。

观察羧甲基纤维素钠眼液治疗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术后干眼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下载:290 浏览:2919

张丽英 《中国眼科杂志》 2021年10期

摘要:
目的:观察羧甲基纤维素钠眼液治疗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术后干眼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设置研究时间区间为2017年11月~2019年6月,以我院在此期间接受手术治疗后出现干眼症的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中选取50例,对患者进行分组,根据治疗方法之间的差异将患者归入研究组(N=25)和对照组(N=25)。其中采用常规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眼液治疗的患者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后干眼症状的指标评分以及治疗安全性。治疗安全性从实施治疗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干眼症状的指标评分得到了显著的好转,且治疗后期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小于对照组,总治疗效果更佳,安全性更高,P<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术后干眼患者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眼液进行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药物效果更佳,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