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膈下逐瘀汤加减联合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下载:89 浏览:574

赵壮志 刘旭东 吕萍 徐新杰 《中国中医药》 2019年12期

摘要:
目的:评价膈下逐瘀汤加减联合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数据库,纳入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相关临床试验数据。检索时限为自建库开始至2018年3月10日。分析由2名独立研究者独立选择试验和质量评价后,提取数据并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研究,纳入研究对象1151例,其中试验组579例,对照组572例。结果显示:膈下逐瘀汤联合核苷类药物可降低总胆红素指标TBIL[MD=-10.8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95%CI:-14.67,-7.03),P<0.000 01]、有效改善肝功能ALT[MD=-29.19(95%CI:-37.50,-20.87),P<0.000 01]、AST[MD=-28.72(95%CI:-40.47,-16.97),P<0.000 01],降低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水平[MD=-57.39(95%CI:-80.80,-33.99),P<0.000 01]、层粘连蛋白(LN)水平[MD=-17.18(95%CI:-19.93,-14.43),P<0.000 01]、Ⅳ型胶原蛋白(Ⅳ-C)水平[MD=-16.73(95%CI:-18.81,-14.66),P<0.000 01]、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MD=-22.60(95%CI:-25.26,-19.94),P<0.000 01],减少Child-Pugh分级评分[MD=-1.33(95%CI:-1.62,-1.05),P<0.000 01],且均优于单纯核苷类药物治疗(P<0.000 01)。结论:膈下逐瘀汤联合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优于单用核苷类药物。

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检验结果临床分析与研究 下载:333 浏览:3645

张戎 《国际检验医学》 2022年2期

摘要:
探究分析在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检测结果与意义。方法:从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肝炎肝硬化患者和健康体检者中各抽选63例,对两组受检者采取肝功能检验,对比两组检验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总胆汁酸明显高于对照组,白蛋白、血清胆固醇、血清胆碱酯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843、8.624、11.149、41.016,P<0.05)。结论:在肝炎肝硬化患者中检测肝功能能够很好的诊治疾病,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检验结果的临床价值研究 下载:408 浏览:3985

沈江萍 《国际检验医学》 2021年4期

摘要:
探究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检测结果的临床价值。方法:病例选取时间:2018年4月-2019年2月,共选取本科室42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与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肝功能检验,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组,健康体检者为对比组,分析两组的血清胆碱酯酶活性(CHE)、血清胆固醇(CHO)、白蛋白(ALB)、总胆汁酸水平(TBA)以及研究组的肝功能水平分级。结果:数据结果显示:研究组CHE、CHO、ALB较大,TBA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肝功能C级指标与A、B指标对比,血清胆碱酯酶活性CHE、CHO、ALB较低,TBA较高。结论: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对肝功能进行检验,能够较好的了解患者的肝脏受损程度,对患者的病情精确判断与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实际临床中应该广泛运用。

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活动性失代偿期采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 下载:169 浏览:2046

聂姜 《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4期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活动性失代偿期采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6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活动性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均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4.65%、95.35%,对照组分别为20.93%、76.74%。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活动性失代偿期采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动态增强MRI与CT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下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下载:51 浏览:666

刘咏梅 梁景红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1期

摘要:
分析在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下原发性肝癌时,应用动态增强MRI与动态增强CT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23年2月-202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39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了动态增强MRI检查和动态增强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病灶包膜边缘强化表现、影像学表现及大小肝癌病灶检测出率。结果:(1)本次研究中的39例患者共检出52个病灶,其中有16例为小肝癌,检出19个病灶,23例为大肝癌,检出33个病灶。(2)动态增强MRI检查显示病灶包膜完整环状强化率高于动态增强CT检查(P<0.05);两种检查方式显著病灶包膜无明显变化和不完全环状强化率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3)动态增强MRI检查动脉期高信号率高于动态增强CT检查(P<0.05),两种检查方式门脉期和延迟期影像学表现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4)动态增强MRI对小肝癌病灶的检出率高于动态增强CT(P<0.05),两种检查方式对大肝癌病灶的检出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相比较而言,动态增强MRI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下原发性肝癌的价值优于动态增强CT,尤其在诊断小肝癌方面更具优势。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